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1/2
时间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2.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3.感受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
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
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教法学法设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准备
三尝试学习二次练习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
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
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
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
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
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

明确: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
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
无答。

二、导入:现在,我们来共
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
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
通过实际问
题引入新课,
引起学生重
视.
回忆老山界
中写景的句
子.引出从修
辞角度赏析
句子.
学生独立完
成.从修辞角
度进行赏析.
多媒体出示,
学生朗读
请学困生朗
读,给予学习
上的分层教

作业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作者的相关知识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
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
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
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
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
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
期学过他的
(南宋、幼安、稼轩、豪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二、介绍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
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
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
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
感受词的韵
律美和情感
的表达。

及时鼓励
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问题导学
1、朗读此词
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
3、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提问:
①、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有,3句。

好,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
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何处望神州?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直问直答②、依据这三个问句理清词作思路
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③、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
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
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
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
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
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
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
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
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默写这首词
教学内容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2/2
时间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
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过程与方法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
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3、感受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
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
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教法学法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准备练习
三新课. 背诵并默写
赏析词作
1、、品“问兴亡”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
江滚滚流。

是自问喻答,
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
么回答的?这一问一答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
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
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
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
学生边尝试思考
边整理思路,然后
汇报
学习借用典故表
达情感的方法
四.总结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
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
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
借用杜甫《登高》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
作者情感:无奈,伤感,
抑郁。

2、品“问敌手”
“问敌手”这五句涉及到
了几个典故,是哪几个典
故?有什么作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
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
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
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
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
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
教者在教学中穿
插典故可以拓展
学生的思路,给学
生书本以外的知
识,从而引导学生
喜欢阅读《三国演
义》
五.作业
六、板书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
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
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
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
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
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
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
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
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
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
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
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
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
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
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
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
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
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
能、懦怯苟安。

“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


由学生自行总结
3、拓展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总结:
1、主旨:表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写作特点: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
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

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三是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

背诵默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活用典故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