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的教案
![大学语文诗经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6aca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a.png)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诗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 掌握《诗经》中的基本诗体和表现手法。
- 熟悉《诗经》中几首代表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引导学生从《诗经》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1. 《诗经》概述2. 《诗经》中的代表性诗歌- 《关雎》- 《蒹葭》- 《桃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古代文学知识,如《诗经》的背景、特点等。
2. 提问:《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二、讲授新课1. 《诗经》概述- 介绍《诗经》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诗体分类等。
- 分析《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诗经》中的代表性诗歌- 以《关雎》为例,讲解其诗体、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分析《关雎》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析。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诗经》中的诗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二、讲授新课1. 以《桃夭》为例,讲解其诗体、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分析《桃夭》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桃夭》这首诗中的“桃之夭夭”寓意着什么?请结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析。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经》中的代表性诗歌及其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诗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大学语文诗经六首
![大学语文诗经六首](https://img.taocdn.com/s3/m/3eadf6e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a.png)
大学语文诗经六首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癌寐求之。
求之不得,癌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诶。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祉。
3、击鼓(《诗经·邯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爱居爱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4、木瓜(《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5、桃天(国风.周南)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天天,有黄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天天,其叶蒸寨。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6、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犹之故。
不追启居,猴犹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日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隘,不追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鱼服。
岂不日戒?猴犹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7ae90f7ef46527d3240ce015.png)
卫风· 氓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 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 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 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
《பைடு நூலகம்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 “六艺”之一。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收录周初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合乐歌词。 形式以四言为主,往往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不少作品成功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孔子论《诗》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第十七》)
卫风·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 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 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 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 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 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 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 可怀也。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 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 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仓庾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 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 旧如之何?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9cbf7d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7.png)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精选60首)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国语——《邵公谏弥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大学语文古诗30首
![大学语文古诗30首](https://img.taocdn.com/s3/m/792f0d0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c.png)
大学语文古诗30首1击壤歌----《上古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2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君子于役《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5褰裳《诗经·郑风》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6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7出其东门《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8硕鼠《诗经·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9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大学语文第2讲:诗经PPT课件
![大学语文第2讲:诗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503637f121dd36a32d82f8.png)
.
召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可望不可及的折磨
.
你 一会儿看云 一会儿看我 我觉得 你离云很近 而离我却很远
郑风·溱洧
姑娘说:去看看吧? 小伙子说:已看过了。 姑娘说:再去看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 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 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赋:即心即物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 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 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子衿》与诗经中的爱情
.
任何民歌都有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情或曰婚恋。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 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 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 人,若大鼠也。——《毛诗序》
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朱熹《诗集传》 老鼠作为负面形象出现,这篇作品首开其例。后来出现的文学作 品,大多沿袭《硕鼠》的传统,把老鼠作为揭露鞭挞的对象。
大学语文诗歌篇 1. 诗经风雨
![大学语文诗歌篇 1. 诗经风雨](https://img.taocdn.com/s3/m/ea689d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7.png)
风雨凄凄: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 风雨潇潇: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 风雨如晦:如晦,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在风雨交加之际,天地之间一片昏暗, 只有不停歇的鸡叫声伴随左右,更让人 倍感凄清悲凉,又孤独烦闷。这样的情 境中,不禁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
此景也正是主人公心情的写照。
中国 传统
伍 从几个点来欣赏本诗——“以哀景写乐情”
王风1·采葛2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4。 彼采艾兮5,一日不见,如三岁兮6。
1.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诗经》“十五国 风”之一,今存十篇。 2.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3.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4.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 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5.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 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6.岁:年。
……
中国 传统
柒 课堂拓展2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
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诗歌内容的分类。
了
“风”种是风土乐调的意思,它由十五种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
解
乐调的诗歌组成,称为“国风”或“十五国风”。 “雅”一般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祭祀
本诗营造的场景,成为后世“风雨故人来”、“风 雪夜归人”等意境的滥觞。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说说你所知晓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 中出现的这一类景象。
中国传统
陆 比较赏析
请赏析《诗经》中另外两首同样以爱情为主题的诗:
大一大学语文诗经教案填写
![大一大学语文诗经教案填写](https://img.taocdn.com/s3/m/67c04b1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4.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背景、作者及特点。
(2)掌握《诗经》中部分名篇的朗读、背诵。
(3)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3)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富足。
二、教学内容1. 《诗经》简介2. 《关雎》3. 《蒹葭》4. 《硕人》5. 《卫风·淇奥》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诗经》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诗经》的背景、作者及特点,让学生对《诗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关雎》(1)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3)讨论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讲解《蒹葭》(1)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3)讨论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 讲解《硕人》(1)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3)讨论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 讲解《卫风·淇奥》(1)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3)讨论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歌,分析其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 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自愿报名,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经》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熟读《诗经》中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背诵。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经》中某首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
大学语文诗经三首教案
![大学语文诗经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ccaf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2.png)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习《诗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教案针对《诗经》中的三首诗歌进行教学,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诗歌的意境、形象和艺术特色。
一、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诗经》中的三首诗歌《关雎》、《蒹葭》、《式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形象,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关雎》: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曲折。
2. 《蒹葭》: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慕之情和苦苦追寻的过程。
3. 《式微》: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形势的动荡和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形象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分析讲解:教师对三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经》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经》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三首诗歌,加强记忆。
2.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ppt:诗经
![大学语文ppt: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c637da837fd5360cbb1adb8c.png)
❖ 当初离去的时候,杨柳青青,随着风儿飘飘。 今天我归来,回想往事,大雪纷飞,满天飘 扬。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子衿》
❖ 我很想你,想起你那青青的衣衫。纵然我没 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也不肯给我送个口信呢?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木瓜 对比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诗经》的形成
❖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 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 带。
❖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 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 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子。”(《汉书·食货志》
颂
商颂
5 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
鲁颂
4 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功用
❖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 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 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 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 《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cb87e555a0116c175e0e4830.png)
5、诗作的来源与编集
《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无明确记载。历史上有 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 《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说,班固、刘歆最早提出; 删诗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 献诗说,今人陆侃如,否定以上两说,据《国语》等书 的记载而提出。郭沫若认为周王朝太师和乐工,在采来、献 来的诗作中,整理编选而成。
7
6、《诗经》的流传与研究
《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 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 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 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 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 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 一时。
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 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 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 今本《经诗》,就是“毛诗”。
有关《诗经》的研究,代不乏人, 著作很多。
8
7、《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可以说《诗经》是一轴巨幅 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 风习等等,都有形象的表现。
9
(1)祭祖诗
我国古代祭祀活动十分 盛行,不少民族都产生了 赞颂神灵、祖先的祭歌。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 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 歌颂祖先为主,有的叙述 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 有的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 总之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有着一定的 历史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 价值。
4
2、《诗经》的体制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风160篇,分十五国风; 雅105篇,分大雅(31)、小雅(74)二雅; 颂40篇,又分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颂。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 即各地区的乐调。
大学语文 诗经
![大学语文 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ac92f05033687e21af45a9f1.png)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七月》译文:
•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 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 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鹏婉转唱 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 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 七月火星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 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 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 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 人会合, 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二)农事诗
• 《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 《载芟(shān )》、《良耜(sì ) 》等作品, 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 歌。 • 《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最伟大的价 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 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艺术上,也受到很多的称 誉。清代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 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 采薇》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五)婚恋诗 1.婚恋诗中写的最多的是情歌,它们或表现对爱情的大 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或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 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如 《周 南· 关雎》 《邶风· 静女》 《邶风· 击鼓》 • 静女其姝(shū),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蹰。 —— 《邶风· 静女》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邶风· 击鼓》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e0a3647b2f60ddccdb38a04f.png)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七月》译文:
•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
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
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鹏婉转唱
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2.句法:
• 以四言为主搀以杂言。《诗经》的句型以 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二拍。如《周南·关 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这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 当时入乐的节奏。当然,为了表情达意的 需要,这种句型往往有变化。《诗经》中 有一言,二言直至八言的句式。
• 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 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 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五)婚恋诗
1.婚恋诗中写的最多的是情歌,它们或表现对爱情的大 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或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 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如 《周 南·关雎》 《邶风·静女》 《邶风·击鼓》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3.“兴”就是托物起兴,如《卫风·氓》中“桑 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 而陨”。用桑叶肥硕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 貌美;用桑叶枯黄凋零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7d54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2.png)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名篇,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诗经》中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历史地位和分类。
2. 《诗经》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重点学习《诗经》中的名篇,如《关雎》、《卫风·淇奥》、《周南·汉广》等。
4. 分析《诗经》中的诗歌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
5. 探讨《诗经》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经》的背景、特点、艺术特色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名篇,让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诗经》中的诗歌主题、意象等展开讨论。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体诗,体会《诗经》的创作乐趣。
四、教学资源1. 《诗经》原文及注释、译文。
2. 与《诗经》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4. 网络资源:如《诗经》全文数据库、相关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等(30%)2. 期中作业:分析《诗经》中一首诗歌的主题、意象等(30%)3. 期末考试:考查《诗经》的基本知识、名篇理解等(40%)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讲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3-4周:学习《诗经》中的名篇,分析诗歌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
3. 第5-6周:讨论《诗经》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4. 第7-8周:实践创作古体诗,体会《诗经》的创作乐趣。
5. 第9-10周:进行期中作业的讲解和反馈。
6. 第11-12周:复习整个课程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经》的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诗经》大学语文
![《诗经》大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ac9ba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7.png)
采采芣苢⑴, 薄言采之⑵。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⑷。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⑹。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⑺。
⑴采采: 采而又采。芣(fú)苢(yǐ ): 野生植物名,可食。 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 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 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 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 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诗经》
一、《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中的唯美诗句
《诗经》的基本知识
一、《诗经》名称及产生时代、地域和作者
(一)名称(《诗》“诗三百”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称“诗三
百”,自汉代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始称《诗经》。
(二)产生的时代与地域 1.时代: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间的305篇诗歌作品。
2.地域: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 东、湖北北部一带,主要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 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作者 社会各阶层,绝大部分已不可考。305篇中
只有5首知道作者: 许穆夫人赋《载驰》、家父 作《节南山》、寺人孟子作《巷伯》、吉甫作 《崧高》、奚斯作《閟(bì)宫》。
月出皎⑴兮,佼⑵人僚⑶兮,
大学语文优秀教案诗经
![大学语文优秀教案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9652f04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0.png)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语文专业教材:《诗经》选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能够正确朗读《诗经》中的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诗经》的基本知识2. 《诗经》中的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教学难点:1. 理解《诗经》中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 体会《诗经》中的诗歌意境和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成书时间、作者、内容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经》选段,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的意境如何?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2.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五、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诗经》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诗歌意境和情感。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经》选段,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2.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五、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诗经》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f43b93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a.png)
国风是下层人民的集体创作;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反映了 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价值高; 如 卫 风•木瓜的婚恋; 豳风•七月的劳动情境; 鄘风•墙有茨对统治者的讽 刺;
于役;苟无饥渴
卫风·伯兮第二章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 适为容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 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 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 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 杂佩以报之;
3颂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 乐歌;包括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共 40篇;
那风 雅 颂代表的是什么呢
风 雅 颂代表的是三个层次: 一 广大的民间声音 二 王朝的声音 三 上天的声音
实际上这三者代表了天 地 人;
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朱熹 诗集传: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 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 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 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 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诗经》奠定了中国诗 歌艺术创作的优良的民族文化 传统。 2、《诗经》确立了中国诗 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诗经》打下了中国诗 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颂》、《雅》中的思想糟 粕及其呆板的形式对后世文学 也产生过不良影响。
二、作品解读
•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 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 “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 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 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 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 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 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 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 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 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 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 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
二、作品解读
•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宾主宴饮 之乐,主人宴客,嘉宾满堂。 而企图表达的思想是:主人 向宾客请教大道——“示我周 行”,宾客则报主人以忠 告——“视民不恌”,意为 “应心胸豁达,善待子民”, 以此形成威望,而令天下君 子学习仿效——“君子是则是 效”。主人感激,娱之以乐, 享之以酒,——“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 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并
(6)婚姻爱情诗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 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 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 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 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 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 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 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 精彩动人的篇章。
情歌:《诗经》中的情 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 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 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 情感。 婚姻家庭诗:《诗经》 中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 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 也很有特色。 弃妇诗:在男女不平等 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 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 好的愿望而已。《诗经》有 很多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
3、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 吃野蒿。我有满座好客人,鼓瑟弹琴 来相招。席间鼓瑟又弹琴,宾主和乐 兴更高。我有美酒敬一杯,贵客欢饮 乐陶陶。
二、作品解读
• 宴饮是一种仪式。纯粹满 足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 分重要,而十分突出的是 吃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 的意义。换句话说,在宴 饮之中,精神性的内客压 倒了生理性的内容。宴欢 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 我们生存中两种生存层面 的结合:生物性层面和精 神性层面的结合。
(4)怨刺诗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也称变风变雅。 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深怀对社会现 实和周王朝命运的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 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在等级社会中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 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 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 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 遇。 国风中也有一些与“二雅” 性质相同的作品,但与“二雅” 中哀怨悲愤的情感不同,是辛辣 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
7、《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可以说《诗经》是一轴巨幅 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 风习等等,都有形象的表现。
(1)祭祖诗
我国古代祭祀活动十分 盛行,不少民族都产生了 赞颂神灵、祖先的祭歌。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 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 歌颂祖先为主,有的叙述 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 有的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 总之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有着一定的 历史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 价值。
8、《诗经》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大致表现为: 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刻性,如《豳风·七月》; 二是讽刺丑恶现象的尖锐性,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 三是模写人、事、物的形象性,如《大雅·生民》、《卫风·氓》。
(2)赋、比、兴的 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 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 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 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 中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
1、《诗经》的名称
原称作《诗》、《诗三百》、 《三百篇》。《庄子》中最早称为 经“丘治诗、书、礼、乐、易、春 秋六经”,但未将其联为一体成为 书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策略,设五经博 士,方将此称为《诗经》,《史 记·儒林列传》:“申公独以《诗 经》为训以教。”
2、《诗经》的体制
二、作品解读(翻译)
• 1、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吃艾 蒿。我有满座好客人,鼓瑟吹笙来相 邀。席间吹笙又鼓簧,献上礼品满竹 筐。客人忠心爱护我,为我指明大方 向。 2、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 吃青蒿。我有满座好客人,品德优秀 名声高。教民宽厚别轻薄,君子学习 又仿效。我有佳肴和美酒,贵客欢饮 共逍遥。
者
《诗经》中的诗作者,有的 有主名,有的无主名,有的有 争议。大体分两类,十五国风 和小雅的一部分是下层民众, 颂和大雅多出贵族文人之手。
4、产生的地域和时代
地域大体包括今天的陕西、 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 北等。 诗作产生的时代,大约公元 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 即西周初年(一云商代末年)至 春秋中叶,约500年间。
三、作品分析
• 诗人虽写宴饮,重点却非在描绘吃喝,诗人企图借宴饮这一特殊 场合,彰明朋友间应以正直大道互砺、应以高尚德行共勉的主题。 而宴会上的琴瑟合鸣,营造出一种热烈和睦的气氛,烘托出主宾 皆是高尚文雅之人。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这也是一首歌颂人伦的 诗;比起《关雎》歌颂男女两性情谊,《鹿鸣》歌颂的人伦关系 范围更广、意义更深远些。而借助饮食酒宴来宣传思想、深化友 谊这一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在这首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中也得以 表现。 • 写法上,《鹿鸣》同样体现着《诗经》基本表现手法的综合运 用。三章均以“兴”的手法开头,“食野之萍”、“食野之蒿”、 “食野之芩”之呦呦鸣鹿,引出酒食丰美、鼓瑟鼓琴的宴饮盛会。 同时,“食野之萍”、“食野之蒿”、“食野之芩”各句,又借 喻宴饮嘉宾物质上的丰盛、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巧妙的“比”。 全篇铺写宴宾时融洽热烈场面,则为“赋”法。
5、诗作的来源与编集
《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无明确记载。历史上有 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 《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说,班固、刘歆最早提出; 删诗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 献诗说,今人陆侃如,否定以上两说,据《国语》等书 的记载而提出。郭沫若认为周王朝太师和乐工,在采来、献 来的诗作中,整理编选而成。
6、《诗经》的流传与研究
《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 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 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 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 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 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 一时。 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 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 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 今本《经诗》,就是“毛诗”。 有关《诗经》的研究,代不乏人, 著作很多。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风160篇,分十五国风; 雅105篇,分大雅(31)、小雅(74)二雅; 颂40篇,又分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颂。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 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 王畿的乐调。 颂,宗庙祭祀之乐。
3、《诗经》中的诗作
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 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 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 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
(5)战争徭役诗
战争诗:有些诗表达了自豪乐观 的情绪;有些诗表达了同仇敌忾的决 心;更多的是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 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徭役诗:不仅写徭役的承担者征 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徭役为背景, 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
第一节
诗经·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选自《诗经·小雅》
一、背景知识:《诗经》概述
三、作品分析
•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各章主旨依次为: • 首章写嘉宾来访,主宾友谊忠挚。诗的开头以“呦呦鹿鸣”起 兴,其中“呦呦”、“悠悠”同声,“鹿”、“禄”谐音,含福 禄长久之意。“食野之萍”,言食物广多。而请嘉宾到来却非为 酒食,“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第一章写主人敬宾如此。 • 次章第一句为押韵将“萍”换为“蒿”,句意无大变化,而更 强调嘉宾的人品高尚,所谓“德音孔昭”。而“视民不恌”,可 理解为这既是嘉宾的品行,又是嘉宾的忠告。于是主人更加要款 待嘉宾:“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可见这种款待也不仅仅 是只敬酒食。第二章既写主又写宾。 • 末章开头也是只在韵脚处换一字“芩”,描绘出一派主宾在音 乐声中情投意合、其乐融融的欢乐气氛,“鼓瑟鼓琴,和乐且 湛”。最后一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与第二章尾句 句式相似,以长句拖长音韵,延续乐趣。第三章仍然写主又写宾, 重在主宾共乐。
(3)丰富多彩的语言形 式
甲、四言为主的句式。 乙、丰富多彩的词汇。 丙、恰切多样的修辞格。 丁、灵活多变的押韵形式。 戊、重章叠句的复沓方式。
(4)意象与抒情
意象: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主 观情意创造出来的形象,称之 为意象。 《诗经》中的意象创造多 为触景生情、感物兴怀。 抒情:《诗经》是抒情的艺 术。 抒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 以景引兴、借景抒情;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呼天抢地,以达情意; 隐约曲折,婉转含蓄; 纯真自然、直率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