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数学八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复习及常考题型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
而改变。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5.角平分线:
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6.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
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7.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中线倍长法、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常考例题精选
3.(2015·绥化中考)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
直线上,∠A=∠C=90°,AB=CD,请添加一个适当
的条件,使得△EAB≌△BCD.
4.(2015·临沂中考)在Rt△ABC中,∠ACB=90°,
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
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
则AE= cm.
5.(2015·武汉中考)如图,点E,F在BC上,BE=CF,
AB=DC,∠B=∠C.求证:∠A=∠D.
6.(2015·昆明中考)已知:如图,AD,BC相交于点O,
OA=OD,AB∥CD.求证:AB=CD.
7.(2015·大理中考)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
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ADE(只能添加一个).
(1)你添加的条件是.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
8.(2015·随州中考)如图,点F,B,E,C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F=CE,∠ABC=∠DEF.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C≌△DEF?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C≌△DEF,并给出证明.提供的三个条件是:①AB=DE;②AC=DF;③AC∥DF.
9.(2015·河源中考)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 的中点,连接OE.
(1)求证:△AOB≌△DOC.(2)求∠AEO的度数.
10.(2014·泸州实验质检)如图所示,AB∥CD,E
为AD上一点,且BE,CE分别平分∠ABC,∠BCD.
求证:AE=DE.
通关精选
1.如图,△ABC≌△EFD,且AB=EF,EC=4,CD=3,则AC=()
A.3 B.4 C.7 D.8
,第1题图)
2.如图,AC=BD,AO=BO,CO=DO,∠D=30°,∠A=95°,则∠AOB等于()
A.120°B.125°C.130°D.135°
,第2题图)
3.如图,已知AB∥CD,AD∥CB,则△ABC≌△CDA的依据是()
A.SAS B.ASA C.AAS D.SSS
,第3题图)
4.(2015·六盘水)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第4题图)
5.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C,D 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A.AB=ED B.AC=EF C.AC∥EF D.BF=DC
,第5题图)
6.如图,在△ABC中,∠B=42°,AD⊥BC于点D,点E是BD上一点,EF ⊥AB于点F,若ED=EF,则∠AEC的度数为()
A.60°B.62°C.64°D.66°
,第6题图)
7.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
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