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文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鉴于此,国家开始实施新课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师技能素养、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存在,对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此,应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丰富上课方式。
本文便是从这些方面着手,对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效率,提高小学生的总体素质,使同学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实施新课程,影响,因素,建议
一、实施新课程的背景: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也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
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发展日益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即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
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有生存下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各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共同面临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民,所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概念及相关内容: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以“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
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目前针对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司已经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编写了相关的教师新课程继续培训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
三、新课程实施的意义: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课改后的新教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赞同。
他们认为,新教材符合时代的要求,提倡学生的参与,鼓励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教材的实践性、探究性和活动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一,认识问题。
从老师方面来说: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一切教学改革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才有可能变成教学现实。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深度、广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成败。
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施”存在观念性偏激。
多数教师和校领导大都非常赞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从学生本身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比较朴实,腼腆,不太喜欢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忙,使得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加困难。
再加上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家长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最为关注的还是学习成绩,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声誉也更多的倾向于学习成绩。
由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方式的双重改变,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可能出现分数下滑的现象,家长就会质疑新课标的可行性。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这些意愿也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认为分数胜过一切,基于这
种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时间紧而只会关注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方式就会回到原先的状态,死记硬背,多做多练,只要分数提高了,其它的都不会在意。
第二,教师资源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中小学师资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由于农村小学老师工资待遇低,,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一方面受民办学校高薪诱惑,一方面师范类毕业生又不愿到村小任教);教师结构也不尽合理。
在各类中小学中均存在这个问题,即男教师数量极少。
同时,由于教师受年龄结构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多数)受传统应试思想的束缚,难以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数量短缺而导致包班现象严重,专职教师非常少。
多数老师从事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最后,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教师由于没有经过定期的、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知识的更新速度慢,专业素养不足。
第三,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1】。
但由于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活动场所等短缺以及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校外资源开发得很少,教师依然以教学用书及师生讨论为主
要教学资源。
第四,评价问题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
评价制度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每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单一的评价制度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精神存在冲突,大多数学校放弃原来单一的从学生成绩来评定学生与教师的方式,尽量采用多元评价制度。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许多农村学校还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这样造成了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却一如以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对教师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评先,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等挂钩。
这样,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
所以,评价改革滞后是实施新课程的瓶颈。
陈玉琨等也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中指出,评价几乎成为制约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与否的一个瓶颈。
尤其是中小学校长、教师,处于新课程实施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如何评价学校的工作。
在目前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价值取向,校长、教师、学校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实施就没有真正的生命力。
【2】
第五,教材与教辅问题。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
同时,教师用书编写空洞,教学辅导资料跟
不上课改理念;教材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很难适应各年级学生的真实需要。
五、建议:
第一,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现在多数教师的知识欠缺,没有达到21世纪教师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科知识不足,教学技能较差、难以灵活地驾驭教材等问题。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成效的关键在教师,当前重点是要用新课程、新理念重塑教师。
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按照“先培训后上岗,边培训边教书,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进行师训。
重点放在“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与师德教育”等方面。
首先,让教师建立新课程教育理念要实施新课程,且非实施不可,只能进,不能退。
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案例分析、课例观摩等业务学习、培训活动,教给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三,培训要充分体现新课的实质,突出“新”、“精”、“用”。
新:指教学观念新,信息新,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新鲜经验;在学科专业培训方面,揽括学科前沿,最新成果和新发展;有利于教师知识技能更新,有利于培训教师和创新能力,“精”:指课程内容是基础性,发展性,最有价值的;培训方案突出重点;课堂讲授少而精,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用”,指培训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学以致用,授人以渔,讲求实效,对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困惑、困难多关注。
第四,让教育领导和教师一起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实施。
新课程的关
键在教师更在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意识,应组织他们到农村小学实地考察,并让他们进行一次教育发展的培训。
第五:对农村教师免费培训。
教师学历高低和自身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学历高的,素质优良的教师无凝对新教材比较适应。
但村小教师学历低,素质平平的毕竟占大比例。
而各种在职培训收费不断,教师叫苦连连。
因此,应该为农村小教师提供更多的免费培训和在职进修机会,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要切实思考老师需的是什么,对症下药,提高培训实效。
第二,大力开发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以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有限的资金要优先分配,放弃校舍设旌的漂亮、超前,更应该关注校舍里面的设备和资料是否齐全。
领导和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发展着想,鼓励教师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给教师搭建自修平台,提高其自身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注重设置配置后的使用率,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3】第三,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教师质量问题,可以与高校教师教育挂钩。
高校是输出中小学科学教师的源泉,改革高校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与基础教育相一致的人才事关重大。
教学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的学科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二是评价的形式、方法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了多元评价。
第四,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材开发。
开发地方课程教材对普通教
师来说困难可能太大,地方可以组织当地的骨干教师进行开发,可以征得当地高校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开发,教育部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深入地方协助地方学校开发。
地方课程的教材同样会出现一些不适合学校实际的部分,这就需要学校结合本校情况,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教材。
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同样可以征得多方的援助,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
同时,教师自制教具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策,或者与当地其他校建立友好合作制度,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
六、总结:
虽然新课标的实施比较仓促,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内容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但是它的基本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就完全否定和放弃,只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交流,团结协作,克服教改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我们一定会早日摆脱困境,新课标的理念也会得到更好的惯彻和实践。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不气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新课程实施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一番景象。
参考文献:
【1】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八)[DBOL]./cms/data/html/doc/2003-10/04/2490 0/index.html.
【2】陈玉琨,沈玉顺,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3.111.
【3】160 谢尚礼《浅谈探究性教学在科学新课程中的开展》2009年第1期
【4】116 林忠《浅谈科学教育存在的弊病及对策》2008年第12期(总第24期)
【5】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黄运笃徐开德2008年
【6】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若干思考李志跃2005
另附几个期刊,你抽空上网查查,也许对你的论文有帮助:
1.吕世虎,石永生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对姜伯驹教授的访谈.《光明日报》.200
5.03.06
5.新课堂研究.武汉:《大家参考》杂志出版社.2007.09
6.《中小学数学》(教师)初中版.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4.10
7. 《中小学数学》(教师)初中版.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