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玄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2.因果各自成体的形而上学 (1)根本否定事物的相对差别。 A 万物“各足于其性”。根本无所谓大小差别。 “夫以形相对,则大山大于秋毫也。若各据其性分,物冥 其极,则形大未为有余,形小不为不足。” “若以性足为大,则天下之足未有过于秋毫也;其性足 者为非大,则虽大山亦可称小矣”。 B 他之所以否定事物的差别,恰恰是为了要论证事物之 间的差别是绝对的。 “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卑,首自在上,足自居下,岂 有递哉?” “性各有分,故知者守知以待终,思音抱思以至死, 岂有能中易其性者也?”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王弼 重要著作 :《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 注》,《周易略例》 1 本末有无 :“贵无论” 王弼用“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本体论结构 的模式来解释“有”及“无”两者的关系。本体与 现象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道”是超言绝象 不可名状的,不是般人所能认识的对象,只有“与道 同体”的圣人才能把握。 2 动与静 :“本静末动” 3 言意之辩 :“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
“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 “得象在忘言,得意在忘象” 得意而忘言,注疏经书,要抛弃语言概念, 求得莫名其妙的道(言外之意、象外之体)。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4 圣人:“以性统情” 王弼认为圣人,也有同於常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故 “圣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但圣人 能“物物而不物於物”“从心所欲不逾规” 。 5 自然名教 :“名教本於自然” 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自然为治之道,名教为治之具, 自然为文化理想,名教为此理想的载体,故名教本於自 然。
何晏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著作 :《道德论》,《论语集解》
本末有无 :“贵无论” 自然名教 :“名教本於自然”
名教的衰败是由於只注重形式的缘故,崇仁义,愈致斯伪。 故必须抓住根本来维护纲常名教,这个根本就是“无”,“无 名”或“道”。
3
圣人有性无情 :圣人“无情而有性” 圣人“无喜怒哀乐”,其因在於圣人无情而有 性。 “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1.万物独化论 : (2)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突然发生的。 A事物是“无待”而存在的。 “无待”是说事物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它的生生化化 不追求任何外在的力量,不要等待任何条件而自己存 在着、变化着。 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 独生而无所资借。 列子御风而行,虽“非风则不能行“,但列子“非 数数然求之者”。 (比如列子待风而不求之)“不为而自然”,“顺 万物之性,游变化之途”,这难道不就是‘无待而常 通“吗?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2.玄学的形成和发展
玄得名于《老子》,“(有无)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北魏正始年间形成,两晋盛行。以清谈 为主要形式,以《老子》、《庄子》、《周 易》为谈资,又称“三玄”。清谈主要在名 士间进行,以辨名析理为方法,交流思想, 展开学术讨论。同时为了避祸存身,不言时 政,专论有无、生死等抽象思辨问题。
王弼从“以无为本”对本末,体用,一多,名教与自然 等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开创的玄学,不仅为儒道融合 开辟了道路,而且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融 合开辟了道路。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2)竹林时期 嵇康、阮藉阶段: 越名教任自然,不拘泥于纲常礼教,一切要顺 其自然。著名的竹林七贤,循逆山林,饮酒赋诗, 歌风咏月,反对名教,荒诞放纵,放荡不羁。
魏晋玄学可分前後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 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 和哲理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 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 期,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於 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3)元康时期 向秀、郭象阶段: 主张名教即自然,绝对自由放纵 与积极有为的纲常名教都是合理的, 游外冥内,内圣外王; 人有天性,顺性适情,按其本分存 在和发展都是合理的,万事万物性分 自足,名教即自然; 自生独化,彻底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无不能生有,事物自然而生自然而灭。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嵇康

阮籍 《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 自然名教 :「折衷名教与自然」 阮籍反对虚伪的名教而崇尚自然,对司马氏 的篡夺表现消极不合作。阮籍的鄙弃名教,也 和嵇康一样,但他并不是主张真正废弃名教, 在他内心是要维护真正的名教。他崇尚自然, 却不愿完全放弃名教,说明他的名教与自然调 和的折衷思想。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 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1.万物独化论 : (1)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物各自 生) A不仅无不能生有,有也不能生有。 “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不能生物”。 “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 “自生”、“自得”、“自尔” B„自生”意谓“非他生”。 块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 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 C “自生”意谓“非有故”。(无外在目的) “无故而自合者天属也”。 D“自生”意谓“非有因”。 „不知所以因而自因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
1.背景 政治上两汉长期统一后出现的短暂分裂割据,主要 体现为政权更替频繁,政局以南北对峙为特点,所以出 现了多元化(三国、西晋、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东晋、宋、齐、梁、陈)。 随着两汉土地兼并的发展,庄园主经济发达,经济 一元化被打破,大量的豪强地主出现,“乌堡”成为地 方经济的象征。于是出现了门阀士族和庶族地主。门阀 士族为了标新立异,以示显贵,以清谈为荣。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1.万物独化论 : (3)独化于玄冥之境 “冥”是昧的意思,就是泯除分别,不分彼此。“玄”是 黑色、辽远、看不清楚的意思。“玄冥”是郭象哲学的 中心观念,就是一种神秘主义世界观。玄冥,原意为深 远幽寂。 A 名无。根据其“独化”论,天地万物的就个体来讲是 突然的、无原因、无根据的、互不相关的。 B 但就世界整体来讲,万物又是互不可缺的。(和谐) C非无。他只能把这种决定和谐的力量归之为所谓的“命” 或“理 ”。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谓之命’’(《寓言注》) “不得已者,理之必然者也。”《人间世注》 D玄同归一。面对事物的这种情况,人们只能“以不知为 宗”(大宗师注)),就是“捐聪明,弃知虑,魄然忘其所 为,而任其自动”
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 : 正始玄学(204年~249年)何宴、王弼创立,提 出名教出于自然。 竹林玄学(254年~262年)阮藉、嵇康发展,提 出越名教任自然。 元康玄学(290年前后)向秀、郭象极盛,提出名 教自然合而为一。
东晋玄学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嵇康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 《释私论》 1 自然名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 2 声无哀乐论 :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两 种不同的事物 认为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不同的两种 事物。音乐所发出的只是客观的音调, 它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哀乐则出於人的 内心,完全是主观的。 3 明胆论 :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人性 的善恶和才能,是由赋受的气质决定,赋 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才性两者截 然不同。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1.万物独化论 : (2)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突然发生的。 B 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自为而相因) ,否定物物之 间的依赖关系和因果关系。 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自为的,即所谓“天下莫不相 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 另方面事物在各自自为的时候又自然而然地配合着, 此即所谓“彼我相与为唇齿”,任何事物都必须在这 种“自为而相因”的关系中存在,故“斯相反而不可 以相无者也” 任何事物都是“自生’、“自为”,因此罔两(影 子外圈的阴影)并不是由影子所造成,彼之自为,济 我之功宏矣。进一步讲,“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 无。”
基本特点
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 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 以“得意忘言”为方法 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3.玄学的内容
王 (1)正始时期 弼 何宴、王弼阶段: 贵无,无是本体,是万物之本; 以静制动,根本的无是不变的,是静,有是暂 时的,运动是暂时的,以不变之本应万变,息乱以 静; 名教出于自然,建立秩序要依据根本,从自然 出发;得意而忘言,注疏经书,要抛弃语言概念, 求得莫名其妙的道(言外之意、象外之体)。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
1.背景 中原的长期战乱,在客观上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南北虽然对峙,但是北人南迁,也加强了交流融合。 同时,东汉经学谶纬化,神学化后,整个思想 界死气沉沉,思想文化僵化。于是,人们开始反思 经学,反思汉代的传统思想。(佛教、清议、品鉴 才性)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郭象
1.生平 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少有才理,好 老庄,能清言”。《世说新语‧文学篇》说他“才 甚丰赡”,曾与善辩名士裴遐辩论。在社会上很有 声望,“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当时一些清谈 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说:“听象语,如 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 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应召任司徒椽, 迁黄门侍郎。又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招揽,任命为 太傅主簿,深得赏识和重用,“任职当权,熏灼 内外”,遭到了一些清谈名士的鄙视和非议。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自性(意谓一切事物都是自然如此并必然如此的。) 1.就事物的‘自性”说,每一事物都各自有各自的 “性”,而且各自的“性”都有其所能达到的一定限 度。 “物各有性,性各有极,皆如年知,岂歧尚之所及哉?” “小年”如“朝菌不知晦朔” “惠蛄不知春秋” “大年”如“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2.每个事物的“性”都有其具体的特定的的内容。 “性不可去者,衣食也;事不可废者,耕织也。” “夫马之真性,非辞鞍而恶乘,但无羡于荣华 ” 3.由于每个事物的“性”是天生如此的,不得不然的, 因此是不能改变的。 “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 ” 马的“真性”是否是“非辞鞍而恶乘”;一般老百姓 的“自性”就是“衣食”、“耕织“,而“智者”就 是天生的智者,“愚者”就应一辈于处于奴隶的地位。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第 三 编 魏 晋 玄 学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d6ts63yuux 总裁的天价小妻子 /so/5/5223/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
玄—— 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爲玄。象 幽而入覆之也。凡玄之屬皆从玄。 ——许慎 《说文解字》 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 --扬雄《太玄@玄摛》 玄,谓之深者也。 --王弼《老子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