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资料

合集下载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用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 (3)前言 (3)一、汽轮机定型 (4)1. 初终参数的选择 (4)2. 缸数的选择 (4)3. 调节级型式的选择 (5)4. 非调节级型式的选择 (5)5. 低压缸流路的选择 (6)二、机组近似膨胀过程 (7)1. 机组近似膨胀线和各状态点参数 (7)2. 详细计算 (7)三、低压缸热计算 (10)1. 主要尺寸计算 (10)2. 通流部分绘制 (11)3. 分级和焓降分配 (13)4. 详细计算 (14)4.1 第1级 (14)4.2 第2级 (19)4.3 第3级 (23)四、高压缸热计算 (28)1. 调节级热计算 (28)1.1 预先估算 (28)1.2 详细计算 (28)2. 非调节级热计算 (31)2.1 预先计算 (31)2.2 详细计算 (33)五、机组功率和效率 (37)附录1 机组预先计算 (38)附录2 高压缸热计算 (40)附录3 低压缸热计算 (48)附录4 机组功率与效率 (52)另:附图1 机组近似膨胀线附图2 低压缸膨胀过程线本次课程设计针对船用汽轮机,在给定蒸汽初温、初压和排汽压力的情况下,确定了蒸汽在整个机组内膨胀的近似热力过程,计算了高、低压缸内各级的主要尺寸、功率和效率。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画出了蒸汽在高压缸调节级、非调节级和低压缸的h-s图,以及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的剖视图。

前言本组汽轮机功率是40000马力,入口蒸汽过热。

根据老师建议,并经过简单估算,我们采用双缸汽轮机,并在低压缸入口分流,调节级采用双列速度级。

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抽汽和漏汽,即整个机组内蒸汽流量恒定。

设计过程大致如下:●方案论证:对蒸汽初终参数、汽轮机缸数、调节级型式等进行选择。

●近似膨胀过程:根据蒸汽初终参数和自己选取的高、低压缸内焓降比例,画出机组的近似膨胀线,并算出线上各节点的热力参数,以此确定高压缸调节级、非调节级和低压缸的进出口参数。

●低压缸热计算:1)主要尺寸计算:即确定最末级的尺寸。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12M 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2014年6月28 日前言《汽轮机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汽轮机原理知识设计一台汽轮机,因此,它是《汽轮机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地记录了汽轮机通流的结构特征及工作过程。

内容包括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机构尺寸、各级的设计与热力计算及校核。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二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希望指导老师给予指正。

编者2014年6月28日目录第一章 12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题目:10.5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1)1.2设计任务及内容 (1)1.3设计原始资料 (1)1.4设计要求 (1)第二章多级汽轮机热力计算 (2)2.1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2)2.2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 (4)2.3回热系统的热平衡初步计算 (4)2.4流经汽轮机各级机组的蒸汽两级及其内功率计算 (8)2.5计算汽轮机装置的热经济性 (9)第三章通流部分选型及热力计算 (10)3.1通流部分选型 (10)第四章压力级的计算........ (12)4.1各级平均直径的确定: (12)4.2级数的确定及比焓降的分配: (13)4.3各级的热力计算 (14)4.4第一压力级的热力计算 (24)第五章整机校核及计算结果的汇总 (30)5.1整机校核 (30)5.2级内功率校核: (30)5.3压力级计算结果汇总 (21)参考文献 (21)第一章12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 10.5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1.2 设计任务及内容根据给定条件完成汽轮机各级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力求达到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使用经济性高。

25MW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25MW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汽轮机参数:容量:25MW蒸汽初参数:压力:3.43Mpa 温度:435℃排汽参数:冷却水温20℃背压:0.005~0.006Mpa (取0.005 Mpa)前轴封漏汽与轴封加热器耗汽量为0.007D○,轴封加热器焓升21KJ/Kg加热器效率ηjr=0.98设计功率:Pr=25MW最大功率P=25*(0.2~0.3)1.近拟热力过程图在焓熵图上选取进口参数P0=3.43MP a,t0=435℃,可得h0=3304kJ/Kg.设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P0=0.04P0,可得调节级压力=3.3MP a,并确定调节级前蒸汽状态点1(3.3MP a,435℃)过1点作等比熵线向下交P Z线于2点,查得h2t=2128KJ/Kg,整机理想比焓降(△h t mac)’=h0-h2t=3304-2128=1176 KJ/Kg.选取汽轮机的内效率η=0.85,有效比焓降△h i mac=(△h t mac)’*ηri=999.6KJ/Kg,排气比焓和h z=2304kj/kg.在焓熵图上得排汽点Z,用直线连接1,Z,去两点的中点沿等压线下移21-25Kj/Kg,用光滑曲线连接1,3两点,得热力过程曲线的近似曲线见图1,图1选取给水温度T=160℃回热级数:5内效率η=0.85主汽门和调节阀中节流损失△P0=(0.03~0.05)PO排汽管中压力损失△P C=(0.02~0.06)P C回热抽汽管中的压力损失△P E=(0.04~0.08)P E2.汽轮机进汽量D○ηm=0.99 ηg=0.97 m=1.15 △D=0.03D OD0=/ h i macηmηg*m+△D=3.6*20000*1.15/(93*0.99*0.97) +0.03△D=107.19 t/h2.抽汽压力确定采用大气式除氧器压力为0.118 MP A饱和温度为104.3℃3. 回热抽汽流量的计算(1) H1高加给水量 △D e =0.5 △D L1=0.77 △D C =1 Dfw=D 0-△D C +△D L1+△D ej=107.19-1+0.77+0.5=107.46 t/h抽汽量△D e1(h e1-h e1’) ηjr = D fw (h W2-h w1)21'11()107.46(697.4592.04)5.01()0.98(3024730.17)fw w w el jr e e D h h D h h η--∆===--(t/h )(2)H2高加 抽汽量 21'2'22()107.46*105.2855.07()0.98(2888619.27)fw w w e e e jrD h h D h h η-∆===-- (t/h )H1疏水流入H2放热 ''1211'22760.17619.275.01*0.2452888619.27e e e ee e e h h D D h h --∆=∆==-- (t/h)考虑前轴封漏汽'211'223098619.270.77*0.842888619.2l e l e l e e h h D D h h --∆=∆==-- (t/h) '221 5.070.2450.84 3.985e e ele l e D D D D ∆=∆-∆-∆=--= (t/h) (3) H d 除氧器''12121()ed ed e e l e cw w fw ed D h D D D h D h D h ∆+∆+∆+∆+=112cw l e ed e fw D D D D D D +∆+∆+∆+∆=2.35(/)ed D t h ∆= 94.8(/)cw D t h =(4)H3低加213'33105.4695.65* 4.54(/)()(2644402.2)*0.98w w e cw e e jr h h D D t h h h η-∆===--(5)H4低加'214'44''3433'44'443105.4695.65* 4.64(/)()(2492300.9)0.98402.2300.94.59*0.22(/)2492300.94.640.22 4.42(/)w w e cw e e jr e e e ee e e e e e e h h D D t h h h h h D D t h h h D D D t h η-∆===----∆=∆==--∆=∆-∆=-=回热系统的校验1234123450e e e d eeD D D D D D ααααα∆+∆+∆+∆+∆++++=5.013.985 2.354.54 4.420.19342107.19++++== 341094.8 4.544.420.8009107.19c w e e l n D D D D D α-∆-∆+∆--===1100.011nii α=-=<∑ 4. 流经各级组蒸汽量及其内功率调节级 0109.19(/)D t h = 0010()6133.653.6i D h h P KW -==第一级组 10107.191106.19(/)l D D D t h =-∆=-=111130983024106.1921793.6 3.6e i h h P D kw --===第二级组211106.195.01101.18(/)e D D D t h =-∆=-= 230242888101.1838223.6i P kw -== 第三级组32297.175(/)e D D D t h =-∆= 32888276497.193347.93.6i P k w-== 第四级组 4397.195 2.3594.85(/)ed D D D t h =-∆=-=42764264494.84831603.6i P kw -== 第五级组 54394.8754.4090.335(/)e D D D t h =-∆=-= 52644349290.3353813.53.6i P kw -== 第六级组 65490.3354.4285.95(/)e D D D t h =-∆=-= 62492230486.534485.883.6i P kw -== 整机内功率606134217938223347316038144485i ij j P P ===++++++∑26941kw =5. 计算汽机装置的热经济性机械损失: (1)22189.1(10.99)269m i m P P kw η=-=-= 汽机轴端功率: 22189.122226671n i m P P P kw =-=-= 发电机功率: 26671*0.9725870e n g P P kw η=== 内功率大于25000KW,合格 汽耗率: 0(.)10001071904.13()2130825870.78kg kw h e D d P === 不抽汽估计汽耗率:'0(.)0010001071903.74()()107.19*999.62700.973.63.6kg kw h z m g D d D h h P η===-⎡⎤⎡⎤--⎢⎥⎢⎥⎣⎦⎣⎦汽轮机装置的热耗率(.)0() 4.13*(3304697.3)10765.67()kg kw h fw q d h h =-=-=绝对电效率 3600360033.44%10765.67el q η===6. 双列速度级的热力计算(1) 速度级的选择选择双列速度级(195-250KJ/Kg )选择焓降为250kj/kg.故速度级的参数为:0107.19(/)D t h = 0 3.43()P M P a = 0435t =℃250(/)t h kJ kg ∆= 0.25a X = 1. 喷嘴热力计算 (1) 喷嘴理想焓降'(1)250*0.85212.5(/)n t b gb b h h kj kg ∆=∆-Ω-Ω-Ω==(2) 喷嘴进口状态参数0 3.3P MPa = 03304/h k j k g = 00435t C = 3010.53/k g m ρ= (3) 喷嘴出口状态参数由△h n 可以从H-S 图上查得:1 1.4p MPa = 31 6.25/t k g m ρ= 13091/t h kj k g = (4) 喷嘴形状的确定 前后压比: 10 1.40.420.5463..3n cr p p εε===<= 选用渐缩型喷嘴. (5) 喷嘴出口速度理想速度:1651.9(/)t c m s === 速度系数0.97ϕ=实际速度: 110.97*627.69632.36(/)t c c m s ϕ=== 喷嘴出口汽流偏转角1δ 喷嘴出口汽流方向角115o α=111sin()sin αδα+=1.31i n 150.27162568=10.76o δ=(6) 轮周速度u10.25*632.36158.09(/)a u X c m s ===(7) 速度级的平均直径d m6060*158.091.0069()3.14*3000m u d m nπ=== (8) 喷嘴出口面积A n277.51n GA cm ===(9) 喷嘴出口高度l n177.511.6sin 0.6*3.14*100.69*sin15n n om A l cm e d πα=== 选取部分进汽度e=0.6则叶高l n =16mm>15mm(10) 喷嘴损失n h ζ∆22(1)(10.99)*250*0.8512.56(/)n n h h kj kg ζϕ=-=-=2. 第一列动叶热力计算 (1)动叶进口汽流的相对速度(2) 根据C 1,U 1作速度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可得:1w=482.03(/)m s ==1111111sin()608.86sin15.13sin sin463.62oc w αδβ--+==20.87o =(3) 动叶出口汽流相对速度因为0b Ω= 则21482.03(/)t w w m s == 查图, 0.878b ϕ=220.878*482.03423.22(/)b t w w m s ϕ===复速级动叶出口汽流角21(35)o oββ=--取0220.87317.87o o β=-= (4) 动叶绝对速度2c =275.93(/)m s ==112222cos 423.22cos17sin sin 275.93ow c βα--==26.24o =(5) 动叶进口状态参数 喷嘴出口实际状态点参数动叶比焓 113091.512.563104/t n h h h kj kg ζ=+∆=+= 由H-S 图查得动叶进口密度31 6.25/kg m ρ= (5)动叶进口高度 (△r △t 由表1-1查得) '1b n nl l l r t =+∆=+∆+∆15.80.5 1.517.8mm =++= (6)动叶出口面积1071903360022106.27()0.93*482.03*6.25b b b t t G A cm w μρ===(b μ 由图1-11查得)(7)动叶出口高度 12106.2718sin 0.6*3.14*100.6sin17.87b b om A l mm e d πβ=== '1118.5180.5b b l mm -=-=(8)动叶损失22222482.03(1)(10.878)26.6/22000tb w h kj kg ϕϕ∆=-=-= (9)动叶出口汽流状态参数动叶出口比焓 21310426.63130.6(/)b h h h kj kg ϕ=+∆=+=查H-S 图得:出口密度32 6.28/kg m ρ=因为0bΩ=则12p p =3. 导叶热力计算(1) 导叶中汽流的理想比焓降0.05*25012.5(/)gb gb t h h kj kg ∆=Ω∆==(2)导叶出口汽流理想状态参数由导叶进口状态( 第一列动叶出口状态)参数和△h gb 从H-S 图查得导叶出口压力 '11.6p M P a = 导叶出口比焓 '123118/t gb h h h kj kg =-∆=导叶出口密度'31 6.18/kg m ρ=(3)导叶出口汽流理想速度'1318.02(/)t c m s ===导叶出口实际速度''110.918*318.02291.94(/)gb t c c m s ϕ===(gb ϕ由图1-18查取) 导叶出口汽流角'12(510)26.64 5.6421o o o o o αα=--=-=(4)导叶进口高度'18.2220.2gb b b l l l r t mm =+∆=+∆+∆=+=(6) 导叶顶部漏汽量'1()gbt t gb gb t G e d e μπδ∆=+gb m d d ≈ 'g b g bl l ≈0.6*0.6*3.14(1.00690.021)*100.45(/)gbt G kg s -∆=+=(7) 导叶出口面积10719023600''10.45159.00.938*318.02*6.18gbgb gb t G A cmc μρ-===(8) 导叶出口高度'1158.4423sin 0.6*3.14*100.69*sin 21gb gb om A l mm e d πα=== '2320.8 2.8g b g b l l m m -=-=(9) 导叶损失'2221318.02(1)(10.918)7.93/22000t gb c h kj kg ϕ∆=-=-=(10) 导叶出口汽流实际状态参数导叶出口焓 ''1131187.933125.93/t gb h h h kj kg =+∆=+= 由H-S 图查得导叶出口密度 '31 6.26/kg m ρ= 4. 第二列动叶热力计算 (1) 动叶中汽流的理想比焓降''0.1*25025/b b n h h kj kg ∆=Ω∆==(2) 动叶出口汽流理想状态参数'''213125.93253100.93/t b h h h kj kg =-∆=-= 由H-S 图查得动叶出口压力 '21.5p M P a = 动叶出口密度'32 5.56/tkg m ρ= (3) 动叶进口相对速度'1w ==155(/)m s ='''1111'1sin 291.9sin 21sin 42.5155o oc w αβ-===(4) 动叶出口汽流相对速度 相对理想速度:'2272.07/t w m s === 相对实际速度:'''220.928*272.07252.48(/)b t w w m s ϕ===('b ϕ由图1-18查得) 动叶出口汽流相对速度角''21(78)42.514.528o o o o o ββ=--=-=(5) 动叶出口汽流绝对速度'2c ==135.10(/m s = '''11222'2sin 252.48sin 28sin sin 61.3135.10oow c βα--=== (6) 动叶损失'22'222207.07(1)(10.928) 5.13/22000tb w h kj kg ζϕ∆=-=-=(7) 余速损失'22'22135.109.1/22000c c h kj kg ∆===(8) 动叶出口汽流实际状态参数动叶出口实际比焓 '''223100.93 5.13/t b h h h kj kg ζ=+=+ (9) 动叶进口高度'''223225b gb gb l l l t r mm =+∆=+∆+∆=+=(10) 动叶顶部漏汽量''''12()bt b b t t G e d l μπδ∆=+由于'b m d d =,'22b b l l =根部反动度''''' 1.00691(1)1(10.1)0.0791.0070.025b brmb b d d l Ω=--Ω=--=--顶部反动度''''' 1.0070.0251(1)1(10.077)0.121.0070.025b b btr b b d l d l --Ω=--Ω=--=++'0.6*0.6*3.14(1.0070.025)*10bt G -∆=+0.78/k g s =(11) 动叶出口面积''107190'23600''''''2222 1.051800.943*272.07*5.56b bt bb t t b t t G G G A cm w w μρμρ-∆-====('b μ由图1-11查得) (12) 动叶出口高度'2'218029sin 0.6*3.14*100.7sin 28b b om A l mm e d πβ=== '2225.1250.1b b l l mm -=-=5. 轮周功校核1KG 蒸汽所做的轮周功1''''1111112222cos()cos cos cos 158.09632.36cos15.76275.93cos 26.64291.94cos 21135.10cos61.3188.18/u o o o oP u c c c c kj kgαδααα⎡⎤=++++⎣⎦⎡⎤=+++⎣⎦=2''12()u t n b gb b c P h h h h h h ζζζζ=∆-∆+∆+∆+∆+∆250(12.5626.67.93 5.1188.54/k j k g=-++++=2111210.3%1%u uuP P P η-∆==< 计算符合要求 6. 轮周效率'20()t n b gb b c u u th h h h h h h E h ζζζζη∆-∆+∆+∆+∆+∆∆==∆250(12.5626.67.935.139.6)75.27%250-++++== 7. 级内损失的计算 (1) 叶轮摩擦损失'3212()1002f u p k dρρ+∆=32158.09 6.25 6.181.2()1.00729.881002kw +==136003600*29.881.0035/107190ff p h kj kg D ∆∆===(2) 叶高损失'''1122()/7n gb gb b b b b l l l l l l l l =++++++(1620.22317.81825220.72()mm =++++++=2*188.1818.164(/)20.72l u a h h kj kg l ∆=∆==(3) 部分进汽损失 鼓风损失31(1)2c w e a e B e X e ξ=--310.40.55*(10.6)*0.250.0028640.62=--= 0.002864*2500.7161(/)w w u h h kj kg ξ∆=∆==斥汽损失20.016**0.250.6*1.007n s ea n z c X ed ξ==0.0135= 00.0135*250 3.375/s s h E kj kg ξ∆===1.2 3.75 4.95(/)e w s h h h kj kg ∆=∆+∆=+=(4) 导叶及动叶顶部漏汽损失''gbt btt u G G h h G∆+∆∆=10719036000.450.78(118.1815) 4.26(/)kj kg +=-=8. 级的内功率i i P G h =∆*''121071903600()*[250(12.5626.67.93 5.139.6 4.95 3.375 4.269.1)4957.4()t n b gb b c e c f t G h h h h h h h h h h kw ζζζζ=∆-∆-∆-∆-∆-∆-∆-∆-∆-∆=-++++++++=9. 级的内效率0154.361.72%250i i h E η∆===7. 压力级的确定及焓降的分配1. 第一压力级的平均直径1m d ===1.11m2. 凝汽式汽轮机末级直径的估算1660zm d mm===4θ=3. 平均理想焓降的计算 各级组的直径及反动度各级的理想焓降估算**0020,x ,0.037c n P h h P ∆∆=根据和由焓熵图可得22 1.1512.337()87.73/0.431t h kj kg ∆== 23 1.2512.337()99.01/0.441t h kj kg ∆==24 1.3512.337()88/0.441t h kj kg ∆== 25 1.3512.337()128.07/0.456t h kj kg ∆== 26 1.6612.337()135.84/0.50t h kj kg ∆==级的平均理想焓降123456()110.01/6t t t t t t h h h h h h h kj kg∆+∆+∆+∆+∆+∆∆==级数目的确定(1176250)(10.05)(1)/10110.1pt t Z h h α-+=∆+∆=≈比焓降分配辅助表格8.回热系统抽汽压力的重新确定(1) H1高加 给水量Dfw=D 0-△D C +△D L1+△D ej=107.19-0.75+0.58+0.5 =107.52 t/h抽汽量△D e1(h e1-h e1’) ηjr = Dfw(h W2-h w1)21'11()107.52(723622.83)4.7()0.98(3074740)fw w w el jr e e D h h D h h η--∆===--(t/h )(2) H2高加21'2'22()107.52(622.38531)4.45(/)()0.98(2904649.6)fw w w e e e jrD h h D t h h h η--∆===--''1211'22749649.64.73*0.212904649.6e e e ee e e h h D D h h --∆=∆==--(t/h)'211'223098.1649.40.580*0.632094649.6l e l e l e e h h D D h h --∆=∆==-- (t/h) '221 4.450.210.63 3.61 (t/h)e e ele l e D D D D ∆=∆-∆-∆=--=(3) H d 除氧器''12121()ed ed e e l e cw w fw edD h D D D h D h D h ∆+∆+∆+∆+=112cw l e ed e fwD D D D D D +∆+∆+∆+∆=2(/)ed D t h ∆= 96.6(/)cw D t h = (4) H3低加213'33372256.0996* 5.13(/)()(2608393.78)*0.98w w e cwe e jr h h D D t h h h η--∆===-- (5) H4低加'214'44''3433'44'443256.09171.1796* 3.29(/)()(2470280.8)0.98393.78276.753.29*0.27(/)2500276.753.290.27 3.02(/)w w e cw e e jr e e e ee e e e e e e h h D D t h h h h h D D t h h h D D D t h η--∆===----∆=∆==--∆=∆-∆=-=回热系统的校验1234123450e e ed e e D D D D D D ααααα∆+∆+∆+∆+∆++++=4.73 3.6125.13 3.0216.04107.19++++==3410.8332cw e e l n D D D D D α-∆-∆+∆==110.00240.011nii α=-=<∑ 流经各级组流量及其内功率调节级 0107.19(/)D t h = 0010()58963.6i D h h PKW-==第一级组 10107.190.75106.44(/)l D D D t h =-∆=-=111131463074106.442128.83.6 3.6e i h h P D kw --===第二级组 211106.444.73101.73(/)e D D D t h =-∆=-=230742904101.7148033.6i P k w -==第三级组 32298.11(/)e D D D t h =-∆=32904274898.114251.43.6i P k w -== 第四级组 4398.11296.11(/)ed D D D t h =-∆=-=42748260896.1137383.6i P k w -== 第五级组 54396.115.1390.98(/)e D D D t h =-∆=-=52608250090.982729.43.6i P k w -== 第六级组 65490.983.0287.96(/)e D D D t h =-∆=-=62500230487.964788.93.6i P k w -== 整机内功率6049442847.73065.33241.42766.52224.53126i ij j P P ===++++++∑28334kw =装置热经济性机械损失 (1)28334(10.99)m i mP P k w η∆=-=-=汽机轴端损失 28334283280n i m P P P k w=-∆=-= 发电机功率 28051*0.972720e n g P P k w η=== 汽耗率 0(.)1000107190 3.93()279209kg kw h e D d P === 不抽汽估计汽耗率'0(.)0010001071903.28()()107.19*11762830.973.63.6kg kw h z m g D d D h h P η===-⎡⎤⎡⎤--∆⎢⎥⎢⎥⎣⎦⎣⎦汽机装置热耗率(.)0() 4.26*(3304723)10995()kg kw h fw q d h h =-=-=绝对电效率3600360032.7%10995el q η===9.压力级第九级第十级的详细热力计算演示 1.级内的比焓降分配 (1)焓降t h ∆= 104kj/kg初焓 0h =2500 初压 0p =0.037MP 初速 092.45/c m s = 反动度 0.2m Ω=等熵滞止焓降 2*108.432000tt c h h ∆=∆+=(2) 蒸汽在动叶的理想比焓降:**0.2*108.321.66b m t h h ∆=Ω==2.喷管的热力计算 ⑴ 喷管前后的蒸汽参数根据o p ,o x 2c h ∆以*n h ∆由h-s 图得喷管滞止压力*o p =0.037 滞止比焓*o h ∆=2540.3 滞止密度*0ρ=0.223/kg m 喷管前比焓0h =2500喷管后压力1p =0.017MP 理想密度 1t ρ=0.1253/kg m 理想比焓 1t h =2418 ⑵ 喷管截面积形状的确定 等熵指数 k=1.035+0.1o x =1.129 临界压比 cr ε=k 121k k ⎛⎫ ⎪-⎝⎭⎛⎫⎪+⎝⎭=0.566喷管前后压力比 n ε=0.016/0.035=0.457因为n ε≤0.457,所以汽流在喷管出口为超声速流动但是n ε>0.3~0.4 故喷管应该是渐缩型超音速斜切部分达到超音速。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机组概况 (2)2.2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内容:某 12MW 背压机组小流量工况下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制定机组型式:B12-50 / 10型背压式汽轮机配汽方式:喷嘴配汽调节级选型:复速级设计工况下的参数:附录2.1机组概况该机组是武汉汽轮机厂早期生产的 B12-50 / 10型背压式汽轮机。

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

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

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课程设计的目的1.系统的总结,巩固并加深在汽轮机课程中已学得的理论知识,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2.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结构作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在整个机组上的作用、位置及相互关系。

3.通过设计,掌握利用资料进行设计及论证的一般方法。

设计包括热力设计和强度设计,由于时间紧,仅作通流部分热力设计,主要内容及设计程序如下:(一)热力设计前需论证确定有关项目(1)汽轮机容量、参数和型式的选择;(2)汽轮机转速的选择;(3)汽轮机调节方式的选择。

(二)热力系统计算(1)原则性回热系统的拟定;(2)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线的拟定;(3)汽耗量的计算;(4)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经济指标的初步估算。

(三)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热力计算(1)根据汽轮机运行特征、经济要求及结构强度等因素比较和确定调节级的形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2)根据通流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点要求,确定压力级的级数和排汽口数,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3)对各压力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求出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和内功率,确定汽轮机实际的热力过程线。

压力级的详细设计有关问题1.叶型及有关几何参数的选择.(1)叶型的选择1p1121(1)Mn()2p01p2121(1)Mb()2p1M<1亚音速“A”,M=0.8~1.3跨音速“B”(2)叶片宽度B和弦长b 的选择叶片宽度B根据叶型选择,弦长b由B和安装角计算得到(3)相对节距t和叶片数的确定最佳相对节距top由叶型选择nnnntzdetb4)汽流出口角α1、β2的确定汽流在出口不偏转α1=α1g,β2=β2g否则要加上偏转角2.速比的选用xa3.冲动级内反动度的确定根部反动度tzbdbetbu0.4~0.52car3%~5%m1(1r)(dblb)db4.动叶盖度的选择.pg1665.动静间隙的选择.pg1666.级的部分进汽度的选择:叶高损失与部分进汽损失之和最小。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二、设计题目 (2)三、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确定 (2)1、设计工况的功率 (2)2、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近似量 (2)四、调节级热力计算 (3)1、调节级部分相关参数的确定 (3)2、喷嘴部分计算 (4)3、第一列动叶部分计算 (5)4、导叶部分计算 (7)5、第二列动叶部分计算 (8)6、各项损失计算 (10)7、调节级焓降及功率 (11)五、压力级热力计算 (12)1、压力级级数的确定 (12)2、压力级的部分相关参数的确定 (12)3、反作用度的选取及喷嘴部分计算 (12)4、动叶部分计算 (13)5、各项损失计算 (14)5、压力级焓降及功率 (15)六、功率校核 (15)七、总结分析 (16)附:数据汇总表 (1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目的在于总结和巩固已学得的基础理论,培养查阅资料、进行工程计算、识图和绘图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吸取新的知识。

具体要求是按照给定的设计条件,选取相关参数,进行详细的调节级和压力级的热力计算,确定汽轮机流通部分的尺寸,以求达到较高的汽轮机效率。

二、设计题目机组型号:B50-8。

82/3.43机组型式:多级冲动式背压汽轮机新汽压力:8。

82 Mpa新汽温度:535。

0℃排汽压力:3。

43 Mpa额定功率:25MW转速:3000 rpm三、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确定1、设计工况的功率汽轮机设计工况的选取,一般按其在电网或热网中承担的负荷的性质决定. 本课设设计汽轮机承担基本负荷,故其设计工况的功率Ne为额定功率,以便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最高的平均效率.2、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计算1、配汽方式:喷嘴调节2、调节级型式:双列级。

3、参数选取(1)设计功率=额定功率=经济功率=25 MW(2)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70.00%(3)机械效率ηm=99%(4)发电机效率ηg=97%4、近似热力过程线拟定(1)进汽节流损失ΔP0=0.03×P0=0.2646 Mpa调节级喷嘴前P0’=0。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汽轮机课程设计汽轮机设备及检修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1.目的(1)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设备及检修》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汽轮机凝汽系统结构与基本检修方法及工艺;(2)通过设计对汽轮机的局部检修过程作初步了解,培养自己的管理水平;(3)了解不同类型机组的结构特点及检修的新工艺、新方法。

2.任务对某火电厂汽轮机凝汽系统进行分析,根据所学《汽轮机设备及检修》、《热力发电厂》等有关知识,提出该凝汽设备的配置,根据机组的运行情况,设计凝汽系统的检修方案,并说明设计依据。

二、课程设计的过程课程设计过程分为:选题和资料收集阶段、分析和计划阶段、设计(论文)阶段、课程设计说明书写阶段,具体内容和任务如下:1.选题和资料收集根据课程设计提出的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资料包括:某火电厂汽轮机本体结构、凝汽系统基本情况、汽轮机运行规程等。

2.分析计划阶段(1)分析并确定汽轮机凝汽系统型式、特点;(2)分析并确定检修方案涉及的内容;(3)对本课程设计进行合理安排。

3.课程设计说明书写阶段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画出图表,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同时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件。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及时间分配1.方式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结合教师指导,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的时间和进程:课程设计规定时间:202*.6.3-202*.6.13课程设计进程:资料收集及分析计划2天设计阶段7天整理阶段2天四、课程设计的课题汽轮机凝汽系统检修方案设计五、设计注意事项1.在进行图表数据查找时要力求准确;2.设计格式要求规范;3.如有附图,应规范、美观;4.分析问题应有理有据,结论清晰明了。

六、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检修目的及要求;2.检修项目及基本方法;3.检修工器具及材料备件清单;4.检修安全措施等内容;5.检修流程图。

七、在课程设计期间需要填写和提交的表格和资料1.课程设计课题及任务说明;2.汽轮机本体结构简介;3.汽轮机凝汽系统简介;4.检修方案;5.设计总结;7.列出参考书籍、文献和资料;8.同时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件。

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对电厂汽轮机的原理及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电厂汽轮机是电厂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是从汽油、燃料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提取的热能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工具,也是电力工业的核心设备之一。

因此,在电力工程专业中,深入学习电厂汽轮机的原理及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电厂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厂汽轮机由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及发电机等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相互协调,使生热、蒸汽、雾滴和颗粒子沿着节约路径在叶轮里转动,从而变成动能。

发电机受到机械转动而产生电流,同时输出电能。

2. 电厂汽轮机的热力学分析热力学是学习能量转换和热力学平衡的分支学科,在电厂汽轮机的设计和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热力学的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电厂汽轮机的设计并提高发电效率。

3. 电厂汽轮机的控制系统电厂汽轮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测量仪表、自动调节器等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协同工作,以优化汽轮机的性能和效率,并保证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厂汽轮机的原理及系统,设计要求如下:1.掌握电厂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进行电厂汽轮机的热力学分析,优化机器设计和提高发电效率。

3.熟悉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从而确保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设计流程1. 学生参阅课程资料和标准,对电厂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解,并撰写报告。

学生需要参阅课程教材、标准和相关资料,对电厂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解,并撰写报告。

报告应包括电厂汽轮机的主要部件、蒸汽周期、工作原理等内容。

2. 学生进行电厂汽轮机的热力学分析,并进行模拟仿真。

学生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对电厂汽轮机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模拟仿真。

分析过程需要考虑电厂汽轮机的运行环境、热力学参数、热效率等因素。

3. 学生了解电厂汽轮机的控制系统,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 机组概况 (2)2.2 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 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 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 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内容:某12MW背压机组小流量工况下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制定机组型式:B12-50∕10型背压式汽轮机配汽方式:喷嘴配汽调节级选型:复速级设计工况下的参数:附录2.1机组概况该机组是武汉汽轮机厂早期生产的B12-50∕10型背压式汽轮机。

调节级为复速级,3个压力级,级的类型为冲动级。

(1)机组额定参数主蒸汽压力:4.9MPa主蒸汽温度:435℃总进汽流量:150t/h排汽压力:0.98MPa额定功率:12MW额定转速:3000rpm(2)原机组改造技术参数与要求由于实际供热负荷的改变,曾对该机组进行过通流部分改造,改造原则为减小汽轮机的通流面积,以适应新的蒸汽流量,避免产生鼓风工况。

由于受到现场施工难度限制,采取了保持喷嘴高度和动叶高度不变,封堵部分喷嘴的改造方案,该机组改造前为次高压背压机组,改造后为抽背机组,原机组改造方案与技术参数要均依据汽轮机厂家说明书参数确定。

主蒸汽压力:4.9MPa主蒸汽温度:435℃总进汽流量:55t/h复速级后压力2.2MPa复速级后温度355℃抽汽流量:10—12t/h排汽压力0.98MPa排汽温度300℃额定功率3000kW额定汽耗16.87kg/kW·h汽轮机内效率63.6%以上数据为机组改造时的技术参数要求。

但实际运行时抽汽并没有投用。

改造后机组初参数未能达到要求的参数,新蒸汽压力为4.2MPa~4.3MPa,终参数(背压)在设计值高限运行(0.95~1.0MPa 表),机组各种损失较大,相对内效率很低。

复速级后经常超温,有时级后可高达395℃(原厂家要求最高不超过350℃),机组排汽温度达到350℃(原机组额定流量下为300℃),由于该机组转子为套装转子,复速级超温对机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隐患,且机组出力不足2000kW。

2.2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该机组由于实际供热负荷的大幅增加,汽轮机偏离原有设计工况,主蒸汽流量由150t/h降低至55t/h(工况1)和40t/h(工况2)。

汽轮机在极端变工况下运行时,汽轮机各级焓降分配、热力参数均发生改变,在极低负荷情况下还会发生鼓风现象。

从运行安全经济性出发,需要对该机组再次进行改造,以解决复速级后超温问题,同时提高机组的效率。

本次设计的任务:(1)能对原机组额定工况进行核算(2)能对机组03年改造工况进行核算和分析(3)通过对机组03年改造工况的核算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4)能够使机组在该改造工况下优化运行,不仅解决复速级后超温问题,同时能够提高机组的效率。

本次设计的要求:(1)改造后机组形式:背压机组,运行方式仍采用以热定电方式运行。

(2)机组参数要求:工况1:主蒸汽温度435℃,主蒸汽压力4.2MPa,排汽压力0.95MPa,主蒸汽流量55t/h;工况2:主蒸汽温度435℃,主蒸汽压力4.3MPa,排汽压力0.85MPa,主蒸汽流量40t/h。

(3)设计限制条件①通流尺寸通流面积的改变方法为封堵压力级部分喷嘴,喷嘴封堵数目为整数,限制喷嘴出口面积取值;蒸汽在汽轮机内的膨胀是按照叶栅面积比膨胀的,动叶计算通流面积取值需要由喷嘴出口面积求得;②调节级后蒸汽温度调节级后蒸汽温度<350℃,调节级后蒸汽温度超限的原因为调节级焓降过小,增加调节级整级理想焓降可以降低调节级的级后温度;③压力级级数压力级级数可减少,至少保留1级,不可增加;④调节级喷嘴前压力全开调节汽门时,调节汽门及管道压降取0.15MPa,工况1设计结果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05MPa,工况2设计结果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15MPa。

⑤机组排汽压力机组排汽压力满足要求:工况一,排汽压力0.95MPa工况二,排汽压力0.85MPa(计算时可不考虑冲角损失和极限膨胀损失;轴封系统及门杆漏汽按5t/h考虑)三、设计过程3.1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任务是,按给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力求获得高的相对内效率。

汽轮机的通流部分即汽轮机本体中汽流的通道,包括调节阀、级的通流部分和排汽部分。

就汽轮机课程设计而言,其任务通常是指各级几何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3.2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汽轮机整机的热力计算是建立在单级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研究单级的热力核算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整机核算任务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变工况计算中,根据不同的给定原始条件,单级的详细热力计算可分为:顺序计算和倒序计算两种基本算法,此外还有将倒序和顺序结合起来的混合算法。

对调节级的热力核算还有特性曲线算法。

顺序算法以给定的级前状态为起点,由前向后计算;顺序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之一是不能计算临界工况,因为临界工况下,小于临界压力的任一压力值均可作为喷嘴背压,背压不易确定。

顺序算法的另一缺点是调节级有部分开启调节汽门时不能计算,因为部分开启时喷嘴前的压力无法求得,但对全开调门后的喷嘴与动叶可以计算。

倒序算法则以级后状态为起点,由后向前计算。

倒序算法的优点是可以计算级的临界工况,也可以计算调节级部分开启调节汽门后的喷嘴与动叶。

它的缺点是计算繁琐。

混合算法中,每级都包括先是倒序后是顺序的若干次混合计算。

只有当倒序和顺序计算结果相符合时,级的核算才可以结束,然后逐级向前推进。

这三种方法都建立在喷嘴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方程和单级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时,级的流量和几何尺寸是已知的。

本设计题目中,配汽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简化处理。

改造后配汽方式采用关闭部分阀门,其余阀门节流配汽方式。

进行热力设计时,所选取的工况均认为是节流配汽时阀门全开工况,可以采用顺序算法。

本题目中背压汽轮机各级压比较大,复速级及各压力级中流动为临界状态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采用顺序算法,如计算中出现临界状态,可尝试调整级的焓降改变汽流速度。

3.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调节级后蒸汽热力状态对其后面的流通部分的热力过程影响很大,故而调节级变工况计算对于整个汽轮机热力工况计算非常重要。

以下给出双列调节级热力计算算法。

为简单起见,仅研究喷嘴调节的配汽方式,并忽略调节中重叠度的影响。

单列级的热力计算往往采用由级后到级前的逆序计算,然后再进行顺序校核计算的迭代算法。

对于双列级,如果仍然整级采用这种逆、顺序算法,则在初次逆序计算时假设参数较多,如各项有关损失、动叶入口速度和导叶入口速度等,将它们放在同一层迭代,由于彼此之间相互耦合,使得迭代次数较多,影响了计算速度。

为此,本设计可以采用将双列级从结构上分为两组的算法:第一组由转向导叶和第二列动叶构成,第二组由喷嘴和第一列动叶构成;首先对单个组进行热力计算,然后对级整体做进一步计算,这样,将多个假设量分割开而分别进行迭代计算,使迭代次数降低,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

同时,仅须已知该级的有关几何特性及级前蒸汽参数和级后压力便可进行热力计算。

单组的热力计算采取迭代法,每轮计算分逆序计算和顺序计算两步。

倒序计算目的是在已知蒸汽流量、通流部分结构和组后蒸汽状态的前提下,喷嘴(导叶)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流动方程为基础确定组的各处蒸汽状态,具体思路与方法提供如下参考: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p2图1 级的热力过程线图2 倒序计算程序图3.3.1.1 汽轮机热力核算倒序计算示例 (1)对原机组额定工况进行校核下面给出单级的倒序计算过程,其余各级方法相同,其计算步骤如下:1. 排汽压力,排汽温度3t 已知,则由蒸汽焓值计算软件可查出3点比焓值3h2. 根据 u l h l a h ∆=δ、G v d u K h mf 1)100(231=δ、0E h e e ζδ=、2222c h c =δ估计这四部分损失3. 计算232c e f l h h h h h h δδδδ----=4. MPa p 9807.02=已知5. 已知2p 、2h 可查出2v6. 估计喷嘴个数7. 动叶出口面积b A =⨯喷嘴出口面积膨胀比8. 动叶流量100036001⨯∆-=GG G b 9. 计算动叶出口相对速度bb A G w 2121ν⋅= 10. 计算马赫数222121νp k A G M bb =是否1≤满足亚临界工况 11. 计算圆周速度60nd u b π=12. 动叶出口相对速度角2β已知2sin β可求得2β13. 计算动叶出口绝对速度21c 根据余弦定理2122122212cos uw c u w -+=β可求得14. 计算动叶出口汽流角2122121sin arcsinc w βα= 15. 计算余速损失22212ch c =δ与之前估计值相比,计算相对误差并在005.0±范围内,若不在调整估计值,重新计算16. 动叶速度系数ψ根据0.85~0.95进行取值,取0.92 17. 计算动叶滞止比焓降0212b h w ∆=ψ⇔22101)(21ψw h b =∆ 18. 计算动叶损失0121)1(b b h h ∆-=ψδ 19. 估计动叶进口有效相对速度''11w 20. 计算动叶理想比焓降22''11011w h h b b -∆=∆ 21. '2点压力已知即排气压力 22. 计算'2点的焓b h h h δ-=22'23. 计算'2点的熵'2s ,由蒸汽焓值计算软件可得24. 计算*1的焓值021'b h h h ∆+=*25. 动叶前滞止压力*1p 可由软件查得(由*1h 、'2s )26. 计算动叶进口动能为22''11w27. 计算11点焓值22''11111wh h -=*28. 11的压力11p 可由软件查得(11h 、'2s )29. 11的比体积由软件查得(11h 、11p ) 30. 估计撞击损失θδh31. 1点压力'11p p = 32. 1点的焓值θδh h h -='1133. 1点的比体积,可由软件查得(1p 、1h ) 34. 计算喷嘴流量100036001⨯∆-=GG G n 35. 计算喷嘴流通面积总喷嘴流通面积总喷嘴个数估计喷嘴个数⨯=n A36. 计算喷嘴出口绝对速度nn A G c 1111ν⋅= 37. 计算马赫数111111νp k A G M n n =是否1≤满足亚临界工况38. 动叶进口相对速度角1β比2β大οο4~2 39. 动叶进口绝对速度角1sin α给定值40. 计算动叶进口相对速度,由余弦定理111221111cos 2αuc u c w -+=可求得41. 计算动叶进口相对速度角正弦定理)sin arcsin(1111111w c αβ⨯=可求得 42. 计算冲角111ββθ-=43. 计算动叶进口有效相对速度θcos 11''11⨯=w w 进而分析误差44. 计算撞击损失2)sin (211θδθ⋅=w h 进而分析误差45. 喷嘴速度系数ϕ根据0.92~0.98进行取值,取0.97 46. 计算喷嘴滞止比焓降2211012ϕc hn =∆ 47. 计算喷嘴损失0121)1(n n h h ∆-=ϕδ 48. '1点的压力1'1p p =49. 计算'1点的焓11'1n h h h δ-=50. '1的比容'1ν由软件可查('1p 、'1h ) 51. '1的熵'1s 同上52. 计算*0的焓0'100n h h h ∆+= 53. *0点压力由软件可查('1s 、00h ) 54. *0点温度由软件可查(00h 、00p ) 55. 估计喷嘴进口速度o c56. 计算上级余速损失2200ch c =δ57. 计算0点焓0000c h h h δ-=58. 0点压力0p 由软件可查(0h 、'1s ) 59. 0点比体积0ν由软件可查(0h 、0p ) 60. 0点温度0t 由软件可查(0h 、0p ) 61. 计算喷嘴理想比焓降'10h h h n -=∆ 62. ''2点的焓''2h 由软件可查('1s 、''2p ) 63. 计算整级理想比焓降''2000h h h t -=∆ 64. 计算反动度01tb m h h ∆∆=Ω 65. 计算轮周损失=2c b n h h h δδδ++66. 计算轮周比焓降20c b n t u h h h h h δδδ---∆=∆67. 计算叶高损失u l h la h ∆=δ进行误差分析 68. 计算叶轮摩擦损失νδG d u k h m f 231)100(=进行误差分析 69. 计算级的假想速度02t a h c ∆=70. 计算假想速比aa c u x = 71. 计算速比111c u x =72. 计算部分进汽度原喷嘴个数喷嘴个数=e73. 计算鼓风损失系数3)21(1a c e w x e e eB --=ξ74. 计算斥汽损失系数a nnes x d S e c 1=ξ 75. 计算本级理想焓降2100c t h h E δμ-∆=76. 计算部分进汽损失0E h e e ξδ=(s w e ξξξ+=)进行误差分析 77. 级内损失2c b n f e l h h h h h h h δδδδδδδ+++++=∑78. 计算级内有效比焓降h h h t i δ∑-∆=∆0 79. 计算级的相对内效率0E h ii ∆=η 80. 计算级的内功率i i h G p ∆⋅=(2)机组03年改造工况进行核算算例首先需假设排汽温度t 3,其余计算过程和额定工况校核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