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时机与指导策略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决定游戏内容和方式,自由选择游戏对象,通过游戏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
我们需要明确教师介入的时机。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并不是时刻都需要介入,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介入的时机:1. 幼儿游戏发展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发展阶段不同,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并在适当的时候介入。
2. 幼儿游戏的目标和需求:观察幼儿的游戏目标和需求,如果幼儿无法完成游戏目标或需要帮助实现游戏需求,就是教师介入的时机。
3. 幼儿游戏的安全性:在幼儿游戏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比如幼儿在高处攀爬或使用不安全的玩具,这时教师需要介入,确保幼儿的安全。
4. 幼儿的情感需求: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情感问题,比如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冲突或不满,这时教师需要介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维护幼儿的情感状态。
在明确介入时机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游戏活动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介入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介入策略:1. 提供游戏材料和环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和环境,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 给予积极鼓励和赞美:当幼儿在游戏中取得进步或完成游戏目标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幼儿游戏中,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并提供游戏技巧和策略。
4. 提供游戏启示和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向幼儿提供一些启示和延伸,引导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教师介入也成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就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教师介入的时机
1.在游戏前:教师可以介绍游戏玩具和游戏规则,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游戏的目的和规则,促进他们更加投入到游戏中。
2.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同时,可以对于游戏回路、主题、游戏技巧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幼儿更加深入的参与到游戏中。
3.在游戏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表扬幼儿的游戏表现,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发掘他们在游戏中的潜力和特长。
1.提供支持: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扶持,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2.引导和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和提示幼儿向着游戏目标发展,让幼儿更加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从而更加投入到游戏中。
3.创造环境: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提供游戏玩具和材料,让幼儿更加愿意参与到游戏中。
4.表扬与鼓励: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幼儿的游戏表现,给予鼓励,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和自豪感。
5.注意干预的时机:教师在干预幼儿游戏时,需要注意时机和方式。
如果太早介入,会扼杀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造成负向影响;如果太迟介入,会让游戏发展的方向偏离,让游戏变得无法顺利进行。
游戏的介入时机和策略

游戏的介入时机和策略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组成局部,所以,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因为游戏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在他们自主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尊重孩子的游戏意愿,支持孩子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孩子发展,这是我们本学期游戏组教研所要探讨的问题: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判断什么时候教师需要介入幼儿的游戏?(讨论)1、当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协助时;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或游戏材料有不安全的隐患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时;4、现出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时;6、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这个比较好理解。
7、当玩伴之间出现游戏纠纷而无法自行解决时;游戏活动教材中新增添的:(从教师的经验角度出发)1、当教师发现游戏中能够提升幼儿经验而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2、当教师出于研究的需要实行反思性实践时;3、当教师为了深入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并准确解读幼儿行为时;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案例实录:小医院(中班)案例背景:小医院是角色游戏中的传统内容,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最长做得就是:给娃娃看病、配药;或者自己去小医院看病。
不过在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始逐渐降低。
就像我们在录像里看到的那样:小医生在没有病人时变得无所事事,只能四处张望。
而护士只顾自己摆弄着手里的小工具。
医院里来看病的人很少很少……问题:假如你是案例中的老师,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介入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小结:刚刚老师们都为小医院的游戏想了很多的好方法和策略。
我们也对这个小案例实行了简单的罗列:例如:1、直接介入法——角色介入:老师主动加入幼儿的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推进游戏的情节。
(蛀牙;针需要消毒;)起到情节推动的作用评价介入:在游戏结束时实行评议。
(什么时候需要打针,什么时候不需要打针;向小朋友们推荐流感疫苗;)起到评价提示的作用2、间接介入法——通过创设表达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但介入的时机及策略需要谨慎把握,以保证幼儿的自主性和快乐性。
本文将探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
一、教师介入的时机教师介入的时机是非常关键的,过早或者过晚的介入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心理发展。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时机进行介入:1. 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当幼儿在搭建积木时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或者示范,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完成游戏。
2. 当幼儿需要安全保障时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安全风险,比如幼儿在攀爬玩具时可能会摔倒,教师应该及时介入,确保幼儿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或者适时给予一些防护措施,比如垫上软垫等。
3. 当幼儿需要引导时有些时候,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能会偏离主题或者游戏目的,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理清思路,重新回到游戏主题上来。
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策略也需要注意,要以尊重幼儿自主性为前提,同时兼顾教育目标的达成。
以下是一些教师介入的策略:1.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不要代替幼儿完成整个游戏过程。
幼儿在玩沙子的时候可能会需要一些工具或者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找到,并指导幼儿如何使用,但不要代替幼儿完成。
2. 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也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来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在游戏区域布置一些新的玩具或者道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也可以通过变换游戏环境的布置和搭配,丰富游戏内容,提升游戏的趣味性。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没有外部指导和干预的情况下,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游戏活动。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却需要恰到好处的时机和合适的策略。
一、时机:1. 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暗示和提示,引导幼儿产生游戏的兴趣。
教师可以放置好一些与幼儿关注的主题相关的玩具或材料,并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创造。
2. 游戏进行中:教师应时刻保持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问题。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必要的介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游戏的顺利进行。
3.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成果,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学习。
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和收纳游戏的材料,培养幼儿的秩序意识和责任感。
二、策略:1. 遵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支持。
当幼儿对某个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玩具和材料,支持幼儿深入探索和学习。
2. 提供合适的挑战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和引导,帮助幼儿发展新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幼儿解决一个难题时,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
3. 尊重和支持幼儿的意见和决策: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和决策,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当幼儿提出自己的游戏规则时,教师可以尽量配合和接受,同时也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 与幼儿一起分享和交流: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与他们一起分享游戏的乐趣和成果。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提供支持。
5. 创设有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利于幼儿合作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游戏区域提供一些小组游戏的材料和道具,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技能。
改进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的建议

改进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的建议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合理地介入,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参与和发展。
本文将从游戏开始前、游戏进行中和游戏结束后三个时机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游戏开始前的介入时机:准备阶段是幼儿园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此时创造一个好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1. 选择合适的主题: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主题。
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幼儿园课程的整体目标,能够与其他学习内容和活动相衔接。
2. 提供必要的材料和道具: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可以提前准备好主题相关的道具和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道具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能力,保证幼儿能够安全地使用。
3. 建立游戏规则: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让他们参与其中。
在制定规则时,教师应当注重规则的简单性和清晰性,避免规则过于复杂或不明确造成幼儿的困惑。
4. 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角色: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游戏中的角色和其特点。
通过引导幼儿了解角色的不同性格和任务,可以增加幼儿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二、游戏进行中的介入时机:在游戏进行中,教师应当灵活地介入,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1. 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教师应当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需求和困难。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指导。
2. 提供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在幼儿扮演医生角色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医生应该怎么治疗病人呢?”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角色的职责和行为准则。
3. 与幼儿互动: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与幼儿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扮演与幼儿游戏角色相互配合的角色,与幼儿一起完成任务。
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时机与指导策略

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时机与指导策略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之外,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皮亚杰常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并不是教师每一次指导和介入都是有效、可行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与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即并不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
众所周知,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自主游戏。
笔者就角色游戏的特点,谈谈在该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介入时机及几点策略。
一、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介入的时机盲目地介入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甚至于反感。
所以,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一)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的时候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遇到“认知结”。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
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
教师要注意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小吃店游戏中,雯雯不停地用橡皮泥做着小丸子,“生意”还不错,但是可以看出,这时幼儿只是一种无意机械活动,游戏情节并没有得到发展。
教师就以顾客身份介入,问:“咦,这些丸子颜色怎么不一样,口味相同吗?”雯雯想了想说:“不一样的。
”老师又问:“你能介绍一下吗?”雯雯指着不同颜色的丸子说:“这是草莓味的,这是香蕉味的……”老师听了很高兴得说:“哇,有这么多口味啊,真不错!”老师与雯雯的对话引来了很多“顾客”,他们都感到很新奇,争着来买不同口味的丸子,新的游戏主题“多味丸子”便产生了。
改进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的建议

改进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的建议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角色扮演来培养自己的社交技能、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介入时机则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我对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的建议:1. 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应该定期观察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并注意他们对不同角色的兴趣和参与度。
当教师发现孩子对某个特定的角色或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就应该抓住机会介入,提供一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2. 多元化的角色选择:幼儿园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角色选择,包括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角色。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在游戏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情节,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3. 创设具体情境和角色:教师在介入时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和角色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
可以通过搭建一个小型的医院或者超市场的场景,让孩子们扮演医生、护士、顾客等角色,从而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提供合适的问题和挑战:教师在介入时可以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和挑战,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询问孩子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角色,或者提出一些情景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应对。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 鼓励合作和分享: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合作和分享。
可以安排少数孩子合作扮演一个角色,或者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培养孩子社交技能、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多元化的角色选择,创设具体的情境和角色,提供合适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鼓励合作和分享,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参与和享受角色游戏的乐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完全自主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方式和对象,自主决定游戏规则和合作伙伴,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和发展阶段,适时介入,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并且在介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合适的策略。
教师应在幼儿自主游戏开始之前进行适当的导入和启发,为幼儿提供问题、主题或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游戏素材和玩具等,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时机应是在幼儿表达游戏需求或遇到困难时。
当幼儿表示需要帮助或询问教师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发展水平判断是否需要介入。
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升游戏能力。
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和沟通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介入策略,以避免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干扰。
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时应以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为主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幼儿提供游戏的背景和框架,丰富游戏内容和体验,促进幼儿的语言交流和社会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参与。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不仅应提供支持和帮助,还应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和游戏参与者。
教师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幼儿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游戏的乐趣和教育效果。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应是渐进的。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程度和能力,逐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挑战,帮助幼儿不断发展和成长。
教师还应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和尊重他们的选择,避免过多干扰和限制幼儿的自主权利。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自主游戏,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对象和游戏方式,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适时介入,引导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本文将从时机和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
一、时机1. 在游戏开始时介入。
当幼儿开始游戏时,教师可以在旁边观察,随时准备介入。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和游戏目的,并选取合适的时机介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时介入,给予一些帮助和指导,比如在幼儿遇到困难或者需要支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给予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当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评价和总结,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启发。
二、策略1.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在介入幼儿游戏之前,教师应该对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游戏需求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引导和促进。
2. 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3. 创造游戏环境和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和氛围,比如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物品和游戏场地,布置丰富多彩的游戏角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创造力。
4. 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反思和总结。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和策略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游戏需求,适时介入,给予帮助和支持,并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氛围,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反思和总结,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富有意义的互动和探索,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在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能够引导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挥自主游戏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时机和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和指导。
一、教师介入的时机1.开始阶段当幼儿初次进入游戏活动时,需要教师介入进行引导,给予参与与探索游戏的方向和方式。
教师可以以介绍道具、游戏规则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参与自主活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启发幼儿对游戏中科学、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玩耍技巧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探索中阶段在幼儿自主游戏的探索中期,教师应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并在适当时机进行介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表现,反馈其游戏中的注意力、情绪、积极性等,督促幼儿注意规则和安全问题,避免意外发生。
3.结束阶段当幼儿逐渐退出游戏的态势,教师应当介入游戏结束的过程中。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互动,主动询问或者探索幼儿对游戏的体验和感受,促进幼儿进行反思和总结,体验全面、深刻的终局,明确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1.给予情境教育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情境教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媒介感知、探究周围的人、事、物,帮助幼儿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感知、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当幼儿在探索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点拨等方式,帮助幼儿思考,启迪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对于探索的热情。
2.提供情感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也可能遭遇一些挫折和困难,教师需要在适当时机提供情感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真诚的表示关怀和理解,通过与幼儿交流和互动,建立起亲近和信任的紧密关系,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角色时机方式及策略探讨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角色时机方式及策略探讨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角色的时机:1.游戏前: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准备阶段介入幼儿游戏角色,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目标、规则和角色设定,帮助幼儿理解并参与游戏。
2.游戏中: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介入其中,与幼儿一起扮演游戏角色,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中的学习活动。
3.游戏后:教师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对游戏进行回顾和总结,引导幼儿反思游戏中的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角色的方式:1.幼儿模仿: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扮演游戏角色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如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职业人物等,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动力。
2.角色合作: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共同参与游戏,与幼儿展开合作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与幼儿一起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难题。
3.角色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游戏中的角色行为,逐步地引导幼儿实施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社交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角色激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挑战等方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展示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角色的策略: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和游戏背景,使幼儿更容易沉浸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2.引导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享经验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的问题和难点,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提供示范:教师可以提供角色扮演的示范,展示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角色表达形式,激发幼儿模仿和学习。
4.鼓励探索: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激发幼儿探索和尝试新的游戏角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提供反馈: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幼儿游戏中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幼儿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角色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多种方式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思考、提供示范、鼓励探索和提供反馈等策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教师幼儿游戏的介入时机及应对方法

学前教育教师幼儿游戏的介入时机及应对方法学前教育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介入时机及其应对方法是确保游戏教育价值和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机及相应的介入策略:介入时机1. 幼儿遇到困难或挑战时:- 应对方法:采用平行式介入法,教师在旁边玩相似游戏,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使用材料的新方式,以此激励幼儿模仿并自行解决问题。
2. 游戏秩序受威胁或安全问题出现时:- 应对方法:立即垂直介入,直接指导幼儿停止不当行为,用游戏化的语言解释规则,引导幼儿回到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中。
3. 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 应对方法:通过交错式介入,加入游戏并提出新的游戏情节或挑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度,延长游戏乐趣。
4. 社交冲突或合作障碍发生时:- 应对方法: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表达感受,教授解决冲突的技巧,如轮流、分享、协商等,促进其社交技能发展。
5. 技能发展或学习机会显现时:- 应对方法:采用参与式介入,教师作为游戏角色参与,示范高级技能或概念,鼓励幼儿模仿和尝试,促进其学习。
应对原则- 观察优先:教师应在介入前充分观察,确保介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 尊重幼儿主导:保持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和主导性,避免过度干预,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 灵活运用策略:根据不同情境和幼儿特点,灵活选择介入方式,如语言引导、材料提供或角色示范等。
- 正面强化:在介入过程中,积极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和参与意愿。
- 持续反思与调整:介入后,教师应反思介入效果,根据幼儿反应调整介入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介入需要细致的观察、恰当的时机选择以及灵活有效的策略,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保护其游戏的乐趣和创造力。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角色、时机、方式及策略探讨

04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
语言提示
总结词
教师通过语言提示来引导幼儿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详细描述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示,向幼儿传达游戏规则、玩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幼儿正确进行 游戏。语言提示可以是提问、讲解或鼓励,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意义和目标,促进幼儿思考和探索。
教师作为观察者,应密切关注幼 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 兴趣、情绪、社交互动等,并记
录下关键信息。
分析游戏行为
通过观察,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行 为进行分析,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 难,以便提供适当的支持。
调整游戏环境
观察过程中,教师还应评估游戏环 境的有效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 要,适时调整游戏材料和设置。
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介入的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幼 儿的游戏体验。
采用适当的介入方式
可以采用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或指导性介入等方式,以不干扰幼儿 游戏为原则。
控制介入的频率和程度
适度介入,避免过度干预,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支持者
提供游戏材料
教师作为支持者,应及时为幼儿提供 充足的游戏材料,确保他们在游戏中 探索和发现。
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解决游戏中的冲突
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时,教师应及时介 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促进他们之 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 伙伴,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引导者
引导游戏方向
VS
详细描述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 和需要,提供适合的游戏材料,如玩具、 图书、画笔等。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 游戏欲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和操作游 戏材料,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没有教师指导和干预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发地选择游戏活动进行玩耍。
对于幼儿来说,自主游戏是他们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是必要的,但时机和策略的选择非常关键。
教师介入的时机应该是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困惑或冲突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提供帮助和引导。
当幼儿在玩积木时无法搭建想要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意图,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并激发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介入的策略应该是积极的、鼓励的和适度的。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游戏选择和活动,不抢夺幼儿的主动权,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帮助。
当幼儿在自由绘画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或引导幼儿思考,但同时不要干预幼儿的创作过程。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和赞赏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教师还应该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环境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提供各种合适的玩具和材料,并设计一个开放、丰富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区域提供不同的服装和道具,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介入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幼儿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游戏中。
在幼儿进行水和沙的游戏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水和沙有关的知识,并与幼儿一起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没有成人指导和干预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参与方式,并自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意识等。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也需要适时地介入,以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应该是在幼儿游戏中出现一些问题或困难时。
当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游戏中发生了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为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介入的策略上,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介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不是取代他们的决策权和主导权。
在介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尽量不要干预幼儿的决策。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提供帮助。
2.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既要保证幼儿的自主性,又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的游戏表现,找出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或建议。
如果幼儿在玩积木时无法建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构,教师可以询问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让幼儿掌握一些建造技巧和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3. 鼓励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介入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介入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幼儿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导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或者“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有效?”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在介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参与游戏,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参与方式的活动。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时机和策略对于引导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应该是恰到好处的。
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给予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探索和发现。
教师也应该把握时机,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来确定介入时机。
当幼儿在玩耍中表现出困惑、挫败或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当幼儿在玩具拼图时遇到困难,无法完成拼图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同时提供一些建议和示范,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来介入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幼儿的游戏,与幼儿一起玩耍,与幼儿展开对话,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法。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供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当幼儿在扮演角色时表现出困惑,不知道如何表达,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探讨、讨论,并给予一些建议和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材料来介入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玩具和材料,创设一些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和富有创造力的游戏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启发,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和完成游戏任务。
教师可以在幼儿玩“医生”游戏时提供一些医疗工具和道具,同时通过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对医生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并给予一些建议和启发,帮助幼儿更好地扮演角色。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策略。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和自信。
教师应该积极赞扬幼儿的努力和成就,鼓励幼儿敢于尝试和表达。
教师应该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选择,给予幼儿合理的自主权。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探讨1. 引言1.1 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自主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通过游戏和探索,能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自主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幼儿自主游戏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小伙伴共同合作、沟通交流,从而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
玩游戏也是幼儿释放情绪、调节情感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自主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重视和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为他们创设一个安全、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社会情感能力。
通过自主游戏,幼儿将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成为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个体。
1.2 教师介入的必要性教师介入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必要性不可忽视。
虽然幼儿自主游戏能够促进其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教师的介入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
教师介入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能够提供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其认知和情感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介入引导幼儿参与更多有益的游戏活动,拓展其游戏体验和学习范围。
教师还能够在游戏中及时给予反馈和肯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自信心的建立。
教师介入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各种介入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营造积极的游戏氛围。
只有在教师的有效介入下,幼儿的自主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
2. 正文2.1 确定教师介入的时机确定教师介入的时机是幼儿自主游戏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

参考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对“尊重幼儿”口头上 喊得很响,而在实际工作中却缺乏相应的落实措施,表现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往 往以成人的意愿代替幼儿的意愿,以成人的指导代替幼儿的
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戏活 动前的介入时机
02
二、观察幼儿游戏活 动中的介入时机
03 三、观察幼儿游戏活 动后的介入时机
04
四、教师介入幼儿游 戏活动的策略
05 参考内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教师借以传授知识、技能,激发幼儿 情感,克服困难,磨炼意志,锻炼身体的活动。那么,教师怎样去观察、分析幼 儿游戏中的行为,去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呢?
要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游戏中要关心照顾好宝宝;游戏中要与人友好相处; 游戏中要胆大心细;游戏中要协商分配玩具等等;游戏评价时老师请大家安静下 来后首先与大家交流:“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爸爸’大声叫‘妈妈’快去泡茶。”“‘妈妈’ 端着茶给客人喝。”“‘爸爸’叫我去买菜。”“‘妈妈’抱着宝宝去散步了。
3、当幼儿发生纠纷时。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 识。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这时教师就要介入到游戏中去帮助幼儿解决纠纷。如: 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们发生了口角,相互扔东西。这时教师 就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你们这样吵闹对吗?如果不对的话应该怎么做呢?” 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幼儿就相互道歉并握手言和了。
如:有的孩子好奇心强看见地上爬的小动物就会去捕捉它、扑打它;看见水 塘里的小鱼就会用小竹竿去戳它;看见树林里的树洞就会往里面钻……这时教师 就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小金鱼和小树苗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吗? 它们的家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幼儿就不会再去伤害 小动物、小鱼苗和树苗了而是会与它们和睦相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时机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之外,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皮亚杰常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所以,并不是教师每一次指导和介入都是有效、可行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与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即并不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
众所周知,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自主游戏。
笔者就角色游戏的特点,谈谈在该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介入时机及几点策略。
一、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介入的时机
盲目地介入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甚至于反感。
所以,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一)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的时候
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遇到“认知结”。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
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
教师要注意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小吃店游戏中,雯雯不停地用橡皮泥做着小丸子,“生意”还不错,但是可以看出,这时幼儿只是一种无意机械活动,游戏情节并没有得到发展。
教师就以顾客身份介入,问:“咦,这些丸子颜色怎么不一样,口味相同吗?”雯雯想了想说:“不一样的。
”老师又问:“你能介绍一下吗?”雯雯指着不同颜色的丸子说:“这是草莓味的,这是香蕉味的……”老师听了很高兴得说:“哇,有这么多口味啊,真不错!”老师与雯雯的对话引来了很多“顾客”,他们都感到很新奇,争着来买不同口味的丸子,新的游戏主题“多味丸子”便产生了。
幼儿游戏停滞不前的另一个原因是游戏兴趣趋于低潮,游戏与幼儿兴趣密切相关。
兴趣受经验和好奇心的制约,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的保持是短暂的,容易转移。
所以幼儿对某一游戏从“热”到“冷”是正常的。
如果通过调整游戏的材料重新唤起幼儿原来的游戏兴趣,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照相馆是开设了很久的一个游戏了,幼儿对此的兴趣慢慢趋于低落。
教师在游戏前向幼儿介绍了有关照片的内容,着重介绍照片的大小及画面的丰富感。
在进行游戏的时候,特意为幼儿准备了较大的纸张让幼儿随意分割,可以制成大小不同的“照片”。
没想到照相馆的工作人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拍两张大的送一张小的的优惠促销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对该游戏的兴趣一下子又提高了。
(二)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的时候
幼儿游戏中的不良因素包括:出现危险、不安全因素;攻击性行为;游戏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等。
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还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吵、打架等行为,需要老师的介入调节,使游戏顺利进行。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中有积极的现象,必然也有消极的。
幼儿如果在游戏中玩消极内容,会强化其负面效应,教师必须介入予以指导。
如在游戏中幼儿出现“祭奠死人,为死人烧纸钱”行为时,教师就必须介入了,因为这是一种迷信的消极行为,是不被社会舆论正面提倡的。
(三)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
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游戏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游戏。
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
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
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千万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介入的策略
现实中教师介入指导往往会产生两种矛盾,即情感与认知的矛盾。
追求情感的满足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可能会产生放任不管的情况;追求认知的发展,必须提出一定的要求,则严加控制,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发展,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细致观察,判断介入需求
实施教育,观察在先。
细致的观察是教师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游戏的基础和依据。
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掌握各年龄阶段幼儿在该年龄阶段所能表现出的游戏特征。
例如,在小班阶段重点在认知方面,要求产生对游戏的兴趣;在中班阶段,幼儿要学会理解角色,表现角色;而大班阶段的幼儿重点是在能否创设游戏的情境,创造性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节。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
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幼儿是否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需求,不要过早地介入游戏。
(二)根据游戏内容,选择介入方式
1、语言提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是遇到问题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的一两句简单的建设性语言就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从而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小豪、“妈妈”芸芸对塑料地毯显得比较新奇兴奋,只顾自己在地毯上打闹。
这时教师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理由为探望“宝宝”,目的是把“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吸引到“宝宝”上面,进行语言提示,问:“宝宝肚子饿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准备什么好吃的给宝宝呀?”小豪当即就表示马上去买菜,芸芸开始哄“宝宝”。
这时幼儿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2、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即利用教师的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及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良好塑造。
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
在理发店游戏中,负责人小迪、小林没有认真工作,把理发工具胡乱往桌上一摊。
老师就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一进“店”中,老师就开始“忙”了起来,整理起桌上的瓶瓶罐罐,并说了句:“干干净净的客人才感到舒服啊!”这时小迪和小林也跟着整理起来。
可见,在上述的游戏中,教师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行为示范就起到了一个暗示作用,使原本单调无序的主题进入了情节,使游戏得以深化和发展。
前不久新开设了“回收站”这一角色,角色任务是对破损的游戏材料进行修补。
因为是新游戏的缘故,所以幼儿在游戏时显得没有方向,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教师就以回收站人员介入游戏,进行修补材料的示范,并加以简单的语言讲解,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强化游戏主题。
3、环境的隐性介入
环境是儿童发展的资源。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
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一种隐性的“指示牌”,符合幼儿经验的,幼儿看得懂,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反之,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释“指示牌”的意思,往往这种解释是一种曲解。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创设游戏环境,并不断改进游戏环境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还可以创设一些环境“警示牌”。
例如在“医院”设置一个“保持安静”标示;在银行中设置“请您排队”的标示等。
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言语与行动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规范自己的游戏行为。
4、直接干预
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或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就必须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到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否则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
如在警察的游戏中,小宇小朋友没有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认为警察就是管别人的,在管理动作上也出现了一些攻击性行为,幅度较大。
有多个小朋友来告状说“警察”打人。
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直接干预了,跟小宇沟通应当如何当好一个警察,是为人服务而不是去管理别人的。
但
是这种方式容易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
所以对于这一类的介入要认真判断,不宜多用。
(三)观察幼儿反馈,及时退出游戏
当幼儿通过教师对游戏的介入使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立即退出游戏了。
过多的介入便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而不是帮助幼儿完成游戏。
幼儿的主体还是幼儿,教师的介入只是让幼儿可以更好更自主地延续活动。
幼儿游戏是幼儿自愿性的活动。
游戏的开展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所以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应本着尊重幼儿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意念,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干预,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