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096-01
摘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却面临着失落的境地,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对于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热衷和青睐,使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想要避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所濒临的断链危险,就必须在高中教育中始终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
现在高中课程中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虽然是选修课程,但是对于高中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在今后的教育中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1.学习好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中指出:“荀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讲的就是关于创新的,通过不断创新,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

2.学习好传统文化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为此我们古人对于传统文化在《论语》
这本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大学》也专门强调过。

3.学习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使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祖先的历史,了解他们的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这样一来既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也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二、充分利用文言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中,我发现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

有传统美德、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

我们教师应该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课文中的很多文言文,就是些非常鲜活的例子,如教授《论语》中的《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

在《劝学》《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心中,趁机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教授《陈情表》时,我利用朗读、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要他们设身出地地为李密想想,教学中,多数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珠,因而接
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最后的感言中,他们写出了心灵的感悟,真正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走近李白,理解什么是豪放……特别是在第三册、第五册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感同心教,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能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教材的编写
中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主要的一环,就是教材的编写。

在内容上,要拓宽选材的范围。

要根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许多过去认识不清的东西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理解,就可以吸收到教材中来。

如敦煌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

中学语文教材就可酌情介绍一些,像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有关章节,过去重视不够,也应该在教材中有所反映。

在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

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既可以编进必修课教材,也可以编写诸如“文言文选读”.‘古代白话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之类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以是课外自读教材。

在选文的
形式上,既可以是古代作品的原典,也可以是现代学者用现代文写的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文章。

中学生有必要读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道:’‘直接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不仅语言文字上的隔阂不少,风俗习惯典章制度上产疙瘩更多,马马虎虎地读吧,徒然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它极少一部分吧,莫说初中,高中阶段恐怕也难办到。

因此,我想中学阶段只能间接接触,就是说阅读《经典常谈》这样的书就可以了。

”如朱自清《经典常谈》,品叔湘(语文常谈》,杨伯峻《经书浅谈》等,以及过去入选教材的《从甲骨文到图书馆》《打开知识的宝库—书目》我国古的马是益的尝试。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早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育不能仅仅狭隘地面对高考,还应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有益的深远影响。

让他们增强文化意识,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这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教师面对当前的教育局势任重而道远。

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收获应有的文化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读懂中国(高中卷·第2册)(中华传统文化读本)[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s].国家教委,2005
[3]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1
[4]在对教育的反思中走进新课程[j].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
[5]季羡林.读书与做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