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4
5
石间,哀哀打旋。
⑤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
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⑥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⑦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三、探究文本、体会情感
1.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拓展思考学习完课文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和感悟?
6
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三)文体常识
7
1.游记
2.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四)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告诫( jiè)推搡( sǎng )霎时(shà)驰骋(chí chěnɡ)漩涡( xuán wō)
寒噤(jìn )迂回( yū)汩汩( gǔ)湿漉漉( lù)铸就(zhù)
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 )弥漫( mí)刹那(chà)
震耳欲聋( lónɡ)前呼后拥( 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
3.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因受冷或受凉而身体颤动。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驰骋:奔跑霎时:极短时间。
迂回:回旋,环绕。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8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推推搡搡:形容连续不断地推。搡:猛推。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在什么地方?作者总共写了哪几次去壶口瀑布的经历?其中哪次详写?哪次略写?
晋陕两省边境第一次雨季(略写)第二次枯水季节(详写)
4.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①壶口: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②成因: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4.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我”在雨季初见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3—5):具体写第二次观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
第四部分(6):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性格及精神的歌颂。
五、探究文本、精读细研
1作者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雨季,细读第2段,说一说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他当时的感受如何。
9
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分析】涛声——隐隐如雷;河水——正沸着;雾气——弥漫(扑面而来);
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波涛汹涌震耳欲聋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让人感到可怕、心惊胆战、匆匆逃离。
2.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声势浩荡、刚柔相济,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的,有陡峭奇绝的,有多姿多彩的。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一类。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3.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第二,从观景的角度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
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使文章的境界更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