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意人生》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PPT,展示第一页)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们第一小组向大家展示《诗意人生》这一课。
本节课我们会就课本上陶渊明和李白的两首诗来向大家展示诗意人生,本课的课堂目的是带领大家初步了解这两首诗,并体味诗意人生的内涵。
我们本课的主题是诗意人生。
那么何为诗意呢?诗意是指我们内心的平和与自然,如果过于计较人是物非当然谈不上诗意,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人生就是让人生充满活力,有意义。
人怎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在于读懂了自然的真,读懂了人情的善,在于体味到了艺术的美。
诗意从何处寻,宗白华已经告诉我们:“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P381简单阅读二十秒,(打开第二页)人的生命有两种存在形式:……李白有诗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那么如何追求诗意人生呢?让我们从古人和今人的诗意人生中去慢慢体会吧。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诗人北岛曾说“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趣而写的,满腔怀抱,尽在诗中。
林语堂曾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诗歌教会了我们一种生活观念,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诗歌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我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
我们能在诗歌中的精妙艺术与人生感悟,得到美的享受。
诗歌里有着永不过时的力量,在简约的文字里,读出一种广阔的情怀,重回最纯美的诗。
那么接下来我们翻到下一页,来看这首陶渊明的《饮酒》。
相信绝大多数同学在中学阶段都学过这两首诗,那么现在那位同学来读一下这首诗?(点1min)好的,那么我们来看这首,陶渊明的诗意人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摒弃世俗生活陶醉自然的悠然自乐;(赏析)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心远地自偏”,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
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自己虽住在然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拢,车马的喧闹不正是扰扰人世的一个象征吗?而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要避开车来马去人间的喧嚣。
第三、四两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自然要处于幽静远邈之处。
这便作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
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样的。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谴,反过来,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后半部分从“悠然见南山”到结尾,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态。
第五、六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采菊花在东篱之下,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悠悠然而。
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
”见”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然而望。
可是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臭。
”((东坡题跋))
第七、八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多美妙的景致啊。
“日夕”乃“傍晚”,“相与还即”结伴而归。
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江的青霭之中,景色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跟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巢窠。
《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臆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投”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要辨明,自已忘记了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
这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
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位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对诗意人生的理解,“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篇章”的豁达豪放。
(赏析)
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
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绿葹盈高门”(《古风》五十一)这种可憎的局面。
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
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
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
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
“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
“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
的气概。
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
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
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在这贫乏的时代做一个诗人意味着:“在吟咏中去摸索隐去的神的踪迹。
正因为如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出神圣。
……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
那我们现在来看今人的诗意人生,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
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
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
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
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厨房里的一菜一饭,都蕴含着诗意,我们只需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感知周围的一切,那么诗意自来。
在汪曾祺身上,你就会发现已经失落许久,属于文人雅士的诗意。
就像他看栀子花:“栀子花又粗又大,香气掸都掸不开。
“不是文人所要的。
栀子花说:”滚,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就要香的彻彻底底,你管得着吗?”令人叫绝。
最平常的一菜一饭,在汪曾祺的眼里却充满着无数的诗意。
他说自己家乡的咸鸭蛋:“日常食用,就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扎下去,一股红油就冒了出来。
”让看到的这段话的人不由自主产生联想,垂涎欲滴。
高尔基先生曾说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人生处处不诗意,希望我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诗意人生。
谢谢大家(最后两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