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直立姿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五.脊柱平衡(S/T后凸,C/L前凸) 平T11-于髋轴和上半身的重心。 六.骨盆平衡:骨盆活动-脊柱重新对线 1.骨盆倾斜 ①骨盆前倾-倾斜增加 髂后上棘-耻骨联合连线-水平线 ②骨盆后倾-倾斜减少 直立位,髋关节囊,韧带张力决定-骨盆活动屈膝-髋曲, 韧带松 • 坐位,韧带不限制,后倾-L生理曲度↓ 前倾-L生理曲度↑ 2.骨盆倾斜临床评价 髂前上棘-耻骨联合-水平线 近90°-骨盆正常倾斜 另-骨盆异常倾斜
• • • • • • • • • •
七.在寰枕关节上的头部平衡: 头部重心位于寰枕关节横轴上1英寸-不稳定平衡 头直立-轴前-后颈部肌肉中度活跃 向前低头-轴前-后颈部肌肉要求增加 完全低头-轴前-颈背韧带变紧,无需肌肉 头后仰-轴后 坐位-不适体位(前俯/后仰睡眠姿势) 八.舒适的(对称的)姿势 立正≠舒适 稍息-疲劳↓或更舒适
第十章
直立姿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 医院康复中心 程凯
第一节
• • • • • • •
平衡与稳定的一般原理
一。重心: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支撑物体将得到平衡 质均物体的重心与物体形状有关 规则形状质均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改变人体节段位置可把重心移至身体以外而失去 平衡
复习题
• • • • • • • • • • • 选择题: 1.关于重心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重力作用于物体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B.质均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规则形状的质均物体,其重心在总长的中点 D.在重心处支撑物体,将得到平衡 2.不稳定平衡是指: #A.物体偏离原平衡后,重心降低而维持新的平衡 B.物体偏离原平衡后,重心高度不变而维持新的平衡 C.物体偏离原平衡后,重心升高而维持新的平衡 D.重力线通过物体重心,落在支撑基底内
• 三.踝关节以上的身体重心:平髂前上棘水平 • 四.膝关节以上的身体重心:平脐部水平 • 五.髋关节以上的身体重心:胸11椎体前缘,剑 突尖端平面或稍低一点 • HAT-头+上肢+躯干 • 六.头部重心:颞骨颧突上缘平面
第四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 •
双足部站立时的身体平衡
一.在支撑面上的平衡: 支撑面-由双足位置确定的包围区 1.双足离得越远,支撑面越大.(体前屈-足趾区) 2.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在底部中心周围摇晃,近 似”8”字形,前后偏>侧偏 • 3.改变某体段位置,其它体段就进行补偿,使重心投 影仍保持近支撑底部的中心
• • • • • • • • • •
B.稳定性与活动性: 截肢:老年人-增加稳定性 年轻人-增加活动性(迅速启动,步行舒适,优美) C.双侧股四头肌瘫痪: 病人尽量保持膝部伸直倾向—膝过伸或反屈—选择 躯干稍向前,来增加重力的稳定作用 D.小腿肌瘫痪在膝部稳定性影响 小腿肌+股四头肌瘫痪 a.背屈限于90°的踝足支架 b.手术固定踝部 →改善膝部稳度
• • • • • • • • • •
9.老年人安装膝上假肢,对膝关节应首先考虑: #A.提高稳定性 B.启动迅速 C.步行舒适 D.步态优美 10.头直立位时,维持平衡依靠: A.颈部韧带变紧 B.颈后肌中度活跃 C.颈前肌中度活跃 D.无需肌肉收缩
• • • • • • • • •
简答题: 1.身体各部位重量比例大约为多少? 身体的重量比例— 头:7% 躯干:43% 上肢:6.5%×2=13% 下肢:18.5%×2=37% 2.为什么“稍息”比“立正”更不易疲劳? Trendelenberg型髋部姿势:一足着地,另一足虽 着地但少力(轮流) • →减少外展肌作用,依靠韧带作用
• • • • • • • • • •
四.在髋关节处的平衡: 1.当膝部由重力稳定,须髋部不完全伸直. 若髋部完全伸直,HAT重心后倾—导致膝屈 2.膝活动控制能力丧失时(膝上截肢/瘫痪) 膝上假肢-髋平衡为对膝稳定的标志 →腰曲增加,不能为了减少腰曲而使骨盆后倾—人工膝变弯 3.踝/髋/膝肌控制丧失-截瘫 需长腿或短腿支架(踝膝支架,不约束髋) →躯干后倾,HAT重心线落在髋轴后,异常髋伸。 →若前倾,应一手抓牢它物以支撑身体,另一手拾物
• • • • • • • • • •
5.踝关节以上的身体重心位于: A.S2下缘水平 B.S3下缘水平 #C.髂前上棘水平 D.髂后上棘水平 6.HAT的重心位于: A.髂嵴最高点水平 B.脐部水平 C.L2水平 #D.T11椎体水平
• • • • • • • • • •
7.踝处截肢患者,为防止身体前倾,其平衡力主要来自于 A.腓肠肌 #B.比目鱼肌 C.胫骨前肌 D.趾长伸肌 8.膝部截肢患者,膝部旋转力的平衡力不包括: A.关节外组织的被动阻力 B.膝部屈肌活动 #C.膝部伸肌活动 D.关节机制的阻力
• 二.平衡的种类: • 1.稳定平衡(重心很高)--①重力线通过物体 重心,落在支撑基底内.②物体轻微倾斜,偏离 平衡后其中心升高 • 2.不稳定平衡(中心降低)—受外力将倾倒时, 物体稍微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降低而维持 新的平衡 • 3.随遇平衡(重心不变)—物体稍微偏离平衡, 重心高度不变
三.稳度: 稳定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支面大小 ②重心高度 ③重力线的部位
• • • • • • • • • •
3.随遇平衡是指: A.物体偏离原平衡后,重心降低而维持新的平衡 #B.物体偏离原平衡后,重心高度不变而维持新的平衡 C.物体偏离原平衡后,重心升高而维持新的平衡 D.重力线通过物体重心,落在支撑基底内 4.下列哪一项不是决定直立稳度的基本因素? A.支面大小 #B.物体重量 C.重心高度 D.重力线的部位
• 九.不对称姿势: • Trendelenberg型髋部姿势:一足着地,另 一足虽着地但少力(轮流) • →减少外展肌作用,依靠韧带作用 • →避免韧带过度牵拉
第五节 单足站立时的身体平衡
• • • • 一.在支撑面上的平衡: 1.支撑面↓-神经-肌肉平衡机制要求↑ 2.重力线应调近新支撑面中心 3.踝外翻,侧面平衡为主,平衡动作不停 进行
• 四.直立位一般原理的应用: • 人体直立位,支面小,重心高.重力线与支撑面 中心的位置有耐于神经-肌肉机制来调节
第二节
• • • • • 身体的重量比例— 头:7% 躯干:43% 上肢:6.5%×2=13% 下肢:18.5%×2=37%
身材比例
第三节
身体重心的定位
一.整个身体的重心(总重心) • 组成人体所有体段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 • 离地高度:男为身高的56% 女为身高的55% 二.各个体段的重心组成人体某一体段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 力点 A体段:重量 B体段:重量 重心 重心 作A,B重心连线,与重量成反比的交点
• 二.在髋关节处的平衡: • 1.单腿平衡:主要是让骨盆平衡-一侧股骨头 支撑。 • 2.HAT+另一下肢-骨盆向未支称侧倾斜。 • 3.若保持躯干直立和骨盆水平-髋外展肌群收 缩 • 外展肌瘫痪的代偿: • A.HAT+未支撑腿的联合重心-髋关节或稍 外侧→内收肌 • B.骨盆向未支撑侧倾斜,直至站立侧髋完全内 收→关节囊/髂胫束。
• 二.在踝关节处的平衡: • 1.踝处截肢:重心投影落在上踝关节轴前面, 身体重力线仍近支撑面中心—身体前倾. • 比目鱼肌—导致平衡 • 2.双侧小腿肌瘫痪: • 踝背屈—保持重量与上踝关节轴垂直对 线—双足分开或抓握它物
• 三.在膝关节处的平衡: • 1.膝部截肢:重力线落在膝屈伸轴稍前方,倾斜时后 移. • 2.平衡力:①关节外组织的被动阻力 ②膝部屈肌活动 ③关节机制的阻力 A.站立时股四头肌功能 --重力线落在膝关节轴后—股四头肌—膝过伸加强 稳度 --延迟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