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4个,20分)
版本:“版”源于简牍,“本”源于缣帛。后用“版本”指书。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校勘: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
的错误。书籍在刊刻抄写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缺漏、增添、颠倒等情况;同一种书籍,在流传过程中,文字也可能有所不同。校勘就是补正文字上的种种错误,校出古书中字、句或内容上的异同,以使人们获得较为可靠的、较接近于原稿的本子。
讹: 也称误,是把原有的文字写错,是文献学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脱: (文献在传抄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不该缺的或不该脱的没了。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章学诚:章学诚,字实斋,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
皆有特色,著作有《校雠通义》。
对古典目录学的贡献:提出了目录学的任务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成就,提出了“互著”、“别裁”、“索引”等方法,是对历代目录著录内容和方法上的高度认识。认为图书目录的立类,应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更改;编目时,应审慎从事,不可一书两入;分类纲目应求系统化,并能包括书籍的全部。
纪晓岚: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曾任《四
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初稿成于乾隆四十六年。因其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
郑樵:郑樵,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是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通志》为郑樵的
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二十略”后来独立成册,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
什么叫文献?最初“文”指典籍,“献”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贤人。后来发生了变化,
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今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书目①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它是著录文献的基本特
征,并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而成。
②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知道阅读和检阅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传注以解释字词名物为主要内容的注释。1.亦作"传注"。2.解释经籍的文字。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届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艺文志①《艺文志》始见于班固《汉书》,删定刘歆《七略》而成,为后代正史“艺
文志”之始祖,是史传书籍中开创“九流十家”之祖。
②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
辑佚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
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方策①方志,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专门记述一地地理历史人文之文献。是历史学、
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②方策(方册):.亦作“方筴”。即方册。简册,简牍;典籍,后亦指史册。
简述题
1、传统文献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1讹。即文字错误。2脱。脱文,也叫夺文。即漏掉文字。3衍。衍文就是多余的字,由后人传写传刻中不小心混入或者重复而造成,也有无知者擅自补入而造成的。4倒。即文字颠倒。5错乱。一段文字乱了次序。
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都会出现错误
致讹的原因:1因形近而讹2因偏旁而讹3因字体变化而讹4因重文作二划而讹5因阙字作空围而讹6因字形阙坏而讹(一字讹为两字,两字讹为一字)7因假借字而讹(同言异字,同字异言)8因上下文而误9因注文而误10因避讳改字而误(因政治原因而误改,为方便读者而误改,为提高文字水平而改)
致脱的原因:1因书籍缺损而脱2因忽略重文而脱3因上下文而脱4因不明词义而删,因审文意而删5因据其他书而删(因据误本而删,抄工阙抄,出版单位刊删<漏刻,误删,故删>)致衍的原因:1因形似而衍2因不明句读而衍(校者旁记之文误入正文,涉上下文而衍)4因文本无缺而加空围(为牟利而加,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加,为方便阅读而加)
2、校勘的任务及依据
校勘的任务是补阙订讹。校勘学的纠误,无关作者的识见谬误、治学态度、素质,仅仅在于努力消除同一典籍由于经历不同版本的变化而滋生的错误,尽可能恢复和保护文献本身的原貌。
校勘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论依据有①文献古籍的理论②关于语言学的理论③关于所校勘古籍的专业知识理论;材料依据有①龟甲、金石刻辞、汉初竹简、帛书和六朝隋唐写卷②从多种古书中找出的许多内容相同的篇章③较早的传注④依靠类书和旧注所引古书
3、古代文献注释术语有什么?各自含义?
传:“传者,传通其意也。”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一类重在补充,发挥经义。(如《春秋三传》)另一类重在说解语义。
注:“灌也”,是贯通之意。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笺:竹简。指补充订正。(兼)
解,解诂:“解,判也,判,分也。”解的本意是分析。
诠:解释词义、字,《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
疏,义疏,正义:“疏,通也。”(疏通文义)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特点:不仅注解古书正文,而且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章句:“离章析句”,特点:把字词的注释融嵌进句子的直译之中,进而达到对章旨的探讨。集解:在注释中汇集各家说法,有时还加上自己的见解。
4、古代书目的内容
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它是著录文献的基本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而成。纵观古代的书目有官府组织编订的官簿、记录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和地方志的史志、私人藏书为方便阅读编辑的私录及其他。具体来看汉代刘向的“目录”则“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古人称及“目录”实兼“目”和“叙”二者而言,从没有单呼篇目为目录的。晋以后才出现只记书名的目录。继刘向、刘歆之后部次群书写成目录的,出现了几种不同的体例:①每部类有小序,书名下有解题的。(如《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②有小序而没有解题的。(如《汉书。艺文志》、《隋书。艺文志》)③没有小序和解题,只登记书名的。(如《通志。艺文略》及其他私家书目之类)。总之,古代书目的
狭义的内容主要包括篇目书名和解题、小序等。广义上"包括官簿、史志、私录及其他。
5、书目的类部:即书目的流别(种类)
从分类的体质看,又可以分为综合性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从藏书形式上,可以分为官簿、史志、私录
官簿:封建统治阶级组织人力,清理书单编订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