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底蜂窝织炎20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口底蜂窝织炎20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例儿童重症口底蜂窝织炎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及手术切开引流后均痊愈。结论儿童重症口底蜂窝织炎治疗的关键在于全身抗感染治疗与局部切开引流相结合。

【关键词】重症口底蜂窝织炎;儿童;抗感染与切开引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04-02

口底蜂窝织炎,又称口底多间隙感染,是儿童常见急症之一,病情大多比较危重,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的出现,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如果在临床上处理不当,可发生喉头水肿或者肿胀直接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时还可能蔓延至纵膈,是颌面部最严重且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郑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儿童口底蜂窝织炎20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利于临床治疗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2岁,平均6.0岁;其中牙源性感染12例,均为下颌根尖周炎感染扩散所致,腺源性感染扩散8例;早期全身症状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纳差,颌下及颏下淋巴结肿痛;牙源性感染

患儿多伴有牙痛及口腔黏膜肿胀及颌下皮肤发红;晚期全身症状严重,多伴有发热、寒战,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呼吸短浅,脉搏频弱;口底广泛性肿胀,疼痛加重,口底黏膜水肿,舌体被动太高,运动受限影响进食。入院抽血检查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儿可达正常值2-3倍,肝肾功及电解质等检查多为正常。

1.2 致病菌及药敏试验 20例患儿入院后均做脓、血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血细菌培养均示无细菌生长,脓细菌培养结果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为溶血性链球菌,3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致病菌一般对青霉素g耐药或中度敏感,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或者中度敏感。

1.3 治疗与结果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做血、脓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先根据临床经验给予经验性用药,进行抗感染治疗,笔者采用头孢曲松+苯唑西林+甲硝唑联合静脉滴注,稍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敏感的抗生素。其中牙源性感染中有5例患儿经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及门诊行病灶牙开髓引流术治疗后,发热、疼痛明显减退,口底肿胀逐渐消退,分阶段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后准予出院并嘱在门诊继续治疗病灶牙。其余15例患儿选择皮肤发红、波动感最明显的部位,行脓肿切开引流,切口一般为双侧颌下、颏下作与下颌骨平行的衣领形或倒t形。分离肌肉,以使口底各个间隙坏死组织及脓液能得到充分的引流,用

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脓腔,再用甲硝唑冲洗,放置橡皮引流条,然后每天换药一次,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共20例患儿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2.1 口底蜂窝织炎可来自下颌牙齿根尖周炎、冠周炎、颌下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是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之一,常起病急,发展迅速,全身症状较重,主要影响呼吸道畅通,还常引起脓毒血症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膈感染而危及生命[1]。

2.2 口底蜂窝织炎治疗主要是选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疗及局部切开引流[2]。患儿入院后应首先根据临床经验早期、足量、联合用药,用药前应行血、脓细菌培养,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选择更加有效的抗生素。需特别指出的是,血细菌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入院前有抗生素应用史;采血时间不合理,应为发热初期采血则阳性率更高;未达到细菌入血并繁殖,即败血症阶段;细菌培养条件所限未检出;脓细菌培养检出率较高,药敏试验则临床意义更大。笔者采用头孢曲松+苯唑西林+甲硝唑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此外对牙源性感染的患者,在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病灶牙开髓引流及时治疗,能收到满意效果,有5例患儿痊愈出院,未行口底切开引流。

2.3 在临床工作中,口底蜂窝织炎切开引流指征的掌握至关

重要:局部疼痛加重,为搏动性跳痛,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触诊呈凹陷性水肿;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炎症累及多间隙出现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3];有15例患儿符合切开引流的指征,及时给予处理,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阻止炎症继续扩散的目的。手术操作过程中,患儿肿胀范围多较广泛,且易致呼吸困难,所以切口选择不应过分保守,应作广泛性切开,切口一般选择在双侧下颌下、颏下作与下颌骨平行的衣领形或者倒t形切口,笔者在临床处理中选择倒t形切口较多,临床效果较好。

2.4 并发症的处理由于口底间隙解剖结构的特点,此间隙的感染无论是由化脓性病原菌还是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如处理不当,感染极易向上蔓延引起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向下扩散至纵膈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口底蜂窝织炎主要死于并发症,其死亡原因多为休克并发多器官衰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适时的外科手术治疗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对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和蓄积大量脓液的化脓性蜂窝织炎,手术切开引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不应主张过分保守治疗。个别家长对手术治疗心有恐惧,害怕手术意外又担心术后疤痕,较排斥手术治疗。主管医生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组20例患儿无一例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病例,关键在于及早发现,规范治疗,严格掌握切开引流指征,准确及时处理,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斌.口底蜂窝织炎的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4,5(3):110.

[2] 徐海燕.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35例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2):180-181.

[3] 邱蔚六,张震康,等.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p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