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对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生物对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生物的一部分,微生物、昆虫、动物等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微生物、昆虫和动物三个方面,探讨生物对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微1.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是常见的食品污染源。
它们可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或保存环境中存在,通过感染、分解或产生毒素等方式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大肠杆菌可引发食物中毒,霉菌感染可能导致食品变质等。
2. 微生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也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一方面,微生物可能使农产品腐烂、发霉,导致质量下降。
另一方面,某些微生物如乳酸菌对食品质量具有正向作用。
以发酵食品为例,乳酸菌参与发酵过程,使得食品具有更好的口感和保质期。
二、昆虫对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1. 昆虫引起的食品污染昆虫作为病原体的媒介,可能将病原体带到农产品中,从而引起食品污染。
例如果蝇可能感染水果,将细菌传播至水果表面。
此外,昆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也会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2. 昆虫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昆虫不仅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也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一方面,昆虫口器对作物进行咬食,损害作物外观和质量。
另一方面,某些昆虫如蜜蜂和蝴蝶等是作物的传粉媒介,对植物的繁殖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三、动物对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影响1. 动物疾病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动物疾病可能危及食品安全。
例如,猪瘟、禽流感等疾病若不得控制,可能导致动物屠宰后的肉制品不安全。
此外,有些动物还可能携带寄生虫,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 动物产品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动物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动物饲养环境和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到动物产品的质量。
例如,饲养环境不良、药物滥用等均可能导致动物产品质量差,食用这些产品对人体健康不利。
综上所述,生物对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才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元素,但是在食品生产和保存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如生产条件、材料质量、处理方法等,微生物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
微生物污染会对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1.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变味,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比如,牛奶中的细菌,会导致牛奶腐败、发酸变质。
而肉类、海鲜、蔬菜等食品中的细菌,会导致腐败、变色、失去营养价值等影响,并带来异味等负面影响。
而且,某些微生物可能会产生毒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它们的毒素可能导致中毒、腹泻、呕吐等。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有些微生物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食品中的细菌,可能在人体内繁殖,导致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毒、败血症等,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炎、尿路感染等。
此外,霉菌可以产生霉素,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等。
二、微生物污染措施的控制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十分必要。
以下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一些措施:1.杀菌消毒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杀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消毒可以使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加工设备、容器、工作环境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消毒可以使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消毒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
2.保持食品卫生在餐厅、超市等地,保持食品卫生也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关键手段。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保持个人卫生,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食品安全3
二、霉菌毒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 根据真菌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或真菌毒素引起的病 理现象,真菌毒素可分为: • 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震颤毒等。 • 对人类危害程度及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化合 物、玉米赤霉烯酮、橘青霉素、杂色曲霉素、展 青霉素、圆弧偶氮酸。 • 伏马菌素(1988年发现) • 污染最严重的为玉米、花生和小麦。
2. 葡萄球菌
• 广泛存在,引起中毒的主要是能够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其 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一般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葡萄 球菌肠毒素。 •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 污染的食品主要为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 是含有乳类的冷冻食品。 中毒表现:不发烧,剧烈呕吐,并有头痛、恶心、腹痛、腹泻 等。病程较短,一般1~3天痊愈,很少死亡。 预防措施: • 不要食用患局部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过的食品 • 不要食用在较高温度下放臵时间较长的熟肉、奶、蛋及其制品 • 常温下剩饭应放臵在阴凉、通风条件下不要超过4个小时 • 冰箱内存放的食品要及时食用。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饭前便• 该菌耐寒,在冰块中能生存3个月,在牛奶、水果和蔬菜中 可生存1~2周,被污染的衣服、用具等可带菌数月之久。 • 全年均有发生,但夏、秋两季多见。 • 中毒食品:以冷盘和凉拌菜为主。熟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 较长时间是中毒的主要原因。 • 中毒表现:恶寒、发热、呕吐、剧烈腹痛、频繁的腹泻,水 样便,混有血液和黏液;严重者出现(儿童多见)惊厥、昏 迷,或手脚发冷、发绀、脉搏细而弱,血压低等表现。 • 中毒预防:不要食用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品,注意食品的彻底 加热和食用前再加热。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直 接入口食品之前及便后必须彻底用肥皂洗手。不吃不干净的 食物及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规范使用
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添加剂 使用规范的认识,确保食品添加
剂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消费者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 ,引导消费者关注食品标签,合
理选择食品。
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源头控制
加强对食品原料产地的环境监测,确保食品原料 安全无污染。
严格检测
建立完善的食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测体系 ,确保食品中污染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01
02
03
健康风险
不安全食品可能含有有毒 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增 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疾病的风险。
社会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会影响消费 者信心,导致企业信誉受 损,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相关 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国家经济发展。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01
02
03
04
微生物污染
技术创新
研发和推广食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去除技术 ,降低食品中污染物含量。
04
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异物污染
原料污染
原料中混入的石头、玻璃、金属等硬 质异物。
加工过程污染
生产线上的设备零部件、工具等脱落 混入食品。
放射性污染
天然放射性物质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如镭、钍等。
核事故污染
核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通过水源、土壤等途径污染食品。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调查
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的调查。
及时反映问题
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倡导社会共治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也日益凸显。
生物性危害是指由于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生物因子引起的食品污染和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旨在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防范。
一、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危害微生物是引起食品中生物性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食品中微生物引发的危害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品受到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污染,进而摄入这些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举例来说,生食或未经彻底加热处理的鸡蛋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摄入后会导致食物中毒。
因此,在食用生肉、刺身或蛋制品时,必须确保加热彻底。
此外,细菌还可能通过食品加工、存储和运输等环节污染食品。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了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的食物而引起的。
一些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炎症、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为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注意食物的卫生状况,避免食用生熟不明的海鲜和烧烤食品,定期进行食品卫生检测。
二、寄生虫引发的食品危害寄生虫是另一类引起食品危害的生物因素。
常见的寄生虫污染食品的案例包括包虫病、蛔虫感染等。
包虫病是由于食用了受到囊尾蚴感染的食物,特别是生肉、生鱼、生蔬菜等,导致包虫体侵入人体并引发疾病。
为了预防包虫病的发生,应当避免食用未经检疫的生肉和生鱼。
此外,对于屠宰的家畜家禽肉也应进行腹腔、肌肉和内脏检查,确保安全食用。
蛔虫感染是由于摄入寄生虫卵而引起的寄生虫感染。
蛔虫卵可以通过土壤、水源等途径污染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为了避免蛔虫感染,应注意饮食卫生,彻底清洗蔬菜水果,避免生吃。
此外,对于经常与土壤接触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蛔虫检查。
三、其他生物因子引发的食品危害除了微生物和寄生虫外,其他生物因子也可能引发食品中的危害。
这包括动物的残留物、有毒植物和鱼类中的有毒物质等。
动物的残留物是指动物(如禽类、牛羊等)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激素和抗生素等物质的影响,导致肉品中含有有害物质。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防控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防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也时常出现在社会舆论中。
其中,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防控措施。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够生存繁殖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1.1 食品变质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会导致食品变质。
例如,产生恶臭、异味、变色,腐烂等现象常常使食品变得难以食用,影响人的健康。
1.2 食物中毒微生物还可能会在食品中产生毒素。
食品中毒是指因为摄入了污染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或病原体而引起人体不适,其中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严重时会造成心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等部位的损害。
1.3 疾病传播某些微生物还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例如,沙门氏菌可以通过鸡蛋、家禽等食品传播,并导致沙门氏菌肠炎;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品传播,导致肝炎等疾病。
二、防控微生物的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预防微生物的污染。
以下列举常用的微生物防控方法。
2.1 清洁卫生食品生产企业应强化清洁卫生管理,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
特别是设备洁净和消毒,必须符合卫生标准,以保证食品从源头上的安全。
2.2 食品加工合理的食品加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微生物的污染。
例如在餐饮业中采取烹调或灭菌的方式,将食品加热至高温高压处置时间,杀死微生物。
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生熟分开,不同制品、器具使用分开等,能够有效控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2.3 保鲜技术尽早采取适当保鲜技术,可以缩短食品的保质期,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如低温贮存、真空包装、辐照等,都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4 微生物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数和种类,能够及时发现和剔除食品中的污染微生物,也能更好地做好食品的质量管理。
三、结语微生物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微生物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微生物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食品对于人类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不同的食品处理方法和储存方式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有着显著影响。
微生物是在食品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以保障食品的品质与安全。
1. 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单元,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
它们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并在储存、处理和加工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对于食品的质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毒素产生,致使消费者食品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
2. 微生物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满足适宜的环境要求,如水分、温度、酸碱度等。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的繁殖环境也相应地改变。
例如,在高温和低湿的情况下,细菌的生长会被抑制,因此类似于饼干和面包这样的干货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干燥的环境。
反过来,湿度较高的加工工厂或存放环境则会导致细菌迅速繁殖。
3. 微生物的危害如果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未能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那么很容易会导致从容器和加工工厂的墙壁、人员、设备,到整个食品处理过程都可能会受到污染。
这最终将加速食品的变质,并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产生有毒的物质,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科学消毒和卫生净化,以保证食品中不含有有害的微生物和毒素。
4. 食品安全的保证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和作用是保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消毒、灭菌等处理工具是控制微生物的常见做法,但消毒物质和灭菌工具的应用需慎重考虑,以避免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温度和湿度的正确控制也是控制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重要因素。
在制作海鲜等生鲜类食品中,冷藏和快速冷冻对于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及其对食品的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议题。
为了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科学消毒和卫生净化等,以避免微生物的繁殖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研究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而微生物作为食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现代科技在食品安全上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1.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很多积极的作用,如发酵。
例如,面包的发酵过程中,面粉中的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使面团膨胀,从而得到松软的面包。
另外,微生物还能够制作奶酪、酸奶等食品,给食品增添了浓厚的风味。
2. 食品中微生物的营养作用微生物可以分解和转化食物中的一些复杂物质,使其变得更易被消化吸收。
例如,人们食用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时,肠道内的菌群会将其中的纤维素分解成短链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二、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具有致病性,它们可能存在于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它们可能通过食物传播到人体内部,引发食品中毒等疾病。
2. 微生物的腐败作用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腐败作用是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品中的微生物会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产生恶臭和有害物质,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3. 食品中的保质期问题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依赖于温度、湿度、氧气和食物等因素。
食品的保存条件不当或者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微生物滋生,从而缩短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变质的风险。
三、现代科技在食品安全上的应用1. 微生物检测技术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更加快速、准确。
研发出的微生物检测仪器可以通过快速筛查和检测微生物菌落形成,帮助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
2. 食品生物防腐技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是一种先进的食品生物防腐技术。
以益生菌为代表的益生微生物可以在肠道内形成竞争优势,减少有害菌的滋生。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
九大因素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食品不安全因素已贯穿了食品供应的整个过程。
下面就此问题略作阐述: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污染。
“我国1990—1999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表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占食物中毒规模的40%”。
而在食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二、化学性污染。
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近几年,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规章。
中国也不例外,然而,2001年2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
就拿笔者所在的三门县来说,时至今日这两类农药依旧有售,改变的只不过是名称而已。
三、环境污染。
“据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为环境因素所致”。
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
目前,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致使我国850条江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动、植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其体内不断蓄积,使之成为被污染的食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
“据国家质检总局‘两查’调查的60085个生产企业中,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4.9%,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生产厂点占79.4%”。
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
五、法律保障体系不适应。
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
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
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数量众多,分属不同部门,明显缺乏统一和发展规划。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2)食品中常见的病毒
• 肝炎病毒 • 口蹄疫病毒 • 疯牛病病毒 • 禽流感病毒 • 猪水疱病毒 • 狂犬病病毒
(3)病毒污染食品途径
• 环境污染致使产品受病毒污染; • 灌溉用水受污染会使蔬菜、水果的表面沉积病毒; • 使用污染的饮用水清洗或用来制作食品 ,食品会受病毒污染; • 受病毒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卫生不良、使用厕所后未洗手消毒而使病
毒进入食品内。
4、寄生虫危害
(1)寄生虫特点 寄生虫是需要有寄主才能存活的生物 ,生活在寄主体表或其体内。
(2)污染源
病人、病畜和水生物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寄生虫是需要有寄主才能存活的生 物 ,生活在寄主体表或其体内。
(3)常见的寄生虫 • 囊虫 • 绦虫 • 蛔虫 • 肝吸虫 • 肺吸虫
• 姜片吸虫
√ 昆虫及其他污秽——原料 、工厂内。 √ 另外还有头发 、尘埃 、油漆及其碎片 、铁锈 、机油 、垃圾和纸等。
√ 可见几乎所有能想象到的东西都有可能被混入到食品中导致物理危害。
任务1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目录页
一
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二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三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生物因素
一、生物因素
细菌性危害 病毒性危害
真菌性危害 寄生虫危害
1、细菌性危害
(1)食品中毒
某些有害细菌在食品中存活时 ,可以通过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 常是肠道)感染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体中毒 。前 者称为食品感染 ,后者称为食品中毒。
(2) 常见的致病菌
• 沙门氏菌 • 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副溶血弧菌 • 肉毒梭菌
• 蜡样芽孢杆菌
• 产气夹膜梭菌 •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0、蜡样芽胞杆 菌(Bacillus cereus)
2024/8/24
10、蜡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cereus)
分布: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 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 生熟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 出该菌,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 土豆、糊、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 种甜点等。
生 物 性 污 染 对 T食第IT品三LE安章 全的影响
演讲人姓名
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 物、寄生虫、昆虫等 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024/8/24
第一节 细菌性 食源性 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 C仍可生长,
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
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控制途径: ○ 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 ○ 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为4.6以下。 ○ 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发生。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 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 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 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肉毒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治病性大 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韦氏杆菌、志贺 菌等
(2)传播人畜共患病:炭疽病、布鲁杆菌病、 结核病、口蹄疫
1、沙门氏菌
简介: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 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 菌。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 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 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 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 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 。
引起食品污染的病毒主要有: 猪瘟病毒 禽流感病毒 口蹄疫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
饮食营养与卫生
引发疾病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可引起人类的 疾病
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 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 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
2、大肠杆菌
各种粪便细菌和类似的生 活在土壤或植物降解物中 的细菌(最常见的是产气 肠杆菌,学名Enterobacter aerogenes)一起被归为 “大肠菌群”(coliform)。 大肠菌群被定义为好氧或 兼性厌氧。不形成内孢子, 能发酵乳糖产生酸及气体 的一群微生物。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病原菌, 隶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有 “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 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 许多严重感染。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真菌污染
真菌种类:主要 有曲霉菌、青霉 菌、镰刀菌等
01
危害:产生毒 素,引起食物 中毒
03
02
04
污染途径:食品 原料、加工过程、 包装材料等
预防措施:加强 原料和加工过程 的卫生管理,使 用防腐剂,控制 温度和湿度等
病毒污染
病毒来源:食品原 料、加工环境、包
装材料等 1
预防措施:加强食 4
品卫生管理,做好 食品加工和储存过 程中的消毒工作。
03
02
植物毒素:植 物自身产生的 毒素,如氰化 物、生物碱等
04
化学毒素:农 药、重金属等 环境污染物产 生的毒素
毒素危害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导致
食物中毒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引发
慢性疾病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对生 态环境造成
破坏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影响 食品安全监
管和检测
检测与控制
检测方法:采用现代仪 器和技术进行检测,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 术等
0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 律法规,规范食品生产、 加工和销售环节
03
02
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 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防止生物毒素污染
04
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 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毒素污染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
谢谢
病毒种类:诺如病 毒、轮状病毒、甲
2 型肝炎病毒等
3
病毒危害:引起食 物中毒、腹泻、呕 吐等症状
2
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种类
01
线虫:如蛔虫、钩虫、蛲虫等
03
绦虫: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
05
昆虫:如苍蝇、蟑螂等
02
吸虫:如肝吸虫、肺吸虫等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类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化,从生产到加工,再到运输和销售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
微生物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们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可以被定义为任何能够存活并繁殖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微小生物体。
其中的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常见的食品中引起微生物污染的病原体主要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因为各种原因污染食物,比如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
1、食品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所有生长在动物内部、特别是在肠道内的微生物,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有可能通过消费动物来源的食物给人类带来健康问题。
同时,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不遵循必要的卫生标准,微生物也会在食品中繁殖,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等问题。
2、食品储存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条件不佳,也会加快微生物的繁殖。
比如,在高温或者潮湿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会更容易繁殖,从而污染食品。
此外,如果食品在储存过程中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而是长时间存放到了保质期,微生物也有可能在其中生长,导致食品变质和微生物污染。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如果没有得到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控制措施,微生物也会在其中大量生长。
比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微生物就很容易在其中生长;再比如,如果没有按照指定比例及时间进行加热,细菌就很容易在其中生长殖活下来。
二、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复杂。
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很多,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污染问题。
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一样,对于微生物污染需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以减少对消费者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常见种类:如弓形 虫、猪带绦虫等。
污染途径:主要通 过食用被污染的肉 类、鱼类等食物传 播。
预防措施:加强食 品卫生监管,注意 个人卫生和饮食安 全。
霉菌污染
霉菌污染是生物性污染的一种,主要由于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霉菌 的污染
霉菌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发霉,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倡导绿色生产, 促进生态农业发 展,从源头上减 少生物性污染的 产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霉菌污染常见于谷物、豆类、水果、蔬菜等食品中
控制霉菌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选择适当的储存方式、加强 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护等
生物性污染对食 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腐败变质
生物性污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
汇报人:XX
目录
生物性污染的种类
01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
02
生物性污染的预防和控 制
03
生物性污染的检测和监 测
04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案例分析
05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未来挑战和展望
06
生物性污染的种 类
细菌污染
常见种类:沙门氏菌、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危害:病毒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管理,提高食品生产者的 卫生意识,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污染。
寄生虫污染
定义:寄生虫通过污 染食物或水源进入人 体,并在人体内寄生, 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越来越大的关注点。
而微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污染因素,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构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一、微生物的种类及影响微生物是指一类生活在微小的环境中,无法直接被肉眼观察的生物。
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酵母菌等等。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这些微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微生物。
一些细菌生长得很迅速,不仅能在食品中繁殖,还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导致人体中毒。
例如,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病毒病毒是极小的一种微生物,需要寄生于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致病能力强,会引发肠胃病毒、肝炎等疾病。
例如,C型肝炎病毒、诺如病毒等。
3. 真菌真菌生长快,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
常见的真菌有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容易滋生于潮湿的环境中,易污染食品,且含有毒素。
酵母菌比较容易产酸和气,容易引发普通酵母菌感染。
4. 寄生虫寄生虫生长迅速,而且能在人体中寄生。
常见的寄生虫有蛲虫、圆线虫、弓形虫等。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都是食品污染的源头。
它们污染了食品,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
如何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污染是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问题。
二、微生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微生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问题微生物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容易繁殖。
例如,潮湿的环境可以滋生霉菌和酵母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因此,食品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的环境卫生非常重要。
2. 食品本身问题食品的质量、新鲜度、保存时间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
例如,陈腐的食品容易滋生微生物。
另外,肉类、蛋类等食品本身含有丰富营养,适合微生物繁殖。
3. 制作和保存方式问题食品加工和保存方式不当也容易导致微生物的繁殖。
例如,没有彻底加热的熟食,没有正确保存冷藏食品等等。
三、如何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非常关键。
生物化学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化学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众多因素中,生物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在食品领域,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贯穿了从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到消费的整个过程。
首先,在食品生产环节,生物化学影响着农作物和家畜的生长与品质。
例如,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等。
这些反应的正常进行,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如果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均衡,或者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对于家畜养殖来说,饲料的成分和质量会影响家畜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不合理的饲料配方可能导致家畜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甚至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
比如,某些饲料中的添加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在家畜体内残留,进而进入到人们的食物链中。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化学的作用更加显著。
食品加工往往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如蛋白质的变性、淀粉的糊化、脂肪的氧化等。
以腌制食品为例,腌制过程中会发生微生物发酵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
如果控制不好腌制条件,可能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再比如,油炸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会导致油脂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有害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
这些物质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长期摄入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食品储存环节也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知识。
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如酶促反应、微生物生长繁殖等。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需要采取适当的储存条件和方法。
例如,低温储存可以降低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从而延缓食品的变质。
但如果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储存条件不当,食品仍然可能发生变质,产生毒素。
在食品消费环节,人体对食品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热性需氧芽孢菌
嗜热性需氧芽孢菌对热有很强的抵抗力,因 此常出现在较高温度下贮存在的低酸性和 中酸性罐藏食品中。嗜热性需氧芽孢菌
虽然是非致病菌,但是这一类细菌如果在罐 藏食品中大量的生长繁殖,通常会导致罐 头的内容物变酸而失去食用价值。罐藏食 品的这种变质,通常称为平酸腐败
酵母菌引起的腐败
如果在罐头加工过程中杀菌不彻底或者罐 头密封不良还有可能因酵母菌的残留而导 致酸性和高酸性罐头腐败变质。在果汁饮 料、含糖酸性饮料、酸奶饮料中经常会发 现有一些酵母菌生长繁殖。比如球拟酵母 属和假丝酵母属。这些酵母菌在生长繁殖 过程中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 质和气体,不仅使罐头内容物风味发生改 变,还能使罐头外观出现胀罐甚至爆裂。
生活中如何辨别食品是否存在腐败变质
● 口味太重的坚果易变质 许多口味重、香味浓的坚果,在加工时
添加了香精、糖精等物质,奶油味的瓜 子还添加了人造奶油,这些东西对身体 并没有好处;再次,口味越重的坚果, 其美味背后隐藏着变质坚果的可能性就 越大。
鱼类变质看鱼眼
鱼类食品的腐败表现:变质鱼体表面色 泽灰暗;鳞片多脱落;鳃呈灰褐色;有污浊 粘液及明显的腥臭味;鱼眼球塌陷;角膜 破裂;鱼肉无弹性;腹膨大松软,肛门突 出; ,周围肉质呈红色,严重时可出现 鱼骨(刺)剥脱现象。
霉菌引起的腐败
酸性和高酸性罐头因霉菌而腐败变质的现象比 较少,因为大多数霉菌不耐热,在罐头的杀菌 工艺中很少残留,除了少数耐热性霉菌,比如 说黄色丝衣霉菌,
它对热的抵抗力比其他霉菌强,在85℃ 环境 中还
能存活30min,并且可以在氧气稀少的条 件下生长所以经常在水果罐头中残留并且存活。
如食醋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 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 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发酵乳制品是 用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 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 特殊风味的食品;啤酒是以优质大麦 芽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等为辅料,经过制麦、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 序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低 酒精度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无根豆芽:
一般自家生黄豆芽、绿豆芽时,只需要每天 过滤一下清水并保温即可,但是市场上我们 也会看见一些长得又胖又无根的豆芽,这些 豆芽中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长期大量食用 会引起中毒。可购买相对安全的“笨生”豆 芽,或者自己试着生发一些豆芽。
霉变甘蔗:
主要表现为表皮无光泽、呈灰暗色、质地软、 瓤部呈浅棕色、闻着有霉味或酸辣味。霉变 甘蔗中产毒真菌即甘蔗节菱孢霉会产生神经 毒素,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食用后相继 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 因呼吸衰竭死亡。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了解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 的影响,包括食品的腐败变质,细 菌性食物中毒、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食品传播的寄生虫和病毒、有毒动
植物危害等。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
罐头食品的腐败变质
常见的罐藏食品腐败变质现象有以下几种: 1、胖听 正常的罐头底盖稍呈凹陷,叩击 即有呈空虚的鼓音。 2、平酸腐败 罐头的内容物质腐败变质, 酸度增高,但不产气,故罐头外表无异常 表现。 3、黑变或硫臭腐败 4、发霉
2、引起罐藏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类
型和 腐败特征 引起低酸性和中酸性罐藏食品腐败的主要微 生物类型和腐败特征
低酸性和中酸性罐藏食品一般指pH 值在4.6 以上的罐头食品。比如说肉禽鱼类及大多数蔬罐 头都属于这一类。因为这一类的罐藏食品内容物 pH 值相对较高,所以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微生 物很容易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这一类罐藏食品 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而酵母菌和霉菌 很少发现。
3.食品所处环境的湿度。
高湿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与繁殖;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 命活动,不会因湿度太小而使细胞体 失水干缩。
食品变质引起中毒
局部腐烂的苹果:
苹果在出现局部变质后,我们常喜欢切去坏 的部分再食用,其实,整个苹果都已经受到 细菌的污染而变质了,只是暂时没有表现出 腐烂的现象来,食用时会感觉到口味苦,甚 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
罐头变质瓶盖凸起
罐头食品的腐败表现:由于微生物产 生的气体膨胀可使罐头出现胖听(两端 向外凸起)现象,敲其外凸部位可发出 空洞音,放入热水中加温可能有气泡溢 出,打开盖后可发现食品有腐臭味或霉 斑等现象。
奶类变质会结块
奶类食品的腐败表现:鲜奶变质主要 是细菌繁殖分解乳糖产生乳酸而使酸度 变大。酸度达到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 质开始凝固,出现“奶豆腐”样变化、 即结块(烧煮后更明显),并有明显酸馊 味。
• 食品在加工前、加工过程中以及加工后, 都可以受到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以及由它们产生的毒素。污染途径也比较 多,可以通过原料生长地土壤、加工用水、 环境空气、杂物、包装、运输设备、贮藏 环境,以及昆虫、动物等,直接或间接地 污染食品加工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条件:
1.食品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 无机盐等都有存在只是比例上的不同。 如有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就十分适意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
2.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
当环境为低温时,会明显抑制微生物生长 和代谢速率,因而会减缓由微生物引起 的腐败变质。如果温度在适宜生长温度 以下时,则微生物的生长会随着温度的 提高而加快,食品的腐败变质随之会加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