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45db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7.png)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对于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一、低渗透油藏简介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油藏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较差,因此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低渗透油藏的研究和开发越发重视。
二、布井方式的选择布井方式是指油田内部井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布井方式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储层渗透率低,传统的均质布井方式难以满足油藏的开发需求。
需要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布井方式。
1. 网格状布井方式网格状布井方式是将整个油田按照等距离排列的方式布置井网,以便于对油藏进行较为均匀的开发。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网格状布井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储层资源,提高油田的开采率。
网格状布井方式也便于油田的管理和监控,能够更好地把握油田的动态变化情况。
2. 多向开发布井方式多向开发布井方式是指油田内部按照不同方向布置井网,以便于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油藏中的油层水平分布不均,因此采用多向开发布井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油藏的开发需求,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
三、合理注采井网设计除了布井方式的选择外,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同样至关重要。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油藏的开采和注采调整,提高油藏的开采效果。
1. 注采井配置优化在低渗透油藏中,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注采井的配置优化。
合理配置注采井可以更好地进行油藏的驱替和调整,提高采油效果。
通过优化注采井的配置还可以节约开发成本,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2. 注采井流量分配注采井的流量分配是指在油田内部进行注采油的分配,以实现最大程度的采油效果。
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
![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5413f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f.png)
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李㊀磊,王晓玲,李慧婷,刘东升,刘㊀亮摘㊀要:文章主要是从井网密度㊁合理注采比㊁合理井距㊁井网方式分析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探讨井网适应性㊂选取某油井为实例,对井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进行探讨㊂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一㊁井网密度的研究低渗油藏井网密度的研究工作包括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和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的确定㊂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是理论上可以使油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井网密度㊂如果现有井网密度小于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加钻新井可以使油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㊂因此,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一定大于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是低渗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下限㊂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能使油田在一定油价下盈利为零的井网密度㊂要保持盈利,油藏中的井网密度就必须小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否则会出现亏损㊂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油藏井网密度的上限㊂谢尔卡乔夫公式反映了井网密度与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关系,依据它可以推出油藏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公式㊂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的公式,文献中已经做出㊂由于低渗油藏相对于中高渗油藏渗流阻力大的特殊性,如果井网太稀㊁井距太大,油井很难见到注水效果,开发效果很差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都很低,甚至油田生产会陷入半瘫痪状态㊂使用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可能不利于低渗油藏的开发,从而得不到预期经济效益㊂在研究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的时候,可以把在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下的所对应的总井数作为油藏总井数的上限,而把经济在最佳井网密度下的所对应的总井数作为油藏总井数的下限㊂整个油藏总井数的多少要视当前的压力分布㊁剩余油分布等油藏实际开发状况,结合现有井网而定㊂用牛顿迭代法可以求出长2油藏的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㊂二㊁合理注采比的确定所谓合理的注采比,就是指在油田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底流压一定,开发总井数一定的条件下,油田能获得最高产液量的采油井和注水井的井数比㊂油层的吸水指数㊁采油指数及注水波及面积是合理注采比的基础㊂有了产液指数和吸水指数,低渗油藏的合理注采比就可以通过相关公式求出㊂计算时吸水指数和产液指数均采用各井平均值,计算出的长2油藏合理的油水井数比,与其他低渗油藏的计算结果和实际开发数据进行对比,考虑是否将部分井转注或加钻注水井㊂三㊁合理井距的分析注采井距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也是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要做的内容㊂注水井和与该井对应的采油井的距离对低渗油藏的开发有相当重要的影响㊂求出了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和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就有了相应的平均井距㊂根据井网密度研究的结果,该油田在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时对应的平均井距分别为196.7m和128.9m㊂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有完全规则的井网㊂井距太小就会导致在局部井网密度太大而没有经济效益㊂反之,井距太大油井见效的情况差,见不到注水开发的效果㊂低渗油藏中注采井距存在其合理范围,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㊂合理的井距要考虑井距和开发效果的关系,因此还应将其与井网方式结合好㊂四㊁井网方式研究总井数一定的情形下,用不同的井网方式进行开发会有不同的开发效果㊂如果简单地采用某种面积注水的方法注水,井网方式可以根据注采比(注采井数比)来选择面积注水方式㊂面积注水方法的选择还可以结合流度比来考虑㊂流度比,即水的流度与油的流度之比㊂但是,当油藏地质构造复杂㊁非均质性严重或是含油面积小不适合面积注水等情形下就需要考虑其他井网方式㊂通常情况下,低渗油藏井网方式的选择都需要结合油藏构造㊁储层非均质性和已有井网来考虑,而不能简单地根据注采比和流度比来选用相应的面积注水方法㊂特别是在裂缝低渗透油藏井网是否合理,最关键的是井网部署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是否合理,是否有后期调整的余地㊂井网方式的选择可以借助于注水先导区试验或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完成㊂应用三维油藏数值模拟,可以作出以现有井网注水开发情形下的流线图和注水波及面积图㊂根据流线图和注水波及面积图结合生产资料,不但可以分析不同井网方式的开发效果或采油井在不同注水受效(或注采对应关系)情况下的注水开发效果,而且还可以与剩余油分布图结合考虑找出油藏中井网控制效果差的区块㊂这样的井网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就可以直接为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㊂由于该油田还处于开发早期,采用的是点状注水的注水开发方式,因此文章中主要考虑了油井注水受效情况对开发的影响㊂根据注水流线图和注水波及面积图的结果分析,长2油藏内的油井可分为一线井㊁二线井和三线井㊂一线井受效明显,但是二㊁三线井受效差㊂根据注水波及面积图可以分出的以注水井为中心的六个井组㊂以一线井为主的HT3㊁HK3㊁HK20和D977井组的注水效果好;而存在二线㊁三线井的HK4㊁HK17A井组开发效果差㊂从油井的受效情况来看,处于井组交叉部位的双向受效井和三向受效井生产效果好,表现为产量高㊁含水上升慢,生产状况平稳㊂五㊁结语在低渗油藏滚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开发早期对油藏构造㊁非均质性以及储层产能和吸水能力认识的不足,开发井网不能一次定死,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完善㊂通过对某油田长2油藏的实例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长2油藏的现有井网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㊂主要表现在井网密度过小,还没有达到其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因而不能对剩余油形成有效控制,可通过加密井来进行挖潜;第二,注采比太小造成地层能量补充严重不足㊂从井网方式来考虑,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井网而分散为不同的井组开采,导致油藏单向受效井多且存在部分二线采油井,甚至三线采油井,从而降低了开发效率,可将当前井网改造成排状注水或面积注水的注水方式;第三,井网适应性分析应采取公式计算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㊂参考文献:[1]王文环,彭缓缓,李光泉,雷征东,吕文峰.长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及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5,43(1):106-110.作者简介:李磊,王晓玲,李慧婷,刘东升,刘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㊂871。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6209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b.png)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指的是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渗透率一般在0.1 md以下。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传统的油气开采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注水开发工艺技术。
本文将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分析。
注水开采技术是一种将清洁水或矿化水注入油层,增加地层水压力,促进油井采出的采油方法。
它具有推进采出工艺的功能,可增加采收率和油井的生产量。
在低渗透油田中,注水开采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选井、注水井井网、注水井间距、注水防淤技术、注水改造技术等。
选井是指选择适合注水开采技术的油井。
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选择渗透率比较高的油井进行注水开采。
这样可以提高注水效果,并增加采出量。
注水井井网是指在选定的油井之间,按照一定的距离和位置规律布置注水井。
它的作用是形成一定的水力循环系统,促进油井产出。
同时,注水井网的布置也应考虑工程投资和注水效果等因素。
注水井间距应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层渗透率等实际情况进行决定。
注水井间距较小,注水效果较好,但造价较高。
注水井间距较大,造价较低,但注水效果相对较差。
因此,在实际注水开采中,应尽量减小注水井间距,提高注水效果。
注水井间的距离还应结合地质、物理特征等因素进行设计。
注水防淤技术是注水开采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低渗透储层的油水分布较为均匀,注水后地层中容易产生凝胶物和泥沙等淤堵物。
淤堵物的形成会影响注水效果,严重时会使注水井失效。
注水防淤技术主要包括加压注水、注水井酸洗、注水井改进等。
加压注水是指通过加压将水从注水井射入油层,增加地层水压力,改善油井周围介质条件,推动油向高压区域移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淤堵物的形成,提高注水效果。
注水井酸洗是指通过酸洗注水井,清除注水井孔径内的淤泥、油膜等污垢,增加注水效果。
注水改造技术是指对已经失效的注水井进行改进,使之重新具有注水能力。
改进方法包括增加注水井孔径、安装滤管和改善地面设备等。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75ea365901020207409cce.png)
并得 出了在一些情况下较为合理 的开 采方案 ,希望对相 关工程 具有 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井 网;适应性研 究
1低渗透油藏特性简述 网,在前 期可 以保 持较高 的采集速 率 。之后 通过转注 ,将该 随着开采 量 日复一 日地增大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资 井 网分布 改变为矩 形井 网,有利于 保持储油 层的压力 ,并且 源 总量 在不断减 少 。为 了保证能源 供应在 未来保持 稳定 ,在 延缓 见水 时间,提高 了油 田的采出程度 。 探索开 发其他 资源 的同时 ,拓展 石油 资源 开采 的范围不失 为 4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井井网适应性研究 条新 的获 取能源 的路 径 。低渗透 油 田由于渗透 性较低 ,储 水平井及 其储油层部分井体为水平钻设 。相 比直井 ,水平 油层 天然蕴含 能量不足 等原 因普 通注水 开发 的石 油开采方 法 井具有 更好 的开 采效果 ,虽然其 成本相较 之下提升 了一倍左 并 不适用于低 渗透油藏 的开采 ,造成 了开采难度 的加大 ,采 右 ,但 是整体 上来说其经 济效 益大大有 所提升 。同时水平 井 收 率较低 ,大大降低 了经济 效益 。但 是 由于低渗 透油藏 在世 可 以提高油藏 的开采 效果 ,尤 其是对于 低渗透油藏 ,可 以提 界 范围 内及 我 国具有广 泛分布 ,且 目前低渗透油 田的探 明储 高 其 可 开 采 储 量 。水 平 井 因为 其 井 体 探 入 储 油 层 更 多 , 与 油 体 的接触更 大, 同时 可 以改变 了井体周 边流体 的流动模 式 , 量逐年上升 ,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 低渗透油藏顾名思义储油层区储油介质 的渗透 率较低 ,使 使得 流体 的流动阻力 下降 ,所 需注水压 力也更 低,所 以水平 得 流体在 其中流动 时具有不 同于普通 油藏 中流 体流动 的不 同 井可 以使用较 低 的注 采压差进 行开采 。水平井 的合理井 距确 性 质 ,不满 足达西 渗流定律 。由于渗 透孔道 较细 ,液 固交 界 定方法和 直井相 同,只需更 改相应 的参数就可 以获得经 济效 面上流 体分子 与固体界面表 面分 子之间 的相 互作用力 已经无 益 达到峰 值和零 点处的井距 最后得 到合理井距 。由于相 比之 法 忽略 。所 以当流 体运动 时 ,不仅 需要克服 液体 自身的粘滞 下水平井 有更大 的储 油层接触 面 ,其整体流动 阻力也 更小 , 阻力 ,同时还要 克服 固液 交界面 上流体和介 质表面 的相互 作 则每 口井 的效果 范围相 比于直井更 大 ,所 以水平井 网相对来 用力才 能进行流 动 。所 以对 于注 水开采方 法来说 ,介质 中必 说密度更 小 。但 是水平井 具备相应 的优势 的同时 ,也具有 一 须要存 在足够 的压力梯度 ,即存 在最低 的压力梯度 称为启 动 定的局 限性 。由于储油层 的裂缝对 于水平井 开采效 果具有很 压力梯 度 。所 以低渗透 油藏 需要 更高 的注 采压差 来进行有 效 强 的影 响,所 以要求 目标 油藏不 具有较大 的裂缝或 者裂缝 发 的开采 。 同时 在实 际开 采过程 中, 由于 油气 的导出,储 油区 育较为 良好并且 已经探明 分布 并且 随机分 布性较差 。在布置 域 的压力会不 断下 降,导致介 质压力收 缩, 因此 其渗透性 能 水平井 网的时候 ,要考虑 到油藏 本身裂缝 和水平井 井身 的相 会进 一步下 降 ,对油 气 的开采 造成很大 的影 响。并且 由于低 对位 置关系等 因素 ,在 裂缝平 行于水平井 井身 时较有利 于延 渗透 油藏 内部多具 有大量微 小裂 缝 ,在 压力 下降过程 中更加 后生产井见水时间,有利于开采率 的提高 。 容 易导致储油介质形变,影响渗透性能 。 5低渗透油藏 注水 开发联合井网适应性研究 由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的复杂性,使得开采工作难度远大于 2井网密度的确定 较 为合理 的井 网密度 的确定 一般 采用 “ 加三 分差 ”的方 常规 油藏 。近年来 ,针对低 渗透油藏 区域复杂 的各 向异 性 , 法 ,即在经 济效益 达到峰值 的井 网密 度之上 加上达 到峰值 以 通 过直井与 水平井联 合布置 以达到最 有性能 的联合井 网技术 及 没有任 何经济 效益 的井 网密度两 者之差 的三分之 一。所 以 越 来越受 到重视 。通 过对 水平井和直 井不 同的分布 组合方式 确 定经济 效益分别 达到 峰值 以及完 全没有经 济效益 时的井 网 以及 井 网与 储油 层 裂缝 的 相对 位置 关 系 的数 值模 拟 进 行研 密 度就是 关键 。通 过数值模 拟 的方 法 ,根据 油 田采 收率 以及 究,寻求开 采效 果较为优 秀的联合布 置方案 。 由于注 入水容 相关经济 学公 式,选取 不同的石油 价格 ,低 油藏 油 田渗透率 易在水平 井 中积 聚 ,所 以一般采用通 过直井 作为注 水井而 水 获得不 同情况 下经济效 益峰值 以及 零点处 的井 网密度 , 由此 平井作 为生产井 的方式进 行开采 。同时 ,井网 的水 平井井 体 仍 旧在 与裂缝保 持水平 关系 的时候 具有较 好的开采 效果 。并 确定不同情 况之下的油 田井 网密度 。 且在数 种不 同井 网布置 之中 ,矩 形五 点井 网具有 最高 的开 采 3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直井井网适应性研究 率。 在开采低渗透油藏过程 中,所 需压力较高但是效果较差, 6 结 束语 有效 开采可 能会依赖于 井 网分布 的模式 以及井 网相关参 数与 通 过 数 值 模 拟 ,能 够得 到 直井 、水 平 井 以及 直 井 水 平 井 联 地层裂缝的配置关系。 通过建立模型并进行数据模 拟的方法对井 网分布模式 以及 合井 网分别在 不 同的渗透率 、裂 缝情 况等重要影 响因 素下较 低油 藏开采 率的关 系进行研 究 。典 型的分布模 式有菱形 反九 为合 理 的布 置方案 。当然模 型模 拟具有 一定 的局限性 ,更加 点、矩形 五点 、不 等距线状 、五点状 以及反 九点状 。在 模拟 精 确的研 究应给 予现 有低渗透 油藏开 采工程所 提供 的宝贵数 时使 区域 面积及每 日产液量保 持相 等,得到 不同时 间段 下各 据 之上 。但 是仍 旧希 望本研 究能够对 相关油藏 的开采 具有 一 个 参数并 通过 图解 来进行数据 分析 。通过分 析所得数据 ,可 定 的指导借鉴作用 。 以看到五 种不 同井 网布置 中,反 九点井 网在 采 出程 度较低 的 参考文献 情况 下生 产井 中含水量就 已经快速 升高 ,导致无法 继续进行 [ 1 】 韩永 庆 .低渗透 油藏 注水 开发 合理 井 网系统研 究 [ D ] .浙 有效生产 。而相 反的 ,五 点井 网只有在 即将 达到最 大开采率 江大学, 2 0 0 9 . 的时候才 会产 生较为严重 的生产井 水淹现 象 。同时 ,根据 采 [ 2 ]贾元元 .低渗 透油藏 注水开发 井 网适应性研 究 [ D ] .中 国 出率和 时间 的关系,反九 点井 网具有较好 的初期开 采速度 , 石 油大学, 2 0 1 0 . 同时 ,菱 形反 九点井 网初 期 的开采 速率 与反九 点相 比并 未降 [ 3 ]罗银 富 . 低渗 透砂岩 油藏水驱开发 效果评 价指 标与方法研 低多 少 。所 以可 以通过采 取合 理合并两 组井 网安排 的方 式进 究 [ D 】 .西 南石 油 学 院 , 2 0 0 5 . 行低 渗 透油 藏 的 开采 。在 开 采 前期 ,使 用 菱形 饭 反九 点 井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5348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d.png)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开发与注水技术密不可分。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延长油田生产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的特点、注水开发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特点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其储层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油层渗透率低等特点使得开发难度较大。
低渗透油田井网密度大、油水比高、油层厚度薄、地层压力低、水平井比例大、次生孔隙多等特点,给注水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注水开发原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是指通过向油层注入一定的水,以提高油层压力、改善驱油方式,最终提高油井产量的开采技术。
注水开发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油层压力:通过注入水破坏油层平衡,增加油层压力,促进油的流动,从而提高产量。
2. 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注水可以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提高油相在孔隙中的流动性,使得油能够更容易地被开采出来。
3. 减缓油井产量下降速度:通过注水可以减缓油井产量下降的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
三、注水开发关键技术1. 注水井选址:合理选址对注水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根据油层的物性、地层的结构、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注水井位置。
2. 注水井完井工艺:完井工艺的合理设计能够保证注水井的稳定运行和长期高效的注水生产。
3. 注水设备选择:包括注水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的选择应选取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特点的设备。
4. 注水工艺优化:包括注水井的注水量、注水压力、注水周期等参数的优化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注水效果。
四、工艺优化1. 注水井不对称调整:在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上进行不对称调整,以改善油层的压力分布、强化油水界面。
2. 选取合适的调剖剂:通过调剖处理改善油层的渗透性、提高油水相对渗透率,提高注水效果。
3. 优化注水控制策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注水过程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提高注水效果,减少生产成本。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350b416bec0975f565e249.png)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我国油区中分布着较为广泛的低渗透油藏,气开采过程呈非线性趋势,且在启动压力梯度和感应力上的敏感性都比较强。
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在不同井网参数以及裂缝参数下的开发效果,并对如何选取恰当的网井和网井参数提供了一些建议。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适应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所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强烈,巨大的市场需求致使石油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具有一些严重的缺陷,例如:渗透率低、非均性质严重以及天然能量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增加石油开采的难度。
如何经济高效的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采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开采行业研究的重点。
1低渗透油藏的特点由于存在喉孔细小、渗透率低等问题,加上启动时存在压力梯度,故低渗透井的开采不合符达西透定律。
所谓启动压力梯度,就是驱动流体流动,从而克服粘滞阻力的驱动力。
低渗透率的范围内,随着渗透率的下降,压力梯度将急速增加,因此作用规律较为明显。
应力的敏感性是指储层演示的渗透率等物质特征会随着参数的变化而改变。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原始渗透率和空隙能见度都很低,所以会影响到生产的可靠性,由此而引起的敏感性是不容忽视的。
2低藏注水开发直井井网适应性研究选择油田低渗透区域为低渗透油田注水直井井网的研究对象,建立五种井网的数据模型进行模拟运算,这五种井网分别为:(1)反九点井网;(2)菱形反九点井网;(3)不等距线状井网;(4)五点井网;(5)矩形五点井网。
通过分析以上五种数据模型可以发现,当井网密度相同时,石油开采速度最快、见水时间最短的是反九点井网,在主渗流方向上,生产井和注水井的差异最大。
由于主渗透流方向会有潜在的生产井水淹现象发生,为此在开采的初期,地层压力的维持以及采油速度的提升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水,建议在石油开采的初级阶段使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后期再根据实际需求调成不等距线状的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
3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井井网适应性研究钻入储集层井眼后呈水平状态的井被称之为水平井。
低渗透油藏矩形井网水力压裂适应性研究
![低渗透油藏矩形井网水力压裂适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82091f866fb84ae55c8d05.png)
一 .Ⅲ \ 【 E一瘿 _
周 延 军 , : 渗 透 油 藏 矩 形 井 网 水力 压 裂 适 应 性 研 究 等 低
8 7 6 5 4 3 2
2 0 m和 2 0 m 的情 况进 行 了研究 。 0 5
⑥
2 1 Si eh E gg 0 1 e T c. nn. .
低 渗透 油 藏矩 形 井 网水 力压 裂适 应 性研 究
周 延 军 马 新仿 王 建
(中原 油 田采 油 五 厂 , 阳 4实 验 室 , 京 12 4 ) 濮 5 00; 北 0 2 9
排距条件下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变化对压裂 井产能等 开发指标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 于矩形井 网, 对 井距 一定 , 压裂效果 并非排距、 缝长比和 导流 能力越大越好 , 而是存在一个合适 的范围。
关键词 矩形井 网 水 力压 裂 优 化 设 计 低渗 透 油 藏 适 应 性 研 究
第1 1卷
第2期 1
21 0 1年 7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1 No 2 J l 0 1 11 . 1 uy 2 1
17 一 l 1 (0 12 —0 80 6 1 85 2 1 ) 150 —4
S inc c n lg nd En i e rn ce e Te h oo y a g n ei g
— —
o
生产井
△
注水井
水力裂缝
型和形式 , 须 考 虑 水 力 压 裂 裂 缝 参 数 、 层 参 数 必 地
和 生产参 数之 间的 匹配关 系 。 矩形 井 网 由 于 注采 井 数 比 高 、 水 强 度 大 , 注 注 水井 沿裂 缝线状 注水 , 以提 高油 井 产 能 和注 水井 可 注水 能力 等特点 , 目前 低 渗 透油 藏 高效 开 发 的有 是 效井 网形式 之一 - 。论 文对几 种不 同井 网在 低渗 4 J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差异分析与优化调整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差异分析与优化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23250c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f.png)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差异分析与优化调整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的油藏。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井网的设计和优化调整对于油藏的开采效率和生产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优化调整的方法与意义。
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及井网设计原则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主要包括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易形成微孔隙、微裂缝等。
在井网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油藏的特点,合理布置井网,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井网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密度适中、井距合理、注采平衡、减小压裂压力、减小孔隙压力梯度、合理布置注采井等。
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适配差异主要体现在井网布置、井距、注采比例等方面。
不同的油藏特点和井网设计原则会导致不同的井网适配差异。
最突出的差异包括:1. 井网布置差异:低渗透油藏通常采用水平井或者多级压裂技术进行开采,而不同的油藏特点会导致水平井或者压裂井的布置方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井网的适配性。
2. 井距差异:低渗透油藏的井距设计需要考虑到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不同的油藏特点会导致井距的选择存在差异,影响井网的适配性。
3. 注采比例差异:低渗透油藏的注采比例对于油藏的开采效率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不同的油藏特点会导致不同的注采比例,从而影响井网的适配性。
针对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以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生产稳定性。
具体的优化调整包括:1. 应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获取更准确的油藏信息,为井网设计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3. 合理设置井距,根据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井距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采收率。
4. 调整注采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采比例,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生产稳定性。
5. 运用先进的注采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多级压裂注气技术等,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和生产稳定性。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差异的优化调整对于油藏的开采效率和生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优化调整,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降低注采压差,提高油井的持续生产能力,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实现更长期、稳定的油田开发和生产。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评价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2f13cb6f524ccbff12184fc.png)
合理 油水井 数 比计算 公式 :
R= =
平 面非 均 质性 适 应 性较 差 , 特 别 是南 北 向油水 井 问
( 7 )
不 能建立 有效 的 注采关 系 , 已不 能满 足 D L , Y油f I I 的
( +f 。 )
开采 需求 , 下一 步井 网调 整思 路是 缩小排 距 , 增 大裂
2 0 1 4 年第 1 4 期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5 7
低渗透油藏井 网适应性评价
王 治 国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第三采油厂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1 1 3 )
摘 要 : 针 对低 渗透 油 田开采 过 程 中遇 到普 遍 问题 , 选择 DL Y 油 田作 为研 究对 象, D L Y 油 田采 用
压裂 , 近东 西 向和 北东 东 向油 水井 间形成 水淹 通道 ,
( 3 )
求 导 为 0时 的 S, 即为 合 理井 网密 度 , 这里 采用
南北 向油井 受效 差 , 水 驱波 及体 积 范 围小 , 无 效或 低 效循 环井增 多 。目前采 出程 度 1 1 . 9 5 , 平均 单井 日
m。 / ( M Pa . d )
[ 1 ] 宋 国亮 , 宋全宏, 等. 宋 芳 屯油 田芳 1 7区块 井 网适 应 性评 价 [ J ] . 大庆 石 油 学 院学 报 , 2 0 0 9 ,
3 3 ( 2 ) : 1 1 2 ~1 1 5 .
按照 现有数 据计 算 合理 油水 井数 比为3 . 0 , 而目
—
we s t o i l we l l s a r e wa t e r f l o o d e d s e r i o u s l y,b u t p o o r e f f e c t i n t h e n o r t h- -s o u t h we l l s .No w t h e r e c o v e r y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b18c1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8.png)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一般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其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相对于高渗透油田而言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注水方式、注水井网结构、水质要求、井间干扰、泵功分配等。
一、注水方式低渗透油田一般采用分区分层注水方式。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油层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进一步提高注水效果。
此外,分区分层注水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注水井之间的干扰,降低注水效果的影响。
上部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注水方式,适用于油层肌理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其优点在于能够对油层进行更加充分的开采,提高采油效率。
此外,上部注水方式还能够降低油藏的地层压力,减少岩石的破坏性。
二、注水井网结构低渗透油田注水井网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油田特征和油田开采规律等因素,以实现注水效果的最大化。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田的注水井网结构包括中央井、边缘井和补注井。
其中,中央井和边缘井主要用于注水,补注井则用于补充注水井的注水量,以达到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
三、水质要求低渗透油田注水的水质要求比较高,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水质标准规定。
同时,根据不同的油藏特征,还要制定相应的注水水质标准。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的要求包括PH值、盐度、硬度、有机物浓度等指标。
如果水质不符合相关要求,则可能会影响油藏的采收率。
四、井间干扰针对低渗透油田的井间干扰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注水井位置和注水量,以防止井间干扰。
2、采用适当的注水方式,例如分区分层注水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井间干扰的影响。
3、加强注水井网调节,及时跟踪油层变化,避免井间干扰的发生。
五、泵功分配低渗透油田的泵功分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油田不同区域的注水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泵功分配应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制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水效果。
此外,注水井网的泵功分配还应根据油 well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gas in the fluid, Qrg and water, Qrw, and then it integrates on the entire model to giv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wells.田的产量和压力等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afd80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c.png)
88一、井网形式已有理论及经验论证井网形式是否适应油田开发主要判断依据有三点:一为是否可以以较高的采油速度在开发初期生产,并且实现无水采油期的最大化;二是井网形式在开采末期是否达到较高的采收率;三是必须有利于油田开发中的井网调整。
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行严重,单井储量较低,注采井网的井排距不能过大以保持合理的驱替效率;同时还要保证不能由于距离的过小发生过早水淹和水窜现象。
在考虑经济效益因素的前提下,已有的同类油藏开发实践表明:在井网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菱形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均高于正方形九点井网(图1)。
结合低渗透油田的实际情况,宜选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
并且菱形反九点井网是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调整的推荐形式。
图1 低渗透油藏常用井网采出程度对比图二、井网形式的数值模拟论证针对低渗透油藏主要采用的井网形式—矩形五点法和菱形反九点发井网通过数值模拟对油田某区进行开发效果预测。
参考该油田其他区块开发经验,在采用相同的合理经济井网密度12.3口/km2、井排方向为NE70°~75°的前提下,分别进行540(井距)×150(排距)的矩形五点法井网和菱形反九点法井网进行布井,采用相同地层、生产参数进行15年生产预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图2):在菱形反九点井网在15年的生产中产量明显较高,其初期最大产量也较大。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刘 冉 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由已有理论、开发经验以及数值模拟论证方法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菱形反九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对产量和开采程度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特征。
【关键词】井网形式;油田开发;适应性研究图2 不同井网累计产油量曲线对比图三、结论及建议由已有理论、开发经验以及数值模拟论证方法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菱形反九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对产量和开采程度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特征。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9291fa4693daef5ef73d44.png)
147
X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姚 旭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 油厂地质大队, 黑龙江 大庆 163414)
摘 要: 为了研究超前注水井网的适应性, 本文针对 Z 油田 5 个超前注水试验区, 采用理论分析和 区块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价了试验区的井网适应性和超前注水效果, 明确了井 网形式与含水上升规律、地层压力、采油速度之间的关系, 为油田的开发调整和新区块开发布井提供依 据。
;
J
o
=
2PKo ln( 1000/ r
; DP)
Jl=
2P( Ko + Kw ) ; Jw=
2PKi
( 3)
ln( 1000/ r DP)
ln( 1000/ r DP)
( 1) 、( 2) 式联立求解, 可得:
pR =
Bpwf + G+
Gp B
of
;
pR -
p of =
B G+
B(
p
wf
-
pR=
[ 4] 计秉玉, 等.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面积井网 产油量计算方法[ J] . 石油学报, 2008, 29( 2) : 17~19.
[ 5] 刘月田, 等. 全岩心非均匀径向渗流各向异性 渗透率测定方法[ J] . 石油学报, 2005, 26( 6) 46 ~49.
X 收稿日期: 2012- 02- 14
[ 参考文献]
[ 1] 李道品.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 M] .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24~25.
[ 2] 张锐. 评价预测油田注水效果的一种方法[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23( 4) : 46~49.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484d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7.png)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低、孔隙构造复杂、渗透率小的油藏,采收难度大。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注水采油技术成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概述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指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压力适当的水来提高油藏压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的一种采油方法。
该技术通过提高油藏的有效压力,增加原油产量,提高采收率,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采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
注水采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注入的水形成压力驱动力,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方向移动,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其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注水井开采方式和注水井井网布局,通过优化注水参数,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水效果,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二、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1. 注水井开采方式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开采方式一般采用短距离水平井,以提高地层的有效开发面积,增加注水效果。
通过水平井的井壁完井技术,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升降程度,减少水淹油层的程度,从而提高了开采效果。
2. 注水井井网布局低渗透油藏注水井井网布局对于注水采油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水井井网布局应根据油藏地质、水驱规律、油气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优化井网密度和注水井的位置,以期望在整个油藏中形成合理的水驱体系,从而提高注水效果,提高采收率。
3. 优化注水参数通过调整注水井注入量、注水井开采压力、注水井注水周期等优化注水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效果。
合理的注水参数设计对于提高采收率非常重要,能够有效调控原油流动方向和速度,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通过合理的注水井开采方式、井网布局和注水参数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采收率,提高油田开采效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开采方法。
三、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超低渗油藏超前注水井网适应性研究
![超低渗油藏超前注水井网适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4ab919cc7931b765ce153e.png)
张烈 辉 , 杨 , 曾 周志 平 , . 低渗 油藏 超前 注水 井 网适应 性研 究 [ . 南石 油 大学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0 l 3 () i 1 14 等 超 J西 ] 2 1, 3 3 : o— 0
前注水开发 以来 , 注采 比都 比较 高, 基本保 持在 3 形反 九点井网, 其西南部部分区域采用 的是沿裂缝 左 右。虽然地层压力保持程度较好 . 但单井产能并
未 明 显 提 高 , 人 水 几 乎 没 有起 到 驱 油 的作 用 , 注 注 水 开发 效 果 不 理 想 。为 了实 现 长 6 藏合 理 高 效 油
积, 沉积微 相主要 以浊积水道 、 积叶状体 为主。 浊
收稿 日期 :2 1 3 2 01 — I 0 网络 出版 时间 : 0 卜0 — 4 2 1 6 1
非 均质性 严 重 。
低 渗 透油 田为 了提 高 开发 效 果 , 须 采 取保 持 压力 必 的开 发方 式 , 实行 超前 注水 [ 。Bl3区 自实 施超 5
B 5 区 目前整体上采用的是 50 10 13 0 2 mx m菱
方 向 的线 状 注水 , 即五点 法 注水井 网。2 0 0 9年 1 月 前 , 油 藏处 于 超 前 注水 阶 段 。每个 月 新 增 投产 井 该 数 少 , 井 数 增 幅 明 显 高 于 油 井 数 增 幅 , 采 井 数 水 注 比最 高达 到 I 1 注采 比也 比较 高 。从 2 0 :, 0 9年 2月 开 始 , 基 本 上 完 成 超 前 注水 的要 求 后 , 量 投 产 在 大 新 井 , 油藏 处 于全 面 开发 阶段 。2 0 该 09年 2月 ~ 1 1 月 共 投 产 3 8口井 , 中新 投 产 油井 2 7口 , 投 0 其 2 新 产 水井 8 l口 。注采 井数 比逐 渐下 降 , 油量迅 速 上 产 升 , 17t 南 5 d增 至 52t , / 2 d 注采 比保 持 在 25 右 , / .左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a5ef27b4daa58da0114a8b.png)
16 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1 年 01
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 版)
2 1 年 4月 第 3 01 3卷 第 2期
J un l f o twet er l m nv r t ( ce c T c n lg dt n o r a o uh s P t e U ies y S i e& e h oo yE io ) S o u i n i
3 中国石 油煤 层气 有 限责任 公 司对外 合作 项 目部 , 京 东 城 102 . 北 0 08
摘
要 : 分 析 了 z 油 田 5个 超 前 注 水 实验 区基 本 情 况 的基 础 上 , 用 注 采 平 衡 分 析 方 法 , 用理 论 分 析 和 区块 动 态 在 应 采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 用 数 值 模 拟 评 价 了 实验 区 的 井 网适 应 性 。通 过 分 析 地 层 压 力 与 油 水 井数 比 关 系 、 对 采 液 量 与 运 相 油 水 井数 比 关 系 、 层 压 力 与吸 水 产液 指 数 比关 系及 不 同 井 网形 式 含 水 与 采 出程 度 关 系 , 地 明确 了 井 网形 式 对地 层 压 力 、
式 中 , 一 注 水 井 数 , n一 采 油 井 数 , g一 日 i 口; p 口; l 产 液量 , ; o 日产 油 量 , ;w 日产水 量 , ; m。 q一 m。q 一 m。
开始注水 , 油井不压裂进行超前 注水 。采用菱形反
九点 面积 井 网 , 体情 况 见表 1 具 。
收稿 日期 : 0 1 0— 4 2 1— 3 2 网络 出版 时间 : 0 卜0 一 8 2 1 4 O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探讨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053752a5727a5e9856a6131.png)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探讨摘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区的分布范围较广,在开采中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上的敏感性。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形式井网参数和裂缝参数条件下的开发效果,对选取合理形式的井网和井网参数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适应性研究0. 引言石油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增大,巨大的需求形成了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低渗透油藏由于本身具有的诸如天然能量不足、渗透率低、非均性质严重的缺陷,在开采的过程中,压力传递慢、产量增加速度慢。
因此,经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点。
井网的使用在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发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确定井网的开发类型对于开发低渗透油田意义重大。
1.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低渗透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喉孔细小,渗透率低,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启动的压力梯度、不符合达西渗透定律。
启动压力梯度指的是驱动流体流动的、克服粘滞阻力的驱动压力。
其渗透的规律指的是底层的渗透率对启动的压力梯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渗透率的降低,启动的压力梯度急速地增加,在低渗透的范围内,作用的规律较为突出。
储层演示的渗透率等物性特征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被称为是应力的敏感性。
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层原始的渗透率和空隙的能见度都很低,但是变化的幅值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的可靠性,应力的敏感性是不可忽略的。
由于低渗透率和特低渗油的油藏中富含着微型的裂缝,在形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介质的变形,应力的敏感性在石油的开采中表现得非常明显[1]。
2.低藏注水开发直井井网适应性研究低渗透油田注水直井井网的适应性研究中,选取某典型油田的低渗区块作为研究的对象,建立反九点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五点井网、不等距线状井网、矩形五点井网五种井网的数据模型进行模拟和运算。
以长庆油田为例,油藏的深度为2000米,平面上主渗透率为40*10-3Um2,底层的水粘度为0.5024mpa.s。
通过五种数据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井网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反九点井网的石油开采的速度较高,见水的时间早,相对于菱形的反九点井网和正方形的反九点形式而言,反九点井网存在着见水过早的现象,在主渗流的方向上生产井和注水井的差异较大,。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9f1c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5.png)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田开采难度大,注水开发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注水开发是通过向油层注入水,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运用一系列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技术难点1. 渗流能力较差:低渗透油田地层的渗透率较低,渗流能力差,注水后水分容易形成通道,水分注入效果不理想。
2. 孔隙结构狭小: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比较狭小,孔隙隙径小,导致注水后易形成孔隙堵塞,增加开采难度。
3. 井网间距大:低渗透油田的井网间距较大,使得注水后地层压力分布不均,部分地层无法充分受压,导致开采效果低下。
4. 油水分离困难:由于地层渗透率低,原油和水的分离困难,容易出现油水混采现象,影响原油品质和开采效率。
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技术分析1. 地质条件分析:对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包括地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岩石类型等,为注水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2. 水质分析:对注入水质进行分析,选择水质适宜的注入水,减少地层堵塞和井口腐蚀。
3. 注水井选址:根据地质条件和地表条件,合理选址注水井,确定注水井的井网布置方案,提高注水效果。
4. 注水包压技术:采用注水包压技术,通过控制注水压力和注水速度,避免注水通道的形成,提高注水效果。
5. 调整注水剂量:根据不同地层情况,调整注水剂量,合理分配注水井的注水量,提高地层压力,促进原油产量增加。
6. 注水效果监测:建立注水效果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地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注水方案,确保注水开发效果。
7. 油水分离技术: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油水分离困难问题,采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三、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技术应用案例1. 美国马塞拉斯盆地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美国马塞拉斯盆地是世界上重要的低渗透油田之一,地层渗透率在0.05md以下。
中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
![中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f246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8.png)
中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摘要:井网部署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问题,适宜的井网形式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
本文分析提出了制约中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裂缝、储层分布和构造背景,分析了井网适应性判断依据,提出了根据裂缝发育情况来选择调整方式,并且根据开发情况选择调整时机的方法,来进行井网调整,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关键字:中低渗透;井网;适应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条件差,产液指数随着含水的上升急剧降低,造成产量递减快。
在延长低含水期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油田达到最大的产液量,减缓产量递减。
因此,有必要对合理的注采井网调整进行研究,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1中低渗透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完善井网需要首先掌握影响注水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
分析油井见效规律,认为影响井网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裂缝、储层和构造。
1.1裂缝裂缝发育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复杂的地下裂缝分布,降低了水驱效果。
区块地层存在较多的压裂裂缝,裂缝的存在充当了油水渗流的主要通道,注入水沿裂缝推进比较快,方向性比较强,因此控制了生产井的见水时间和含水上升速度。
从油田的开发过程来看,不利的裂缝展布,使油田见水早,整个区块水井排油井的见水时间和含水上升速度要明显大于油井排油井。
另外,由于油层在垂向、水平方向的非均质,注水开采一定时间,注入水与边水沿高渗透层或厚层正韵律底部高渗透部位向生产井不均匀推进。
在垂向上的单层或局部突进造成了开采中的“层间”和“层内”矛盾;而在平面上水沿高渗透方向向生产井推进,产生了“水舌”并形成了“平面”矛盾。
这些均可造成油井水淹。
1.2储层分布储层平面分布和纵向韵律特征对水驱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区块平面上水淹差异比较大,砂体主体部位储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物性好,含水上升速度慢、含水较低,说明注入水水线推进速度慢、波及面积大,水驱效果较好;纵向上区块以正韵律为主,下部4、5砂体物性明显好于上部1、2、3砂体,注入水沿底部推进,储层上部采出程度低。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及策略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f5eb1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4.png)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及策略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岩石渗透率低,油藏中的原油运移困难,采收率较低,给油田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量和采收率,注水开发成为一种常用的开发方法。
然而,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因此,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用于该类油藏的优化方案,对于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策略1.低渗透油藏定义和特点1.1定义低渗透油藏是指那些具有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
通常,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小于0.1mD,孔隙度往往不足20%。
相对于高渗透油藏,低渗透油藏的原油在储集岩石中流动性更差,采收难度更大,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也较低,对采油技术和开发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特点(1)低渗透。
低渗透油藏是指油藏中储层岩石渗透率较小,通常在0.001到0.1mD之间。
这种低渗透性导致原油在储集岩石中流动困难,使得油田采收率较低。
(2)小孔隙度。
低渗透油藏的岩石孔隙度相对较小,一般在5%到20%之间。
这意味着油藏中能够储存和流动的原油量有限,限制了采油的效果和产量。
(3)低渗透度与孔隙度非均质性。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往往存在较大的非均质性,即不同地区或层位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差异较大。
这使得注水开发时注水效果不均匀,难以实现有效的原油驱替效果,增加了油藏开发的难度。
(4)高油层粘度。
由于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长时间储藏和水分解作用,原油的粘度往往较高,流动性差。
这要求在开发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以确保原油的有效采集和提高产能。
(5)阻流环境。
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特点决定了其通透性较差,易形成阻流环境。
阻流环境的存在增大了油藏的开发难度,需要更精细的调控和改进开采技术。
1.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常见问题2.1水与油的分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水与油的分层问题是指在注水过程中,由于油层渗透率较低,水和油在储层中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及完善程度评价研究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及完善程度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b3c191f61fb7360b4c65dc.png)
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及完善程度评价研究张 阳(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录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我国近年来新增低渗透油田数量逐渐增多,但多数都面临储量难以有效动用的现实困难。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合理井网部署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利用四种方法对N断块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得出合理井网密度为20.75口/km2,合理井距为219m。
同时计算得出区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为61.21%,属于中等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69.26%,属于较差~中等的范围。
考虑到区块连通性较差,应该考虑从井网加密,改善注采关系入手,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井网密度;合理井距;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中图分类号:TE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6—0103—03 近年来我国新增的低渗透油藏增多,但是开采难度都较大,一旦投入开发,含水上升非常快,储量动用程度低。
为了改善已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改善储量动用程度,加快产能建设的步伐,推动未动用的油田储量尽快有效的投入开发,需要针对不同的油藏特点开展井网适应性及完善程度评价。
L油田N断块储层物性较差,受油藏储层发育及物性等因素影响,断块产量递减加快,含水上升速度快,注水效果较差。
因此急需部署合理有效的井网,保证油田稳油上产。
1 井网适应性评价1.1 井网密度适应性评价1.1.1 合理采油速度法根据地质和流体物性,计算在一定的生产压差下,满足合理采抽速度要求所需的油井数和总井数,从而计算出所需的井网密度。
由井网密度的定义得:SPC=Now/A=N·Vo360αkhμ·ΔP·Rot·A(1)式中,α—计算系数,它与注采井网和油井深度有关,α的取值原则为:对于面积注水井网,当井深<2000m时,取α=0.025;当井深>2000m时,取α=0.05;对于行列注水井网,取α=0.0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我国油区中分布着较为广泛的低渗透油藏,气开采过程呈非线性趋势,且在启动压力梯度和感应力上的敏感性都比较强。
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在不同井网参数以及裂缝参数下的开发效果,并对如何选取恰当的网井和网井参数提供了一些建议。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所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强烈,巨大的市场需求致使石油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具有一些严重的缺陷,例如:渗透率低、非均性质严重以及天然能量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增加石油开采的难度。
如何经济高效的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采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开采行业研究的重点。
1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由于存在喉孔细小、渗透率低等问题,加上启动时存在压力梯度,故低渗透井的开采不合符达西透定律。
所谓启动压力梯度,就是驱动流体流动,从而克服粘滞阻力的驱动力。
低渗透率的范围内,随着渗透率的下降,压力梯度将急速增加,因此作用规律较为明显。
应力的敏感性是指储层演示的渗透率等物质特征会随着参数的变化而改变。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原始渗透率和空隙能见度都很低,所以会影响到生产的可靠性,由此而引起的敏感性是不容忽视的。
2低藏注水开发直井井网适应性研究
选择油田低渗透区域为低渗透油田注水直井井网的研究对象,建立五种井网的数据模型进行模拟运算,这五种井网分别为:
(1)反九点井网;
(2)菱形反九点井网;
(3)不等距线状井网;
(4)五点井网;
(5)矩形五点井网。
通过分析以上五种数据模型可以发现,当井网密度相同时,石油开采速度最快、见水时间最短的是反九点井网,在主渗流方向上,生产井和注水井的差异最大。
由于主渗透流方向会有潜在的生产井水淹现象发生,为此在开采的初期,地层压力的维持以及采油速度的提升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水,建议在石油开采的初级阶段使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后期再根据实际需求调成不等距线状的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
3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井井网适应性研究
钻入储集层井眼后呈水平状态的井被称之为水平井。
随着我国开采水平的不断发展,水平井开采石油已经成为颈部开采的主要方法。
该开采方式产生于采油过程中压力较小的直井中,主要是通过改变井附近的流动状态,从而减小流动阻力。
水平井通常都有较长的水平井身段,在控制热裂缝发展的过程中注水,将其变成线性驱动模式,以利用水平井的稳定性,在密度较小、厚度较多的区域使用线性驱动模式,从而在垂向渗流注入流体的过程中形成直径流向。
对直井井网的井距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相同的取值方式,在投资维修费用上,水平钻井的耗资比较大,基本达到直井的两倍。
所以,计算经济极限井距以及最佳井距时需要慎重考虑,通过计算合适的井网井距和井网密度来估计最佳井网密度。
例如,当油田的渗透率为40*10-3U㎡时,经济井距被限制在164米,此时可以使用线状、五点、九点以及反九点井网;当最佳井距被限制在307米、极限井距被设置为177米时,可以使用七点、反七点、交错排列井网等;当最佳井距被限制为532米、极限井距被设置为306米时,可以使用矩形五点井网以及菱形反九点井网;如果最佳井距被设定为461米,极限井距被设定为265米,可以使用不等距线状井网。
4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井直井井网的适应性研究
在微裂缝和渗透率的影响下,低渗透油藏对石油注水开发中的井网部署十分敏感。
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的限制,低渗透油井开采时,一要考虑裂缝的方向与其水平段方向的匹配程度,二要注意井距与水平井段长度的匹配程度。
为此,水平井和直井的联合利用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十分有益。
利用之前对不等距线状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以及矩形五点井网的研究,分析井网组合方式与裂缝的匹配度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是直井和水平井联合开采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就矩形五点井网而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将直井作为注水井,应使用X水平井的方向作为采油井的前进方向,且向着垂直裂缝的方向匀速前进。
水平井通过钻穿多条裂缝能够获得高产量的单井以及初始采油速度,但由于注水容易沿裂缝流入生产井,会出现局部水平井段见水过早的情况,从而导致采油速度下降,致使后期能量不足。
但如果选择直井注Y方向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改善石油开采状况,提高采油效率。
5结论
由于天然能量不足、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的存在,致使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比较困难。
为此,选择合理的井网形式十分重要。
恰当的裂缝参数和井网形式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程度都是有效的手段。
本文对低渗透油田开采中直井井网、水平井井网以及水平井井网的适应性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对未来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