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红楼梦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讲座《红楼梦》的巨大影响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论《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红楼梦》与高考作文《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清??《竹枝词》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曹雪芹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成就了伟大的《红楼梦》,从而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高峰。
一、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二、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三、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至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
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府的悲剧正是时代悲剧的一面镜。
天人合一贾迎春林黛玉薛宝钗人之生也,与忧俱在。
”生命的欢乐往往是在痛苦的追求之中才实现。
人生总是这样,总是不美满,总是有所欠缺,而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复原,这是人人概莫能外的悲剧。
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这侧重表现在许多曲、词的咏叹之中。
如“多情公子空牵连”,“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风流灵巧招人怨”,“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等等,都体现为美的毁灭见者真故知者深,由于曹雪芹深刻体验到人世的痛苦和人生之“大哀”,故能将这种痛苦提升到一种人类痛苦的高度加以艺术概括和表现。
必须指出,这种悲剧感是不同于儒家的忧患意识的,儒家的忧患意识来源于群体意识中产生出来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而曹雪芹更直接的是与庄子的思想相通,他对人生之忧远胜于对家国之忧。
因此,这种人生悲剧感也远比屈原、杜甫的“离忧”更具深沉特质、更具普遍的人生内涵。
走近《红楼梦》――浅析宝黛爱情悲剧一、宝黛初会宝黛前世各为一石一草,定有“木石前盟”,所以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
金锁配玉宝钗故意大声读出玉石上的字,让丫环替她说了想说的话。
黛玉怨语黛玉深感来自宝钗的威胁,对宝玉的爱情始终怀疑。
共诉肺腑黛玉又喜又悲,对宝玉的感情终于放心。
病露真情两人的感情被封建家长们看出,成为家长们的心病。
宝钗扑蝶宝钗灵机一动,将嫌疑转移动黛玉的头上,又维护了自已的好人形象。
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
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004 高考福建满分作文:以“文学形象”为话题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福建考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
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
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
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
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扶养大的同时,早已变得空荡。
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a name=baidusnap0></a>相思</B>,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
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耻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性,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
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里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
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
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
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
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
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
难道幻觉吗?她再次坐下。
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
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
腐朽的王朝在堕落,
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
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花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故事新编。
既是新编,自然无须拘泥于原书情节,但却也不能任意为之,违背人物形象的原有的个性特点。
《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故事情节可以新编,但原著悲剧的基调却是不能丢掉的。
薛宝钗是书中的悲剧人物,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新编时就不能将她塑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新女性形象。
但在阅卷时,笔者却看到了不少写摩登少女薛宝钗的网络奇遇、QQ 情缘、从商经历等,这实际上是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误解,也是对作文创新的误解。
本文的成功便是扣紧了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创造性地虚构了“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情节,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腐朽的朝代。
这既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原著创造性的再创作。
文章以文末“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一诗为纲,着力刻画了薛宝钗悔恨、哀怨、孤寂、无奈的痛苦心理,为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做好铺垫,从而揭示了悲剧的必然性以及悲剧背后的根本原因。
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故事新编。
宝钗的独白福建考生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
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
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
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
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
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的。
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
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
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姝,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
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有多少人夫家
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若夫家不贤,犯了错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