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报任安书观后感
篇一:读《报任安书》有感
读《报任安书》有感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可想而知,《史记》在史传文学上有多高的地位。

而它的作者—司马迁,更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

司马迁的著述,除《史记》外,还有著名的《报任安书》一文。

《报任安书》让我感受到了司马迁那傲然不羁的风采,他正直不阿、光明磊落、意志坚强且富有感情。

司马迁因为李陵上谏辩护而触怒龙颜,汉武帝勃然大怒,面对自杀和遭宫刑的两难选择,他也曾犹豫,也曾彷徨,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死的轻重意义
是不同的,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毫无价值可言,他
想到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人,这些人也曾受过屈辱,但都有骄人的成果。

而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自己的使命要
完成,他不甘心,不甘就这么默默死去,带着这种悲愤,他毅然选择了宫刑,忍受着痛苦与屈辱,最终完成了千古名篇《史记》。

司马迁用的实践诠释了他在《报任安书》中的生命价值观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价值决定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法,但是人生在世,总得留下点值得让人回忆的东西,要想重于泰山,就得尽己所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司马迁无疑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他在挫折面前表现得坚强乐观,在逆境中仍然心怀理想,并为之奋斗。

在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时,他记住该记住的,忘
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逆境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在与现实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人格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伟大,他生命的价值也在奋斗与困境的搏斗时得到了升华。

我也一直坚信一句话:底蕴的厚度决定生命的高度,人生就像一杯浓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

试问,如果没有经历那残酷的宫刑,谁还会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在逆境中勇敢追求理想的伟大灵魂。

纵观历史,有不少伟人,他们不是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下创造出自己的价值的,而是在逆境和挫折中,创造出为世人所熟知的成就的。

爱迪生,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地发明
颇多。

可在辉煌的背后,他又何尝不是从一条崎岖之路挺过来的呢?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

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

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

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无眠,一次次的振作,让他冲出了逆境,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为世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发明。

再如伟大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好学。

他两岁的时候就是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无靠,惟与母亲相依为命。

后来母亲也改嫁,自己也改姓。

但对于这一切的艰难,他并没有放弃,流着泪下决心刻苦读书,以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

他以粥为食,在一个庙中苦读了3年。

后告别母亲远出求学,又在异乡接着过起了食粥苦读的日子,整整5年,睡觉时都没有解开衣服。

艰苦的环境没有打倒他,
最终他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向天下呼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千古佳句。

逆境出人才。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逆境造就了无尽的人才,为历史带来阵阵芳香。

现在的我们大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有了父母的保驾护
航,成长道路也变得一帆风顺。

可是,我们可以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生活多久,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总要学会一个人成长,总要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给我们的挑战,总要学会一个人面对挫折、逆境。

而眼泪,放弃......在困境面前都显得苍白,谁是谁的救世主?只有你自己,如果不想摔成一地绝望的碎末,那么勇敢起来,面对逆境,尽自己所能走出困境,那么最终你将破茧成蝶,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正视逆境,勇敢接受命运给予你的玩笑,在逆境中彰显生命的价值,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篇二:《报任安书》读后感
《报任安书》读后感
在那是一个把人当作畜生的时代。

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话,便横遭暴行,惨受宫刑。

昨天还是国家大臣,今天便被阉割,毫无尊严可讲。

宫刑之后的司马迁,精神上的打击异常沉重,忍辱负重,苟且偷生,饱尝了死亡一样的人生况味。

当一个有尊严的人不再在乎尊严的时候,当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人过着一种耻辱生活的时候,他还要为人类著书立说,还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多么凄惨又多么悲壮的行为啊!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
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这段可以体现出司马迁是多么的痛苦,忍受了士大夫所不能忍受的大刑,忍辱负重,只为达成先父遗志。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是的,司马迁便是一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伟人。

终于,他完成了《史记》,这部无韵之《离骚》的历史经典著作。

他成就了非凡的功绩。

生前无法回到纯白,身后却是鲜艳夺目,熠熠生辉。

他生前所有的耻辱,现今如浮世一梦,惟独见他的绚丽,他的繁华,他的绝世的人格魅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两千年前,司马迁就认识到生与死的价值,并作出了毫不含糊的解释。

这种人生观发扬了孟子“生”与“义”的精神之髓,并将其发展到了
一个更高的境界。

作者还从生命历程与创作的关系上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愤怒出诗人”的文学创作规律。

他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
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用诗一般的语言,高度评价屈原的一生,是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

这正应了他在《报任安书》中的名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他看透了这个社会。

司马迁是叙事的高手。

读《报任安书》,我们会惊讶作者何以将事件叙述得如此凄婉动人。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

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

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这段叙述,激烈悲壮,感人至深。

叙述是抒情的基础,情生于事,叙事以抒情;事随情陈,写情以染事。

另外,本文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当情浓事切之时,读者无法分出哪是叙述,哪是抒情。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
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既是叙述又是抒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者至此,能不唏嘘?
本文是书信体。

书信最适合任意挥洒,不受羁绊。

在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