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概念归纳:高中政治史常见历史概念汇集

合集下载

历史高中知识点总结高考

历史高中知识点总结高考

历史高中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是高中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高考中必考的科目之一。

历史知识点繁多,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内容。

在备考高考历史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考历史知识点做一些简要的总结,以供备考之用。

一、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的大致时代划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2. 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人物。

二、近代史知识点1. 中国近代史的大致时期:清朝封建社会、晚清变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现代化等。

2.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世界历史的大致时期划分: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等。

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殖民主义等重要历史概念和背景。

四、历史人物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夏朝启、周朝周公、秦朝始皇帝、汉朝刘邦、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等。

2.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

五、历史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 世界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

六、历史事件和成果知识点1.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2.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重要成果: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科技发展等。

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繁多,但通过总结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高考历史的备考打下基础。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做历年真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做好知识点的梳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回忆和运用。

历史是一门需要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的学科,通过多读历史文章、分析历史事件可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高三历史所有详细知识点

高三历史所有详细知识点

高三历史所有详细知识点高三历史课程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广泛历史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高三历史所有详细知识点的概述: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 汉朝的推恩令和察举制- 隋唐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宋元明清的中央集权加强和地方行政制度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包括铁犁牛耕和水利工程- 手工业的进步,如陶瓷、纺织和冶金- 商业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市集的形成- 货币制度的演变,从贝币到铜钱再到纸币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贡献- 道家思想的老子和庄子- 法家思想的韩非子-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科技发明,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5.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的回归6.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7. 世界古代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8. 世界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的光荣革命和议会制度的确立- 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宪法的制定-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统治9.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和产业变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初步发展10. 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三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影响。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各个地区的高考历史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还是有一些共同的。

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古代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等。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兴衰更替,思想家的著作与思想。

(4)秦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统一帝国的建立。

(5)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6)唐宋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朝代更替的原因。

(2)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与积极应对的原则。

(3)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道路选择。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现代史(1)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多极化等。

(2)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只是历史学科的一部分高频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进行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当然,在准备历史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深入学习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和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考生保持长期的积极性和耐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宗教与哲学-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希腊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形成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的科举制度与官僚体系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达·伽马开辟印度航线-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代表人物 -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影响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殖民地争夺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意义-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兴起-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后果-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五、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等军事政治领袖- 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与思想家- 甘地、曼德拉等民族解放运动领袖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六、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2. 历史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3. 历史与现实- 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育在公民素养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是复杂而连续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 政治史专题常见历史概念汇集

高中历史 政治史专题常见历史概念汇集

政治板块主干历史概念汇集(李自斌)1、分封制:为巩固西周统治,周王朝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周公、召公受封在鲁、燕,功臣姜子牙受封在齐,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在宋。

该制度有利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此制度与宗法制紧密结合,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

有些文献用“封建制”指代这种“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

2、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也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这样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按照血缘的亲疏关系决定等级宗法关系。

该制度强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有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政治权力、土地的再分配,维护了贵族的垄断地位。

此制度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观念。

3、汉承秦制:指的是秦朝灭亡后建立的汉王朝继承了前朝的一系列制度。

因为秦朝完成中国的第一次统一,开创性确立一系列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王朝在秦朝继承上沿袭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丞相为中心的官制等)、郡县制、选官监察制及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政策,并在此调整。

体现了秦朝的开创性和汉朝的延续性,符合文明传承的特点。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法家思想是思想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确立,两汉时期继续发展,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空前强化。

始终贯彻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或君主)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或丞相)的权力越来越削弱。

高中历史名词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名词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名词概念大全
一、中国古代史
1. 炎黄子孙: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

2. 井田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特点是土地国有。

3. 封建社会: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4.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5.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各项行政事务。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2. 戊戌变法:1898年发生的改良主义政治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三、世界史
1. 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

2. 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3.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发起的第二次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

4.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过渡到使用机器的过渡时期。

高中政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政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政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政治史是研究政治制度、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思想和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史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府和政黨等政治组织,在时间上涵盖了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各个时期。

政治史是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了解国家政治制度与运行的重要途径。

政治史的学习能够增长政治知识,丰富政治常识,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一、古代政治史1. 古代政治史的起源政治史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政治活动逐渐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古代政治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

2. 夏商周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王权为主,地位最高的统治者被封为王,统治周围的部落。

王朝政权以宗法为基础,实行世袭制,政治制度主要是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事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如春秋五霸、孔子等众多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的政治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未来政治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政治史1. 近代政治史的特点近代政治史是指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政治历史,这一时期的政治史主要表现为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政治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20世纪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2. 近代政治史的研究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近代政治思想、现代社会运动等方面。

这一时期的政治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既继承了古代政治史的一些传统,又开创了新的政治形式。

3. 近代政治史的影响近代政治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当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为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政治史1. 现代政治史的涵义现代政治史是指20世纪以后的政治史,这一时期的政治史主要体现为多党制和革命形式的政治运动。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农业的起源等。

2. 夏商周时期:掌握夏朝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商朝的甲骨文、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礼乐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理解春秋五霸的兴起与衰落,战国七雄的竞争,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

4.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法家治国理念,汉朝的郡县制、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中古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元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

3. 宋元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理学的形成;元朝的大一统,行省制度的建立。

4. 明清时期: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三、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与辛亥革命。

2.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的建立,土地改革,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 改革开放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爱琴海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古典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罗马法的创立与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教会影响,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

4. 近现代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

2. 历史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比较研究,历史评价。

3. 历史资料的运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分与应用,史料的批判性分析。

六、历史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1. 时间线索的梳理:从史前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高三历史概念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概念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概念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是一幅精彩绚丽的画卷,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深远的历史底蕴。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我们要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概念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古代王朝,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君主传世,它以开天辟地的伟大领导者夏禹而得名。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的政治制度以商王为中心,实行的是奴隶制社会。

3. 周朝: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它将天下分封给各个诸侯国,以此来建立周朝的统治地位。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时期,它是战国时期的前身,也是分裂不一的时期。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割据、封建竞争、军事战争频仍的时期,为中国统一的春秋时代和秦朝的崛起打下了重要基础。

三、秦汉时期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皇帝统一的大一统朝代,它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实行了许多重要制度和政策,如郡县制度、法律统一、统一度量衡等。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朝代,其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它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时期,政治上多次出现割据和分裂。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分权的时期,南朝的政权中心在南京,而北朝的政权中心在洛阳。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1.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有“盛世”之称。

2.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文化繁荣为特征的朝代,有“文治”之称。

3. 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其政权中心是北方。

4.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中国本土汉族人建立的朝代,其政权中心是北京。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

高中历史重要概念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课程中常见的重要概念: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古代文明,以及它们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特点。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欧洲的文化运动,标志着从中世纪到现代时代的过渡。

它强调了人文主义、艺术、科学和思想的复兴。

3. 科学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包括伽利略、牛顿和哥白尼的工作。

4. 启蒙时代:启蒙时代是18世纪欧洲的思想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人权。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社会和政治变革,导致了君主制的崩溃和民主、平等、博爱的理念的传播。

6.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经济和社会变革,标志着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和工厂制生产的转变。

7.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欧洲列强扩展其帝国和殖民地,影响了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历史,涉及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和文化交流等问题。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9. 冷战:冷战是二战后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国际关系和冲突。

10. 人权和民主:人权和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涉及到个体自由、平等权利和民主政府的建立。

这些是高中历史课程中常见的一些重要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进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必考中国历史概念总结

高考历史必考中国历史概念总结
4.土 地 国 有 制 :土 地 归 全 体 人 民 所 有 ,由 国 家 代 表 全 体 人 民 占 有 土 地 等 生 产 资 料 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的
5.土 地 公 有 制 : 土 地 公 有 制 意 思 是 土 地 由 部 分 或 全 体 人 民 共 同 所 有 的 土 地 所 有 制。集体的,国有制∈公有制
4.三 司 史 : 管 理 财 政 收 支 、 租 赋 与 盐 铁 专 卖 事 务 。
2
中国古代经济
一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1.小 农 经 济 : 家 庭 为 单 位 的 经 营 形 式 。
2.自 然 经 济 : 生 产 不 以 交 换 为 目 的 、 相 对 商 品 经 济 而 言 。
3.土 地 所 有 制 : 在 一 定 社 会 生 产 方 式 下 , 由 国 家 确 认 的 土 地 所 有 权 归 属 的 制 度 。 是谁的
14. 土 司 制 度 :该 领 土 属 于 中 原 王 朝 的 版 图 以 内 ,由 当 地 少 数 民 族 首 领 进 行 自 治 , 但也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
特 别 提 醒 :羁 縻 制 度 和 土 司 制 度 的 区 别 看 自 治 地 区 是 否 在 国 家 的 统 治 范 围 内 。土 司制度√ 羁縻制度×
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 1.宣 政 院 :元 朝 统 治 中 国 时 期 设 立 的 一 个 直 属 中 央 政 府 管 辖 的 国 家 机 构 ,负 责 掌 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2.中 书 省 :
魏晋,发布诏书、政令。
隋唐,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三省六部制)
6.三 省 六 部 制 :
7.内阁制度: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 ,维系了君 主 的 绝 对 权 力 ;内 阁 对 皇 帝 负 责 ,直 接 听 命 于 皇 帝 ,内 阁 大 学 士 的 权 力 来 自 皇 帝 的支持与信任。

高中历史的所有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的所有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的所有概念大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中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各种重要概念的综合列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概念:
1. 中国古代历史概念
- 夏、商、周三代的变迁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
- 秦朝建立和统一六国
- 汉朝统治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汉武帝的改革
-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2. 世界古代历史概念
- 古埃及的法老和金字塔
-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雅典城邦
-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凯撒大帝的崛起
- 公元时代的教和罗马帝国崩溃
3. 近代历史概念
-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影响
- 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的兴起
- 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对峙
4. 现代历史概念
- 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全球化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 21世纪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重要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建议学生深入研究每个概念,并将其联系起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祝学习顺利!。

历史高考常考知识点

历史高考常考知识点

历史高考常考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对于了解过去并思考现在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历史作为一门主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备考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历史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备考。

1. 历史概念的理解历史是指人类社会过去的经验与行动的总和,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历史观则是对历史现象进行认识、解释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熟悉并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应用。

2. 古代文明的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高考中,考生需要对这些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特点和影响进行了解和分析。

3. 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中国历史悠久丰富,从远古时代的夏商周到现代的共和国,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如夏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的开元盛世等,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4. 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人物,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作为,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马克思等。

5. 历史地理的关系历史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地理因素对战争的影响等。

6. 历史思想的演进历史思想的演进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标志。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并分析历史思想的演进过程,如古代的儒家思想、佛教的传播与影响、近代的启蒙思想等。

7. 当代史的重要事件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并分析当代史的重要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世界冷战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等。

对于这些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当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总结起来,历史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历史概念、古代文明发展、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历史地理的关系、历史思想的演进以及当代史的重要事件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一、知识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①基本定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政治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的统称。

简单来说,就是古代中国是怎么管理国家的。

②重要程度:历史是以史鉴今,明智益警的学问,政治制度更是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治理逻辑,对现代治理也有启示作用。

③前置知识: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社会结构等,毕竟政治是植根于社会之中的。

④应用价值: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脉络,甚至对个人职业规划、社会参与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学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与古代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紧密相连。

②关联知识: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哲学观念紧密相连,也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互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梳理不同朝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逻辑,以及理解这些制度背后的社会动因。

关键点在于把握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变化。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出现,考察对不同朝代政治制度的识别、理解及评价能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国家权力的组织、分配和运行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规范和机构设置。

②特征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多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特点,强调等级分明,权力高度集中。

③分类说明:主要可以分为分封制、宗法制度、郡县制、科举制等类型,每种制度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适用条件。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在大一统王朝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方法技能类】(以分析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为例)①基本步骤:首先明确研究的时间段,然后搜集该时段的史籍资料,接着分析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演变过程及原因,最后总结其特点和影响。

②关键要点:注意区分正史与野史,分析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③常见误区: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背后的社会逻辑;避免以现代观点去片面评价古代制度。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隋唐时期的盛世与科举制度- 宋元明清的变迁与封建制度的终结2. 世界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2. 世界近现代史- 一战与巴黎和会-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战的爆发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苏联解体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与间接原因- 事件的短期与长期影响2. 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物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人物的决策与历史进程3. 历史时期的特征与比较- 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 中外历史时期的对比分析四、历史资料的分析与运用1. 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分- 原始资料的识别与解读- 二手资料的评估与利用2. 历史资料的批判性分析- 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资料的偏见与立场3. 历史论证与论文写作- 论证的逻辑结构与方法- 论文的格式与写作技巧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高考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学习。

您可以根据这个结构在Word文档中添加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以创建一个完整的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考试也成为了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

历史的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并进行总结,不仅要掌控基础知识,更需要解决历史题目时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会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方便广大考生进行复习。

一、三大思潮1. 以“民主”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潮。

2. 以“平等”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的社会主义思潮。

3. 以“自由和民族独立”为目标的思潮:主要代表为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潮。

二、中国近代史政治流派1. 同盟会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反对清朝政府。

2. 洪、张、黄、陈等四大派系:洪门代表孙文,章炳麟、黄兴、陈天华代表,主张“平均地权”。

3. 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主要是代表人物孙中山与左派、右派的矛盾。

4. 国共两党的组织架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毛泽东,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以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国民党领导人为蒋介石,主张全面国家建设,在政治上较为保守。

5. 解放战争时期,各种抗日游击队和部队合并成为人民解放军。

三、中国现代史经济思潮1. 清末民初的经济思潮:代表人物陈宝箴,主张“资本论”。

2. 五四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自由主义”。

3. 五卅运动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罗隆基,主张“国家经济管理”。

4. 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潮:代表人物宋子文,主张“国家资本主义”。

5. 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思想:主要是代表人物毛泽东在农业、工业、人民公社形式下的经济建设思想。

4、中国现代史文化思潮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潮:代表人物鲁迅,主张“民主力量”。

2.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思潮:代表人物何香凝、朱光潜,主张“抗战道德”。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潮:代表人物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主张“文化大革命”。

4. “文革”后期的思潮:代表人物胡耀邦,主张“四个现代化建设”。

5、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1. 戊戌变法:代表了中国19世纪末维新运动的一次尝试。

高考历史知识点全汇总高中

高考历史知识点全汇总高中

高考历史知识点全汇总高中一、知识概述《高考历史知识全汇总》①基本定义:高考历史知识全汇总就是把我们高中三年里学到的所有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②重要程度:在高考中,历史是文综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历史知识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乎考试成绩的好坏,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③前置知识: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时间概念和历史分期意识。

historical events,帝王将相的故事、重要的政治制度等。

④应用价值:学习好历史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让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大局观和时间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积极影响。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高考历史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几个部分,每部分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②关联知识:历史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某个政治改革往往会引发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后续的历史发展。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通常集中在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上。

需要对关键时间节点、重要人物和事件了然于胸。

④考点分析:高考中历史题目往往注重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等细节,以及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详细讲解(以理论概念类为例)我们知道,学习中国古代史就像打开一本厚重的书,里面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其中,“封建制度”是一个核心概念。

①概念辨析:封建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分封的社会制度,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或官员,以巩固统治。

②特征分析: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分权治理,天子将权力下放给诸侯,诸侯在封地内有相对的自治权。

但诸侯也要向天子尽义务,如进贡、朝拜等。

③分类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经历了不同形态,如西周的宗法制、秦汉的郡县制等,这些制度的出现和演变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

④应用范围:封建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权力分散、战乱频发等弊端。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工具的使用、农业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初步形成。

2.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3.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特别是西周的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 希腊与罗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以及罗马法的影响。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形成、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兴起。

2. 亚洲的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的扩张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隋唐时期的盛世、宋朝的商业繁荣、元朝的统一以及明清两代的政治与文化。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人物和作品;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工业革命:起源、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

3. 近代国家的建立与扩张: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它们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4. 中国的近代化: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过程和后果;二战的原因、主要战役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四、当代历史1. 冷战与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发展和结束,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各地区在20世纪下半叶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3.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4.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挑战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了解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区别,学会辨别和利用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

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概念归纳:高中政治史常见历史概念汇集1、分封制:为巩固西周统治,周王朝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周公、召公受封在鲁、燕,功臣姜子牙受封在齐,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在宋。

该制度有利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此制度与宗法制紧密结合,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

有些文献用“封建制”指代这种“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

2、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也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这样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按照血缘的亲疏关系决定等级宗法关系。

该制度强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有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政治权力、土地的再分配,维护了贵族的垄断地位。

此制度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观念。

3、汉承秦制:指的是秦朝灭亡后建立的汉王朝继承了前朝的一系列制度。

因为秦朝完成中国的第一次统一,开创性确立一系列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王朝在秦朝继承上沿袭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丞相为中心的官制等)、郡县制、选官监察制及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政策,并在此调整。

体现了秦朝的开创性和汉朝的延续性,符合文明传承的特点。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法家思想是思想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确立,两汉时期继续发展,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空前强化。

始终贯彻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或君主)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或丞相)的权力越来越削弱。

这种制度对维护国家民族统一、调节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生产始终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越是到封建社会后期消极面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5、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瓦解,一些诸侯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划分形式。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长官叫郡守,县隶属郡,长官县令(长),同级少数民族设道。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地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这样形成垂直管理,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建立了官僚政治,改变了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的贵族政治,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的主要一环。

此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维护国家统一,历朝沿袭,到元朝时被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

6、丞相制:“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帝王的政治助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宰相是泛称,丞相是官职。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制度,丞相是三公之一,百官之首,有利于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保证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行,但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相权一旦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的弊端。

所以该制度历朝官职名称、人数多有变化,权力多有调整,西汉武帝的设立中朝、隋唐的三省、宋朝的一正三副分权,发展到明朝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至此1600年的丞相制度结束。

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其兴废反映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7、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中央设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尚书省设吏(升迁考察)、户(户籍赋税)、礼(内外礼仪科举考试)、兵(兵器军队)、刑(刑罚处置)、工(工程水利)六部,三省的执行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又相互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同时相互监督、牵制,有利君主专制的加强,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8、中国古代选官制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大体经历了先秦的世官制(贵族世代继承)、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察举制(官吏察访推荐中央任命)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分科考试选官),反映选官由血缘到推荐德性才能再到公平考试选拔的标准变化,体现官吏的任免越来越集中到中央皇帝手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也体现统治集团治国理政水平素质的提高。

9、科举制:开创于隋朝、形成于唐朝的选官制度,以后历朝沿用。

是以考试为手段,以成绩为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打击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统治集团的文化素养,有利社会重学风气和公平公正,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历朝调整,日趋完善,明朝八股取士走向僵化,逐渐成为思想文化专制的工具,晚清政府1905年废除。

10、元朝行省制:元代确立的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使中书省权力,受中央节制,重大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

行省是地方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没有中央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而且还有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此外中央通过御史台进行监督,通过省官互迁加以控制。

元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设置,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秦代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和完善。

11、明朝内阁制:明朝废丞相后虽然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但是政务繁多的弊端显出,为此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明宣宗时内阁已有票拟权,到了明神宗时六部全归内阁,由内阁首辅负责,反映内阁官员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如张居正)。

此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中央正式机构,始终没有法定地位,皇帝也通过司礼太监加以牵制,避免威胁皇权,所以也是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

12、清朝军机处:为了适应西北军务需要,清朝雍正开始设立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又由单纯军务处理逐渐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该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主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参与机要,无决策权,只能跪受笔录、秉承旨意,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标志着皇权空前加强。

13、西南土司制: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元代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称谓土司,允许世袭,但要忠于朝廷,缴纳贡赋。

由于土司世袭,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从明代开始改土归流,雍正时大规模推行,到乾隆基本完成,改为流官统治,至此西南土司制度结束。

反映了中央政权对西南地区集权的加强和有效管辖。

14、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竞争阶段对亚非拉地区主要采取倾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的方式,称谓商品输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主要采取开设工厂、银行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更高级的方式对亚非拉地区掠夺,称谓资本输出。

在近代中国甲午战争以前,西方列强主要采取商品输出,也有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主要采取资本输出,也没放弃商品输出。

反映西方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的经济掠夺方式。

15、门户开放:19世纪末,以德国率先,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美国由于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来晚了,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同时考虑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开放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缓解了列强在华争夺的矛盾,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的新阶段,不再追随欧洲列强,更加积极谋求侵略中国的霸主地位。

以后又多次提出,随着日本侵略东北建立满洲傀儡政权,该政策不复存在。

16、《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随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并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执行的革命纲领,主要涉及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两个方面,企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违背社会发展的潮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该纲领可以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但是却不能调动生产的积极性,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引起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国共二次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统一战线。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该战线的正式建立,它保证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8、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组织军队主要在正面直接抵抗日本的侵略进攻,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消耗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粉粹了日本速战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未能阻止有优势敌人的进攻,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共产党则主要挺进敌后,开辟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方,牵制和打击日军,形成敌后战场,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特别是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二者遥相呼应,相互配合,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好转。

19、新政和预备立宪:20世纪初,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迫于内外压力,晚清政府1901年宣布新政,采取奖励实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编练新军等措施;1906-1911年有逐步推进“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最后产生的内阁以满族为主,完全是皇族内阁,一场企图维护专制的骗局,举国失望,故没能挽救统治,辛亥革命的爆发宣告事实结束。

但是客观上有利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中国近代化。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此法案。

约法规定强调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规定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体现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一座丰碑,也是辛亥革命的最主要成果。

21、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期间,以国共一次合作为基础,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反帝反封的寻求国家统一的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