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用爱心伴孩子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弟子规》,用爱心伴孩子成长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们每天享受着孩子们真诚的鞠躬与问好,经常受到家长的恭维与赞美,走向社会还能得到他人的更多的尊重与羡慕,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感到真的桃李满天下,比较自豪,比较荣耀。
但随着自己阅历的加深,教龄的增长,回顾自己和周围同仁的光辉历程,看看在我们陪伴下长大的学生,并不全都是成功啊!特别是这两年接触了古圣先贤的教育,学习了《弟子规》,才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为了教学成绩患得患失以至于伤了很多孩子的心,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真有误人子弟的嫌疑啊!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常常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而那些“两头”的学生往往是最容易在心灵上出问题的。
一些智商高、学习方法好、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学校里长期处在掌声和鲜花之中;在家里养尊处优,养成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性格,为他以后的人生铺设了许多障碍;而那些稍微愚钝一些、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的孩子,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深加大,他们越学成绩越差,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谴责,长期的挫败导致他们心灵充满阴霾,以至于做人做事永远没有自信。
不论前种现象还是后中结果,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成为我们无法弥补的过失。
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弟子规》的学习,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陪伴孩子走过他人生最美好的青少年时代?做为老师怎样才能无愧于社会赋予的这份重任?
今年年初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认真学习校本课程《弟子规》,同时还学习了安徽庐江教育文化中心肖陈颖老师讲的《爱心伴孩子成长》的光碟,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一、老师要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用真爱引导孩子,用真情感化孩子,以身作则落实《弟子规》;二、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带领孩子落实《弟子规》正确做事做人。
三、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家长达成共识,明确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
一、老师放下架子,用真心感化孩子。
当时我们学习了《陶行知校长和四块糖》的故事:一天陶校长在校园巡视,看到一个男生拿砖头要砸另一个男生,陶校长及时制止了他,并告诉那男生放学后到校长室等他。
放学后,陶校长来
到校长室,发现那个位男生已经等在门口了。
一见面,陶校长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遵守时间,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孩子惊疑地接过糖。
随之,陶校长又掏出第二块糖给孩子,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校长,我应该奖励奖你。
”那孩子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这时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孩子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砖块打那个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善良,有正义感,知道欺负女同学不对。
我应该奖励你!”这时那个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用砖头打人家,他是我自己的同学呀!”陶校长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这时孩子着急地问“那你给我什么处分呢?”,这时陶校长说:“我们的谈话结束了,你回去吧。
”说完,就让那个孩子走了。
初看这个故事时我就想:陶行知校长是伟大的教育家,这件事的处理怎么会这样没有原则?他怎么一句批评和教育都没有?似乎有一点抹稀泥的感觉。
后来我们共同分析陶校长处理这件事的方法,感觉陶校长就是伟大!面对犯错的孩子他没有丝毫的对立,没有一句批评,当然更没有抹稀泥。
他奖励孩子四块糖,表扬了四件事:守时、尊重校长、有正义感、知错就改,每一件都值得表扬,都是应该奖励的。
为什么陶校长能发现孩子身上像金子一样的闪光点?因为陶校长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孩子的心,在陶校长眼里孩子都是单纯的、是善良的、是可以感化教育的。
由此启发我们:在孩子犯错而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处理,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站在谁的角度去考虑?是用老师得势力去压制吗?《弟子规》上讲“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作为老师我们不可以用老师的强势去批评压制学生,不可以得理不饶人一味的谴责和埋怨孩子,更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请家长解决。
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真心为孩子着想,用智慧去分析问题,像陶校长那样用纯真纯善的眼睛在孩子的错误中找到闪光点,而不应该一味的说教批评,我们要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孩子积极正确的一面,充分肯定和赏识正确的一面,让孩子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带领孩子落实《弟子规》正确做事做人。
为了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我们开了主题班会“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当我们把这个题目做为班会的标题时,好多同学不以为然。
有的同学就说,家长让我上学,我就上学。
多数同学说上学为了找个好工作,当追问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许多人说找个好工作可以赚大钱。
我又问他为什么要赚大钱?他说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后来我又问他,怎样的工作才是个好工作?这时好多同学都很茫然。
有个胆大的同学说:“少干活多赚钱,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这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多数同学们都很迷茫,用期待的眼神看老师怎么收场。
这时我把爱因斯坦的一则名言写到了白板上:“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先领着他们集体朗读名言,然后小组讨论什么是好工作?
讨论之后再次回答为什么上学?什么是好工作?孩子们的观点基本统一到:上学不是为了赚钱,上学是为了学本领,只要是能为大众服务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有孩子总结说:读书是为了像爱因斯坦那样,拥有更多知识、更强的本领以便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只要我们稍加指点他就明白那个是他该走的方向。
落实《弟子规》从小事做起。
十二三岁的孩子男生打架,女生告状是常见的事,以前我批评说教、自己解决不了时会送到德育处处理,实在没有能力就请家长协助教育等方式,无论如何其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经常是按了葫芦起了瓢,东灭西生。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从小就特爱动手打架,他认为男生就应该用拳头解决问题,这一天因为打篮球的事又和同学打起来了。
正好我们在学习《弟子规》,我没有丝毫的批评与谴责,只是让他对照《弟子规》查找一下犯了那几条?等后解决。
等到夕会时我让他在大家面前说一说自己违犯了《弟子规》里那些要求,他认真地说出来好几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即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
我很惊讶他悟性这么好,平时真是低估了他。
我想还是让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吧,于是孩子们一个个正经八本地为他剖析错误。
他们还用《弟子规》的警句勉励他“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
无,倘掩饰,增一辜。
”甚至有个孩子还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慕,孝在中。
”他解释说同学就像兄弟,老师就像父母,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关照才能让老师放心。
孩子真的很纯真很善良很容易教化,他们那份真诚让我们成人自惭形愧。
我自己深刻的体会到没有孩子教不好的孩子。
孩子现在有些不好的习惯,原因是什么?我们用的批评和指责太多,孩子只知道不该做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弟子规》就是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让孩子做人做事有目标有方向。
其实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道”,因为从小没有跟孩子讲过:你应该怎么做人,怎么做做事,所以他会做错很多事,走许多歪路。
三、开好家长会,与家长达成共识。
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许多家长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更不知道孩子的幸福人生之路怎么走,他们一味强压,给孩子报了好多课外班,只要求孩子多做题,考高分。
他们以为孩子有好成绩就有好学校上,上好学校就有好工作做,有好工作就好日子过。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听话了,对家长在学习上的各种要求不去执行,这时家长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助,他们希望能从老师这里取经,找到帮助孩子的捷径。
而我们学校每学期三次家长会,正好为家长提供了与老师交流的平台。
没有学习圣贤文化以前我们也没有智慧,常为家长会太多而发愁,我们无非是汇报孩子学习成绩,对家长提出如何检查作业,如何辅导等要求罢了。
学习《弟子规》以后我们与家长共同分享孩子学习上的进步,成长中的快乐。
考试完毕孩子要写试卷分析,我们把孩子们的试卷分析读给家长听。
孩子在分析试卷分析时,流露出对自己不足的反思与总结,对家长和老师的感恩,对他们自己后期学习生活的计划。
这一切让家长满意又欣慰。
因为我们在学校教育孩子:家长既要养育儿女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很辛苦,教孩子按经典提倡的那样去孝敬父母,教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家长会反过来为老师考虑,他们会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这样孩子的学习不用我们家长老师操心,孩子会为了回报父母,感恩老师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学习圣贤文化,落实《弟子规》的过程是幸福的,老师、家长、学生都在琢磨怎样使对方更放心,怎样使别人没有烦恼。
人与人之间没有嫉妒,充满关爱,人们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觉学习工作都是幸福的事。
1、措施与方法:
①反思以往教育教学的历史,总结教学工作的成功得失,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②认真学习校本课程《弟子规》对照它检查我们自己的行为。
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抓住教育机会,针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孩子做好事的时候,孩子成绩进步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师生共同分析让孩子明白是非善恶,向上向善。
④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带动家长学习落实《弟子规》。
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做好服务工作。
2、预期效果:
①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帮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②学生能够时时反省自己,用《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不足。
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让《弟子规》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用它利益我们的教育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今天学习努力进步、心灵健康成长,明天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3.时间:
①立项时间2011年3月;
②课题研究时间:
起始阶段:2011年3月(提出课题申报,成立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4月—11月(按学校要求,正式实施课题研究,注意在课题研究当中资料的积累。
)
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2月(汇总课题研究资料,上报学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