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浸润童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浸润童年,课程促进发展”。

“经典诵读”在很多学校是一项活动,我校为什么要下大气力上升为校本课程呢?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传承,是关乎国人生命素养的根基之学,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人格、文化生命的培育。一个孩子从小学习经典,必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人生根基。为此,2009年以来,我校始终坚定地将“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

首先与大家交流“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在我校的实施情况。

作为一门课程,首先要有课程目标。我校将“经典诵读”课程目标确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师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师生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质。

课程的第二要素是课程内容。2010年春季开学,我校成立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过不断探索,我们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致分为共性与个性两部分。共性内容是古代诗歌。低年级主体是绝句;中年级主体是律诗(五律、七律);高年级按专题组合内容,如田园风光诗、思乡送别诗、行旅边塞诗、儿童情趣诗等。主要教学方式是读、诵、背,学生在诵读中涵泳,在涵泳中领悟,目的是通过积累,帮助学生感悟中华母体语言的博大精深,将国学经典转化为人文素养。

个性内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安排。低年级是《三字经》,辅以《百家姓》,以读、讲、背方式为主;中年级是《弟子规》,辅以童话故事,以读、诵、议、背为主;高年级是《弟子规》,辅以《增

广贤文》及儿童文学推介,主要以教师讲解释义,学生记诵、讨论为主。

在课时安排上,共性内容古代诗歌,要求每周一首,每学期不少于18首。个性内容由语文老师选定不少于两个专题,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进行,全学期共授课16节。

作为校本课程,有明确的目标、丰富的内容、充裕的时间,我们认为还是不够的。为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认真将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相关机制。简单列举如下:

——各班都在板报中开设了“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读、悟、吟、背,利用早、午读时间开展诵读活动;在教室内悬挂经典诗文,在班级宣传栏里张贴学生的手抄报、读书体会等;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交换阅读,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如:“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朗诵比赛、道德小故事比赛、古诗文配画比赛、经典诗文书法比赛、“传统节日文化”电子小报比赛、“快乐六一,爱心放飞”经典诵读展示比赛等。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平台,将“经典诵读”巩固延伸,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欣赏朗诵,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走近国学经典的氛围。

在近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坚持贯彻“读经典之书,做有根之人”的理念,坚持将经典诵读与日常阅读相结合;经典诵读与相关学科教学相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多种活动相结合,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

下面,我与大家交流第二个方面: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成效与反思。

客观地讲,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师生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自身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体现出“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效果。学生读书兴趣增强,阅读及写作能力得到提高。随着“经典诵读”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孩子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家长和社会对我校的认可度更高了。

以前学生中时有丢东西现象发生,在学习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后,学校失窃现象逐渐减少,互帮互助的班风悄然形成,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同学一起看。一些同学有顶撞父母的不良习惯,但明白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意思,他们知道了孝亲敬长,渐渐改掉了不良习惯。家长说“经典诵读让我的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受感染”。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

2010年大武口区教育局开展了“经典诵读”录像课评比活动。我校“经典诵读”录像课,经过网上评选,荣获一等奖。2011年参加大武口区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诵读”现场评比,我校又获一等奖。两次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每天早读,各班诵读古诗的朗朗声音传遍校园,学校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典诵读的内容不够丰富、仅限于古诗文,我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需要进一步丰富;高年级段《论语》选文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老师解读教材困难较多,影响到教学效果;部分家长对实施校本课程的理解、认同、支持度不够,需要学校进一步宣传。

我们认为,倡导经典诵读,特别需要理性地认识经典诵读的作用与价值,认真分析诵读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关注其学习兴趣和

学习效果,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儿童诵读的内容,同时注重诵读的多种策略并辅助以其他手段,以丰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我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段话作为此次交流的结语:“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儿童经典学习

正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