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1、屈原:名,字,时期国政治家、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纪念屈原的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3、关于《离骚》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离”──遭遇,“骚”──忧愁,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 2490
1、初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再读:找准节拍,读准节奏
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
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
课后作业:反复朗读课文,从音读提升到意读、情读,进一步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给加点字注音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
..()谣诼.()..()兮又申之以揽茝
谓余以善淫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
..()兮宁溘.()死以流亡兮鸷.()鸟之不群兮何方圜.()之
能周兮忍尤.()而攘诟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步余马于兰皋.()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
..()兮岂余心之可惩.()
一、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二、文言知识整理
1、写出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延伫乎吾将反:
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怨灵修之浩荡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长余佩之陆离
偭规矩而改错固时俗之工巧兮
3、解释划线词并指出其用法
鸷鸟之不群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心而抑志兮:伏清白以死直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翻译下列句子,体会句式特点
謇朝谇而夕替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解释划线词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虽九死其犹未悔()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死以流亡兮()忍尤而攘诟()()()悔相道之不察兮()
苟余情其信芳()()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岂余心之可惩()()
及行迷之未远( ) 伏( )清白以死直兮
吾将反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
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
亏,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