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原理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犯罪学”一词首先为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于1879年使用和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于1885年提出
1、菲利:意大利学者,犯罪学实证学派,他的《犯罪社会学》实质就是犯罪学的同义语。

2、奥地利犯罪学派:汉斯格罗斯,创立第一个专门的犯罪学研究所,奥地利学者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刑法学与犯罪学区别的见解。

3、美国经典犯罪学学派:萨瑟兰和克雷西,《犯罪学原理》,白领犯罪。

还提出差别交往理论。

4、实证犯罪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龙勃罗梭,将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人的科学。

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奠基之作是《犯罪人论》。

5、法国学者迪尔凯姆:现代犯罪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将犯罪学理解为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6、犯罪学概念辨析:1犯罪学概念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2犯罪学概念具有实质上的统一性。

7、犯罪学的研究对象:1描述犯罪现象2揭示犯罪现象原因与犯罪生成规律3探讨犯罪的预防对策
8、犯罪学定义:是一门通过描述犯罪现象、揭示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原因和作为个体现象的犯罪生成规律,探讨犯罪预防对策体系的科学。

9、我国犯罪学研究的起步,表现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过程,以青少年犯罪研究作为犯罪学研究的起点。

10、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区别:1对犯罪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同2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受刑事违法性制约3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对应于刑罚处罚
1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学科性质不同2研究犯罪的视野不同3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4研究的方法不同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1犯罪学的研究成果是完善刑事立法中有关犯罪种类规定的事实基础2犯罪学有关犯罪真实状况及变化趋势不仅有助于拓展刑法学研究的视野,而且能够及时指示出刑事立法应当重点注意的那些在社会关系中需要刑法予以调整的不良变化,从而为刑法学研究形成新的构想和进行刑法改良提供事实基础3犯罪学对犯罪与惩罚制裁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性研究结论,为改进刑事处罚方法提供了依据4犯罪学作为综合研究犯罪的学科,它所提供的是关于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完整论述和总的概念,因而犯罪学的研究成果是作为一般理论认识运用于包括刑法学在内的刑事学科的5刑法所确定的具有一定法律特征的犯罪行为,可以反映出现行刑事政策决策者所关注的犯罪范围和重点6刑法学有关现行刑罚制度的特点及适用研究,有助于犯罪学评价刑罚效果和形成刑罚制度的改革构想
12、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型2价值中立性
13、犯罪实证研究:犯罪学最基本或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把犯罪首先看成是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而后才是一种规范事实----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14、犯罪实证研究的方法:社会调查法1、主要类型:1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4个案调查2、具体方式:1问卷法2访问法3文献法
15、犯罪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1古典犯罪学派2实证犯罪学派3现代犯罪学
16、古典犯罪学派:一、自由意志,经纪人,报应刑。

古典学派往往是被认为刑法学派或刑罚学派。

古典学派也是犯罪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流派。

意大利米兰的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他的思想为后来在欧洲和北美进行的刑事实体和程序法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英国的边沁作为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认为刑法立法的目的应当是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的幸福,幸福法则。

二、基本观点:1人性自私是犯罪的根源2犯罪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3人们基于快乐原则而选择犯罪4赋予国家刑罚权是保卫社会的需要5必须用惩罚来阻止任何个人伤害他人的利益6惩罚必须与犯罪所得的非法利益相适应7惩罚应当具有坚定性和有效性8应当根据个人的行为惩罚犯罪人。

三、古典犯罪学派的学说,基本上是一种建立在“自由意志原因论”
基础上的,以刑罚的心理强制为手段的严格而正当的法律控制论。

17、实证主义学派: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

实证学派也称意大利学派。

这一学派也有犯罪人类学派或刑事人类学派之称。

龙勃罗梭的基本思想:“犯罪人类型”理论,“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的确存在着一种生来就倾向于犯罪的犯罪人类型,这种犯罪人由于隔代遗传,退化等原因以其一系列体格,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异常区别于
非犯罪人。

但在晚年,他有倾向于另一种解释,即病理学方面的变异。

菲利系统的提出了犯罪原因的三元论:1人类学因素:即罪犯的生理状况,体质特征和心理状况。

2自然因素3犯罪的社会因素。

关于犯罪的变化规律,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

关于菲利社会防卫思想,菲利的犯罪对策正是围绕着“有效防卫社会”这一核心思想构建的。

加罗法洛:《犯罪学》,提出了与“法定犯罪”相对应的“自然犯罪”理论。

人的两种基本感情:怜悯之心和正直之心
18、犯罪学实证学派与古典学派的评价:1认识犯罪真实和推动犯罪学发展的意义不同2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方法不同3犯罪原因论不同4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根据不同5刑罚的目的不同对刑事政策的影响不同19、世界犯罪学研究中心:意大利到德国到美国。

美国犯罪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犯罪学研究纳入社会学领域,把犯罪学看成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部分。

萨瑟兰---“白领阶层犯罪”
20、在20世纪中叶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犯罪生物学理论,而自20世纪中叶以后,犯罪社会学和犯罪心理学理论独领风骚。

21、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三条模仿规律:1距离规律:距离越近交往越频繁2方向规律:上行下效,模仿具有方向性3插入规律:当两种互相排斥的行为并存时,一般新的行为将取代旧的行为。

22、差别交往理论:萨瑟兰,分析角度是个人的犯罪行为。

中心思想:犯罪思想造成了犯罪行为,即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在犯罪人思想上已经存在着一种犯罪定义。

23、亚文化理论:科恩的青少年违法亚文化理论;克罗沃德和奥林的不同机会理论。

犯罪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犯罪目的,而在于它所使用的非法手段。

青少年违法,青少年团伙违法。

是一种为一定社会群体所遵从的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

24、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米德。

基本观点: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定义的结果,而如何定义犯罪,是由社会内部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监督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对社会下层进行有选择性的制裁,从而产生违法和犯罪问题。

25、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应受到制裁或处置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总和。

26、犯罪价值的针对性:1公正、及时地惩罚犯罪有助于增进社会团结2犯罪现象的存在状况标示着社会机体不适的性质和状态3犯罪现象的变化是检验犯罪预防实效的客观标准4犯罪现象可表现为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刺激因素
27、犯罪状态:犯罪现象在数量方面的静态表征。

犯罪率:单位人口发生犯罪的比例。

犯罪时间表(犯罪钟):表示在单位时间犯罪发生的时间频率。

28、犯罪类型:依据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对组成犯罪现象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后所做的类别划分。

划分犯罪类型的标准:1、依据犯罪现象的存在形式,分为实际的、获悉的、查明的犯罪现象2、依据犯罪现象有无历史延续性分为自然犯罪、法定犯罪依据实施犯罪行为的方式分为智能性犯罪、体能型犯
29、有组织犯罪:以获取高额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以暴力、威胁或利诱为主要手段,具有持续犯罪能力的纪律集团。

类型:1一般犯罪集团犯罪2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3黑社会犯罪
我国有组织犯罪特点:1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分工2通过暴力、威胁手段非法控制市场经营活动,不断获取经济利益3具有向合法经济活动或政治领域渗透的倾向和能力4集多种犯罪于一身,社会危害广泛而深刻
30、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泛指6周岁以上至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具有危害社会性的行为。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1以侵财犯罪、团伙犯罪为主2未成年犯罪人规模大3未成年人犯罪呈稳定上升趋势4初次犯罪年龄进一步降低5犯罪的暴力性色彩十分突出6未成年农民和闲散人员犯罪比重大。

未成年人犯罪特征:1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具有不成熟性2未成年人对犯罪特殊危害性的认知具有幼稚性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具有易控制性4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具有很高的负面性。

30、无被害人犯罪:指基于行为人的自愿和彼此双方同意而进行的犯罪。

特点:1犯罪具有很高的普遍性2犯罪难以发现,犯罪黑数极高3执法成本高4犯罪往往具有持续性和诱发性。

31、暴力犯罪:以人体作为强暴手段或者借助于杀伤性或者破坏性工具实施的攻击性行为。

暴力犯罪的特点:1在数量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在犯罪结构方面严重暴力犯罪剧增3在空间分布方面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均衡分布。

32、犯罪黑数:指没有编入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行为总数。

犯罪黑数可分为绝对犯罪黑数、相对犯罪黑数、可疑犯罪黑数。

(选择题)
33、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状况:1、犯罪的数量特征:犯罪总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也出现不断攀升势头2、犯罪的结构特征:1多发性暴力犯罪总量持续上升,但在全部犯罪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财产型犯罪的传统主力犯罪类型地位依然顽固3毒品、赌博、色情犯罪呈现泛滥趋势4新型犯罪出现3、犯罪人的构成特征:1青少年犯罪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2女性犯罪呈现上升趋势3农村和无业人员居于犯罪人群的多数4公务人员犯罪形势严重重新犯罪者整体呈下降势态6自杀和精神病人犯罪增多7单位犯罪日益严重5、犯罪的方式特征:1犯罪的机动性不断增强,跨区域犯罪突出2有组织犯罪数量增多,危害日益增大3犯罪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
34、文化对犯罪的影响:1、文化对犯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犯罪人人格、犯罪的原因及其犯罪的手段与技能的影响。

2、文化对犯罪被害人的影响:1被害人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决定着他参与犯罪发生的程度,而且也决定着他成为“潜在被害人”的概率3、文化对犯罪对策的影响:文化决定着国家犯罪对策体系的构建。

35、犯罪行为的发生表现为这样一个典型过程:具有特定身心结构的人,在特定情境中针对某一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该行为经由刑法的最终评价而使作案人最终获得了“犯罪人”的标定。

犯罪生成的三要素:犯罪人人格、罪前情境、社会反应。

36、犯罪人人格:是指个体因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反社会身心倾向和行为倾向的综合。

37、罪前情境: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影响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决定、实施犯罪的过程和达成犯罪目的的外在形势
罪前情境的内容:1情境中的侵害对象2特定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冲突的参与者和共同犯罪者之间的关系3情境本身的时间和空间组合特征
犯罪情境对犯罪生成的意义:情境的性质和组合状态不同,决定着形成犯罪决定、选择犯罪方式和达成犯罪目的的过程不同。

38、社会反应:是指社会当局把某一行为定义为“犯罪”,并把行为人当做“犯罪人”处理的过程。

39、犯罪人人格的社会心理特征:1需要2动机3信念4生活方式
40、罪前情境:指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影响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决定、实施犯罪的过程和达到犯罪目的的各种外在形势。

41、犯罪实现场,即作用场,是指由时间,空间和侵害对象诸要素构成的为实施犯罪所必需的背景条件,其本身不是犯罪的原因,但却具有削弱或增强犯罪原因的作用,从而抑制或促进犯罪行为的发生
42、罪前情境形成的客观因素:1最大量的是社会性因素2由犯罪人方面形成3由被害人方面形成4因自然力行成
43、社会反应的分类:依据社会反应主体的不同,将社会反应分为正式社会反应和非正式社会反应。

其中正式社会反应又包括刑事司法反应和刑事立法反应。

44、立法反应的犯罪生成功能:1立法反应决定着犯罪生成的可能形式和规模2立法反应可以促进犯罪3立法反应可能直接创造犯罪
45、预防:是指国家,地方组织及社会团体,通过消除或限制致罪因素及其对孕育着利于犯罪机会的物质及社会环境的恰当管理,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犯罪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46、犯罪预防概念的评价:1狭义的犯罪预防更符合犯罪预防的本意2狭义预防在观念上是从“感性预防”到“理性预防”的升华3狭义预防代表了现代犯罪预防实践的基本趋势4广义预防与狭义预防具有各自的形势政策价值
47、犯罪预防分类:1社会预防与情境预防2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3一级预防、次级预防及第三级预防4
青少年预防与一般犯罪预防5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消极预防与积极预防
48、犯罪预防的优越性:1预防比制裁体现了更高的价值追求2预防比制裁具有更高的犯罪控制效率。

一方面,预防之所以是犯罪控制系统中的最基本手段,其根据在于:制裁的不充分和制裁的有害性。

另一方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预防都具有比制裁更大的减少犯罪现象的潜力功能和现实作用。

49、情境预防的措施:1、对环境进行整治:1对违法犯罪高发区进行集中整治2建立具有犯罪预防功能的物质空间2、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1加强专项目标管理2加强通道控制3控制犯罪对象和犯罪工具4发挥保安机构的作用3、提高犯罪被发现的风险:1加强日常关照2加强自然监控3完善各类报警和举报系统4制定规则、张贴告示5强化正式监视4、降低犯罪者预期收益:1设置财产标识2取缔黑市和监控不良交易3增加犯罪收益使用障碍5、避免诱发犯罪动机:1隐藏目标2提供守法的方便条件3控制不良诱惑4设置有助于唤醒社会良心的告示5注意言行举止
50、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教育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

特点:1广泛的社会性2措施和手段的综合性。

从综合治理的动态过程看,这一方针包括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种措施。

3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提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综合治理的基础;加强公安、司法队伍工作,并建立治安保卫责任制是综合治理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