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氧化碳说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碳说课二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气、分子、原子、氢气、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学生对掌握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知识之后,再学习固态非金属单质碳及其化合物就顺理成章了。本章教材安排在铁单质前,由非金属转到金属单质的学习,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对于单质的内容较为完整。本节在学习碳单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上,再引入一氧化碳就理所当然,完善碳的氧化物知识,使碳及碳的化合物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巩固和加深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2、教案目标:

①知识目标: a. 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b. 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c. 了解一氧

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类比”与“求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德育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析,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教案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说教法:

1、本节课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教案,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录像电子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增大课堂教案容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变化,让学生获得认知上的飞跃。

2、分层目标教案法。

三、说学法:

一、鉴于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案特点,同时结合两个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采用的是“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现象,边用旧知识努力去解释现象,在进行分析讨论的同时观看电脑模拟实验,从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掌握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二、对比学习法。

四、说程序:

演示实验5 —10 单击表格中

“可燃性”

单击“例子”

单击“返回”

单击“过关练习二”

过渡问题

单击“还原性”

演示实验5—11

让学生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

火焰;生成的气体是否使石灰水变浑浊?

要求学生动手书写反应方程式。

进入电脑模拟CO的燃烧。

进入电脑模拟“煤炉的火焰”。

返回上述表格屏幕,小结CO的可燃

性。

屏幕显示:

练习题二(略)

氢气除了可燃性,还有什么化学性

质?

显示: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

指导学生观察;并注意实验步

骤,黑色氧化铜是否变成红色?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浑浊?

教案程序、学生活动及屏幕显示

有利于学生观察。

让学生观察煤炉火

焰,使学生了解日常生

活中CO的燃烧例

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巩固CO的可燃性

知识。

设置问题,引发学

生注意力,

防止学生观察实验的盲

目性。

教案意图

教案环节及操作

得出实验结论

提出问题:

进行电脑模拟

退出模拟实验

运行“过关练习三”

练习提问

单击“下一页”

模拟演示co中毒原理单击“下一页”

CO和Hz 一样具有还原性。

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CO还原氧化铜模拟实验

插入H还原氧化铜实验

屏幕显示:

练习题三(略)

显示:

二、一氧化碳毒性(阅读)

讨论:

1、CO中毒生理过程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

毒,在火炉放一盘水,这样行吗?

3、有人说他不会CO中毒,他一闻

到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对吗?

在讨论的气氛中用电脑模拟CO中毒

显示: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阅

读)

讨论:

米用动画形式,从

宏观到微观模拟反应,

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掌

握。

巩固CO的还原性

知识。

反馈信息

由学生带着问题自

由阅读。

电脑模拟CO中毒

过程,使学生一目了

然。

联系生活实际,讲

解防止煤气中毒的具体

措施。

一氧化碳的来源采

用图片形式,更真实、

更好看、更有兴趣,使

学生了解汽车的尾气、

煤和石油的不完全燃烧

钢铁冶炼的废气等都是

人为排放CO的来源。

巩固所学知识,反

馈信息。

五、课后评价分析:

1本节课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演示实验与计算机模拟实验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2、通过对比CO、H2的性质来学习CQ降低了CO的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

3、采用分层教案,结合讲、练、评的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各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案,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