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罚作为教育方法的局限在于它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很容易被误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惩罚时很难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准确,惩罚手段很难做到“因人而治”,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很难做到结合一致。因此,经常出现“为了惩罚而惩罚”,“惩罚过轻或过重”,“无论错误大小一概惩罚”以及“惩罚时没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等问题。
注意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意志的培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德育方法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2.德育方法的分类
从抽象程度上:
理念性的德育方法
具体做法上的德育方法
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
1、启发法2、塑造法3、雕琢法4、树人法5.系统或综合法
进行有效的检查/对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计划由教师和受教育者在以后的过程系列中排除这些原因的措施
3.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
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准备因具体活动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但其核心是道德学习动机的发动。
德育活动的开展。这一环节的任务是要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由品德心理建构的偶然实现到道德品质的个性化,包括课堂教授与学习、课外活动、道德实践等。在德育活动中要尽量求得学生在知、情、信、义、行方面的综合提升。
2.几种主要的德育过程模式理论
2.1传统的德育过程模式
康德提出的儿童受教育的过程
①“管束”----抑制人天生的野性;②“教化”----让儿童学会礼貌和智慧;
③“陶冶”----使儿童明辨是非,走向道德自律。
前苏联学者(1976)认为的德育过程
①刺激(外部作用)②动机(内部动力)③行为纲领与行为模式的选择
四.加强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培育,使道德认知成为为情感所真正接纳的道德信念;
.注意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意志的培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五.德育方法选择时要遵循“最为经济地达成最大、最佳的预期道德教育效果”标准
六.落实道德实践,通过实际锻炼的方式巩固道德观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发展学生实际道德能力
七.慎用奖励与惩罚,奖励并不绝对是一个积极的教育方法,惩罚也并不绝对与教育性无缘
德育方法在生动和具体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活动细节或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德育方式。德育方法可以理解为具体德育方式的合理组合。德育方式对德育方法来说具有局部、从属的性质。德育手段主要是指道德教育活动的工具、载体及其应用,教育方法、德育方法之所以能够丰富多彩,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育手段的形式多样,机动运用的余地较大。德育方法不仅是德育方式的组合,也是教育手段的有联系的组合。
具体方法意义上的方法:
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方法
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以陶冶为主的方法
巴班斯基的分类法:
作用于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方法
组织活动和形成社会行为经验的方法
执行调整、纠正和鼓励学生行为与活动的职能的方法
依据所要完成的德育目标的重点分类:
1)、思维训练法2)、情感陶冶法3)、理想激励法4)、行为训练法
八.德育方法运用时要因材施教,打破方法认识上的思维定势
第四部分重点问题讲解
一.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2)德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树人法。这一方法强调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精神人格的整体培育活动,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精心照看的工作。
5)、系统或综合法。这一方法强调对各种德育方法理念的综合协同。
除此之外,现代教育或德育理论中常常谈到的方法有
发现法。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产生道德困境,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指导使自身道德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①情境②疑问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科尔伯格的“两难问题教学过程”
①面对一个两难问题
②陈述对一个假设的见解
③检验推理
④反思个人的见解
拉思斯的“价值澄清的过程”
内容
步骤
选择
1.自由的无强迫的选择
2.从多种可能中选择
3.慎重考虑后果后的选择
珍视
4.珍视自己的选择
5.乐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并愿与他人分享
行动
6.把选择付诸行动
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
1)、启发法。承认人性的善良或道德教育在人性上是可能的,认为道德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主体接受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塑造法。这一方法更强调道德教育对个体道德成长的积极作用。
3)、雕琢法。这一方法强调道德教育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扬长避短地进行教育,道德教育要由小处着眼,次第进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品德教育理论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这一统一的尝试。这一理论的代表有巴班斯基等人依据最优化理论提出的“教导过程”的设计,其教导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内容如下:
准备阶段
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阶段
分析结果阶段
了解共同的目的和任务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
分析和自我分析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结果
提出教导的目的
5)、修养指导法
3.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基本原则及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原则:
3.1德育方法组合时应遵循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最优化原则
3.2德育方法运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方法上的“因材施教”
打破方法认识上的思维定势
第三部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一.强调德育过程正面性的同时要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灌输”
二.充分利用德育过程多端性的特点,从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习重点
基本理论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重点问题讲解
第一部分学习重点
(一)几种主要的德育过程模式理论;
(二)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三)德育过程组织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案;
(四)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基本原则及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原则;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一)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与工作流程,
2)德育活动的开展。这一环节的任务是要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由品德心理建构的偶然实现到道德品质的个性化,包括课堂教授与学习、课外活动、道德实践等。在德育活动中要尽量求得学生在知、情、信、义、行方面的综合提升。
3)德育活动的评价。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的品德评定。品德评定是对德育过程最终成果的评定,也是德育过程最后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目的指向于德育对象品德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延续、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德育对象品德能力发展的过程。
总的来说,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以促进德育对象品德能力形成与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过程。德育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④动机成为行为、行为变成习惯⑤习惯的行为变为个性
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
①明了②联想③系统④方法
对传统的德育过程模式的评价:
①强调教师的“教化”作用,忽视学习主体的主体性。
②认为道德价值基本上是靠成人对儿童的传授或教化去完成的,道德教育意味着一定意义上的灌输。
2.2现代的德育过程模式
杜威的“五阶段说”
建构法。让学生在自身探索或他人帮助下主动获得关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全面系统的知识,然后自身形成关于好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知识的建构,使自身的道德认识更全面理性从而使自身道德得到提高。
五.试说明惩罚作为教育方法的意义与局限。
惩罚作为教育方法的意义已被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认识。例如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强调,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的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组织中矛盾的解决方案:
1)加强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培育,使道德认知成为为情感所真正接纳的道德信念;
2)注意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意志的培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则有哪些?
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
1)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准备因具体Baidu Nhomakorabea动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但其核心是道德学习动机的发动。
第七章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
(向红安周代俊代维涛孔令玖)
导读:德育过程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经之路,而德育方法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媒介,在德育目标能否很好地实现与达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精简的德育过程与优良的德育方法的选择上。这里我们将结合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我们现当代的德育教学实际来探讨关于德育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结构如下:
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的张力
2)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
3)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4)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三.什么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与德育手段、德育方式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德育方法的选择标准?
德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三.对学生进行的品德评定要注意:
(1)阶段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的统一,使道德教育与修养的结果成为德育的手段。
(2)品德评定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使评定成为激励、诊断、调整和提高的手段,避免下绝对的结论。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坚持运用教师对学生评定和学生自评、学生集体评价等多种手段,发掘评定方面的道德教育资源。
7.重复这种行动,进而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对现代的德育过程模式的评价
强调道德价值的者是活动的主角,德育过程的出发点是学学习生而不是教师。
认为道德教育不可能通过灌输去完成,惟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学生的道德建构。
2.3最新的德育过程模式理论——综合化模式理论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道德价值基本上是靠成人对儿童的传授或教化去完成,道德教育意味着一定意义上的“灌输”;现代德育理论则往往过分强调价值及其掌握的个人相对性,认为有效的道德教育不可能通过灌输去完成,唯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对价值引导的重要性估计不足。这不仅无视了教育事实的存在,而且也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从而影响了德育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德育过程应当是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的统一。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组织中矛盾的解决方案:
加强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培育,使道德认知成为为情感所真正接纳的道德信念;
布置任务/接受任务
详细了解过程借以进行的系统
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产生活动冬季
考虑到系统的特点来使目的和任务具体化
组织教导影响和受教育者的活动/实现活动,参加反馈的过程
了解结果偏离既定任务的情况
创造必要的校内条件
保证反馈/进行有效的自我检查
分析和自我分析产生这些偏离的原因
选择规定教导过程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最佳方案
德育活动的评价。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的品德评定。品德评定是对德育过程最终成果的评定,也是德育过程最后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德育过程组织时应注意的问题
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的张力
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
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4.德育过程组织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案
德育方法选择时要遵循“最为经济地达成最大、最佳的预期道德教育效果”标准,这一标准可以理解为两个有机联系的方面。其一是最大、最佳的道德教育效果,这主要指对德育目标的完成上取得最大的正面成效,同时避免产生不良作用,使负效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其二是用最为简单、负担最轻的方式去取得上述效果。
四.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有哪些?除了本书提及的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