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景——凡俗世界 前景行旅二人在炎夏 中打赤膊、扇扇子, 四头驴背驼重物、步 履蹒跚。画中旅人前 行的道路似乎宽广而 无尽头,就好像尘俗 的世界,人们有远有 数不尽的包袱,放不 下的执着,很忙碌又 辛苦的生活着。
中景——好道、求道、修道的层次 中景画幅左方的树丛后有一位穿着僧侣袍的求道者。而这名僧人要从画 幅的左方翻山越岭,经过危桥,在道路隐晦、丛林密布中探求摸索,才 能到达画幅右、树丛后的寺院。仿佛你一开始修炼就要面对困难、考验。 中景象征着修炼者辛苦以求道、以及一道被遮掩的、不明的求道之路。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 还。转眄(miǎn)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盛世颂歌——《步辇图》

阎立本 《职贡图》
第一段:赏乐
第二段:击鼓
第三段:休息
第四段:独赏(清吹)
第五段:宴归(惜别)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山东诸城)人,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侍诏。 原作长525cm,宽25.5cm,画中人物648个,牲畜96头,房屋122座,各式桥梁5 座,树木174棵,船只25艘,各式车辆15辆,轿子8顶。以中国传统绘画长卷形式, 采用全景鸟瞰式构图和散点透视的方法,好似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步移景异, 使人目不暇接。景物的远近、大小、疏密、动静都处理的恰到好处,使全图过渡 自然、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大到浩荡的河流、雄伟的城 楼,小到市招上的文字、舟车中的人物,都能真实自然和谐统一的在一起。 画中人物小如豆粒、大不及寸,但形神毕肖,各具情态。生活中各种情节无 不表现的淋漓尽致,丰富多彩。笔墨技巧上,工笔与写意相结合,色调柔和而古 朴淡雅,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实技艺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会。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为《富春山居图》首段,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遭火殉、重新接拼后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
院体画
中国画
文人画
(始于元代)
迎合帝王宮廷的需要,多以花鸟、 山水、宮廷生活或宗教內容为题 材,讲究章法,形神兼备,風格 华丽,运笔細腻精致。
强调文人的审美趣味 追求笔墨情趣 诗书画印一体
《溪山行旅图》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 米,横:103.3厘米。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 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个性宽厚,举止率直, 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 后来觉悟说:“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 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 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 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 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传世唯一的 名迹。 巍峨的高山顶立,矗立在画面正中,占有三分之 一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鲜明的 印象。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 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树林中有楼观微露, 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在静谧的山 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踢声。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 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 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 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莱西市南墅中学 杨虎堂
中国画工具材料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按题材分为:人物画——战国 山水画——隋 花鸟画——五代
中国画
从技法特点上有工笔(重彩)、写意之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 yào)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 yáo) 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ú)出渌(lù)波。秾(nóng) 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 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画尾的空白处,有石涛于画兴之余所 题写的长篇画论:“郭河阳论画,山 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 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 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 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 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 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 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 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 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 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 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 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 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 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时辛 未二月,余将南还客且憨斋,宫纸余 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 湘枝下人石涛元济。”钤“苦瓜和 尚”、“冰雪悟前身”、“石涛”。 后隔水及尾纸,有墨香堂、陈奕禧、 徐云、叶河音布等家题诗和题记。全 幅钤鉴藏印数十方。
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送无用上人,此画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 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 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变卖而失。后来此图 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 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 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 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 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 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先一日 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 火盛,洪裕便还卧内。”在吴府已经传承三代、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 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 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 “起红炉而出之”,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 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字子文)。为掩人耳目,他又 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 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 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 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 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 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 得到的《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 剩山 图》和《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纸本水墨 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 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 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 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 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 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 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 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 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起步较晚。 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 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 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 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 善用湿笔披麻皴,为“元四 家”(王蒙、倪瓒、吴镇)之首。画 作之余著述有《写山水诀》、《论 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清明节? 秋季?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43厘米 横80.5厘米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 人。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 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 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 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写生珍禽图》Fra Baidu bibliotek五代西蜀
黄筌
黄筌(公元约903—965年),字要 叔,五代西蜀画家,成都人。17岁 时即以画供奉内廷,曾任翰林待诏, 主持翰林图画院,又任如京副使。任 前后蜀宫廷画师40余年。官至检校 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擅山水、人物、 龙水、松石,尤精花鸟草虫,师法李 踦、孙位,对刁光胤的花鸟画师法尤 深,并加增损,创出一种新的风格。 其花鸟画重视观察体会花鸟的形态习 性,所画翎毛昆虫,形象逼真,手法 细致工整,色彩富丽典雅。因他长期 供奉内廷,所画多为珍禽瑞鸟,奇花 异石,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 欣赏趣味,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 今有《写生珍禽图》传世。子黄居宷、 黄居宝等亦擅花鸟,承其父法,黄居 宷有《山鹧棘雀图》传世。黄氏父子 的画风深得北宋宫廷喜爱,对宋代院 体画有极大影响,长时间内成为画院 花鸟画创作的标准。与徐熙并称“黄 徐”。风格上“黄筌富贵,徐熙野 逸”。
画卷迎首处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钤印“老涛”。此图是他50岁云游京师所作。图中 有一段对长城的描绘,这不仅是长城图像首次在山水画中出现,同时,也印证了此画的写实性以及作 者所提倡的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观。该画在表现上,于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 虽看似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在无意,而在整体上却把握了峰峦层次,云气走向及林木隐现的神韵。 特别是,它的构图虽然充塞满纸,却丝毫不失疏朗空灵,这的确是只有搜尽奇峰才能炼就出的本领。
远景-宇宙最高意志的主宰 占画面2/3的远景主峰,是这幅画中最 独特的部分。坚实浑圆的主山巨大无 比,高耸入天,象征宇宙最高意志的 主宰恒常不变的注视着下方的生命。 山体两侧有流泉、飞瀑和烟岚,似象 征着流动灵源;山顶密林于中景针叶 林之上,高不可测,传达了极高无华 的意涵。此外,斧凿般的雨点皴,凿 出山的实质与风骨,点点雨点,如细 胞、如分子、如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画家画作时如雕刻工匠般,一点一点 的,细心耐心但雄强的画出,就如同 修行一般,日复一日,勇猛精进。 远景主山体旁直泻而下的流泉不断流 泄到中景,再奔前景越见宽广,仿佛 造物之恩天降甘露,被及万物。寺庙 正上方的瀑布暗示着的“法源”、 “道源” 与修行者的距离最为接近, 传达了“唯修炼得闻天音”的讯息。 另外,此唯一能够与主山体连结的流 瀑细弱的泉声,又如同是感知生命来 自何方的一道细微线索。
石涛,广西全州人,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姓 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削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 原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 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 一枝阁,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 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他是。1645年,靖王府被血洗门户 ,3岁的石 涛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曾拜名僧旅庵为师, 性喜漫游。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 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 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 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 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且主动进京 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 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1692年, 当功名的幻想都破灭之后,石涛怀着深深失望从京师 回到扬州,开始了归隐的生活,寄情于画,以卖画为 生,并于此终老。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 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 矛盾。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 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 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 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 也是他作品呈现瑰奇特点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