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重点整理
1.心理学: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通过心理过程认知事
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不同特点)
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并控制发生的事情;预测将来的事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管理心理学:
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潜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科学。
性质: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人性假设与管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组织中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科学心理学的开始:代表人物:威廉·冯特(德)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代表作:《心理学原理》)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经济背景:社会分工---专业化—单调的工作
②政治背景:劳资矛盾日益激化
③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创立:
①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埃尔顿·梅奥(美)等
霍桑试验
论点: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成员的积极性;
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注意工人的情绪反应等
②群体动力理论:代表人:库尔特·卢因
观点:行为是人和环境的一个函数{B=F(P*E)}
③社会测量理论:代表人物:弗朗西斯·高尔顿,雅各布·莫雷诺
新的研究方法:社会成员心理测试法
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剧,社会剧的治疗
④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美)
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观点:人的需要由多方面构成,并有一个高低顺序;一种需
要得到满足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关人性问题的研究;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的研究;组织中群体的研究;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研究
发展时期呈现的新特点: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方向综合化
3.霍桑试验: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觉悟提高,工人学会用罢工、怠工的形式来对付资本家,泰勒的科学管理也不灵了。这时,西方的资本家和管理学者,为了挽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开始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引用到企业管理中来,提出满足员工需要,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管理方式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内容:①照明实验(研究照明强度与工人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照明强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但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工人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主要原因
②改善员工福利措施的实验
结果表明:工作的物理环境、福利、工资等不是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员工的情绪、动机、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③通过面谈进行态度和意见调查
结果表明:通过自由面谈,倾听员工意见,员工表现出更大的热忱,形成新的个人友谊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员工情绪、士气、生产效率的目的
④对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研究发现:员工之间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团体对员工有两种作用:⑴保护其成员免受其他成员不当行为的伤害
⑵保护其成员免受管理当局职员的外来干预
结论:1人是社会人,绝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企业管理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有其自己的特殊感情、规模、倾向,并影响其
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评价:1是管理学中的第二个里程碑.梅奥成为管理学发展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学说由此而兴起;
2贡献:第一次把研究的重点从工作和物的因素上转移到人的因素上,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开辟和补充,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3局限:①对经济人假设的过分否定②对非正式组织的过分倚重③对感情逻辑的过分强调
4.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韦伯)与人际关系理论的比较
(1)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经济人”看待,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而新的人际关系理论则认为人是“社会人”,不忽视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企业管理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2)传统的管理认为,工作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而新的人际关系理论则认为,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3)传统的管理只注意了“正式团体”的问题,即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新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企业中还存在“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非正规的团体,有它自己的特殊情感、规模、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非正式团体”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则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就会妨碍生产。
(4)新的人际关系理论还发现新型领导、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主张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倾听员工意见”、“沟通人际关系”、“改善工人对公司的态度”等来提高管理的效果。
5.个性概述
定义:个性是指人在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与品质包含: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特点: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独特性和一般性的统一;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为什么管理者对个性如此关注?
个性与工作有匹配度;个性与工作绩效有关
影响因素:先天决定论;
后天培养论:国别文化;家庭;学校;工作;境遇
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式,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6.气质差异与管理
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气质的特点: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只反映一个人情感与活动的外部形式,不涉及动机和内容;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急速;内心外露易怒,无耐心);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表情丰富,情绪发生快多变;适应性强;注意力易转移;具有外倾性;轻率);粘液质(沉着冷静、稳重;言语动作缓慢;善忍耐、自制力强;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不善转移;内心外露、坚毅、冷漠);抑郁质(柔弱易倦、孤僻;做事小心谨慎;胆小多疑;感情细腻;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敏锐、富于想像;具有内倾性;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迟钝)
气质差异与管理:正确认识人的气质;根据人的气质特点,选择和安排合适的职业;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队战斗力;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做好管理教育工作
7.性格差异与管理
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性格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劳动、生活、学习;劳动产品;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在行为活动方面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自我控制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在紧急困难情况下的表现;在紧张性工作中的表现(3)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观察事物过程中的表现;记忆方面;思维方面;想象方面
(4)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情绪的持久性;主导心境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联系: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也对气质产生一定影响。
区别: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可塑性程度不同;社会意义不同
职业性格模型:(1)MBTI模型:外/内向型;领悟/直觉型;思维/情感型;判断/感知型。(2)大五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