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课_(王步高老师版本)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当代小说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当代小说
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
方方的《风景》、《随意表白》等。
浙江温州人,1937年因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辍 学,在西南各地从事戏剧工作。1945年毕业于重 庆社会教育学院。1949年后在北京市文联工作。 1958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北京文学》主编。
小说集
《春雷》
《山里红》 《林斤澜小说选》 《矮凳桥风情》 《十年十癔 》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
张炜的《秋天的愤怒》
贾平凹《浮躁》等
4、 寻根文学
兴起于1985年前后的“寻根小说”注重以现代 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并对题材所蕴涵的深层的 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艺术传达,进而探寻民族文化
和民族灵魂重建的可能。
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女女女》 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 郑义《老井》,《远村》 李杭育《沙灶遗风》 王安忆《小鲍庄》等。
一个铁青的“长”端了杯水过来。
“不渴!” 一声不响,捧着水走开。
我看着姐姐大笑,往后仰,张着嘴,我看见两个
下巴,两张嘴,我眼里的姐姐是双的,双双重叠的。
对“我”而言,“五”不仅浓缩了残暴的历史“五 错”, 也因为它与“姐姐”以及他们整个家庭悲剧的宿命般的关 联,而使其在心理与生理上倍感恐惧。
正是在“我”对“五”的恐惧之中,看到了疯狂的历 史 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与戕害,也进一步体现 了“历史的记忆”的顽强存在及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体现了“姐姐”的战士风采。
我看见姐姐吸气,做准备,以后大笑出来。她比 先前虚弱,苍白,气短,若不好好准备,只怕笑不成 声。她大笑。狂笑,强调出来的笑,笑声里,我听出 话来了:
“你看姐姐多神气,这么多人陪着。出来进去,前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

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
向重加整理,按国别整理为十二策,定
名为《战国策》。
1、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2、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 曾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
一、长于说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
三、运用譬喻、寓言增强论者的说服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
1、了解《曲则全》的义理。
2、明白为政中宽猛相济的道理。
3、体会叔向对于贫富与仁德关系的看法。
4、理解“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的 道理。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
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
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一、以“道”为核心。
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章六十四)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 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 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 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 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 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 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 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 也。”
一、别具匠心的以孔子的言论为结,通过客观

大学语文_王步高_秦汉文

大学语文_王步高_秦汉文

推堕附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
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
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 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 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 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 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 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 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
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
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鲜明的个性。
张胜的贪生怕死 卫律的卖国求荣 苏武的大义凛然 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
苏武的忠君报国
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
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
以汝为见!
•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 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 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已矣,令 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 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 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 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大学语文_王步高_辛弃疾及南宋词

大学语文_王步高_辛弃疾及南宋词

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
如、文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
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作颂,信工 也;复亲信之,恐非实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长门》一 章,几于亚美。阿娇复幸,不见纪传,此君 (引者按:此君指司马相如)深于爱才,优 于风调,容或有之,史失载耳。”
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
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
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 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 犹觉无限悲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旧 游 飞 燕 能 说 。 近 来 多 少 华 发 ? 也 应 惊 问 : 镜 里 花 难 折 。 尊 前 重 见 ,
传》:“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
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
上阕通过一个宫女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词 人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
下阕更假借这宫女遭到谗妒时的怨恨表现
词人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对南宋王朝的不满。
时春未去也,然“更能消几番风雨”乎?言 只消几番风雨,则春去矣。倒提起。“惜春”七
字,复用逆溯,然后跌落下句,思力沈透极矣。
宋人袭此,每每借长安喻指汴京, 借望长安喻指心存魏阙。 刘攽《九日》: 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山深闻鹧鸪
1. 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一:“ ‘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 2.任二北《词学研究法》:“特谓鹧鸪 之鸣,乃指恢复之事行不得,则又未免臆断 耳。”
3.《禽经》:“随阳,越雉也,飞必
有常节。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暗昧
亡光。
各有云为:其于东方作,日初出时,阴 云邪气起者,法为牵于女谒,有所畏难;日

王步高诗词创作课程第一讲

王步高诗词创作课程第一讲

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诗词格律与写作》视频公开课第一讲:韵、韵脚、韵书、押韵这一讲,讲韵,讲韵脚,讲韵书,讲押韵。

首先讲韵。

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开始,就知道有声母、韵母。

韵母常常由元音和辅音一起组成。

当然也有只有元音没有辅音的。

韵母必须包括有元音。

前面辅音和后面的元音字母一起组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拼音。

我们举这里的“光”这个字的拼音来说。

【PPT】Guang 光它就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声母部分,声母就是g(哥)这个字母,这个字母在押韵这上面完全不考虑。

声母跟押韵没有关系。

那么就考虑韵母。

韵母有简单的,有复杂的。

我们这里选的是最复杂的。

这个韵母包括三个部分,有韵头,有韵腹和韵尾。

这里的g之后的第一个字母,就是蓝颜色表示的,就是韵头。

很多韵是没有韵头的,有的简单的韵就没有韵头。

第二个是韵腹。

这里就是红颜色表示的部分[邓旺林按:此音节中作为韵腹的应该是a而不是an]。

韵腹是韵的最基本的部分。

任何一个韵都必须有韵腹。

后面还有一个g这个字作为韵尾,就是绿颜色表示的作为韵尾[邓旺林按:此音节中作为韵尾的是“ng”,属后鼻音韵尾。

若韵尾为g,则“光”属入声字了。

此处可能是王教授的一时疏忽]。

并不是每个韵都有韵尾。

像“ma”[读“妈”]它的韵母就这一个a [读“啊”] ,就没有韵尾。

所以通过这个韵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韵有复合韵,也有简单的韵。

韵腹是基本成分。

有韵就一定有韵腹。

但是也有的还有韵头,还有韵尾。

并不是每一个韵都有韵头和韵尾的。

这就叫韵。

我们看看什么叫韵脚呢,就是押韵的这个字。

【PPT】韵脚《登颧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li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lou)比如《登颧雀楼》这首诗当中的“流”和后面的“楼”,就是两个韵脚字。

就是诗里的句子需要押韵的最末一个字叫韵脚。

我们所说的押韵就是韵脚押韵。

我们对照刚才的韵尾[按:“尾”应为“母”]这个知识,可以看出,“黄河入海流”当中的“流”这个字,和“更上一层楼”的“楼”字,他们的韵头并不相同,而韵腹部分是完全相同的。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汉书·食货志》)
精选课件
12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 之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 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 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精选课件
13
孔子删诗说
•司马迁:“古者诗三 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史记·孔子 世家》)
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 以颂美或者讽刺
精选课件
10
采诗说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 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 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精选课件
11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精选课件
38
• 重章叠句,层层递进, •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精选课件
39
•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秋风瑟瑟,苇丛飘荡,秋水 茫茫。
• 河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天空
缥缈迷蒙,曲曲弯弯的河道,星星点
点的绿洲,宛然在目。执着追寻梦中
人的诗人,思心徘徊,踟蹰水畔,秋
水望穿,烟波浩渺间,行吟江畔,上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生民(一)》
精选课件
20
二、颂歌:《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
《周颂·维天之命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108面)PPT课件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108面)PPT课件
《诗经·蒹葭》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解题
•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 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 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从之,宛在水中沚。
27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 (4)从:追寻 • (5)阻:艰险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12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汉书·食货志》)
13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 之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 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 堂而知四方。”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24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北宋词(上)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北宋词(上)
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 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成为晏几道恋 情词的一大特色。本篇即如此。小山恋情词的 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 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来烘托离愁的? 二、柳永《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表 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晏殊的文学创作
三、作品赏析
一、晏殊的生平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 江西)人。十四岁以“神童”应举,赐同进士 出身。后累官至宰相。谥元献。他一生富贵 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 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 丽,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 《珠玉词》,今存140首。
汇评集评
词有与古诗同妙者:“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即《敕勒》之歌也。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
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 于羁旅行役。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秀幽澹 之趣在骨。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一、晏殊的生平
此词抒写词人对歌姬小苹的相思之情。以“楼台 高锁”、“帘幕低垂”两个意象表达词人因小苹去后 而 产生的孤独寂寞的心理。而这一心理在“梦后”“酒 醒” 时分越发强烈,以致去年离别的情景又重现眼前。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景情相衬,人物对比,表现了词人不堪承受的悲苦。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回忆词人与小苹初见和离别的情形。写初见,只 住“两重心字罗衣”。既是小苹具有特色的服饰,又是 具有双关意味的意象,暗示小苹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 女。
界开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 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

大学语文目录1[新版]

大学语文目录1[新版]

【目录】王步高主编《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前言一、诗经、楚辞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屈原《湘夫人》二、先秦散文论语·子路(节选)庄子·山木大学·大学之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附录先秦散文选三、秦汉文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四、汉魏六朝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陶渊明《读山海经》《西洲曲》附录民生疾苦诗词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五、汉魏六朝文王粲《登楼赋》丘迟《与陈伯之书》六、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七、李白关山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金陵凤凰台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八、杜甫哀江头月夜、蜀相、登岳阳楼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九、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韩愈《祭十二郎文》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 孝悌亲情诗文十、中晚唐诗(上)白居易《长恨歌》附录中唐诗选(上) 闺怨爱情诗词十一、中晚唐诗(下)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附录中唐诗选(下) 晚唐诗选怀古诗词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十二、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温庭筠《更漏子》韦庄《菩萨蛮》冯延巳《鹊踏枝》李煜《浪淘沙》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十三、北宋词柳永《八声甘州》欧阳修《踏莎行》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秦观《鹊桥仙》附录北宋词选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游子思妇诗词十四、宋诗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初到黄州》黄庭坚《寄黄几复》陆游《关山月》、《书愤》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宋代其他爱国诗南宋诗选十五、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留侯论》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十六、南宋词(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陆游《钗头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附录南宋词选沈园诗词女性词渎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豪放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十七、金元明清诗词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杨慎《临江仙》顾贞观《金缕曲》(其一)附录金元明清诗选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金元明清词选近代诗选近代词选十八、明清散文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附录明清散文选十九、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附录金元散曲选明清散曲选二十、古代文言小说蒋防《霍小玉传》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二十一、古代白话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二十二、现代小说(上)鲁迅《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二十三、现代小说(下)+《断魂枪》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二十四、现代诗歌李叔同《送别》徐志摩《偶然》罗庸《满江红·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余光中《乡愁》附录现代新诗名作选我国部分高校的校歌二十五、现代散文(上)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梁实秋《雅舍》二十六、现代散文(下)巴金《怀念萧珊》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二十七、说明文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茅以升《桥的运动》杨宪益《菊花》总附录一容易读错的词语丁帆//朱晓进//徐兴无《新编大学语文》目录一、通古今之变大同封建论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789年原则滑铁卢的一分钟二、乡土中国七月招魂忆菊喝茶乡土本色萧萧故乡的野菜历史上的北京城我的德格老家三、文明:冲突与对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美文的沙漠战争,还是和平四、人间世晋公子重耳之亡魏其武安侯列传长恨歌惊梦伤逝——涓生的手记迟桂花(节选)封锁打错了伊豆的舞女带阁楼的房子(节选)面黄肌瘦的孩子五、盗火者谭嗣同传敬告青年共产党宣言(节选)西绪福斯神话我有一个梦想六、道法自然《老子》五章秋水(节选)饮酒(选二)游黄山后记陶然亭的雪一九九八廿四节气鸟叫柯尔庄园的野天鹅湖光水色别任草地大自然在反抗七、我的信仰西铭六祖坛经(节选)诗八首回答命若琴弦我的信仰敬畏生命八、天工开物贾让治河三策马钧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科学的责任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我们的宇宙图像九、美的历程《世说新语》六则丹青引“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中国书法说园佛像和我们贝多芬百年祭初进罗浮宫十、文心诗品洛神赋春江花月夜李白诗二首秋兴八首(选二)《无题》二首鹊踏枝破阵子八声甘州祭石曼卿文赤壁赋醉花阴临安春雨初霁摸鱼儿乐园鸟墓竹林的故事听泉十一、为学之道《论语》十二章与友人论学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术独立与新清华附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前言一、诗经、楚辞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屈原《湘夫人》附录咏屈原诗选情感道德•直言《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概述楚辞作品综述二、先秦散文(上)老子•曲则全论语•子路(节选)孟子•滕文公(节选)庄子•山木附录倡廉刺贪诗哲理人生诗情感道德•哲理、诚信先秦散文综述三、先秦散文(下)大学•大学之道孙子《谋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附录先秦散文选情感道德•修身、言行四、秦汉文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附录情感道德•公正古代史传文学综述五、汉魏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送应氏》附录民生疾苦诗词登临诗词情感道德•仁爱汉魏诗综述对建安风骨的不同理解六、六朝诗陶渊明《读山海经》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附录六朝诗选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六朝诗及研究综述历代田园诗词概说宫体诗及其评价七、汉魏六朝文王粲《登楼赋》丘迟《与陈伯之书》附录忧愤诗学诗论诗汉魏六朝赋综述六朝散文综述八、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渭川田家》高适《燕歌行》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六言诗选唐代山水诗概述《燕歌行》主题辨唐代边塞诗概说《春江花月夜》主题之论争九、李白关山月远别离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金陵凤凰台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李白诗综论十、杜甫哀江头赠卫八处士月夜蜀相登岳阳楼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道德情感•处人李杜优劣论十一、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韩愈《祭十二郎文》柳宗元《驳复仇议》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孝悌亲情诗文情感道德•孝慈、宽恕唐代散文综述十二、中唐诗(上)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贺《李凭箜篌引》附录中唐诗选(上)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中唐诗歌综述情感道德•处世十三、中唐诗(下)白居易《长恨歌》附录中唐诗选(下)闰怨爱情诗词自居易及其研究综述十四、晚唐诗李商隐《无题》《安定城楼》《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附录晚唐诗选怀古诗词李商隐诗概说关于李商隐《无题诗》题旨论争十五、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韦庄《菩萨蛮》温庭筠《更漏子》冯延巳《鹊踏枝》李煜《浪淘沙》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唐五代词综述及研究情况词之起源的论争十六、北宋诗王禹傅《村行》欧阳修《戏答元珍》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初到黄州》黄庭坚《寄黄几复》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情感道德顺逆、大度北宋诗综述十七、北宋词(上)柳永《八声甘州》晏殊《蝶恋花》欧阳修《踏莎行》晏几道《临江仙》附录北宋词选(上)游子思妇诗词十八、北宋词(下)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秦观《鹊桥仙》贺铸《青玉案》周邦彦《兰陵王•柳》附录北宋词选(下)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情感道德•明智苏轼及北宋中后期词综述关于苏轼词争鸣十九、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留侯论》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情感道德•节制宋代散文综述二十、南宋词(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永遇乐》陆游《钗头凤》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附录参考资料沈园诗词南渡及南宋前期词女性词情感道德•改过李清照作品概述二十一、南宋词(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摸鱼儿》姜夔《长亭怨慢》史达祖《双双燕》附录稼轩词选读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爱国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上、下)辛弃疾作品及其研究综述二十二、南宋诗陆游《关山月》《长歌行》《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金陵驿》附录宋代其他爱国诗陆游《书愤》的同题之作南宋诗选陆游与南宋诗综论二十三、明清散文方孝孺《深虑论》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附录明清散文选情感道德•廉耻、廉洁明清散文及其研究综述二十四、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附录金元散曲选明清散曲选元代杂剧散曲综述明清戏曲概论二十五、金元明清诗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吴伟业《圆圆曲》二十六、金元明清词二十七、古代文言小说二十八、古代白话小说二十九、现代小说(上)三十、现代小说(中)三十一、现代小说(下)三十二、现代诗歌(上)三十三、现代新诗(下)三十四、现代散文(上)三十五、现代散文(下)三十六、现代戏剧大学语文(普及本)本书目录一、先秦诗歌诗经《王风·黍离》《小雅·采薇》屈原《山鬼》二、先秦散文(上)老子《曲则全》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二》庄子《山木》三、先秦散文(下)大学《大学之道》左传《子产论政宽猛》国语《叔向贺贫》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四、汉魏六朝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蒿里行》陶渊明《和郭主簿》五、汉魏六朝文(上)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班固《汉书·苏武传》(节选)六、汉魏六朝文(下)张衡《归田赋》宇文护《报母阎姬书》七、初盛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八、李杜诗李白《关山月》杜甫《月夜》《登楼》九、唐代散文李白《春夜宴渚从弟桃李园序》韩愈《送孟东野序》十、中晚唐诗(上)白居易《长恨歌》十一、中晚唐诗(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隋宫》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十二、唐五代词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廷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十三、北宋词(上)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晏殊《浣溪沙》(一凿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十四、北宋词(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十五、宋诗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黄庭坚《寄黄几复》陆游《关山月》《沈园二首》文天祥《金陵驿》十六、宋代散文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苏轼《留侯论》十七、南宋词(上)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十八、南宋词(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十九、古代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二十、明清散文袁宏道《与丘长孺书》顾炎武《廉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二十一、元明清词萨都剌《百字令》(石头城上)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顾贞观《金缕曲(其一)》(季子平安否)二十二、金元明清诗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林则徐《壬寅二月,祥符河复,呈诗二首(选一)》 (元老忧时)二十三、古代文言小说蒋防《霍小玉传》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二十四、古代白话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二十五、现当代小说(一)鲁迅《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二十六、现当代小说(二)沈从文《萧萧》师陀《期待》二十七、现当代小说(三)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汪曾琪《受戒》二十八、现当代诗歌(一)李叔同《送别》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我的记忆》徐志摩《偶然》二十九、现当代诗歌(二)辛笛《蝴蝶、蜜蜂和常青树》北岛《回答》余光中《乡愁》三十、现当代散文(上)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巴金《废园外》三十一、现当代散文(下)余秋雨《都江堰》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三十二、现当代戏剧高行健《绝对信号·心声》(节选)。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本站按:以下是本站收集的一百多种大学语文教材的简单信息,虽然只占教材总数(1400余种)十分之一,但按市面上流行的数目算,当占一半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大多为各校自销)。

本站对这一百多种教材作了分类,首先是一分为二,一类为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也就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一切专业的教材。

这一类教材按其编写体例,又可分为十小类,如下,无须赘言。

另一大类为专用型教材,即在教材中(通常在封面上)注明为某某专业(或专项)使用的教材。

大致又分为四小类。

如下,亦不赘言。

按说专用型教材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不是要编成专业教材,而是应该是适用特定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事实上有没有做到,大家自己看吧。

第一部分: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287种1.人文主题29种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书待查)-徐中玉(人文主题)1996-6(人文主题)2001-6(人文主题)2005-5(人文主题)2005-6(人文主题)2005-6(人文主题+语言文字、文艺理论)2005-6(人文主题)2005-8(人文主题)2005-10(人文主题)2005-11(人文主题)2006-8(人文主题)2006-9(人文主题)2006-9(人文主题)2007-2(人文主题)2007-7(人文主题)2007-8(人文主题+口语、应用写作)2008-42008-5(人文主题与文体交叉)2008-82008-102008-11(人文主题+应用写作)2008-12(人文主题)2009-7(人文主题)2009-7(人文主题)2009-82010-2人文主题(宋园园) 2010.3 人文、文化(人文主题)2010-3人文主题附:(人文主题)2.文学史 35种文章,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谭帆文学史06.8 文学史3.文化专题6种(文化专题)(文化专题)(文化专题)(文化+汉语)1936 文化4.文选类41种 1948 文选1953文选(文选)(文选)85-8 文选类(美文)文选,83年(文选)(文选)(文选)(文选类)(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论) (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学文学文选文选文选1982.5 文选85-8 文选5.文体类33种1943,8 (经史子集)文体与题材85-8 诗词散文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 (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歌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记叙诗歌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85-8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写作) (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文化)(抒情论说记叙应用)(抒情状物叙事论理说明应用) (议论记叙诗词小说)(记叙议论说明+文学+应用写作)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韵文论说文记叙文诗词小说实用文艺术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85-8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2008年9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6.写作/ 应用写作26种(词语、描写、叙述、抒情等)2007-4文学+应用文09-886-122010.3(写作类)附:7.母语主题/文章/语言15种(文章)(母语主题)(母语主题)2010.3 母语+文学2011.8 母语(文章学)(好文章)(美文)(美文) 注:这两种美文教材选文完整相同,是否信息有误?(语言语法、鉴赏写作)(语词、叙述、描写等)2007.7 汉语、文学、应用文2010.3 汉语8.综合类14种(高教司组编:语言、文学、文体、文选)(阅读、表达)(文体+演讲、应用文)(应用写作+文学欣赏)(语言、应用写作、文学鉴赏)(史论、作品、鉴赏、技能)(现代汉语、逻辑、中国文学、应用写作) (文选+应用写作)(现代汉语、应用写作、文学鉴赏)(文学史+应用写作+口才)07.7 (综合:语文常识,文学,应用文)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艺术类+应用文单篇鉴赏、比较鉴赏、新媒介作品鉴赏9.其它3种(比较文学)2011.4 读经1943.8 经史子集。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流行版本研究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流行版本研究
第2 5卷 第 5期
V L2 . 0 5 No 5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J R AL OFQI HOU U I ER I Y OU N NZ N V ST
21 0 0年 1 0月
Oc..2 0 t 01
当 前 大 学 语 文 教 材 流 行 版 本 研 究
文 教 材 ; 儒 敏 本 为 “ 等 教 育 百 门 精 品 课 程 教 温 高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0 4一l
[ 基金项 目]新世 纪广 西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十一五第 四批立项项 目:广 西地方本科 院校《 “ 大学语文》 学改革 与实 教
践— — 以钦 州 学 院为 例 ” 2o ( 2 ) (o 8 o ) 。
份 额 的 1 % 。 其 余 5 % 为 其 他 品 牌 的 教 材 , 市 5 5 在 场 上 缺 少 竞 争 力 。 因 此 , 者 拟 选 取 以 上 4本 占 笔
据 市 场 份 额 较 大 、 响 力 较 大 的 教 材 作 为 研 究 对 影 象 , 点 比 较 这 些 教 材 在 不 同 的 编 撰 原 则 和 结 构 重 模 式 下 的选 文 特 点 、 在 问 题 以及 对 策 。 存
据 一 家 权 威 图 书 馆 的 资 料 显 示 , 上 世 纪 8 从 0
年 代 以来 , 国 各 种 版 本 的 大 学 语 文 教 材 及 有 关 我
教 学 图 书 有 1 4 2 种 , 于 现 在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0 用 有 4 0种 左 右 。 在 如 此 众 多 的 大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 0
是百 科之 母 , 大 学 语 文 在 “ 文 ” 前 冠 以 “ 而 语 之 大
学 ”, 么 怎 样 的 “ 文 ” 称 得 上 “ 学 语 文 ” ? 那 语 才 大 呢 这里 面就 涉及到 编者对 大学 语文 学科性 质 的认识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共64页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共64页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采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采 已 人 涘 之 右 之 中
, • 。 • , 。 • , • 。 • ,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已: 停止 涘(sì ):水边 右:弯曲 沚(zhǐ):水中的小块 陆地
译文
• 抑世出世间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 悦之情,示向往之境。
《蒹葭》艺术特色分析
一、悦耳悠扬的音乐美。
二、意境朦胧的画面美。
伊人——朦胧、虚幻、求之而不得
蒹葭——萧疏清冷、彷徨凄切 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 三、赋兴运用的韵味美。
意境美
含蓄美 朦胧美
音乐美
•《诗经》的艺术特色: • 直抒胸臆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 那个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 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 那个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 那个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洲。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赋、比、兴的手法
赋:“铺陈其事”——叙事和抒情 • 比:“以此物比彼物”——比喻和比拟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气氛
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qiú qí),齿如瓠犀( hù xī ),螓 (qí n )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 ——《周南·桃夭》
《诗》三百篇,大抵 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 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 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 4、“求贤说” 或“招隐说”。 • 贤人隐居水滨,慕而思见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 征求隐逸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 见 --方玉润《诗经原始》
深入思考:
“所谓伊人”指的仅仅 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 (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名句:“望对岸而伸 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即、 欲求不遂之致。 —— 钱钟书《管锥编》
பைடு நூலகம்
• 班固:“……孔子
纯取周诗,上采殷, 下取鲁,凡三百五 篇。”(《汉书· 艺 文志》)
• 《墨子· 公孟篇》:“儒者诵诗 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
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
相高,故有齐、鲁(韩、毛) 四家之目。
„唐‟皎然《诗式》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论语· 子罕》: “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
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著名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作者。
• (2)“相去三步,如阻沧海。” 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
• “她脸上遮着面纱,站在河流的对岸, 在我看来比旧日的她更超绝了。”
(朱维基译) 但丁(1265—1321)《神曲·炼狱篇》第三十一歌
(3)释氏言正觉,常喻之于“彼岸”。
思考题
• 1、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 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 2、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诗人情感的抒发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诗人为什么 选择蒹葭? 3、本诗的表现手法?
思考题
• 1、分析伊人形象。 • 2、分析诗歌的主旨。
名家点评
•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 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 知其何所指也”。----朱熹
• 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 • 以好战乐斗之邦 • 忽过高超远举之作 • 可谓鹤立鸡群 • 倏然自异者矣。---方玉润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 (2)晞:干 • (3)湄:岸边,水草 交接的地方 • (4)跻(jī):高 • (5)坻(chí ):水中高 地
----征途漫漫,终不可达 ----伊人宛在,终不可近
• 重章叠句,层层递进, •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秋风瑟瑟,苇丛飘荡,秋水 茫茫。 • 河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天空 缥缈迷蒙,曲曲弯弯的河道,星星点 点的绿洲,宛然在目。执着追寻梦中 人的诗人,思心徘徊,踟蹰水畔,秋 水望穿,烟波浩渺间,行吟江畔,上 下求索,终是茫茫水域,千重阻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姚际恒 •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 成绝唱 ---方玉润
• 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 • 心绪迷离,神思恍惚,亦真亦幻 • “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 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 者。”(《诗经原始》) ----方玉润
• 赋中见兴的笔法 • 空灵缥缈的意境 • 落寞悲凉的氛围 • 《人间词话》:“《诗经· 蒹葭》 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 句式以四言为主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重章叠句的运用
•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 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 号? ——《魏风· 硕鼠》
蒹葭与湘夫人
• • • • • • 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热烈而执着的情感 水天相隔、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 烟水迷离、凄婉缠绵 赋比兴手法 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
关于《诗经· 蒹葭》主旨
1、讽刺说。《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秦处 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 国人未服焉。 ———《毛诗序》
(《汉书· 食货志》)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 之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 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 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孔子删诗说
•司马迁:“古者诗三 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史记· 孔子 世家》)
时间的变化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空间的转移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缥缈难寻
努力追寻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可望不可即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结构内容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 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深 沉相思之情。
《蒹葭》内容分析
结构内容
• 本诗三章重叠,各章均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畔 秋色图。 • 第二层(三、四句)诗的中心意象。 • 第三层(五、六句)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 特定情境。 •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 种特定情境。
——《生民(一)》
二、颂歌:《小雅· 鹿鸣》《小雅· 南有嘉鱼》
《周颂· 维天之命》《商颂· 殷武》《大雅· 江汉》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 (4)从:追寻 • (5)阻:艰险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蒹 葭
《诗 经》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