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摘要:合格的译者应该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双语能力、百科知识能力、翻译策略与技巧能力、翻译技术能力。

国内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能克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有效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能力;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
一、合格翻译人才的翻译能力构成
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应该具备必要的翻译能力。

有关翻译能力的构成,中外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

德利尔(1988)认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百科能力、理解能力和重新表达的能力。

Nord(1992)认为翻译能力包括文本接受与分析能力、研究能力、转换能力、文本生产能力、翻译质量评估能力、源语和译语的语言能力。

PACTE(Proc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研究小组(PACTE 1998,2000)认为翻译能力包括双语交际能力、语言外能力、转换能力、职业能力、心理生理能力、决策能力。

Bell(2001)认为译者能力包括理想的双语能力、专家技能系统、交际能力。

杨晓荣(2002)认为(汉英)翻译能力包括翻译技巧、对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知识量、综合能力。

文军(2004)认为翻译能力包括语言文本能力、策略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

苗菊(2006)把翻译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尽管不同学者对翻译能力的构成有不同的表述,但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双语能力、百科知识能力、翻译策略与技巧能力、翻译技术能力。

双语能力指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修辞知识、文体知识等方面的熟练掌握。

双语能力是翻译的基础,是一名合格译者应该具有的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

熟练掌握源语是译者正确理解原文的必要条件,而正确理解原文又是整个翻译步骤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确保译文准确性的基石。

熟练掌握目标语是译者通顺表达译文的必要条件,是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翻译腔”的有力保障。

国外翻译界有如下说法:A translator should know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中国翻译界也有相似的说法:翻译家不但得是个“专家”,还得是个“杂家”。

这两种说法表明,合格的译者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首先,译者必须精通自己所从事的翻译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对于专业翻译极其重要。

如果说文字功底是文学翻译的基石,那么专业知识则是专业翻译的基石。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译者对所译资料的专业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他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地进行翻译。

他的译文极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病症:译文不准确、译文不充分、译文不地道。

因此,译者应尽力突破专业知识这个瓶颈,提高专业翻译质量。

此外,译者必须博学,对中西文学、历史、艺术、政治、
文化、经济等各方各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

否则,译者在某些翻译场合就很可能会遭遇“拦路虎”,陷于尴尬的境地。

中国外交部著名翻译朱彤对此深有体会,在一次谈翻译经验的座谈会就发出“优秀的翻译是杂家”这样的感慨。

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精通并能够灵活运用一些常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两对范畴:异化和归化、全译和变译。

异化翻译策略力求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异国情调”,以传播异域文化为旨归;归化翻译策略力求产出符合目标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以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为旨归。

全译要求译文完全复写出原文的思想,是翻译的主要方式;变译是“译者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2:19),是全译一种有益的补充。

译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译文能否成功。

清末严复和林纾采用变译策略和归化策略翻译西籍,译文大受欢迎:而在当代,他们的那种“豪杰译”不可能再取得成功。

翻译技巧包括增译法、省译法、正说反译法、反说正译法、词性转换法、分译法等等。

翻译技巧同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密切相关。

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可以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得心应手,“化滞消瘀”,产出流畅的译文。

翻译技术能力指译者对各种各样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能力。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层出不穷,如机器翻译软件、电子语料库、在线词典、桌面排版系统、本地化工具等等,有效使用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

美国学者Angelelli就曾经指出,“能否熟练地使用翻译工具,是翻译新手和资深之间的一大区别”(肖维青2011)。

因此,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熟练地使用适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上有各方各面海量的信息。

前面说到,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但人的记忆能力终究有限,而网络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因此,在当今网络时代,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网上百科全书和网上报纸杂志等工具快速有效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达到提高翻译效率、解决翻译疑难杂症之目的。

二、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与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明确指出,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由此可见,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长期以来,国内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都是沿袭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首先由老师向学生讲授基本翻译理论与技巧,再给学生布置翻译练习,然后再对答案。

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纠错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为终极目的,存在如下几个弊端。

(1)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课本组成的封闭系统。

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2)教学内容缺乏参阅性。

大部分翻译教材都是以文学翻译材料为主,经济、外贸、科技等实用文体方面的翻译材料缺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市场
需求相去甚远。

(3)教学方法缺乏现代技术。

传统翻译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笔记,鲜有翻译软件、语料库、网络等现代技术工具的参与。

(4)学生翻译实践机会不多。

翻译水平的提高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

国内翻译界就有“笔头下未过百万字不可轻言翻译”这样的名言。

目前,翻译实践这个环节是国内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致命伤”。

除了教师平时布置的少量翻译练习,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过其他的翻译实践活动。

正是由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上种种弊端,学生的翻译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一个个翻译任务时显得束手无策。

针对传统翻译教学的以上种种弊端,我们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法。

此教学法有如下几个优势:(1)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因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所有翻译教学内容都来源于真实翻译项目,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

(3)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因此学生有时间和机会求助于现代技术和网络,锻炼了学生的翻译技术运用能力r。

(4)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翻译实践机会。

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翻译教学经历阐释一下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翻译项目。

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承担了学校所在地市政府的英文网站建设以及每年的维护和更新项目。

在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每次谈判过程中,笔者会选一到两名学生参加,使他们了解客户的需求,学会如何同客户打交道并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然后,在课堂上,笔者会和他们一起现身说法,为同学们讲述同客户接触的经历,使其他同学了解一些同客户谈判时必须知道的行为规范。

第二步,分配翻译任务。

确定翻译项目后,笔者会从翻译项目中选出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翻译材料。

翻译材料涵盖范围较广,既有本地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又有本地经济、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材料。

然后将这些翻译材料分配给学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

例如,在为所在城市建设英文网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所在城市的标语“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英译是一个很好的翻译教学材料,由此可以引申到其他种类标语的翻译,如大学校训的翻译。

因此,笔者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英译作为翻译任务分配到班上的7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第三步,小组翻译。

翻译小组领到翻译任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

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如利用网络查找翻译材料相关的背景资料,运用术语库查找术语等。

然后个人单独翻译。

最后小组一起讨论、修改译文,确定该小组的译文定稿。

由于时间的关系,小组翻译这一步骤通常在课后完成,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一步骤作好翻译日志,记录自己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重点放在“如何翻译”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翻译”。

如班上的7个小组领到翻译任务后,在笔者的指导下开始了各自的翻译历程。

首先各个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如询问市政府相关人员、网络查找等,来确定“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内涵。

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标语译成英文。

最后小组成员安排一个时间,集中讨论,相互交流看法,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小组的最后译文。

个人翻译过程以及翻译讨论过程都用翻译日志的形式进行了记录。

第四步,班级讨论。

翻译小组派出代表,运用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译文,并讲述翻译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重点讲述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以及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

其他小组首先观看译文、聆听讲述,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骤中,老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翻译中有争议的部分展开讨论。

比如在课堂上,笔者要求7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台上讲述该组“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译文,重点讲述“为什么这么译”,其余人在下面聆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7个小组当时提供了7种不同的译文,分别为:(1)Go Everywhere withHigh Morals,Strive Anytime for Harmonious Progress;(2)Extensive Virtue,Perseverant Progress;
(3)MoralityPrevails.Harmony Advances;(4)Virtuous Behavior andHarmonious Development;(5)Spreading Virtues,AdvancingHarmoniously;(6)Enhance Morality Construction andCreate A Harmonious Changde;(7)Better Virtue,BetterHarmony!每当一个小组的代表讲述完自己小组的译文后,下面就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并且会引发激烈的讨论。

比如,当一个小组阐述该组之所以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译为Better Virtue,Better Harmony!是因为他们借鉴了上海世博会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译法。

下面马上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译文没有表达出原文中“行天下”和“奋进”的含义,然后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笔者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并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讲解国外城市标语的语言特点,城市标语英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最后启发他们在已经提供的译文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大家一起重新修改译文。

经过大家的群策群里,我们最终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英译确定为“Virtue and Harmony,Development andGlobalization”。

第五步,教学评估。

评估分为两个方面:教师评估和客户评估。

教师根据翻译小组上交的最后译文和翻译日志,以及该小组在班级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对其作出评估。

客户评估主要根据客户对翻译产品的满意度确定,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

比如,课后笔者将译文“Virtue andHarmony,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发给了市政府网站,由他们请专家对译文进行评估,专家对译文很满意,最后将此译文确定为“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最终译文,上传到市政府英文网站。

然后,笔者根据7个小组的译文、翻译日志、他们在课堂讨论上的表现以及市政府专家的相关意见,对他们进行总体评估。

并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