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狱史》结课论文
监狱文化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中国监狱制度史结课论文题目:浅析汉代刑罚制度院系:警察管理系专业:行政管理学生姓名:朱万隆学号: 29浅析汉代刑罚制度摘要;刑罚制度是一个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我国古代汉朝的刑罚制度同样在整个法律制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卧轨汉朝的刑罚制度做简要概括与分析,对其特点与内容重点进行描述。
关键词;刑罚制度,法律制度,刑罚体系一;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汉初沿用了秦朝以肉刑为主、广泛适用死刑以及连坐的刑罚制度。
随着国内局势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些刑罚遭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增加朝廷和中央威望,汉文帝统治时期开始对刑罚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汉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汉文帝登基当年(前179年)就宣布废除“夷三族”以及“收孥”等残酷刑罚。
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因淳于提萦的上书,而宣布废除肉刑:改黥刑为髡钳城旦舂五年,改斩左趾刑为笞五百;其他如犯斩右趾、杀人而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等罪名,在判决确定后又犯笞刑以上之罪者,皆弃市处死。
同时明确规定了劳役刑的刑期:完城旦舂三年后转鬼薪白粲一年、再转隶臣妾一年,即可释放为民;鬼薪白粲三年后转隶臣妾一年,即可释放为民;隶臣妾两年后转司寇一年,然后可以释放为民;髡钳城旦舂一年后,转为完城旦舂,以后按照完城旦舂处理。
2.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汉景帝时期,在文帝改革的基础上再次改革刑罚制度。
其主要改革内容是:先后两次减少笞刑的数目,将斩左趾的笞500下减为200下,鼻刑的笞300下减为笞100下;颁布《菙令》,具体规定了执行笞刑的刑具的尺寸、重量、规格,并且明确规定只能由一个人行刑,不准中途换人;废除石桀刑,改为弃市,规定被判死刑者可以选择改为执行宫刑,将宫刑作为死刑的替代刑。
3.汉代刑制改革的历史意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尤其是肉刑的改革,开辟了犯肉刑之人改过自新之路,使罪犯有可能重新回归社会,顺应了历史潮流和刑罚发展的规律,适应了汉代文、景时期农业与手工业恢复和发展的要求,使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从此摆脱了比较原始的形态,为封建社会以劳役刑为主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宋约翰监狱史论文修改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 rr ectional Police研究生论文题目:关于西周治狱思想的启示院系:研究生部专业:法律(非法学)学生姓名:宋约翰学号:1190320131201008指导教师:杨习梅关于西周治狱思想的启示摘要:西周时期的治狱思想是以“以德配天”的天命观为基础而提出来的——“明德慎罚”为中心,并辅之以“宗法礼治”、“幽闭苦役”。
其给西周狱制带来了巨大变革并影响后世,对当代中国狱制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治狱思想;狱制变革;借鉴意义;西周治狱思想的虽然源于古老的奴隶制社会,但其所迸发出的先进的治狱理念却使后世多个王朝都纷纷效仿,其狱制形态绝对可以称之为古代狱制的典范,对于正处于司法体制改革的中国来说,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周治狱思想的根源与内容(一)西周治狱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德配天”“以德配天”是西周初期的一种伦理观点,是周公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观点认为应该统治者顺应天命,“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只是夏和殷的后王“大淫图天之命”“逸其逸,图厥政,不蠲烝”(政治黑暗,骄奢淫逸,祭品不清洁),上天才降给他们大祸,令其国家灭亡。
总之,上天不会把大命交给那些没有道德的人,只喜欢和支持那些有道德的人,让其取天下。
西周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教训,因此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新天命观,“天”即天道,而“德”在西周法制的最好体现就为《周礼》,强调朝廷统治要施以“德政”,以此来顺应“天道”。
如像夏商两朝“逆天而行,倒行逆施”就会遭到“天谴”。
此种法律观念不禁让我联想起自然主义法哲学家有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法应分为神法与人法,神法即永恒正义,人法即人定法,其同样强调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符合神法,否则就会遭受到神的惩罚。
两者观念出人意料的一致性,使人不禁赞叹在我国西周时期竟萌发出了如此先进的自然主义法学派思想。
(二)西周治狱思想的主要内容西周治狱思想正是以“以德配天”为基础而提出来的——“明德慎罚”为中心,并辅之以“宗法礼治”、“幽闭苦役”。
监所毕业论文
罪犯改造中的社会帮教工作现状及建议杨超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狱工作在不断发展,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大众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中来。
结合一些监狱及工作实际情况,从社会帮教对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来阐述社会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分析历史原因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认识新时期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新的改造方式与对策,将社会帮教切实地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去,充满发挥社会力量对罪犯改造的作用,努力完成改造罪犯的任务,有效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造社会帮教罪犯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任务,是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不仅需要监狱民警对其进行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而且还要组织社会力量进行帮助教育,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影响、转化罪犯思想,促进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维护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监狱社会帮教工作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作用社会帮教,是一种特殊的帮助教育,是指监狱利用监狱以外的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影响、转化罪犯思想,对罪犯进行帮助改造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通过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来实现教育改造的个别化、社会化和科学化,是监管改造机关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育手段之一.(一)历史沿革我国动员社会力量对监狱服刑罪犯进行帮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这项活动已进行了近二十年。
文革前期我国教育改造工作的基本制度、方法、原则逐步形成,并开始上升到部门法规的高度,教育改造手段在实践中已成为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全国监狱工作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国监狱事业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任务,开始了一系列恢复重建工作.1981年,公安部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继续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
监狱学毕业论文
监狱学毕业论文监狱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更是对学术能力的考验。
而作为一名监狱学专业的研究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监狱改造与社会再融入》。
这个题目既关乎着人们对于监狱改造的认识,也牵涉到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如何获得改造,以及重新融入社会的问题。
首先,我将从监狱改造的意义和目标入手。
监狱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行为,并通过改造使罪犯重新回到社会。
然而,监狱改造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更重要的是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便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接着,我将探讨监狱改造的方法和手段。
监狱改造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
在教育方面,监狱应该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罪犯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
同时,心理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
此外,职业培训也是监狱改造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罪犯掌握一门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他们的社会再融入提供支持。
然后,我将研究监狱改造的效果和问题。
监狱改造的效果是评估监狱改造工作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罪犯是否能够真正改变自己,重新融入社会。
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罪犯进行追踪调查和实地走访,收集他们在服刑期间和出狱后的情况,分析监狱改造对他们的影响。
同时,我也将关注监狱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如监狱管理不规范、监狱人员素质不高等,以及监狱改造与社会支持体系的缺失等。
最后,我将提出一些改进监狱改造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监狱改造的研究和分析,我将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提出改进监狱改造工作的建议。
例如,加强监狱管理,提高监狱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监狱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监狱改造的科学性,注重科研和实践的结合等。
通过这篇毕业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我希望能够对监狱改造与社会再融入这一重要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
监狱管理论文监狱监管安全论文:法治理念与监狱法治化法治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表征之一,已经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当今高扬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旗帜的时候,监狱的活动同样置于法制的调整之中,依法治监、实现监狱工作法治化,是我国监狱行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监狱既要惩治犯罪、保护社会,又要充分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既要实施对犯罪人的惩罚,又要确立并贯彻改造罪犯的根本宗旨。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更高的理论角度和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对监狱法治蕴含的价值及其实现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代法治理念的内涵法治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
”从西方法律精神和实践看,法治的理性化应当是法律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确认与保护,确立法律至上和法律权威的精神。
因此,法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美国政治学家莱斯利•里普森非常明确地说:“如果一个国家不实行法治,人民就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只能任凭掌权者任意摆布。
当一个政府能不以讨论就制定或废止一项法律时;当一个公民被剥夺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不经审判就可以被投进监狱时;当一位法官只能在行政权力的恫吓和阴影中进行审判时;当一项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政治的需要或个人的好恶而随意变化时,专制、极权和暴政就会应运而生。
”因此,法治的普遍性特征表明,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
法治,西方称之为“法的统治”。
法治构造了一种新的、比较理想的权威图景,这就是:治者遵守和服从法律既是他们得到被治者尊重和服从的前提,又是治者正当地、合法地运用国家权力强迫被治者接受统治和遵守法律的条件。
就前者而言,治者自身尊严和威信的树立,离不开他们在遵守法律上的身先士卒和做出表率,损害法律的权威无异于损害他们自身的权威,因为正如罗伯斯庇尔所说:“公职人员所受的尊重,与其说由于他所掌握的权力,远不如说是由于他自己对于法律的尊重。
”霍尔巴赫也曾说过:“最高统治者只要是依据公正的、有益的和必要的法律治政,臣民就不能认为自己不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他。
监狱发展的历程
监狱发展的历程监狱作为一种特殊的处罚和矫正手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监狱的功能和形态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总结监狱发展的历程。
古代,监狱并非制度化的惩罚方式,而是仅仅限于关押人员的贮藏处所。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监狱是为了避免逃跑而建立的,被称为“牢狱”。
牢狱主要采用地下室作为关押犯人的场所,没有现代监狱中的管理和矫正系统。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监狱逐渐开始具备了刑罚的目的,并出现了城市监狱和要塞监狱等不同类型。
城市监狱主要用于贮藏逮捕的罪犯,而要塞监狱则用于关押战俘和政治犯。
虽然监狱仍然没有明确的矫正目标,但逐渐形成了监督和管理犯人的机制。
到了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权思想的兴起,监狱开始发展成为一种矫正机构。
这一时期的监狱被称为改造式监狱,以分离制度为特点。
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和程度,将其分开关押,并通过劳动和教育来改造罪犯。
英国的“卢顿监狱”和美国的“费城模式监狱”是典型的改造式监狱。
改造式监狱标志着监狱由本质上的惩罚机构转变为追求犯罪预防和犯罪再发预防的矫正机构。
20世纪初,监狱又出现了一次转型。
传统的改造式监狱开始受到质疑,因为其效果不佳,无法实现矫正的真正目的。
新的惩罚理论和矫正模式被提出,并引领着监狱的发展。
其中以美国的“精神病模式监狱”和挪威的“人性化监狱”最为突出。
精神病模式监狱强调将心理治疗与罪犯管理相结合,帮助罪犯克服心理障碍。
人性化监狱则注重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环境和对待方式,以激发犯人积极的改造意愿。
如今,监狱发展的重点越来越倾向于改变罪犯的态度和行为,实现全面的矫正和重返社会的目标。
现代监狱不仅提供各种教育和职业培训项目,还提供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服务,以便帮助罪犯从根源上改变自己。
监狱中的惩罚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谨慎,强调人权和尊严。
监狱发展的历程是一个由简单的贮藏机构到现代复杂的矫正机构的过程。
随着社会对犯罪和刑罚的认知不断增强,监狱也在不断变革和进步。
监狱学学科建设论文
监狱学学科建设论文(一)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当前,我国的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大局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在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新形势下,滋生和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监狱在押罪犯的构成日益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涉恐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
随着一系列新修订刑事法律法规的实施,尤其是劳教制度的废止,全国监狱的押犯数量将迎来快速增长。
罪犯数量不断增长与监狱关押容量不足的矛盾,要求不断调整完善监狱布局,而且带来监管改造的一系列新问题。
因此,监狱在新形势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面对新的形势,需要监狱学学科建设能够切实解决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实践中出现的与监狱工作相关的重大课题,更好地为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平安中国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服务。
(二)面临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每一门真正而独立的学科都有其关心的独特的核心问题域。
例如经济学所关注的是资源稀缺问题,社会学所关注的是社会的构成与运行问题。
那么监狱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监狱学应当是一门人学,即研究人的学问。
做人的工作是最难的。
以人的工作为职业,以人为教育对象的职业,应该是世上最复杂的职业。
而在做人的工作的职业中,监狱职业又是难上加难的。
因为面对的对象是非正常的社会人,他们是具有主观恶性、恶习和心理残疾的人,而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改造罪犯,使之重新做人,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始终贯穿改造人这个宗旨,不断紧紧围绕教育改造罪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这个核心运转。
为了加强教育改造工作,不断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切实降低重犯率,教育改造罪犯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也对监狱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需要大力加强监狱学学科建设,特别是应从人学的角度探索如何深化罪犯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挥监狱理论对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实践的指导作用。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考证,至少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夏为代表的相对统一的国家形态,继而也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的帷幕。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夏朝建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至今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古代监狱发展特征本学期选修了监狱法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监狱这一国家暴力机器的了解,再联想到看过的讲述不同时期事件的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监狱——从《封神演义》中的“画地为牢”到封建社会的“天牢”“地牢”,再到《越狱》中现代化的福克斯监狱,于是产生了去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监狱的想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产生了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
一、中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悠久。
监狱的产生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
中国广为流传的皋陶造狱的传说,其时间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相传皋陶是舜时期掌管刑法的长官,曾被禹推举为继承人,但他先于禹去世。
他善于料理狱讼,遇到难案“令神兽獬豸以角触着直者,以知人善恶,明辨是非”○1。
当时也出现了像对待野兽般的原始的关押拘禁方式和设施,如古文献记载的“系之徽墨于丛棘”○2.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刑罚和监狱的雏形。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刑罚和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
禹传位给儿子启,正式确立了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作为国家“附属物”的监狱必然然在夏朝产生,已成为不争之事实。
国家与法律密切相关,夏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式制定了《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说明夏朝有了犯罪和刑罚,而处罚犯罪就必然有拘押和执行刑罚之场所,由此也可推断夏朝有监狱的存在。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监狱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题)1. 中国最早的监狱制度形成于哪个朝代?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代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监狱制度的基本原则?A. 人道主义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集中管理原则D. 重教育改造原则答案:C. 集中管理原则3. 中国第一部监狱管理法规是哪一部?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答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4. 中国著名诗人李白曾被监禁在哪座城市的监狱中?A. 长沙B. 扬州C. 成都D. 仙游答案:B. 扬州5. 以下哪个地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古代私人监狱?A. 酒泉B. 庐江C. 恭城D. 乌鲁木齐答案:C. 恭城6. 下列哪位皇帝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A. 唐太宗李世民B. 明太祖朱元璋C. 清高宗弘历D. 民国临时政府主席孙中山答案:B. 明太祖朱元璋7. 以下哪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流放地?A. 贵州B. 海南C. 新疆D. 内蒙古答案:A. 贵州8.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挂剑法"是指什么?A. 在监狱内设置监狱长的官职B. 对囚犯实行鞭刑C. 运用刀剑进行施刑D. 监狱工作人员佩戴剑装饰答案:A. 在监狱内设置监狱长的官职9. 以下哪种刑罚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使用较多?A. 酷刑B. 死刑C. 编户口D. 罚金答案:C. 编户口10. 以下哪位著名政治人物曾被监禁于重庆市渣滓洞监狱?A. 周恩来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蒋介石答案:D. 蒋介石11.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A. 提升劳动力产出B. 提高罪犯的人道待遇C. 加强国家统治D. 减少司法成本答案:C. 加强国家统治12. 以下哪一项属于中国现行监狱管理制度中的基本原则?A. 债务主义原则B. 重教育改造原则C. 犯罪预防原则D. 单独关押原则答案:B. 重教育改造原则13. 中国古代的庙社监狱是用来对待什么样的犯罪行为的?A. 盗窃B. 杀人C. 反动言论D. 贪污答案:C. 反动言论14.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青楼"指的是什么?A. 学校B. 妓院C. 金银行D. 法庭答案:B. 妓院15.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在监狱中写下了著名的《世说新语》?A. 曹操B. 司马迁C. 王安石D. 陆游答案:A. 曹操16. 中国现行监狱制度中的执行官是由谁任命?A. 中央政府B. 城市市政府C. 监狱局长D. 监狱职员答案:A. 中央政府17. 以下哪所监狱被誉为中国最严的监狱?A. 内蒙古呼和浩特监狱B. 湖南岳阳监狱C. 北京第一监狱D. 广东南海监狱答案:C. 北京第一监狱18. 中国现行监狱制度最高管理职位是什么?A. 监狱长B. 技术员C. 保安员D. 监狱局长答案:D. 监狱局长19.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曾被囚禁于湖南岳阳楼?A. 杜甫B. 陆小凤C. 纪晓岚D. 范仲淹答案:D. 范仲淹20. 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中的"公堂"指的是什么?A. 监狱内的总控制室B. 监狱的法庭C. 监狱建筑内的聚会场所D. 监狱内的食堂答案:B. 监狱的法庭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过程。
监狱法学论文
监狱法学论文第一篇:监狱法学论文完善监狱改造制度预防重新犯罪监狱改造手段与重新犯罪的预防摘要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重新犯罪的危害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的探索预防的手段,但目前的刑罚理论及监狱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大的误区,过分扩大劳动的作用,忽视教育改造及心理矫治。
基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由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而成为我国犯罪预防的重点、难点,因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造对策,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监狱改造的重要内容方面,有针对性地强化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与劳动技能培训,使其出狱后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不失为一种预防重新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的明智选择。
关键词改造手段重新犯罪教育改造心理矫治技能培训一、重新犯罪原因剖析据司法部监狱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重新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剖析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刑释人员无固定职业和稳定的生活来源是其重新犯罪的主要原因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最迫切的就是尽快找到一份有较稳定收入的工作。
然而,刑释人员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就业市场处于严重弱势。
罪犯回归社会,不仅仅是人由大墙内走到大墙外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中。
没有固定工作造成刑释人员与社会的“经济隔离”。
无所事事是犯罪的温床,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不能以正常的渠道获取,就可能转向非正常的方式来获得。
可见.有效预防重新犯罪,首先必须解决刑释人员的生计问题,使其不致于因为温饱问题而重新走向犯罪道路。
(二)重新犯罪的罪犯心理失衡他们一般具有蔑视法律制度的心理、经济上的补亏心理、强烈的反社会心理和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
多年的监狱生活与现实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部分刑释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时就深感“损失惨重”,要不惜一切代价“捞本”的思想十分强烈。
监狱狱政管理的论文怎么写
监狱狱政管理的论文怎么写推荐文章档案整改工作总结热度:工商企业管理简历模板热度:工商管理专业简历模板热度:南通工作管理制度热度: 2017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热度:在监狱管理活动中,监狱狱政管理以改造人为宗旨,不断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是新世纪中国监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监狱狱政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狱狱政管理论文篇一《狱政管理科学化论》摘要:狱政管理科学化是监狱工作科学化和法制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实践狱政管理科学化必须正确理解狱政管理科学化的内涵、认识狱政管理科学化的价值,理性对待狱政管理科学化的实践探索与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推进狱政管理科学化。
以改造人为宗旨,不断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是新世纪中国监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稳步实施,有赖于监狱工作从各个层面上广泛推行,其中,作为监狱工作最集中概括和全过程表现的狱政管理,其科学化程度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制约着狱政管理自身的质量与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狱工作的科学化乃至法制化、社会化。
所以笔者认为,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首要之义在于狱政管理科学化。
一、狱政管理科学化的内涵狱政管理是监狱工作的基本内容,所谓狱政管理科学化,是指狱政管理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从狱政管理的内在规律出发,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不断作用于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促进行刑活动经济和行刑效应的最大化。
狱政管理科学化是狱政管理的工作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它的内容、要求及其实现所标定的内涵与中国监狱工作的传统、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状态下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狱政管理科学化具有相对性。
在应然性上,它不应该仅是一种对狱政管理工作的前瞻,还应当是监狱工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应然状态。
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科学的狱管理理念和实事求是的狱政管理精神。
中国监狱史》结课论文
《中国监狱史》结课论文纵观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迄今已有六千余年文明发展历史。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作为我国第一个阶级社会而出现,那么它的附属物监狱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有了监狱的产生,随之也就出现了监狱的发展、演变,也就有了监狱自身发展的历史。
中国监狱史正是以中国历史上监狱的传承为主线,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监狱和监狱制度的特点、本质与规律,包括:我国各种监狱的产生、设置、沿革变化及其本质;监狱管辖、监督机构的职权和关系;狱政思想、监狱立法以及监狱管理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实施状况;监狱及其制度的历史作用等。
中国监狱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国监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监狱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监狱史的具有丰富及深刻内涵的研究范畴。
马克思主义监狱史学在新中国的产生,使其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了.方天地。
马克思主义的监狱史学从探究监狱的本质性问题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还监狱历史以本来面目,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监狱产生、发展、演变中的诸多问题,从而自觉地理解和完成无产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而存在的,是阶缓社会特有的现象。
但是,监狱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一段很长时期的无阶级社会。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以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加之自然环境的恶劣,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形成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 这种原始类型的合作生产或集体生产,显然是单个人的力量太小的结果,而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结果。
”由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在分配方面是平均分配,共同消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阶级压迫,因此,也就不存在作为阶级专政的国家、法律和监狱。
中国监狱学史研究
中国监狱学史研究引言中国监狱学史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监狱学的演变过程、重要事件、关键人物及其未来研究方向。
中国监狱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等环节,对中国监狱学史进行深入剖析。
文献综述中国监狱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于监狱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任务等方面。
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监狱制度、监狱管理、罪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监狱学研究也逐渐向国际化、实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监狱学史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监狱学史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和评价,深入了解监狱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
其次,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了解现有监狱的运行状况和管理模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监狱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结果与讨论中国监狱学史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其演变过程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早期的研究中,监狱学主要于监狱的管理和罪犯的教育等方面,强调对罪犯的惩罚和改造。
随着学科的发展,监狱学开始监狱制度、犯罪心理学、罪犯分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向专业化和实证化方向发展。
然而,中国监狱学史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缺乏对监狱学全面、系统的研究。
其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此外,监狱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与互动。
未来研究方向中国监狱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未来的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监狱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探讨监狱学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
其次,加强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监狱制度的研究,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和特点,为完善中国监狱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监狱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监狱体制改革论文以“罪犯劳动改造”为宗旨的监狱制度设计奠定了我国监狱体系的现状:我国绝大多数监狱兼备监狱职能和企业职能。
监狱的企业职能既为罪犯的劳动改造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监狱经费投入的不足。
这种监狱运行模式由解放初延续至今。
同一个监狱组织内监狱职能与企业职能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狱体系的特色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深入发展,这种集监狱职能和企业职能于一身的特殊监狱形态开始出现了一些不适应,运行矛盾逐步显现,现行监狱体制已明显制约了监狱效率的提高,无论从监狱本来的职能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现行监狱模式都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法治新阶段不匹配现象。
在监狱体系外的人看来,监狱既有国家经费支持,又可使用罪犯劳动,还享受国家税收和投资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监狱应该资金充裕、效益上乘。
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现行监狱运行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像所有现代社会问题一样,以资金问题为中心集中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监狱运行资金紧张。
资金是现代社会组织的血液,资金紧张势必引爆组织内外的各种潜在矛盾。
由于资金紧张导致的各种监狱问题包括罪犯改造质量不高,监狱警察权力寻租,监狱职工收入低下,监狱企业亏损严重,等等。
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源,然而这些问题的频发却是不争的事实,所有这些现行监狱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词汇或术语,即“效率低下”。
正是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以“监企分开”为中心的我国监狱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司法部党组提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监狱体制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即“全额保障、监企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1]于2002年在湖北、陕西等六省区监狱系统进行第一批改革试点,并在出台试点改革方案的同时提倡理论先行,积极倡导广泛深入的监狱问题理论研究。
政策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项政策的出台总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吸引决策者注意,进而开始研究问题的严重性和深层原因,然后才会出台有关政策。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一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1840年以后,中国受外敌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至清末,受西方国家影响,监狱开始改良,之后的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监狱都实施过监狱改良的实践.但即便如此,监狱的设备依然十分简陋,管理方法粗暴比之旧监狱基本没有多大改观,特别是国民党的反省院和集中营,实施残酷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是“法西斯式的监狱”.新中国监狱的建立和发展,完全废弃封建监狱的残酷暴戾之刑,建立了全新的监狱,树立了科学的行刑理念,创造了更加文明的中国监狱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式建立了“劳动改造制度”,先后提出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监狱工作方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宗旨.1994年监狱法明确把“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目标,并将未成年犯由原来的“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方针改为“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这一系列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刑罚思想,直接推动了监狱立法、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进步,中国监狱文化日趋向更加文明化演变.二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监狱是监狱管理人员监管、改造罪犯的地方,存在行刑主体的监狱管理人员(旧时称狱卒,当前即为监狱人民警察)和服刑改造主体的罪犯两种主体,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讲,监狱文化自然也就由监狱管理人员文化和罪犯文化两个方面构成,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个别群体的文化领域.特别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北洋军阀、国民政府的监狱,由于其本质是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群众的专政工具,监狱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管罪犯,尽管发展到后来监狱被赋予了一些改造罪犯的功能,也只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不得已而为之,且没有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罪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监狱性质发生变化和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传统封闭式监狱生活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活的距离逐渐拉大.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为了在新形势下继续有效地改造罪犯,真正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也逐渐由封闭式的管理向开放式的管理转变,社会帮教者逐渐成为参与改造罪犯的重要力量,社会志愿者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监狱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当下,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提速,监狱机关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创新,监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设监狱文化,仅仅依靠监狱现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监狱正在逐渐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监狱、认识监狱,并且支持和参加到监狱文化的建设之中,这不仅可以发挥监狱文化作为社会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监狱文化与社会一般文化的交流,帮助监狱文化吸收有益的养分,为监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就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参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内容是有限的,社会志愿者也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带有专业身份和志愿义务,可以渗透到监狱管理、矫正、治疗、宗教、科研等方面,目前还仅局限于对罪犯的教育、咨询和专业心理治疗等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监狱开放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开放的形式将更为多样化,监狱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展,今后思考和研究监狱工作不能就监狱论监狱,更要立足监狱、着眼整个社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开阔的视野和多样的视角,处理好监狱内部相对封闭和开放型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监狱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三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自闭走向融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但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带有由农业经济和专制政治所加给它的保守性和孤立性的明显特点.监狱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具有强烈的自闭性.但这种状况,在鸦片战争之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自19世纪中叶始,中国传统法文化在西方异质法文化的强力侵袭与渗透之下,开始融入西方法文化的合理成分,并从此进入了一个移植外国法律教育的历史时期.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的应运而生,就是这种不可逆转的‘西化’背景下的产物.”〔2〕其实,何止是监狱学,包括监狱行刑思想、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在内的整个监狱文化,都受到了西方监狱文化的影响,从而拉开了中国监狱文化从自闭到融合的序幕.清末监狱改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的监狱法,如日本的监狱法、比利时的监狱法和意大利等国的监狱法;邀请日本的小河滋次郎为师,在京师大学堂设立监狱学科;同时还拟订监狱法律规章多部,如《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章程》、《监狱改良试办章程》等,其中《大清监狱律草案》最具代表意义,是“最大限度地采纳了西方各国其时先进的行刑思想和制度,是一部同步于当时行刑先进国家行列的法律”〔3〕.清朝灭亡以后,北洋军阀政权和国民政府政权之下的监狱文化基本承袭清末监狱文化,仍然带有西方监狱文化的印记.新中国成立初期,监狱文化的发展也较多地受到苏联监狱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包括监狱制度在内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使得清末以来的监狱改革进程被彻底地中断.此时的监狱制度进入“以俄为师”阶段,这一时期的监狱文化,包括监狱的体系、制度、经验、方法、模式甚至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较多地受到苏联监狱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其基本思想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监狱的一系列浅论,继承了根据地时期的监狱管理经验;同时“参考苏俄有关劳动改造的政策及其实施经验”〔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观念和极左思想,逐步认识了除苏联以外的国际社会.就监狱制度而言,也开始出访欧美各国,对发达国家的监狱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给予正面和客观的评价,对监狱制度、模式、方法等给予很高的认同,并有批判地予以借鉴.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制定过程中,较多地吸收了国际监狱制度的优秀成果.如监狱经费的国家全额保障问题,这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国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水准的,但这是世界监狱发展中的通例,为此,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工作,在立法时把“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写入了监狱法.再如,保障罪犯人权也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并且是文明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重刑主义思想严重,罪犯是统治专政对象,把保障罪犯权利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但经过充分论证,仍然把保障罪犯人权写入了监狱法,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我国监狱法“对罪犯权利与义务所作的规定较之迄今为止的世界各国的监狱法规,是最为全面、广泛、具体的”〔5〕.中国监狱文化从自闭走向融合,是国际行刑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代监狱制度的发展从未远离国际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也必须注意吸收和借鉴国际社会监狱文化的优秀成果.四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传承走向创新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治狱实践和思想不断沉积的文明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监狱文化作为一种统治文化,伴随着国家刑罚思想和制度的演变而演变.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一个国家刑罚发展与变化、治狱思想和制度变化的轨迹.监狱刑罚思想、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各个方面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飞跃都反映了监狱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以往的监狱文化.古代封建社会的监狱文化即大量传承了奴隶制社会的监狱文化,如劳役制度、桎梏制度、赦宥制度等,都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前夕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废除和改造旧监狱,但之后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仍旧依稀包含有清末监狱改良的一些进步思想,新中国监狱的发展还留有清末模范监狱的印记.马克思曾明确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他还指出:“历史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了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7〕马克思的浅论,一方面,说明人类社会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时,不可避免地要从过去的历史阶段中继承许多既定的成分;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代对旧一代的继承并不是完全继承,都是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的.监狱文化的发展也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断批判地继承以往的监狱文化并不断改革创新的.就改革开放以来的监狱文化发展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监狱体制改革、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罪犯分类、监狱分类以及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等;就具体的矫正技术而言,普遍开展了心理矫治、亲情教育、教育个别化,在江苏、湖南等地还开展了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试点等.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监狱文化也将在传承以往先进监狱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监狱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古代至今,中国的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监狱制度、近现代监狱制度以及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监狱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监狱制度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商朝和周朝时期。
在古代,监狱是用来关押罪犯和政治犯的地方。
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惩罚制度: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主要是以惩罚为目的,采取了酷刑等手段对罪犯进行严厉的惩罚。
2. 犯人管理: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对犯人的管理比较严格,一般采取了严密的看守制度,确保罪犯不会逃跑或造成骚乱。
3. 建筑结构:古代监狱的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陋,主要是为了关押罪犯而建立的。
4. 管理机构: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由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是由官员和看守来管理罪犯。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以惩罚为主,对罪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二、近现代监狱制度在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近现代的监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惩教结合:在20世纪初,中国对监狱制度进行了改革,将惩罚和教育相结合,采取了更加人道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2. 法律保障: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强了对监狱制度的法律保障,保障了罪犯的基本人权,明确规定了监狱的管理和惩罚制度。
3. 建筑设施: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建筑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罪犯的生活条件、健康条件和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保障。
4. 社会责任: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重视对罪犯进行再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更加注重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同时也加强了对监狱制度的法律保障和对罪犯的基本人权保障。
三、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可以说是积极的,尽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来说,中国的监狱制度在不断改善中。
1. 改革创新:近年来,中国对监狱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和监狱建筑设施,保障罪犯的基本人权和生活条件。
中国监狱史读本学习体会
《中国监狱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监狱史的专著。
劳改专业教材编辑部《中国监狱史》编写组编写,1986年群众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朝监狱写起,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监狱,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集中、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奴隶制的监狱、封建制的监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监狱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监狱的全貌。
作者系统、详尽地论述了中国各种类型监狱的产生、设置、沿革、变化及其本质;监狱管辖、监督机构的职权和关系;狱政思想、监狱立法以及监狱管理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实施状况;监狱及其制度的历史作用,等等,由此揭示了我国监狱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狱制的完整标本,从而使读者窥视到中国历代监狱的方方面面,并有助于法律和劳改工作者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法律和监狱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有助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我国监狱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从单纯惩罚主义到劳动改造方针的演化过程和规律性,提高认识论水平。
从而加深理解我国劳改机关与解放前旧监狱的本质区别和党的劳动改造罪犯的理论、方针政策,有效地指导劳改实践和科研。
中国监狱史教学大纲下载
中国监狱史教学大纲下载中国监狱史教学大纲下载近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监狱改革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了解中国监狱史对于推动监狱改革、维护公正司法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和研究者对中国监狱史的学习需求,中国监狱管理局特制定了《中国监狱史教学大纲》,以供广大师生参考和学习。
一、中国监狱史的重要性中国监狱史是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监狱制度的演变、监狱改革的历程以及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
通过学习中国监狱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法治的进程和中国司法制度的演变,从而更好地推动监狱改革和司法公正。
二、中国监狱史的主要内容中国监狱史的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在古代,监狱制度主要以拘禁为主,刑罚形式多样,如鞭刑、杖刑、流放等。
在封建社会,监狱制度逐渐与法律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程序。
而在近代,随着西方法治理念的传入,中国监狱制度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刑罚形式逐渐趋向人道化。
三、中国监狱史的教学内容《中国监狱史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古代监狱制度的演变:从古代的拘禁制度到封建社会的监狱制度,以及刑罚形式的变化和司法程序的发展。
2. 近代监狱改革的历程:介绍近代以来中国监狱改革的重要事件和进展,如《监狱法》的颁布、监狱制度的现代化改革等。
3. 当代监狱制度的发展:介绍当前中国监狱制度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监狱改造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国监狱史的国际比较:将中国监狱史与其他国家的监狱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和借鉴经验。
四、教学大纲的下载方式为了方便广大师生获取《中国监狱史教学大纲》,中国监狱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了免费下载服务。
学生和研究者只需登录中国监狱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搜索并下载相关文件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大纲仅供学习和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或其他非法用途。
同时,下载者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传播、复制或篡改教学大纲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监狱史》结课论文
纵观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迄今已有六千余年文明发展历史。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作为我国第一个阶级社会而出现,那么它的附属物监狱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有了监狱的产生,随之也就出现了监狱的发展、演变,也就有了监狱自身发展的历史。
中国监狱史正是以中国历史上监狱的传承为主线,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监狱和监狱制度的特点、本质与规律,包括:我国各种监狱的产生、设置、沿革变化及其本质;监狱管辖、监督机构的职权和关系;狱政思想、监狱立法以及监狱管理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实施状况;监狱及其制度的历史作用等。
中国监狱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国监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监狱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监狱史的具有丰富及深刻内涵的研究范畴。
马克思主义监狱史学在新中国的产生,使其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了.方天地。
马克思主义的监狱史学从探究监狱的本质性问题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还监狱历史以本来面目,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监狱产生、发展、演变中的诸多问题,从而自觉地理解和完成无产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对立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而存在的,是阶缓社会特有的现象。
但是,监狱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一段很长时期的无阶级社会。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以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加之自然环境的恶劣,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形成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 这种原始类型的合作生产或集体生产,显然是单个人的力量太小的结果,而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结果。
”由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在分配方面是平均分配,共同消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阶级压迫,因此,也就不存在作为阶级专政的国家、法律和监狱。
近年来,我国监狱理念发生了两大重要转变。
一是转变了对监狱属性的单一定位。
监狱不仅具有政治属性,可以当作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同时监狱具有法律属性,是依法执行刑罚的场所,监狱对服刑人员的行刑内容必须依法而定。
对服刑人员实施惩罚是为了报偿受损害的正义,但惩罚不是基于报复,而是基于改造,惩罚在报偿正义的同时,更要兼顾改造,因此,服刑期间的服刑人员只应受到该当的惩罚。
关于监狱属性理念的转变,不仅使监狱活动的法律属性得到重视,为服刑人员的法律地位提供了认识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对今后监狱工作产生了全方位、深远的影响。
二是监狱功能的定位转变。
过去监狱被当作一一个小社会,也被当作一个可以营利的企业。
但监狱体制改革充分表明今后监狱的功能应当归于单,即监狱功能就在于执行刑罚,惩罚与改造服刑人员。
监狱必须分离办社会的职能,也必须分离办企业的职能,即监社分开、监企分开。
这一理念的转变,将使监狱丢弃历史的沉重包袱,在监殊财政保障的强力支撑下,依法、规范、文明、科学地执行刑罚,不断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
监狱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彻底改革到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监狱体制改革是一件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监狱制度和监狱管理成功做法,遵循刑罚执行活动规律,又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稳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