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通论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神话传说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天地人起源的传说大同社会的传说与原始民主制
小康社会的传说与王权的产生尧舜禹禅让传说与圣人时代
强权与暴力形成的原因
宇宙起源——盘古开天地人类起源——女娲造人
这些就是中国古代有关天地和人类起源的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在中国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于是盘古和女娲成了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

他们是造物主,而宇宙万物和人都是被造物。

这与《圣经》有关上帝创世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

盘古开天地神话PK“大爆炸”理论三点一致:
第一:宇宙有一个起源第二:宇宙是在膨胀的第三:宇宙是有年龄的
正是因为如此,古人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依然还有它存在的价值。

因为正是这些神话传说,开始产生了人类文明的观念。

也许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恰好保留了人类对宇宙巨变的某种想像或者记忆。

这个神话与《圣经》中上帝创世的神话是一样的。

女娲造人神话PK“非洲夏娃说”
人类有一位共同的女性祖先,是她最早繁殖了人类。

之后这些人才从某一中心地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质疑达尔文“人从猴子而来”的进化论
缺乏类人猿进化成人的具体条件缺乏自然选择进化的好例子“动物大爆炸”,而非渐进所以,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也可存疑。

自然论
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

百姓皆曰我自然。

——《老子》十七章
中国的盘古与女娲和上帝有同样的作为,都是神的代表,而不是人的作为。

人不可能具有那样的智慧和能力。

远古中国人把盘古与女娲当作神来敬拜。

到后来,中国人才把盘古和女娲作为完美的圣人来敬拜,这就扭曲了他们的形象。

中国人把神变成人间道德高尚的“圣人”,把神本文化变成了人本文化,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变。

西方现代文明是基督教的产物,是对上帝信仰、并充分认识到人性恶的产物,完整地保留着神本文化,没有被人本文化取代。

所以,西方人除了上帝之外,对任何人间的权威都不相信,对任何人间的权力都认为要加以制约。

人类起源的再思考——“龙的传人”?
先秦:想像的动物。

(《庄子》、《山海经》、屈原的诗歌、《易经》、《左传》)
秦代:将龙比作人。

(“今年祖龙死而地分”)
两汉:凶暴的动物。

(《史记》)
龙后来成了皇权的象征,皇室家族都成了龙子龙孙,强权与暴力、腐败与贪婪是它的特征。

所以,龙的传说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皇(王)权的恐惧、憎恨和服从以及无可奈何的心境。

这种矛盾的现象,也正说明了中国文明起源的复杂性。

在大同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帝与王,它是早于尧舜时代的远古社会,还没有“圣人”出现。

因此,大同社会的“选贤与能”体现了古代儒家某种民主意识。

《易经》用十分隐晦的语言,对王权进行了否定。

由于它成书年代的久远,因此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大同社会: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皇时期。

小康社会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帝时期以及禹、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时期,是古代“圣人”辈出的时代,是中国一元化文明产生的时代。

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差异
群龙无首VS群龙有首天下为公VS天下为家选贤与能VS宗法世袭
谋闭不兴VS谋用是作
远古中国为什么会从大同社会过渡到小康社会?
但是,黄帝的霸权是靠武力征服得来的,并不是通过部落大会选举出来的。

所以,就开创了暴力征服、弱肉强食的历史。

可见,小康社会是一个君主依靠其强权和暴力进行世袭统治的时代。

在五帝时期的小康社会,虽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权力公有制度已不复存在,但是在部落上层的统治者之间,还有对最高权力的制衡机制,所以最高权力的转移还是通过部落联盟大会推选的方式进行,并让德才兼备的“圣人”担任部落联盟的盟主。

因此,黄帝、尧、舜、禹的时代,是一个被后来儒家称之为“圣人”的时代。

从原始部落天下为公、民选贤能的大同社会,发展到夏启建立君主世袭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民权的消失与王权的强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与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什么关系?
这个神话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征服大海的强烈愿望,也反映了古人对大海的强烈憎恨。

在无数次的航海失败之后,无可奈何的古人只好转向内陆生存与发展。

于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就与大海隔绝了。

这种内陆文明的形式,是古希腊社会所没有的。

所以,古代中国的文明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一样,都没有发展出成熟的民主政治,只有古希腊、罗马社会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地中海的商业造成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模式。

而封闭的内陆环境是中国古代产生强权与暴力专治统治的主要原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章历史上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与百家争鸣
西周的分封制度春秋战国的王权与
春秋战国社会的局限性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百家争鸣及历史局限性
商朝推翻夏朝之后,社会有了进步,有了比较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创造了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辉煌成就,特别在汤、盘庚、武丁时期,“修政行德,天下咸欢”(《史记·殷本纪》)。

殉葬:在当时人口稀少的年代,这样大规模的杀人,充分显示了商朝统治者的残暴和对人生命权力的极端漠视。

夏商虽然建立了国家,但没有形成多民族融合的统一的国家形态,还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合体。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周王把天下土地赐给那些与周王有血缘关系的贵族,让他们建立城邦,成为大小诸侯,以确定诸侯与周王的君臣关系。

周王并不直接治理这些封国。

这就是西周社会的分封建政之制。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就不再实行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大一统的皇帝专制的郡县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无论是周天子还是诸侯王,权力都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

周朝首先恢复了尧、顺、禹时代的“谤木”、“谏鼓”制度。

周王室建立民间采风制度,派人收集歌谣,了解民意。

国人有参政议政之权。

西周有“敬与神而忠与民”的要求,不用活人殉葬,基本上废除了奴隶制度。

废除夏商朝的一些严苛刑法,完善法制。

可以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之一,其分封自治的政治制度设计,其崇德治、行仁政、顺民心的执政理念,其对人权的保护,其人道的法律制度和法制思想,应为中国伟大的文明遗产之一。

“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能受到民众如此强烈怀念的执政者,仅有子产一人。

就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样的政治人物也是凤毛麟角。

孟子具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态度和不向权势低头的人格。

孟子在当时不但没有获罪,相反还受到各国国君的尊重
国人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扩大,民意已成为制约王权和左右国家政局的重要因素,在地位上已经与国君、贵族处于三足鼎立之势。

春秋时代,国人不仅保留着西周时代“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和选举地方官吏等参政作用,而且有了左右国家政局、直接驱逐或者另立国君的民主权力,形成了制约王权的重大力量,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地理环境
中国不是海洋性的国家,各个诸侯国之间,没有海洋的阻隔,无力抗拒强权和暴力的扩张。

欧洲由于受地中海和英伦海峡的阻隔,很难用武力实现长期的统一。

民主政治家的缺失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产生民主政治家。

子产没有把郑国带进民主社会,齐桓公未能在联邦制基础上再行跨越,三家分晋并没有带来社会进步,陈氏代齐没有实现在虚君前提下的立宪政治。

而雅典社会出现了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那样伟大的民主政治家,实行民主改革。

国人的消亡
国人退出政治舞台的后果是,西周社会形成的周天子、诸侯、大夫、国人这些多极力量不复存在,社会只存在诸侯、大夫、自耕农这三种主要力量。

而诸侯、大夫是统治者,自耕农是被统治者。

统治者占上风就是专制,被统治者占上风就是革命。

于是中国就很难摆脱专制与革命恶性循环的怪圈,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就破灭了。

商鞅变法的先进性
打破贵族世袭制度,以军功论爵禄。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垦荒增加生产者可免去官差。

禁止私斗,有争执必须诉诸法庭。

打造战争机器的政策
奖赏耕战有功和告密者。

法令统一,加强君权。

凡不符合农战的思想著作,一律销毁。

商鞅用残暴的手段实行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而没有引起秦人的殊死反对?
一开始,秦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原各诸侯国不同。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国家当然要有完备的法律,当然要发展生产,要有强大的国力。

但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各项基本的权力,要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体现人民的权力和意志,要给人民以自由发展和积极进取的机会。

而商鞅变法与现代维护人权的民主政治和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法治精神,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正如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乃“挟持浮说,非其质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非常向往那个上天大道,而且其心情很迫切。

但孔子没有像老子那样体验到大道,即神的存在,面对着大道隐没的现实,他退而求其次,希望用“仁”和“礼”来挽救道德崩溃的社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

所以孟子没有像孔子那样。

提出要恢复西周的礼制,而是把反对暴君,反对战争,要求实行仁政放在了首要地位。

显然,二者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侧重点不一样。

墨家思想和国人的存在有紧密的联系,国人退出历史舞台,墨家思想也销声匿迹。

第三章秦国的大一统及其暴政
秦灭六国的非正义性秦朝的严刑峻法秦始皇的极端腐败大一统与官僚体制
由于秦国发动战争的动机,纯粹是为了掠夺别人的土地和财富,所以发动战争就根本没有任何理由,都是不宣而战,以突然袭击为取胜之道。

只要有机可趁,就发动进攻。

为达目的则无所不用其极,完全是采用阴谋诡计和残暴杀戮,不具备任何人道精神和文明意识。

秦始皇为统一而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吗?
秦始皇首次统一中国吗?统一等于集权、专制吗?分封等于分裂、独立吗?
秦国是一个没有开化的野蛮国家,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越野蛮就越强大,越凶恶就越容易取胜。

这是当时秦国能够用暴力统一六国的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好像这话并不总是与事实相符。

秦始皇并没有得人心,却依然得到天下。

恢复商朝“罪人以族”的法律制定思想、言论犯罪的法律
重刑轻罪,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
秦朝建立的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取制度性措施对人民进行严密的控制。

这一制度以后为绝大多数朝代统治者所继承,以至于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农民还在为这一制度制造的城乡二元结构付出惨重的代价,以至于中国当代的领导者还在为消除这种不平等的现象费尽心血,但却收效甚微。

修万里长城铸十二金人徙十二万户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
为什么中国的皇帝最终都逃不脱腐败的命运?
其根本原因不完全在于个人的品德,而在于专制的社会制度,为他们的腐败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没有受到制约的权力就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皇帝绝对专制的大一统,使皇帝掌握绝对的权力,那么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官场风气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的歪风邪气
专制国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对哪一位上级都不能不送礼,就是对君王也不能例外……在这种政体下,就没有一个人是公民;人人都认为上级对下级没有任何义务;人们认为彼此间唯一的联系,就是这一部分人加给另一部分人的惩罚……在共和国里,礼物是讨厌的东西,因为品德不需要它们,在君主国里,荣誉是比礼物更强有力的鼓舞力量。

但在专制的国家,既没有荣誉又没有品德,人们所以有所作为,只是因为希望获得生活上的好处而已。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第四章雄汉盛唐背后的危机
蒙鸠筑巢的启示接受皇权的心理基础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汉唐官吏制度的弊端
汉唐社会的高度繁荣,之所以后来荡然无存,就是因为其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明危机。

而这种危机的最大悲剧,就在于它本身没有自我更新的机制和动力,没有实现文明的变革和创新,不能从自身的体内生长出新的文明因子。

也就是说,国家的文明成果,不能得到政治制度的有力保证,社会不能保持持续的、健康的和稳定的发展,因此它最终灭亡了,正所谓“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皇权受命于天的思想,当时还没有产生。

皇帝还是被看做普通人。

为什么经过秦末农民大革命之后,分封制没有得到恢复,反而让中央集权制度在后世得到巩固呢?
秦末农民大革命培育了人们的反战情绪
(1)宁为太平犬,不当动乱人。

(2)春秋战国时的六国贵族也无能力反抗
(3)儒家知识分子开始依附强权,谋取个人的前途,不想反抗了。

可见,百姓的反战思潮使刘邦改朝换代、皇权专制得以实现。

项羽的错误导致了社会动乱,让刘邦阴谋得逞。

没有剥夺诸侯王的军权用人不当,教训深刻
秦朝废除封建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度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这样就从思想上树立皇帝的权威,为中央集权专制提供充分的理论根据。

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为皇帝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

而皇帝则依靠这些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来实现对人民的统治,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于是,皇帝与知识分子之间,就以科举制度为纽带,而紧紧地联系起来,就成了利益共同体,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官僚制度就因此完全的稳固了。

从此,知识分子就不再反对皇帝专制,不再对皇权产生怀疑。

他们忠心耿耿地把皇帝的命令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并把一盘散沙似的小农经济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社会,使大一统的目标得到完全的实现。

各种典章礼仪制度强化了等级秩序
一度对前途绝望了的儒家信徒们,终于迎来了命运转折点,从这时起,儒家改变了长期被冷落的处境,开始真正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在孔孟时代一度对君主暴政具有某些批判精神的儒家学说,到此时已经完全堕落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儒家信徒也开始堕落成为皇帝的奴才。

各种等级秩序的强化,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春秋战国时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正常的,也是比较平等的。

汉以后,这种君臣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不复存在了,变成人身依附关系。

中央集团大一统,有利于提高效率,能够集中干大事,加快发展。

在权力没有受到制约的情况下,由个人拍脑袋进行的集中投资,效率越高,危险越大。

因为,
决策者考虑最多的往往只是个人的政绩和少数权贵者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尽管有些工程客观上造福了社会人群,但由于这些工程过度耗费了国家资源,人民无法承受,最后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只是灾难。

第四章诸子百家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

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

孔子一生说“仁”最多,除主张政治上行“仁”(即减轻剥削)外,还把“仁”当作一种道德规范,用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高的人。

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标准。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考上大学就OK了,以后的人生轻松很多?
孔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正是他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

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即李耳),著
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2、老子的思想有: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1、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的著作是韩非子。

2、他的主张有:
(1)历史是发展变化(2)强调法治(3)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团。

百家诸子观点著作
儒家孔子思想:仁,礼;教育:72弟子,“学而时习之”等;典籍:《诗》《书》《春秋》《论语》
孟子思想: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天时,地利,人和;警句:富贵…贫贱…威武..
《孟子》
道家老子思想:朴素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
庄子思想:逃避现实,精神自由《庄子》
法家韩非子主张:历史发展变化,法治,君主专制《韩非子》
墨家墨子主张:非攻,兼爱,举贤,节俭
兵家孙子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儒、道、法哪一家思想更适应于当时大变革的时代?法家学说
什么样的思想更适应于稳定时期的统治?儒、道、法兼并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孔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B.孟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反对不义战争
第五章古代中国文明的顶峰--宋朝文明的伟大与消亡
辉煌的大宋文明不应否定中央集权加仁政的制度设计
宋朝政治设计的成就和局限性空前繁荣的经济和物质文明
自由开放的多元化社会
为什么宋人的精神气质到现在所存无几?
敢于抵抗的大宋男儿志士业已牺牲,从此我们这个残存下来的民族少了仁爱、宽容、勇敢、正直、正义、崇尚公平的民族性格,多了屈服、献媚、崇尚强权的奴才性格,从而使我们这个民族中少了有气节的志士,多了苟且的奴才,献媚的汉奸以及横行不法的流氓与权贵。

到了明朝后期,汉奸文化尤其是江湖习气和流氓政治得以蔓延,这是明朝实行野蛮专制政治的结果。

蒙古人是自己征服中原的,而清朝的建立多是明朝汉奸们的功劳,这是民族中最悲哀的情景。

为什么宋朝能够创造出先进的文明?
为什么宋朝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
为什么先进的文明会消亡?
宋朝文明的消亡给后人留下什么教训?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历代篡位者惯用手段
斩草除根任人唯亲思想控制
尊重后周王室杯酒释兵权以文治国
宋朝的皇帝严守“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原则,所以宋朝的政府不是贵族政府,不是军人政府,而是文人政府。

以文立国是宋朝的基本政治特征。

宋朝历代皇帝都切实地遵守和执行了太祖的这几条中国迄今为止最为开明的法规,达300年之久,可以说这是有宋一朝300多年的大宪章,也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章,它从法律上确保了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

可以说,正是这一政治制度的创新,奠定了宋
朝三百多年开明政治的基础。

为了实现“以文立国”的目的,赵匡胤及其后的历代皇帝,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进士名额,让大量的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国家的最高立法、司法、检查和行政机构,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防止官员腐败的权力制约措施
高薪养廉君相互制监察官员舆论监督
以上就是宋朝监督皇帝及各级官员、防止腐败发生的主要措施。

但更加重要的,是宋朝皇帝本身思想开明,这是宋朝能够有效地制约腐败和专制的根本保证。

因为在皇权社会,权力监督体系不是民主的产物,而是皇帝意志的体现。

所以皇帝开明与否,是决定的因素。

生活朴素家教严格后宫从简道德修养
德妃刘娥攀亲皇帝蹈海殉国不屈的文天祥
宋朝的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傲、最有骨气的一群知识分子。

但要指出的是,宋朝的政治设计,与现代民主、共和、自由和法治的现代文明,还有很远的距离,还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这就是宋朝政治设计的局限性。

宋朝以文立国,以仁义治国,实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模式和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虽然在国防上处于被动,但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就是改变了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三大发明丝绸工艺瓷器工业意大利面条冰激凌
宗教信仰自由国际化的社会学术自由尊重妇女
不拒绝任何一种外来文化,不禁止任何一种异端思想,这就是大宋王朝的立国精神。

宋朝的确是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社会,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社会,是一个光明的社会。

其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八章不成功的文明转型——近代中国与文明革新
如果不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也会缓缓地发展到现代文明社会?
古代皇帝绝对专制的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把它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中国任何一个角落,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控制,任何新的思想、新的政治萌芽都无法生长。

小生产的汪洋大海在专制政治和官商垄断的社会里,根本没有可能实现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中国文明的转型,绝对不可能从社会内部发生,它必须要借助外力的推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文明本来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单独采用它的技术发明。

为了要采用西方的优良军舰和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