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仿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III. 运动功能的仿生:微小昆虫则是大自然创造的“微型飞行器”。 IV. 其他特异能力的仿生:蚂蚁、蜜蜂等具有其特有的社会群体协作性, 研究它们的这些群体习性,有的提出所谓“蚂蚁算法”,有的将其原 理用于研究MAV和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
昆虫机器人应用
1. 军事的侦查和防恐。
2. 农业上可以用来杀灭害虫、定点洒农药。
为了实现划船式推进器,利用了曲柄滑块机构。
在通常使用中,主要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1 作为主 动件,滑块3 为从动件,实现把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在本论文驱动机构设计中,采用滑块3 作为主动件,连 杆1 作为从动杆,实现把电磁铁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杆1 绕 O 点的转动。
为了很好的仿生模拟水黾的运动机理,即机器人划动腿能够实现椭 圆形的划动轨迹,基于并联机理,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变形,即采用两 个微型电磁铁进行驱动,设计了水上行走机器人单腿并构,单腿并联机 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单腿并联机构具有两个驱动,驱动电磁铁1和驱动 电磁2,驱动电磁铁1驱动机构实现前后的运动,驱动电磁铁2实现机构 的抬起运动,对两个驱动器进调控制,驱动机构就可以实现预定的椭圆 形运动轨迹,如图3.6所示。在机器人本体上左右两边装一个驱动机构 作为机器人的划动腿,机器人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前进和拐弯等运动。
本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水上行走机器人设计目标是设计的机器人未来可以脱离实验室环 境,能够集控制器、能源、检测侦察等设备于一体,能够在远距离 水面上工作,实现遥控控制。因此水上行走机器人的设计应遵循以 下设计原则: (1)驱动机构能够很好的同本体相结合,并能够实现仿水黾运动; (2)水上行走机器人体积小,机构紧凑,传动链短; (3)应当具有微小化的可能; (4)在水面上运动时,水对机器人阻力应尽量小; (5)水上行走机器人能够容易实现防水保护,并且驱动器应尽可能 的远离水面; (6)水上行走机器人应当具有一定的负载能力,以便今后搭载摄像 头、检测器等设备。
水黾机器人的发展史
1. 2004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Metin Sitt(迈汀-斯廷)教授研制出首个 具备水面行走能力的微型机器人。
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约翰〃布什教授研制同水黾更为相似的 机器人模型。 3. 哥伦比亚大学的Girard(戈德)教授研制出的水上机器人。 4. 日本的中央大学研发的水陆两用的水黾机器人。
II.
III. 1991年左右南京航空学院研制出一台8 自由度空间运动型的两足步 行机器人, 命名为NAIWR——1
IV. 201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昆虫的启发下,研制出如苍蝇般 大小的机器人将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无人机。
V. 2015年德国自动化公司费斯托研发了能协同工作的蚂蚁机器人。
4
昆虫机器人分类
昆虫机器人
Insect robot
目录
昆虫机器人介绍
昆虫机器人发展史 昆虫机器人分类
典型案例-水黾仿生机器人
国内外现状 结构研究 本体设计 总结与展望
昆虫机器人
仿生学是1960年正式诞生的一门综合的边缘科学。它研究生物系统 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并将所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现在的 或创造暂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 而昆虫仿生则是仿生的一个分支。昆虫是地球生物总的一个独特群 体,它们个体较小,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在长期的进 化过程中,昆虫发展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具有特殊构造和功能的 器官系统,它们有各自的生存技巧,有些技巧连人类都自叹不如。 例如:昆虫的高度发到的极其灵敏的嗅觉感受系统受其启发,通过 对其具有独特功能器官系统的构造的研究和模仿,有能使我们找到解 决人类社会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案。访昆虫独特的嗅觉感系统,研制高 灵敏生物传感器是生物科学家仿生研究的重要目标。
当水黾运动时,其前后四条腿保持与水面接触,主要起对水黾本体 的支撑作用;当向前运动时,水黾的前后四条腿保持与水面接触,左 右两条驱动腿按相同的运动规律前后划动,不同时刻运动位置相同, 这样就能保证水黾平衡的向前运动;当拐弯运动时,如向左拐弯,水 黾前后四条支撑腿保持不动,同时左驱动腿也保持不动,只有右驱动 腿进行划动,这样就实现了水黾的向左拐弯运动。可以看出,水黾的 运动方式同划船的运动方式是相同的,因此设计的水上行走机器人将 采用椭圆形运动轨迹进行机器人驱动。
Leabharlann Baidu
昆虫仿生发展史
I. 二战时期,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 情况, 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 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 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20世纪40,50年代左右受蜻蜓等昆虫的启发德国科学家福克设计制 造的FW-61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
机构研究
螺旋桨作为推进器 水黾运动启发 结构尺寸大、重量大、噪音大、 划船启发 密封性能差、可靠性不足、能 耗高、效率低(一般小于45%}、 动态响应差。
划水方式驱动推进器
结构简单,控制简单,噪音较小, 在水面运动时产生水波纹较小, 易于实现隐蔽等特点。 机器人划动腿能够实现椭圆形的 划动轨迹,采用微型电磁铁驱动 的基础下,为了很好的仿生模拟 水黾的运动机理。
谢谢
观看
1
昆虫形 态的仿 生。
I.
2
昆虫感 觉器官 的仿生 。
3
昆虫运 动功能 的仿生 。
4
昆虫其 他特异 能力的 仿生。
形态的仿生:应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例如:模仿蝴蝶色彩和 花纹的军事伪装设施 感觉器官的仿生:研究昆虫复眼电子模型以及听觉和嗅觉感受器电 子模型,并将昆虫的这类特异的感觉原理用于机器人导航系统,以 提高机器人的自主功能水平。
现状遇到的重要困难
1.对昆虫的结构,生活习惯以及各方面的特性理解不够深入 2.由于某些昆虫皮肤的特殊性,现有材料的限制(变色龙;蛇 的蜕皮,能否发明某种材料用在机器人上生锈了能自动蜕皮) 3.由于大多数昆虫个体比较小,电源的限制了机器人的大小和 续航能力。
4.现有的控制技术和加工技术等其他技术水平的限制。
驱动技术
仿生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主要有压电驱动、静电驱动、记忆合金驱动、 微型电机驱动和微型电磁铁驱动等。 水上行走机器人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对驱动器有特殊的要 求,如要求安装简单单,重量轻。对于水上行走机器人设计目标, 机器人未来是能够独立实现远离工作,因此需要把能源、控制器安装 在机器人本体上,所以所选择的驱动器还需要具有电压较小、能耗低 等特点。微电机驱动器不选,因为防水性比较差,选用电磁铁驱动器


水黾可以在水面上停留并具有快速滑行和跳跃的活动机能。受水黾 启发,人们对在水面这一非结构环境下能快速移动的仿水黾机器人的 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仿水黾机器人以其效率高、机动性好、噪音低、 对环境扰动小的优势将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水体检测、地下管网 检测等军事和民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开展仿水黾机器人的 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国内外对水黾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仿生水上行走机 器人的研究,在采用圆柱体作为支撑腿下,本论文设计的水上行走 机器人也采用六条腿结构,其前后四条腿主要起支撑作用,两边两 条腿为驱动腿。 采用四条腿漂浮机构相对于整体漂浮机构具有很多优点,采用整 体作为漂浮机构,如船型,其平衡性较差;采用四条腿漂浮机构,水 上行走机器人的整体重量将分配到四条腿上,能够较好的使机器人保 持运动平衡,并且具有较大的漂浮力。
水上行走机器人采用三个微型电磁铁作为驱动器,其中电磁铁 3作为左右两条驱动腿共用,电磁铁1和电磁铁2分别驱动左右两条 驱动腿。当向前运动时,电磁铁1和电磁铁3驱动左腿形成椭圆运 动轨迹,电磁铁2和电磁铁3驱动右腿形成椭圆运动轨迹,并且电 磁铁1和电磁铁2运动规律相同,这样就可以驱动水上行走机器人 平衡的向前运动;当拐弯时,如向右拐弯运动,驱动电磁铁2保持 静止,右驱动腿保持不动,只有电磁铁1和电磁铁3驱动左驱动腿 进行划动,而右腿只有在电磁铁3驱动下进行的上下摆动,并不会 形成前后滑动的运动轨迹,这样水上行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向右 拐弯运动。支撑腿通过金属丝同本体连接在一起。
水黾研究
经过高分辨率分析型全数字化控制透射电镜对水黾的腿部结构进行 了扫描。得出以下图
可以看出,水黾腿部是由无数的微细毛组成;最后一张是对微细毛 进行了倍数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出微细毛的表层是由沟槽构成的。水 黾腿上的这些微细刚毛产生空隙,当压在水面上时,水分子不能够浸 到空隙里面,就会压在腿面上,而在缝隙上形成空气压力腔,从而使 刚毛在水面上的压力增大,而使水黾腿在水面上具有较大的浮力。所 以水黾的腿可以压在水面上而不会扎入水里,并能够支撑水黾本体在 水面上自由的行走。
3. 在狭小的管状通道或缝隙行走进行检测, 维 修等作业。 4. 在危险和恶劣的环境下做搜索工作和探险工 作。
典型案例-水黾仿生机器人
简 介
水上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是基于昆虫能够在水面行走的基本原理而进 行的研究,水上行走昆虫主要有水黾、蜥蜴、水上蜘蛛等,国内外对 这些仿生原型都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选择水黾作为水上行走机器人的仿生原型,并对水黾的运动方式和结 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解仿生原型水黾的运动方式和结构,并 提出水上行走机器人驱动机构、整体机构等方面的设计指标。
总结与展望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而昆虫 机器人的仿生是一个研究不完的课题。昆虫种群庞大、种类多样、 外形迥异、功能奇特,是极其重要的仿生资源。今后需要大力开展 昆虫仿生资源研究,面对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及其复杂精妙的结 构,常见的昆虫易被作为仿生对象,但不太常见功能更为奇特的昆 虫(如: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昆虫)更是值得开发的资源。与此同时, 要进一步开拓仿生研究的新领域,尤其要注重昆虫特异能力(如: 特异的感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仿生。研究昆虫仿生机器人应 该要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交融,加强对昆虫生物学特性、功能及 其机理的基础研究,相信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加工技术等发 展和机械学科、生物学科、控制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仿生机器 人越来越逼真,功能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