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儿科学)
儿科学 4.1病毒性心肌炎课件-1

确诊依据
1. 两项临床诊断依据即可临床诊断心肌炎.
2 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 持诊断者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1) 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 可确诊 (2) 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 (3) 不具备确诊依据者应予治疗及随访以确诊 或排除心肌炎 (4)应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
心肌病而无明显心力衰竭.
谢谢大家
病毒性心肌炎
前言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 的炎性渗出和坏死为特征的过程,可分为感染性和非 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等 感染所致,其中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后者包括 免疫介导的疾病,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 病毒性心肌炎(VMC)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及治疗措施,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症状体征,病毒 难以找到,确诊困难。VMC不但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 全,而且有可能慢性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依据
1.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 2. 心脏扩大 3. 心电图改变 4. CK-MB, cTnT, cTnI 增高
诊断标准---病原学依据
1. 确诊指标: 心内膜、心肌、心包、心包穿刺液中 (1)分离到病毒 (2)查到病毒核酸 (3)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 参考依据: (1) 粪便,咽试子,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抗体滴定度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辅助检查
1. 胸片改变-----心脏扩大
2.心电图
① 窦性心动过速 ② ST-T改变, QRS波低电压, 异常Q波、Q-T间期延长 ③ 心律失常 3.实验室检查 ① CK, CK-MB, cTnI 和 cTnT,BNP(pro-NT BNP) ② Radionuclide scanning:镓-67直接显示心肌炎症病灶 ③ Endomyocardial biopsy:Dallas criteria ④ Viral test 4.心脏彩超-----心室扩大、左心室功能下降。排除结构性心脏病
儿科中医-病毒性心肌炎

谢谢
病毒性心肌炎
概念
•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 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
• 临床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 主要特征。
特点
特点
冬春季节好发 3~10岁多见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多数预后良好
少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则猝死。
• 风温 • 怔忡 • 胸痹 • 猝死
心前区不适、隐痛、心悸,与体温不相称的 心动过速,少数病例可出现心动过缓
表现
听诊
二尖瓣器质性杂音
传导障碍或Q-T间期延长多见。血沉增快
较明显
心电图
鉴别诊断-心内膜心肌病
表现
有较严重的充血 性心力衰竭,心 脏增大与心衰呈 比例
心电图
心电图示T波常 呈缺血性改变, 常有左心室肥厚
其他
心血管造影及心 内膜活检或有较 大价值
分证论治
• 3.气阴亏虚
– 证候 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 ,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光红,苔少,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 本证以心悸不宁,动则尤甚,舌光红,苔少,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为特征。偏气虚者表现为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偏阴虚者表现为 烦热口渴,夜寐不安。
– 治法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 主方 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伤寒论》、《医学启源》)。
鉴别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一般临床鉴别
二维超声心动 图及多普勒技
术
实证 虚证
辨证要点-辨虚实
病程 短暂
较长
临床表现
胸闷胸痛、鼻塞咽痛、 气短有痰,或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舌象
舌红,苔黄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舌淡或偏红,苔少 面白多汗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

心肝疾病第一节夜啼概念:夜啼是指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第二节汗证一. 概念: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二.分类自汗:气虚、阳虚盗汗:阴虚、血虚肺卫不固:自汗为主,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气阴亏虚:盗汗为主,汗出而虚热湿热迫蒸:自汗或盗汗,汗出而肤热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一.概念: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
临床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
二、※病因病机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
瘀血、痰浊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耗气伤阴、血脉阻滞为主要病理变化。
气阴亏虚证型,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
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具备2项,临床诊断心肌炎。
西医疗法——综合性治疗一. (1)卧床休息(2)营养心肌: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次能量合剂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一. 概念: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
二、分证论治.1.肝肾阴虚证候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五心烦热,睡眠欠宁,或学习成绩低下,记忆力欠佳,或有遗尿,腰酸乏力,舌红苔薄,脉细软。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2.心脾两虚证候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涣散,多动而不暴躁,做事有头无尾,神疲肢倦,少寐多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
【儿科学文献知识】心肝病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肝病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
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本病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为多。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重者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少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本病如能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儿因治疗不及时或病后调养失宜,可迁延不愈而致顽固性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在古代医籍中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
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风温、心悸、怔忡、胸痹、猝死等范畴。
[病因病机]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温热邪毒侵袭是发病之外因。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脾常不足,易遭风热、湿热时邪所侵。
外感风热邪毒多从鼻咽而入,先犯于肺卫;外感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肠胃。
继而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或热毒之邪灼伤营阴,可致心之气阴亏虚。
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可致气滞血瘀;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致心悸不宁;心阳受损,阳失振奋,气化失职,可致怔忡不安。
病情迁延,伤及脾肺,脾虚水津不布,肺虚失于清肃,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阻滞脉络。
若原有素体阳气虚弱,病初即可出现心肾阳虚甚至心阳欲脱之危证。
本病久延不愈者,常因医治不当如汗下太过,或疾病、药物损阴伤阳,气阴亏虚,心脉失养,出现以心悸为主的虚证,或者兼有瘀阻脉络的虚实夹杂证。
总之,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疾病耗气伤阴为主要病理变化,病程中或邪实正虚、或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病机演变多端,要随证辨识,特别要警惕心阳暴脱变证的发生。
[临床诊断]诊断要点(1)临床诊断依据: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②心脏扩大。
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医学课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概述•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与预防目录01概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性炎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
定义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分类定义与分类1流行病学资料2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0.05%-0.1%。
发病率发病年龄多在5-10岁之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发病年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
季节分布发病机制病毒感染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最为常见。
病毒感染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其他因素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部分患儿存在遗传易感性,可能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使用等也可能增加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风险。
02临床表现症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会感到身体乏力,无精打采,不愿意活动。
乏力咳嗽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是干咳,也可能是咳嗽伴有痰液。
咳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尤其是运动后更为明显。
呼吸困难体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率会加快,通常超过100次/分钟。
心率加快心音低弱心律失常奔马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音低弱,甚至可能无法听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如心跳过快或过慢。
奔马率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典型体征之一,表现为心跳有规律地加速,同时伴有呼吸困难。
03猝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猝死的情况,这是由于心肌炎症导致心脏骤停所致。
并发症01心力衰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表现为呼吸急促、水肿等。
02心源性休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情况,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
中医儿科学——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儿科学——病毒性心肌炎1、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内因是A.痰淤内阻B.正气亏虚C.外感风温邪毒D.湿热邪毒侵袭E.饮食内滞2、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的时间是A.1个月B.1-3个月C.3-6个月D.6-12个月E.1年以上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因,温热邪毒侵袭是发病的外因。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脾常不足,易遭风热、湿热时邪所侵。
外感风热邪毒多从鼻咽而入,先犯于肺卫;外感湿热邪毒多从口鼻面而入,蕴郁于肠胃;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或热毒之邪灼伤营阴,可致心之气阴亏虚,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可致气滞血瘀;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致心悸不宁;心阳受损,阳失振奋,气化失职,可致怔忡不安。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病毒性心肌炎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耗氧量。
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至少3-6个月。
病毒性心肌炎考点一发病特点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
本病发病以3-10岁小儿为多。
考点二病因病机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温热邪毒侵袭是发病的外因。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脾常不足,易遭风热、湿热时邪所侵。
外感风热邪毒多从鼻咽而入,先犯于肺卫;外感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肠胃。
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或热毒之邪灼伤营阴,可致心之气阴亏虚,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可致气滞血瘀;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致心悸不宁;心阳受损,阳失振奋,气化失职,可致怔忡不安。
考点三诊断要点1.临床诊断(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2018年【必看资料】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习题:心肝病证-病毒性心肌炎

2018年【必看资料】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习题:心肝病证-病毒性心肌炎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一、A11、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的时间为A、1周B、1~3周C、3~6周D、6~12周E、6~12个月2、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至少卧床休息的时间是A、1个月B、1~3个月C、3~6个月D、6~12个月E、1年以上3、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亏虚证应首选方剂是A、八珍汤B、归脾汤C、黄芪桂枝五物汤D、荆防败毒散E、炙甘草汤合生脉散4、下列各项,不属病毒性心肌炎特征的是A、神疲乏力B、面色苍白C、心悸气短D、肢冷多汗E、恶寒发热5、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多见于A、初生~1个月B、1个月~1岁C、1~3岁D、3~10岁E、10岁以上6、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内因是A、痰瘀内阻B、正气亏虚C、外感风温邪毒D、湿热邪毒侵袭E、饮食内滞7、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风热犯心证的主治方剂为A、桑菊饮B、败毒散C、银翘散D、导赤散E、葛根黄芩黄连汤8、病毒性心肌炎痰淤阻络证的治法A、清热解毒,宁心复脉B、豁痰化瘀,宁心通络C、清热化湿,宁心通络D、益气养阴,宁心复脉E、温振心阳,宁心安神二、A21、患儿,8岁。
罹患心肌炎2年,症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舌质淡胖,脉缓无力。
治疗应首选方剂是A、银翘散B、失笑散C、生脉散、D、葛根芩连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患儿,9岁。
罹患心肌炎2周,寒热起伏,胸闷憋气,心悸气短,肌肉酸痛,腹痛腹泻,倦怠乏力,恶心欲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其病机是A、风热犯心B、湿热侵心C、气阴亏虚D、心阳虚弱E、痰瘀阻络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需休息3~6周,重者宜休息6个月~1年。
中医儿科学-丁樱-病心

见于疾病的早期或中期 或与正虚同时并现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八分。
治法: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瓜蒌、薤白、半夏、姜竹茹、远志、郁金、蒲黄、
五灵脂、红花、丹参、玄胡、降香。
加减: 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
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八分。
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八分。
①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Ⅰ、 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 上伴动态变化; ②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 右或左束支阻滞。 ③成联率、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早搏。 ④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 过速。 ⑤低电压及异常Q波。
埃可病毒
腺病毒
流感副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其中以B组柯萨奇病毒为主要病原。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八分。
发病机理:
病毒直接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八分。
【临床诊断】
诊断步骤
是否存在心肌的炎性损伤? 造成心肌炎的病原是否为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条件?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
五味子、酸枣仁、白芍、火麻仁、丹参。
加减:偏于阴虚,去桂枝 (生脉口服液口服或生脉
注射液静脉滴注) 偏于气虚汗多,加姜、枣、黄芪、生龙牡。(黄
芪注射液0.5ml/kg/d ,加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 两周一个疗程)
夜寐不宁,加柏子仁、龙骨。 便干,加瓜蒌仁、桑葚子。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八分。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方案[1].pptx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方案[1].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fefc44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f.png)
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痛理)或心包穿剌液检杳,发觉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 毒引起:①分别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参考依据:有以卜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①白患儿粪便、咽试子或血液中分别到病毒 ,且豆原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上升或降低4倍以匕②翔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 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杳到病毒核酸。
.疾病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探讨指导原则(第一辑)》中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评价标准拟定,标准如下: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逝,具有诊断意义的心脏电生理、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与CK-MB、心 肌肌钙蛋白等指标,全部复原正常。
(2)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逝,具有诊断意义的心脏电生理、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与CK-MB、心肌肌钙蛋 白等指标,大部分复原正常或有明显改善。
(3)气血不足证
治法:益气养血复脉。
举荐方药: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炙甘草、生熟地、麦冬、阿胶珠、当归、苫参、太子参、桂枝等.或 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脉结代(过早搏动),加甘松、苦参、羌活。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体针:主穴取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配穴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温针灸)。用于心肌炎心律失常C
.起居护理:留意休息,熔量保持宁静。急性期卧床休息3〜6周,重者宜6个月〜1年;待热退后3~4周,心衰限 制,心律失常好转,心电图变更好转时,可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调理:激励摄入低盐、清淡、易消化与富含维生索和蛋白质的食物,忌暴饮暴食,忌过于肥竹厚肮或辛辣 刺激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价标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病原学诊断依据——参考依据 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1)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 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 4 倍以上。 (2)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 (3)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确诊依据 1.具备临床诊断依据 2 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 病前 1~3 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 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 确诊或排除心肌炎。 4.应排除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 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 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先需辨明虚实; 其次应辨别轻重。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 本。 分证论治 风热犯心证 证候:发热,低热绵延,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 有痰,肌痛肢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胸痛,舌质红,舌苔薄, 脉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复脉。 代表方剂:银翘散。 湿热侵心证 证候: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心悸胸 闷,肢体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复脉。 代表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气阴亏虚证 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 烦热口渴,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代表方剂: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心阳虚弱证 证候: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
中医儿科学——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阴阳解析

中医儿科学——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阴阳解析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阴阳解析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脘闷呕恶,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体胖,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舌苔腻,脉滑或结代。
治法:豁痰化瘀,宁心通络方药:瓜蒌泻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栝蒌实一枚 (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黄酒一斗。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灵脂、炒蒲黄各等分。
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也可水煎作汤剂,用量酌定。
解析:阳性药:薤白、半夏、黄酒、五灵脂平性药:蒲黄阴性药:栝蒌实君药:薤白薤白:辛、苦,温。
归肺、胃、大肠经。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黄酒:苦、辛,温。
归肝、胆经。
行经络而通痹塞,温血脉而散凝瘀,善解凝郁,最益肝胆。
五灵脂:苦、甘,温。
归肝经。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蒲黄:甘,平。
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通淋。
全瓜蒌:甘,寒。
归肺、胃、大肠经。
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散结消肿。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针对寒多热少;君药功效以通阳行气为主,针对虚多实少;阳明太阴合病。
方剂中,薤白、栝蒌实、黄酒,通阳行气通痹;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半夏,降逆止呕。
诸药合用以通阳行气通痹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兼顾降逆止呕。
适用于病程迁延,伤及肺脾,痰饮内停,瘀血内阻,阻滞心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湿热侵心
●饮食不洁,湿热邪毒从口而入,蕴郁肠胃,滞留不去,上犯于心 则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则心悸。
3.气阴亏虚
●外感风热或湿热邪毒由外入里,留而不去,毒热耗气伤阴,导致 心之气阴不足。心气不足,运血无力,气虚血瘀而见心悸,胸痹; 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则见心悸不宁。
4.心阳虚弱
(2)中毒性心肌炎
●多有重症肺炎、白喉、败血症等原发疾病的感染症状,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多随原发病好转而逐渐恢复。
(3)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多数于1岁以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多呈 左心室肥大,可同时出
●现ST段、T波改变,以及房室传导阻滞。X线检查见左心室扩大 明显,肺纹理增多,左心尖搏动减弱。
【辨证论治】
●执考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发热咽痛,咳嗽,或恶心 呕吐,或腹痛腹泻,舌红,苔黄,脉数者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 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 虚证。
(2)辨轻重
●神志清楚,神态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若面色 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频繁结代者, 病情危重。
2.治疗要点
●以扶正祛邪,宁心复脉为治疗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结合病因病 机分别予以清热解毒,清热化湿,益气养阴,温振心阳,活血化 瘀,养心固本之法。病情危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分证论治
(1)风热犯心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低热绵延,或不发热, 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肌肉酸楚疼痛。舌 红,苔薄,脉浮数,或促或结代。
●病毒性心肌炎为现代医学病名,在古医籍中未见专 门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风 温”“心悸”“怔忡”“胸痹”“猝死”等范畴。
【病因病机】
●执考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
1.风热犯心
●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风热邪毒从鼻咽而入,犯于肺卫。若 治不及时,或驱邪未尽,余邪残留,则邪毒内舍于心,导致心脉 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
●素体阳虚,或气损及阳,或病邪深陷,正气不支,心气衰弱,心 阳受阻,心脉失于温养,则怔忡不安,甚则心阳虚脱,见四肢厥 冷,脉微欲绝。或正气不足,感邪较重,正不胜邪,则出现心阳 虚衰,甚则心阳暴脱而发生
5.痰瘀阻络
●病情迁延,久病伤及肺脾,或素体肺脾气虚,气虚运血无力则血瘀;肺 虚则水津不布,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或邪毒入里化 火,炼液为痰。痰瘀互结,阻滞心脉,则见胸闷,胸痛。
●③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
2.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
●年长儿童多见,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可见发热,心悸,头晕, 心律失常等表现。风湿性心肌炎为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伴 有其他风湿活动期表现,如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皮下结节, 环形红斑,心脏杂音等。实验室检查抗“0”增高,血沉增快。 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学习目标】
●1.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发病特点。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鉴别 诊断。
●3.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辨证论治、 西医治疗。
●4.具有运用中医四诊和现代医学检査手 段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的能力。
目录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与其他治疗 病案训练与练习题
【概述】
●执考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特点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 心肌炎性病变,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 白,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继发于感冒、泄泻、麻 疹、痙腮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之后,多见于3〜10岁 的儿童。病情轻重不等,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无 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出现心律失 常,心脏扩大。若能及早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少 数重症患儿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 死。部分患儿因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可致顽固性 心律失常或发展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
●总之,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亏虚,外感风热或湿热邪毒 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外因。病变脏腑主要在心,与肺脾两脏有关。小儿肺 常不足,脾常虚,易受风热或湿热邪毒侵袭。邪毒入里使气阴耗伤,心 脉痹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瘀血,痰浊为主要病理产物。病变初期以邪实 为主,恢复期以正虚为主,病情迁延者常虚实夹杂。
(2)湿热侵心
●证候胸部憋闷,心悸气短,寒热起伏,全身肌肉 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怠乏力。舌红, 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的导联(I、II、avF、 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ST段偏移,T波 低平、双向或倒置。可有QRS波群低电压及异常Q波。窦房、房 室或室内传导阻滞。各种过早搏动,尤以室性早搏较常见。
●②实验室检查:心肌肌钙蛋白(cTnl或cTnT)阳性。病程早期血 清酶活性增高,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 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MB)升高。急性期可见血沉增快。
●证候分析本证由外感风热邪毒,客于肺卫,袭肺 损心所致。病程多在1个月以内,一般不超过3个 月,常见于急性期。本证以心悸气短,胸闷胸痛 并伴发热,咽红肿痛,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解毒,养心复脉。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
●加减邪毒炽盛加黄苓、生石膏、山梔子清热泻火; 胸闷加木香、枳壳理气宽胸;胸痛加丹参、红花、 郁金活血散瘀;心悸、脉促加五味子、柏子仁养 心安神;腹痛腹泻加木香、扁豆、车前子行气化 湿止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执考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要点
1.诊断要点
(1)病史
●发病同时或1〜3周前曾有感冒,或泄泻,或痙腮等病毒感染史。
(2)临床表现
●可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面色苍 白,头晕,多汗,手足凉,脉结代等。第一心音明显低钝,心动 过速,或奔马律,心律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