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在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罗马,1602年罗马教堂上演了卡瓦利埃里(E·Cavalieri,约1550—1602)的宗教道德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白》;1633年,兰迪(S·Landi,约1590—1655)的歌剧《圣·阿列修》在巴贝里王宫三千座席的剧院上演。
该剧的舞台设计和机关布置以及芭蕾和幕间合唱,显得豪华壮观。
在威尼斯,C·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首创激情风格,强调旋律的表情作用;扩大乐队编制,首创震音、拨弦等演奏手法;广泛使用不协和音和不作预备的七和弦;转调自由。
其早期歌剧《奥菲欧》(L`Orfe o,1607)和《阿里安娜》(Arianna,1608)均取材于神话故事,1642年创作的《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 one di poppea)是最早采用历史题材的歌剧,作品以宣叙调为中心,自由运用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开创了意大利歌剧的新纪元。
(S·Cassiano)在威尼斯开幕,从此新型歌剧逐渐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
在那不勒斯,普罗文扎勒(F·Provental,约1627—1704)师承威尼斯乐派,发展了活泼灵巧的抒情风格,预示了aba形式的返始咏叹调,成为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
该乐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一声创作了《泰奥多拉》、《阿尔米尼欧》、《米特里达特·尤帕托》、《奥多阿尔多》、《埃拉克雷阿》等115部歌剧,多为正歌剧。
斯卡拉蒂确立了“快-慢-快”的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成为交响乐的先声;带Da capo的返始咏叹调亦成为其咏叹调结构的一大特色。
他的宣叙调有干念式的清宣叙调和带伴奏的器乐宣叙调两类,演唱上广泛运用美声技巧,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和抒情功能也被强调。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的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在西方音乐史上,1600-1750年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1600年左右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了第一部歌剧,音乐史学家将第一部歌剧诞生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开始,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歌剧是一种单声旋律,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声乐复调的反对,它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作为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开始了。
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都有根据自己文化历史不同形式的发展。
但意大利歌剧以正歌剧定型,占主要地位,影响着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歌剧发展,并且也影响了以后的歌剧发展。
歌剧诞生及内涵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
歌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神秘剧、奇迹剧和田园剧等音乐形式为歌剧产生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了歌剧的诞生,在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以及舞蹈等。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在意大利形成并发展至成熟,并影响了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与特点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95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有利努切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由于该作品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通常把保留完整的《尤里狄茜》作为最早的歌剧。
在罗马1600年上演的《灵与肉的体现》也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随后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使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加强了音乐表现力。
巴洛克时期音乐综述
巴洛克时期音乐综述在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通常是指1600-1750这150年的历史,即从第一部歌剧的诞生到巴赫去世为止。
其音乐特点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着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此外,协奏风格、即兴处理、情感因素这三个方面也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要风格特征。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
其艺术成就:1.牧歌:《亚力安娜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
2.歌剧:《奥菲欧》。
维塔利(1632-1692):意大利。
艺术成就:五卷合奏奏鸣曲。
A.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艺术成就:歌剧《皮罗和黛梅特廖》《格里塞尔达》。
科雷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指挥家。
较著名的作品《福利亚变奏曲》。
其艺术成就:1.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小提琴家,确立了乐队中统一弓形形式。
2.确立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排,将小乐器设计成三重奏鸣曲的格式。
3.是第一个完全用大小调体系创作的作曲家。
4.作品《福利亚变奏曲》是最早的小提琴弓法大全。
维瓦尔第(1678-1741)作曲家、小提琴家。
大协奏曲《四季》(1725年出版)最为著名。
其艺术成就:1.对18世纪器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
3.首创了独奏协奏曲。
塔蒂尼(1692-1733)意大利。
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吕利(1632-1687)法国。
艺术成就:《阿尔西特斯》《爱神与酒神的节日》。
库普兰(1668-1733)古钢琴作曲家。
代表作《羽管键琴曲集》、《蝴蝶》。
其艺术成就:1.华丽风格的倡导者,音乐精致具有宫廷装饰性风格。
2.在羽管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作了杰出贡献。
拉莫(1683-1733)法国。
艺术成就:歌剧《伊波利特和阿里西埃》等。
D.斯卡拉蒂(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
创作了555首奏鸣曲,其《D大调奏鸣曲》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接近于古典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名作
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名作
巴洛克时期清唱剧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流行的一种戏剧
形式,是继宗教戏剧及喜剧之后出现的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有帕岗歌剧、科拉诺歌剧、穆斯特歌剧及克雷泽歌剧等。
1. 帕岗歌剧:《帕岗的伊万妮》、《勒芒的德米安》、《布奥多的苦难》、《萨拉的欢喜》、《贝里的家庭》、《伊凡内的阿道拉》、
《尤金的芭芭拉》等。
2. 科拉诺歌剧:《里瓦尔多的失乐园》、《卡佩鲁娃的征服者》、
《斯莱蒙前的仙子》、《犹大节日》、《追逐女王的贝拉尔》、《恶
魔的礼物》等。
3. 穆斯特歌剧:《艾尔芭丁顿女》、《玛丽和拉西亚》、《亚马逊的
女王》、《姆蒂的伊维鲁》、《拉西亚的贝利亚》、《卡米尔的成人礼》等。
4. 克雷泽歌剧:《失落的爱》、《芭芭拉的婚礼》、《琼斯的复仇》、《仙子的毁灭性能》、《罗尔德与米兰达》、《波洛的侠义》等。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发展历程
歌剧作为一种融合了音乐、舞台表演和剧情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歌剧发展的简要历程: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最早的歌剧被认为是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诞生的。
这一时期的歌剧以其对话、独白和合唱的混合形式为特征。
巴洛克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歌剧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成为贵族与上流社会的盛大娱乐活动。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以其华丽的音乐、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为歌剧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同时,歌剧的剧情也更加着重于人性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作品充满了激情、英雄主义和戏剧性,例如威尔第和普契尼等作曲家的作品广受欢迎。
现代歌剧(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歌剧的创作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主题,同时舞台表演和技术的发展也为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歌剧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从意大利的小型表演到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其影响力和魅力仍然持续至今。
希望这份简要的历史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歌剧的发展轨迹。
如果你对这方面还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继续探讨。
1。
西方音乐史及作品鉴赏课件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音乐
第一部清唱剧:1600 年 在意大利产生,由卡瓦 莱里创作的《灵与肉的 体现》。亨德尔则是把 这种体裁发展至顶峰。
代表作: 巴赫的《咖啡康塔塔》 和《农民康塔塔》。
代表作曲家是许兹,他 的作品有《基督临终七 言》、《耶稣复活的故 事》等。巴赫使受难乐 达到最高境界,著名作 品有《马太受难曲》等。
请欣赏:清唱剧《弥赛亚》选段《哈利路亚》
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 曲家和指挥家;世界上第一个职 业小提琴家;明确了大协奏曲的 乐队编制;第一个完全用大小调 体系进行创作的作曲家。
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 的小提琴家,他的作品数量很多, 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 闻名;首创独奏协奏曲;对 18 世 纪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上第一个职 业小提琴家,确 立了乐队中统一 弓法的形式。
※古组曲:由阿勒曼德、库朗 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四种舞曲 组成,在速度上形成慢-快- 更慢-更快的对比。
38
五、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有哪些?
在这里,要介绍六位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科雷利、维瓦尔第、库普兰、D·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
1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 (1653~1713)
2
东尼奥.维瓦尔第 (1678~1741)
*内容以《圣经》题材 为主。
*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
叙调、咏叹调、重唱、合 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 乐套曲;
*在形式上,它与清唱
剧相似,但规格较小;
*内容简单,侧重于抒
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 材,它常常以序曲开始, 合唱结束;
*1700 年以后,它在德
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 巴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
受难乐是根据《新约 圣经》中关于耶稣受难 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 清唱剧。它产生在意大 利,后来在德国的新教 中得到发展。
巴洛克时期音乐精要
第二节巴洛克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与发展1.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是诞生于1597年,里努契尼作剧,培里作曲的《达芙妮》。
2.1600年被称为歌剧的诞生年。
3.歌剧诞生于意大利弗罗伦萨。
4.歌剧的发展:⑴罗马歌剧代表人:卡瓦利埃里,代表作《灵魂与躯体》⑵威尼斯歌剧代表人:蒙特威尔第,代表作《奥菲欧》是其第一部歌剧。
⑶那波里歌剧的代表人:阿·斯卡拉第。
贡献:确定了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典型形式。
5.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欧洲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
法国歌剧——17世纪法国歌剧代表人:吕利。
贡献:确立了法国歌剧形式“抒情悲剧”。
代表作:《卡德缪斯和赫尔米昂》(1673年,第一部真正的抒情悲剧)英国歌剧——17世纪英国歌剧代表人:波塞尔,代表作《狄东与伊尼》。
其他声乐体裁清唱剧和康塔塔都是产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
器乐音乐1.巴洛克时期对风琴音乐贡献最大的国家:德国。
2.17世纪德国管风琴音乐代表人:布克斯特胡德。
(17世纪)3.巴洛克时期对古钢琴音乐贡献最大的国家:法国。
4.法国古钢琴音乐代表人:F·库普兰(罗克克风格代表)。
5.小提琴音乐代表人:⑴维瓦尔第(意大利)代表作:《四季》贡献:确立了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样式。
⑵塔蒂尼代表作《魔鬼的颤音》第三节巴赫与亨德尔巴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西方音乐之父)1.巴赫的音乐创作⑴声乐作品:康塔塔①世俗康塔塔《咖啡康塔塔》②宗教康塔塔《宗教改革康塔塔》⑵受难曲:《马太受难曲》⑶弥撒曲:《b小调弥撒曲》⑷钢琴音乐:《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⑸管风琴音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⑹管弦乐曲:《布兰登堡协奏曲》亨德尔——巴洛克时期德国(英国)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创作:⑴歌剧:《塞尔斯》⑵清唱剧:《弥塞亚》⑶键盘音乐:《快乐的铁匠》⑷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第四章资本主义时期第一节十八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时期)喜歌剧的发展及歌剧改革1.古典主义时期歌剧改革代表人:格鲁克(奥地利,第一位伟大的歌剧革新者), 代表作:《奥菲欧》、《阿尔赛斯特》2.意大利喜歌剧代表人:裴格雷西,代表作:《管家女仆》(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喜歌剧)3.法国喜歌剧代表人:卢梭,代表作:《乡村卜者》(第一部法国喜歌剧)交响乐和奏鸣曲的发展1.对古典初期奏鸣曲作出最大贡献的作曲家:D·斯卡拉蒂2.曼海姆乐派代表人:约翰·司塔米兹3.北德乐派代表人:K·P·E巴赫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海顿1.海顿是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及“弦乐四重奏之父”。
欧洲歌剧发展历程
欧洲歌剧是西方文化最为重要的艺术之一,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欧洲各国文化和艺术的传播,不断发展成为一种跨越国界、风格多样的音乐剧形式。
以下是欧洲歌剧的发展历程:
1. 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歌剧的诞生地,最早的歌剧是由祭祀剧发展而来的,其中以威尼斯的歌剧最为著名。
2. 巴洛克时期(17-1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注重音乐的表现和歌唱技巧的展示,常常涉及复杂的情节和角色。
著名的巴洛克歌剧包括蒙特威尔第的《唐·吉札什》,哈定的《塞米拉米德》,布鲁克纳的《魔笛》等。
3. 古典主义时期(18-19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追求自然的音乐表现和对话的清晰度,以及舞台上的细节处理。
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歌剧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唐·乔凡尼》。
4.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注重配乐的戏剧性,强调情感和个性特征。
其中最著名的浪漫主义歌剧包括普契尼的《图兰朵》,威尔第的《茶花女》,理查德·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5.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至今):现代主义时期的歌剧追求个性化和实验性,同时也追求对社会和意识的深思。
例如,布里顿的《比利时的小提琴手》,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
总体来说,欧洲歌剧在音乐、戏剧、舞台美术、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发展历程也一直伴随着欧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是指17世纪后半至18世纪初期的音乐风格,以及在此期间创作的音乐作品。
巴洛克时期音乐以其繁复的曲式、丰富的和声和华丽的装饰特征而闻名。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起源、发展、特征以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起源和发展1、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起源巴洛克时期音乐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巴洛克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四季》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巴洛克时期音乐起初主要是在教堂和宫廷中演奏,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型剧院音乐和室内乐。
音乐表演开始注重舞台效果和戏剧性的展示,曲目风格也逐渐多样化。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1、曲式和结构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曲式通常采用复调和多声部技巧,如赋格、卡农等,结构上常采用套序、对位等方式,形成复杂而富有变化的音乐特点。
2、和声特征巴洛克时期音乐注重和声的运用,包括和声规则、和声进行和调性的处理等。
重视对位法和拿破仑法则,使得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3、装饰特征巴洛克时期音乐中常出现大量的装饰音,如颤音、滑奏等,这些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加华丽而生动。
4、情感表达巴洛克时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音乐作品常通过复杂的和声和曲式结构,以及使用不同的音色和效果来表达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
三、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1、包括奥尔菲欧和欧菲欧德在内的歌剧2、大卫·扬赫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管弦乐作品3、乔瓦尼·巴蒂斯塔·佛朗哥维利的协奏曲4、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四季》附件: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乐谱示例和相关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对文字、音乐、美术、建筑等创作的权利。
2、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人。
3、运行版权:指通过表演、演唱、展示等方式利用音乐作品所需的版权。
4、和声:音乐中同时出现的两个或多个声音的组合。
5、复调: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声部组成的音乐。
早期歌剧发展简史
3.德国早期歌剧发展史
17世纪的德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度。1618-1648的三十年战争主要在德国国土上进行,使德国人口锐减,工商业凋敝,国土四分五裂,这样使得本应成为歌剧主要观众的市民阶层没有发展起来,国土的分裂使得众多的小领主无力自己兴建歌剧院和组织上演大型的歌剧,很多喜爱歌剧的诸侯甚至常年住在意大利欣赏歌剧,使得这门艺术在德国的发展迟缓了许多。
4.英国早期歌剧发展史
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同样动荡不安。清教徒(致力于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成分的加尔文派新教徒)为主要成分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在与国王的斗争中占了上风,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内战夺取了政权。清教徒信仰的加尔文派教义宣扬禁欲,力图避免一切尘世的快乐,音乐被看作是邪恶的、引诱人进入"危险的"愉悦的手段遭到禁止。歌剧传入英国不久,清教徒就上了台,他们封闭了一切歌剧院,废除了原来英国国教宗教仪式上的音乐。英格兰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领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
2.法国早期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无疑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此人原籍意大利后被贵族带到巴黎。他从宫廷乐手起家,几年之内就掌握了宫廷的歌剧上演的批权,成了法国音乐界的国王。他很好的把意大利歌剧移植成为适应法国国情艺术形式,把当时法国宫廷崇尚的舞蹈(芭蕾)艺术融入歌剧,同时把法语诗优雅独特的韵味充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布景服装也十分奢华,炫耀了当时法的富强。剧情大多现出对王权的崇尚和赞美,这一切都被打上了法国贵族阶层 (而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带有市民色彩)的意识形态烙印。
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研究
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研究西欧巴洛克时期是指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的一段时期,又称为“巴洛克时期”,这是一个哥特式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中,巴洛克音乐的风格逐渐形成,这种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尤其在歌剧音乐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一、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起源西欧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音乐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始于意大利人蒙特威尔第。
蒙特威尔第以其剧作《奥菲欧斯》在歌剧界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歌剧在欧洲大陆各国开始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音乐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特点1.旋律复杂西欧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音乐的旋律复杂,长而曲折,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音乐主题。
与此同时,这种音乐旋律的结构也异常严谨,追求音乐上的美感和完美性。
因此,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旋律极具吸引力,深受当时的听众喜爱。
2.对声音的运用与表达西欧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音乐非常注重对声音的运用与表达。
这些音乐作品中的歌唱呈现出严谨的声乐技巧和特殊的音乐形式。
此外,歌手的表演方式也非常注重情感表达,例如,在情节高潮的地方,歌手会通过音高的上升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3.巨大的配器法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配器法是非常独特的,这种配器法巨大而雄伟,在不同的合唱和场景演奏时,各种音乐器乐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还包括多种乐器的合奏,如小型乐队和交响乐。
这些不同的配器方式给歌剧增加了丰富的音乐层次和色彩,使得音乐更加具有戏剧性。
4.协调的和声西欧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和声是协调的。
在歌剧中,和声经常会在曲调上延长,制造出一种深邃的音乐氛围。
同时,和声也用于承载着故事情节的情感和准备下一幕戏剧性的发展。
5.强调情感表达西欧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音乐强调情感表达。
音乐和话剧情节相结合,通过音乐表现出各种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歌剧作品在情节发展中,需要有一定的情感起伏,这就需要歌剧音乐的情感表达。
西方歌剧简史
二、巴洛克时期的歌剧第一部歌剧诞生在什么地方?第一座歌剧院诞生在那一年?在什么地方?第一部歌剧诞生于意大利,是佩里根据里努契尼的脚本所写的《达芙尼》,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当时叫田园剧)是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里努契尼的脚本《优丽狄茜》。
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
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的创作可以被看作是从文艺复兴晚期通往巴洛克的一座重要的桥梁。
代表作品:歌剧《奥菲欧》、《阿丽安娜》、《尤里西斯还乡记》、《波佩亚封后记(波佩亚的加冕)》。
三、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格鲁克代表作品:《奥菲欧与尤利狄西》《阿尔切斯特》莫扎特歌剧代表作品:三部歌剧意大利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两部德语歌剧《后宫诱逃》《魔笛》贝多芬歌剧《菲岱里奥》四、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1、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罗西尼(G·A·Rossini,1792-1868)代表作品:《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灰姑娘》《威廉·退尔》。
多尼采蒂(G·Donizetti,1797-1848)代表作品:喜歌剧:《爱之甘醇》《唐·帕斯夸勒》《军中女郎》正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代表作品:《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代表作品:《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等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Mascagni,1863-1945)独幕歌剧《乡村骑士》莱昂卡瓦洛(R·Leoncavallo,1857-1919)两幕歌剧《丑角》普契尼(G·Puccini,1858-1924)代表作品:《波西米亚人(又译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2、19世纪的法国歌剧古诺(Gounod,1818-1893)代表作品:《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才:《卡门》3、19世纪的德奥歌剧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被史学家视为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德国歌剧的,是韦伯的《自由射手》(又译作《魔弹射手》)。
巴洛克时期歌剧
1论述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
是西方歌剧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其创作中心在意大利,主要体裁有正歌剧、抒情悲剧、民谣歌剧。
歌剧起源于古希腊的戏剧,中世纪的仪式剧、法国北部骑士音乐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套曲和田园剧、意大利北部宫廷戏剧中的暮间剧。
意大利正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罗马),建立了卡梅拉塔会社,1600年,利努契尼编剧,佩里为利努契尼谱曲,创作《尤丽迪茜》,是第一部公认的歌剧。
中期发展在威尼斯和那波利,威尼斯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蒙特威尔第,创立激情风格,独唱成为歌剧的主要歌唱形式;1637年建立了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
代表作品《奥菲欧》。
那波利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斯卡拉蒂,正歌剧体裁为神话传奇,结构为意大利语,曲序为快—慢—快。
一般为三幕数场,有独唱(宣叙、咏叹调)、重唱、合唱、乐队。
特征是分曲结构,返始咏叹调占据主导地位美声唱法的形成。
代表为17、18世纪的阉人歌手。
法国正歌剧:在17世纪17年代才建立,又叫做抒情悲剧。
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代表作曲家是吕利。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
英国正歌剧:源于英国宫廷的假面舞,代表人物普塞尔,代表作品《狄多和埃尼阿斯》。
德国正歌剧:又叫“歌唱剧”,不使用宣叙调,而是在咏叹调和对白之间交替。
歌剧中心在汉堡,代表人物是凯泽。
西方音乐史话(十一)——巴洛克音乐(歌剧)
西方音乐史话(十一)——巴洛克音乐(歌剧)我们以西方音乐历史脉络,为大家依次介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吧巴洛克音乐——歌剧简介歌剧诞生于意大利。
在1575年左右的佛罗伦萨,一小群以贵族、诗人和作曲家为主的文人雅士经常聚会探讨一些音乐方面的问题。
该群体被称为“卡梅拉塔”,其成员包括文森佐·伽里莱,他是著名天文学家伽里略的父亲。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都是为宫廷的庆典场合而作,在这种场合中,歌剧是奢华和壮观的显示。
歌剧的题材多源于希腊神话传说和古代历史故事,这不仅是因为巴洛克歌剧的贵族资助人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有着无限向往,更源于,他们希望感受这些传说和历史中人物的英雄性与神性,在想象中把他们与自己融为一体。
因而,巴洛克歌剧既是作曲家创作冲动的反映,更是一种取悦贵族的方式。
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歌剧最早可以溯源于希腊悲喜剧,并吸收了意大利幕间剧而成。
歌剧产生于巴洛克时期绝非偶然,而是有自身原因、历史原因、审美观念影响等原因推动而产生的。
“巴洛克艺术总的特征是布局宏伟,细节雕琢,行文夸张、表现热情、色彩华丽、气势雄浑。
”这一时期的艺术充满了激情,想象力十足,形象动感,结构夸张,作品充满空间感与立体感,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在这种观念下,巴洛克的音乐艺术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音乐家们对于现实生活做出的多方面反应,音乐艺术风格也焕然一新,大小调体系、二部音乐结构等形式也得以确立。
同时,以“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更新了审美观念,“运动”成为了音乐创作的焦点,音乐旋律的流动性和节奏运动贯穿于乐曲始终,欧洲近代音乐诸如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许多体裁初步形成,清唱剧和康塔塔等音乐体裁也已初具形式。
这些对歌剧的产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早期的歌剧艺术最初的创作题材都是取自于诸如圣经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由于表演局限于宫廷内,导致歌剧创作者不得不将作品欣赏品味定位于贵族们身上,这极大低限制了歌剧的最初发展。
西方歌剧-巴洛克时期,论文
西方歌剧- 巴洛克时期引言:歌剧(opera )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一.歌剧的起源与确立然而歌剧作为一个体裁的真正起源却发生在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
最初是此地的一群文人为了复兴古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作,因为他们认为复调技法破坏了诗歌歌词意义的表达。
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所作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但是由于这部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所以通常把1600年上演的,同样由利努契尼所作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当成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歌剧。
二.巴洛克斯时期歌剧1)历史背景西方音乐史上,1600年—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Baroque )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 ),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
巴洛克一词最早用于建筑艺术中,批评建筑师把更适用于金盒子和餐具等小物品的装饰用到大型的建筑装饰中。
17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叫作巴洛克式。
特点是规模宏大,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和大量精细甚至奢侈的装饰。
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意。
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
可是这一词在音乐史中并没有明显的贬意。
17世纪欧洲已跨入近代的历史,几个世纪的商业革命已摧毁了停滞的中世纪行会经济。
国家规模扩展,国王权力的增大,欧洲政治专制主义时代正向着鼎盛发展。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的教会处于分裂的复杂对立状态,导致了宗教派别间及专制君主间的大规模战争。
歌剧的起源和发展
歌剧的起源和发展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
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
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
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
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
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
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
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
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
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
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在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罗马,1602年罗马教堂上演了卡瓦利埃里(E·Cavalieri,约1550—1602)的宗教道德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白》;1633年,兰迪(S·Landi,约1590—1655)的歌剧《圣·阿列修》在巴贝里王宫三千座席的剧院上演。
该剧的舞台设计和机关布置以及芭蕾和幕间合唱,显得豪华壮观。
在威尼斯,C·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首创激情风格,强调旋律的表情作用;扩大乐队编制,首创震音、拨弦等演奏手法;广泛使用不协和音和不作预备的七和弦;转调自由。
其早期歌剧《奥菲欧》(L`Orfe o,1607)和《阿里安娜》(Arianna,1608)均取材于神话故事,1642年创作的《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 one di poppea)是最早采用历史题材的歌剧,作品以宣叙调为中心,自由使用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开创了意大利歌剧的新纪元。
(S·Cassiano)在威尼斯开幕,从此新型歌剧逐渐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
在那不勒斯,普罗文扎勒(F·Provental,约1627—1704)师承威尼斯乐派,发展了活泼灵巧的抒情风格,预示了aba形式的返始咏叹调,成为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
该乐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一声创作了《泰奥多拉》、《阿尔米尼欧》、《米特里达特·尤帕托》、《奥多阿尔多》、《埃拉克雷阿》等115部歌剧,多为正歌剧。
斯卡拉蒂确立了“快-慢-快”的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成为交响乐的先声;带Da capo的返始咏叹调亦成为其咏叹调结构的一大特色。
他的宣叙调有干念式的清宣叙调和带伴奏的器乐宣叙调两类,演唱上广泛使用美声技巧,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和抒情功能也被强调。
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正歌剧的又一重要作曲家,写有近50部歌剧,其中36部于1711—1744年间,在英国演出。
代表作有《李纳尔多》、《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奥兰多》等。
很多作品以宣叙调表现剧情,返始咏叹调则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部分作品以阉伶歌手担任主角。
阉伶歌手(Castrato)就是以残酷手术为尚未发育成熟的男童阉割,成人后嗓音既有女声的清纯甜美、又有男性的充沛肺活量,并擅长演唱高难度的华彩花腔。
意大利正歌剧的两幕之间,常常穿插一些诙谐风趣的喜剧性表演,逐成独立演出的“幕间剧”(Intermezzo),18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发展的喜歌剧(Opera buffa),亦称谐歌剧。
内容往往是仆人、村夫、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剧情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接近生活会话,音乐轻松活泼,富于滑稽幽默情趣。
1733年,意大利第一部喜歌剧——佩尔戈莱西(G·Pergolesi,1710—1736)的《管家女仆》(一译《婢作夫人》)在那不勒斯首演,此后更在巴黎引起轰动。
18世纪初有过意大利正歌剧与法国抒情悲剧的意见纷争,推动了法国歌剧的发展。
40余年后,又曾引发过关于意大利喜歌剧与法国喜歌剧的争论,从而促动了法国喜歌剧创作,产生了卢梭的《乡村卜者》、格鲁克的《不期而遇》等作品。
17世纪后半叶,正当意大利歌剧发展如火如荼之时,歌剧旋风吹到了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
国王宠信的舞蹈家、音乐家吕利(J-B Lully,1622—1682)从向被法国人所轻蔑的意大利歌剧中获得灵感,将法国古典悲剧、宫廷芭蕾以及宫廷歌曲相结合,先后创作了《卡特穆斯与哈摩妮娅》、《阿尔切斯特》、《普赛苔尼》、
《法厄同》、《阿玛迪斯》、《罗兰》等20部歌剧。
吕利不称自己的作品为歌剧,而叫做“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gue)。
他的宫廷芭蕾和抒情悲剧序曲均采用“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结构。
拉莫(J-P.Rameau,1683—1764)是法国歌剧史上的又一重要人物。
他50岁起先后创作了16部歌剧,主要作品有《伊波利特和阿莉茜》、《卡斯托与勃吕克斯》、《达达努斯》、《那法尔的公主》、《普拉泰》等。
他传承吕利的抒情悲剧传统,同时也创作喜歌剧。
淡化了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明显划分,节奏细腻、语音清晰的宣叙性音调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构成含独唱、合唱、器乐间奏等,芭蕾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插曲段落分明,颇具欣赏性。
作品中功能和声的使用,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话剧艺术和假面剧(masque)向富活力,而歌剧作为独立品种直至1656年才产生了集体谱曲的第一部本土作品《围攻罗斯特》。
此后,普赛尔(H Purcell,1659—1695)写有40余部戏剧配乐,其中唯一的一部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于1689年在伦敦首演。
该剧谱从适合于莱文歌词韵律的节奏和音调,音乐性格热情生动,和声语言洗练扎实,成为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英国歌剧。
1728年由佩普什(J.C.Pepusch,1667—1752)编曲的《乞丐歌剧》,是英国最早和最著名的民谣歌剧。
全剧从一个乞丐和一个演员的对白开场,故称“乞丐歌剧”。
角色皆系盗匪、小偷、妓女等下层人物,音乐采用流行民歌填词。
民谣歌剧传到德奥,促成了音乐喜剧即歌唱剧的诞生。
在德国,最初佛罗伦萨歌剧《达芙妮》经修改的德译台本由许茨(H.Schu tz,1585—1672)谱曲,乐谱业已散失。
1678年汉堡建立了公众歌剧院,陆续上演不少意大利歌剧,德语歌剧也同样受到法国风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