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爱心陪伴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

所谓智慧,即能启迪人生,贴近灵魂,能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心境或意识。

所谓爱心,即喜爱之情。

《礼记·乐记》:“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史记·律书》:“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何为教育?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传承提升人类精神境界,储备知识、技术的艺术。

教育也是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让人懂得爱,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

教育是心与灵的碰撞,学生成长是自主发展的过程,是播撒希望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他们。

那么作为老师的使命就是用温柔善良的“言行”,去触碰他们稚嫩的心灵,用智慧去叩开他们心中的智慧之门,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下面我就如何“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爱心陪伴成长”谈谈我的见解。

一、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媒介,是人类最平凡而又伟大的灵魂工程师。

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每一位学生。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具有表率作用。

教师的态度、道德品质以及其所坚持的信仰、仪表和行为等方面都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相较于严肃的苛责或是打骂,身教这一育人方式则以润物而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心灵,极大的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

毋庸置疑,象牙塔里,教师是仅次于父母的与学生最为亲密的长者。

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尊重教师,甚至将教师的言行奉为“圣旨”。

很多时候这种情感寄托要超过父母。

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影响其人生观、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情绪表现,学生都会模仿。

因此,教师在学习中抑或是生活中都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一个具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

做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

因为教师的一切表现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用智慧启迪心灵
用爱心陪伴成长
形成了学校、◇
□文/重庆市彭水县青龙小学 冉启春 王 进
二、 以人为本,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中的灯塔
作为一名教师,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尊重所有学生,应时刻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信条。

教育的根本在于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在于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于做好心灵艺术。

我们应明确,教育是面对一群充满活力、希望的人,所以要做好这门心灵艺术的关键在于心灵的交融,在于“人情味”,而非精湛的技巧。

心理学家指出,教育好学生,关键在于“爱”。

李家怡是一名脾气、性情很“另类”的学生,他总是和母亲搞不好关系,三天两头不来上学,还有打骂他母亲的现象,但是孩子很聪明,成绩也很不错,针对这种情况,我放下老师的身份,试着和他做朋友,以爱的名义关心他。

给他讲母亲是世界上我们最亲近的人,最伟大的人,尊敬母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骂母亲是不对的。

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怎么能够做出那样的事情来。

我给他举了很多例子,说得他泪花闪闪,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要改过自新,做一名听话的好学生,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从那次谈话后,他变了。

多表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吝啬表扬。

没有一个人不渴望获得他人的赏识、赞扬。

它是芬芳,沁人心脾;它是阳光,温暖人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最黑暗的地方点一盏灯,在最寒冷的地方生一堆火,用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塔,照耀着他们奋勇前行。

三、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对同一件事持不同的看法。

因此更应保持善于总结、学习的好习惯。

正如大教育学家孔子所说教育路上充满荆棘,一定会遇到很多“困苦”“困惑”,所以教师更应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学会反思、总结。

保持学习的热情、韧性,必然可获得教育智慧。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各有个性,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思维相对迟缓,作为老师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应明确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其特殊的一面。

所以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学生的“特殊性”,比如爱好、习惯等,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李家怡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自制力,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
不足,时常以憎恨、厌恶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


对这一情况,我先和他交朋友,谈心,充分运用自己
的爱心,耐心的引导他,不厌其烦的,使他充分认识
自我错误,并肯定的告诉他:“你也是老师心中优秀
的孩子。

”引领他读《游子吟》,并给他讲解,理解
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学生也是如此。

保持童心,做智慧老师。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一定要
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假设自己就是学生,分
析“我”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如何解决事情,保
持童心,偶尔“忘记”自己老师的身份。

特别是当学
生犯错后,只有先做到理解,才有可能教育学生。


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

”的确,当你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后,你
会发现学生时代的你也经常犯小错误,也许你还会发
现眼前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有很多你不曾有过的优点。

保持童心,去除“盛气凌人”,宽容学生,你会发现
原来不生气也可以做好教育。

教育学生,并不等同于单纯的“管”学生,而是
应做到以爱为力量,以爱为手段,以心平气和的态度
和每一位学生相处。

为人师者,在浇灌各类“奇花异草”时,难免不知道如何下手,恨铁不成钢,抱怨学生为什
么不按自己的想法“成长”,不妨先反思,想想自己又
是否做到“以爱为手段”与之相处呢?是否做过家访和
他们谈话,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处理问题总是简单粗
暴,没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未深入发现学
生为什么难管,到底是学校还是家庭出了问题,又或者
是学生自身“桀骜不驯”?是不是仅以惩罚、批评的手
段对待学生,而冠以所谓的“教育”呢?教育是需要
用心的,当教师做到用心去观察学生、思考,用心走
进学生的世界,会发现世上无难事,再难管的学生,
也有其育人之道。

我们应以智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
每一位学生,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总之,教育是一棵树、一朵云、一颗心,撼动、推动、
感动另一棵树、另一朵云、另一颗心的过程。

在教育
中若都能够用智慧去启迪心灵,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


智库观察
Z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