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和进展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类:
• 【一】按病因分类:
失血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二】按发生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血管源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
【三】按血流动力学变异分类
• 1、低血容量性休克 • 2、心源性休克 • 3、分配性休克
• 4、梗阻性休克
三、休克时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
3、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 第Ⅰ阶段的治疗:输入2L平衡溶液或1L血定
安等血浆代用品,多数严重创伤病人除Ⅲ或Ⅳ级 休克外,都能恢复生命体征。输液的速度靠临床 反应判断,如生命体征,血压,脉压,脉率和尿 量。是否输血根据循环是否稳定和Hct值决定。早 期复苏不必测定PAP、PCWP或RAP。多数病人在 15分钟内输完2L平衡溶液会有反应,如缺乏反应 可能有致命性出血,应立即手术。
• 间质液体有三个出路:一是从毛细血管静脉端返
流回血管内;二是经淋巴管返流;三是休克时细 胞膜钠-钾-ATP泵活性下降,水进入细胞内造 成细胞肿胀。休克病人在经过从出血阶段到间质 液贮留阶段的抢救,间质间隙容量显著扩大,这 种强制性液体贮留的量,和休克的程度以及持续 时间有密切关系。
• 在第Ⅱ阶段治疗中维持稳定的循环状态,
2、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过程:
• 所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恢复过程,要经过三个不
• • •
同的阶段: 第Ⅰ阶段:是活动性出血的阶段,从受伤开始到 手术完成止血而止。 第Ⅱ阶段:是强制性血管外液体贮留阶段。从出 血停止开始至病人体重增加到最大时为止,反映 液体在血管外间隙的大量堆积。 第Ⅲ阶段:是血管内再充盈和利尿期。从病人获 得最大的体重时开始,直到随之而来的最大的体 重丧失为止。反映肾脏排出大量从间质重新回到 血管内来的液体。
• 休克时:肾,心脏,肺,肠道的病理生理改变;
• 肾脏和肾上腺:最早发生神经内分泌改变,产生肾
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红细胞生成 素和儿茶酚胺。低血压早期时,肾脏可通过选择 性收缩血管,使肾皮质部血流减少,肾髓质血流 增加进行自身调节,维持肾小球滤过率。但持续 性低血压会导致细胞缺血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 斑片状坏死,继而尿浓缩功能丧失,最终发展为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肾功能衰竭。
失血性休克 病人的麻醉 处理和进展
一、定义:
• 休克(shock):是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
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 织器官灌注不足为特征,进而出现细胞代 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 过程。
二、病因和分类
(一)病因: 1、失血与失液 2、烧伤 3、创伤 4、感染 5、过敏 6、急性心力衰竭 7、强烈的神经刺激
(750ml-1000ml),有心动过速,而血压和 呼吸基本无变化。快速输入2L平衡溶液就 能有效恢复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肾血液 灌注,末梢血管阻力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 常。
• II级出血:丧失20%~25%血容量(1000~
1250ml),伴有心动过速,收缩压降低,脉 压差减少,肾血管阻力增加,同时有滤过 率,尿量,尿钠和渗透克分子的降低。早 期复苏时快速输入3~4L平衡溶液,扩充血 浆容量和补充间质容量的缺乏。只要控制 了出血,病人尿量可恢复正常,24h内肾血 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都可恢复正常。
• IV级出血:为致命性急剧失血达到40%~
45%的血容量(约2~3L),不抢救会立即心 跳停止。此时末梢血管和肾血管阻力明显 增加。皮肤表现冷而湿和无尿,说明肾无 血液灌注和滤过。在急诊科就应该快速输 液和急送手术室。肾小球滤过率需48~72h 才恢复,肾血管阻力增加要持续4~7天才 恢复正常。
最有效的方法是输入平衡溶液恢复有效的 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和尿量,还要补充 红细胞维持血红蛋白浓度接近100g/L。当 用平衡溶液和红细胞恢复血容量,恢复生 命体征,增加肾血流量将改善肾小球滤过 率,恢复钠和水的排出。所以尿量可作为 血浆容量扩张和器官灌注的指针。
• 肠道:是受低灌注影响最早的脏器之一,并且可
能是MOSF的主要触发因素。休克早期即可出现强 烈的血管收缩,并且常导致“无复流”现象。肠细 胞的死亡会破坏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细菌 向肝脏、肺脏移位,进而可能导致MOSF。
• 肝脏:肝细胞新陈代谢活跃,在缺血性炎症反应
和血糖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休克后出现的肝 脏合成功能衰竭甚至可能致命。
• 第II阶段的治疗:为强制性细胞外液扩
张阶段。此阶段病人特点循环极不稳定, 表现有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少尿和体重 增加。此时如果为了防止液体贮留和体重 增加以及防止肺水肿,而停止输液或用胶 体溶液代替平衡溶液,或使用利尿药,都 会导致严重的血容量缺乏,如果不能及时 纠正,将发生肾衰,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 亡。
• 心脏:休克期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释放一些有
毒物质如乳酸,氧自由基以及其他体液因子都对 心肌产生负性变力作用,当失代偿时,便可能导 致心功能障碍。伴有心脏疾病或直接心脏创伤的 患者发生失代偿的风险更大。由于心脏每搏输出 量较为固定,所以休克发生后心动过速成为惟一 提高心排血量的方法,但这也对心脏氧供-需平衡 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 III级出血:为严重出血,病人快速丧失30%~35%
的血容量。除心动过速外,末梢血液灌注减少和 出现酸血症,呼吸急促,脉压变小,低血压和少 尿。全身和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肾血流量显著 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减少。此时需快速输 入4~6L平衡溶液,并准备输血。虽然肾小球滤过 率和尿排钠常在24h内恢复,但增加的肾血管阻力 将持续48~96h。
• 骨骼肌:在休克期间代谢并不活跃,而且耐受缺
血的能力强于其他器官。但如果大量骨骼肌缺血 则会产生大量乳酸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自由基。骨骼肌细胞持续缺 血会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游离水增加,从而加剧 血管内及组织间隙液体的消耗。
四、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 1、失血性休克失血程度分级: • Ⅰ级出血:丧失10%~15%的血容量
• 肺:也是缺血时易受炎性产物侵害的器官。免疫
复合物和细胞因子在肺毛细血管的积聚会导致中 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肺组织结构破坏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常发生于休克期内或稳定后48-72小时内。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肺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MOSF)的前哨脏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