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认识空气》教案-1

合集下载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定义和特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探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 空气瓶、塑料袋、纸杯、蜡烛、打火机等实验用品。

2. 关于空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每天都呼吸着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我们能看到它吗?”以此来引入今天的主题——认识空气。

2. 讲解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空气的定义、特点以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但它却充满了我们的周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3. 实践环节(20分钟)(1)空气在哪里?让孩子们用塑料袋在空气中捕捉空气,让他们感受空气的存在。

(2)空气有重量吗?准备两个相同的空杯子,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不装水。

然后把两个杯子放在天平上比较,让孩子们发现空气是有重量的。

(3)空气能帮助燃烧吗?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放一个倒扣的玻璃杯,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帮助燃烧。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空气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空气,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物演示和实践活动,以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空气的存在。

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探究实践:用不同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观察空气的特征。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空气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空气。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塑料袋、气球、扇子、水槽、水、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空气的存在1.导入(5分钟)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引出空气的话题。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2.新课学习(30分钟)用塑料袋找空气(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打开袋口,在空中快速挥动几下,然后扎紧袋口,让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学生操作: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拿一个塑料袋,用同样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并把塑料袋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用气球找空气(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出一个气球,把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然后松开气球口,让学生感受气流。

接着,教师把气球吹起来,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

学生操作: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拿一个气球,用同样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并把气球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用扇子扇风感受空气(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着扇子扇风,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提问学生风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风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用塑料袋、气球、扇子感受空气存在的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其他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并告诉家人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认识空气1冀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认识空气1冀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我们用到 我们的做 我们看到的
的材料 法
现象

用到的感官
耳 鼻 舌手皮 肤
• 5、总结归纳: 空气——无处不在
活动:空气的性质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 空气
? • 同样离不开的还有—— 水
水的特征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
? 形状、透明的液体。
空气的特征
颜色 气味 味道 形状 透明 状态
我已经到了恋爱的年龄了,我渴望能像别人那样的手拉着手走在林荫小道上。可是我没有,在学校时周围的人都已经开始恋爱了,可是我没有,因为爸妈不允许,因为那时我很乖。我不知道为什么爸妈老是不允许我恋爱。
后来我碰到阿文,我们恋爱了。我很爱他,尽可能的对他好。他很爱我,尽可能的对我好。 可是爸妈不同意,理由是我现在还太小,不应该恋爱地。 我告诉他们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不小了。 妈妈求我,求我不要和阿文在一起。 我反抗:阿文哪里不好?
让世界是世界, 我甘心是我的茧。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是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跑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 • 同样离不开的还有—— 水
水的特征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
? 形状、透明的液体。
空气的特征
颜色 气味 味道 形状 透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液体
空气: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空气的一些特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空气的质量和压强。

3. 空气的特性。

教学准备:1. 讲解用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实验用的物品:蜡烛、玻璃杯、水、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观察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们介绍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可以讲解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如: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我们呼吸空气就能生活、工作和玩耍。

2. 引导幼儿们思考:我们能看到空气吗?我们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怎么样的?实验操作:1. 准备一个蜡烛和一个玻璃杯。

2. 在桌子上放一个蜡烛,并点燃它。

3. 让幼儿们观察燃烧的蜡烛,然后讲解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

4. 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5. 解释玻璃杯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消耗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幼儿们回顾实验过程,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蜡烛会熄灭。

2. 引导幼儿们探讨:玻璃杯里的空气被蜡烛消耗完了,那么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不是也很重要?3. 给幼儿一些提示,提醒他们:我们呼吸空气就能活动、工作和玩耍。

进一步实践:1.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

2. 让小组的每个幼儿携带纸张,同行前往室外或教室的开放空间。

3. 让幼儿们尽量用各种方式让纸张飞起来,如:吹气、摇动、扔起等。

4. 引导幼儿们观察纸张的飞行情况,并让他们思考:纸张为什么会飞起来?它是不是被我们呼出的气体所推动呢?总结回顾:1. 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认识到的知识:空气是无形的、无味的,但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通过呼吸空气才能生存。

2. 引导幼儿们参与讨论:我们必须保持空气的质量好,以保证我们的生活环境健康。

3. 提醒幼儿们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放有害物质。

延伸活动:1. 给幼儿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绘画活动,如:画自然风景、画风筝飞翔等。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教学目标•认识空气是一种物质,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理解空气的特性和作用;•学习关于空气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教具:空气球、水杯、牛奶袋子、吸管、鼓;•实验器材:密封玻璃瓶、纸片、蜡烛、水。

•幻灯片或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开始教学前,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吗?空气有质量吗?占据空间吗?请大家听一听老师的解释。

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不可见的,我们不能抓住它,但它确实存在。

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第二步:探究空气的质量1.准备一个空气球和一个水杯,让学生感受一下两者的重量差别。

询问他们,为什么空气球会比水杯轻?2.回答学生的问题:因为空气的质量很轻,所以空气球比水杯轻许多。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把空气球放在一个天平上,会有什么变化?4.将空气球放在一侧的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会发生倾斜。

解释给学生听,就是因为空气具有质量,所以会对天平产生压力和重力。

第三步:空气的占据空间1.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在桌子上放置一个牛奶袋子,让学生观察一下是什么情况。

2.提问学生:当我们把吸管插入牛奶袋子并吹气,牛奶袋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3.解释学生的问题:因为空气是由许多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当我们吹气进入牛奶袋子里时,空气分子会占据牛奶袋子的空间,使其膨胀。

第四步:空气的特性1.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有没有形状?空气可以压缩吗?2.进行实验1:将一个蜡烛放在桌子上,然后在蜡烛旁边用手掌迅速拍一下,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

解释学生的现象:空气受到压力时会被压缩,拍手时产生的气流会压缩蜡烛周围的空气,使蜡烛火焰弯曲。

3.进行实验2:准备一个密封玻璃瓶和一张纸片,将纸片放在玻璃瓶口上,然后用手掌盖住玻璃瓶的开口,用力向下推。

观察纸片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释学生的现象:当我们向下推压玻璃瓶时,会压缩瓶内的空气,使纸片受到空气压力。

第五步:应用空气知识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气球飞行等。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认识空气》。

旨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方向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四、说学情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并能够表达出来。

2.认识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3.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压力、体积等基本性质。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空气2.空气的重要性3.空气的特性和组成4.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实验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准备1.空气是什么的PPT2.实验器材:玻璃管、硬纸板、注射器、水、手柄球泵、气球、扩散演示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鼓励学生回答。

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空气的热情和渴望进一步了解。

2. 理论学习A、什么是空气通过PPT向学生阐述空气是一种气体,它自然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圈中,并构成了我们呼吸的空气。

B、空气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包括呼吸、飞行、运动等方面。

C、空气的特性和组成通过图示文字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包括味道、透明度、压强、湿度和成分等方面。

3. 实验环节A、探究空气的压力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玻璃管、硬纸板、注射器、水等,并带领学生完成空气压力的实验。

实验方法:1.将硬纸板插入管子中。

2.将管子倒转,插入水中。

3.通过注射器向管子中注入适量的空气。

4.看到硬纸板升上去或下降,通过实验观测便能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

B、探究空气的体积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扩散演示器等,并带领学生完成空气体积的实验。

实验方法:1.将水倒入演示器中。

2.把演示器压缩一下使得气泡升上去。

3.将演示器移动一下,学生观察到气泡变大或者缩小。

4. 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特别是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等方面,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对于空气的认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描述气体的特征,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重要性。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电风扇、彩带、吸管、一盆水。

2.材料: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幼儿绘本等。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主题:“认识空气”。

2.发挥幼儿自身想象力,引导幼儿们讨论空气的存在与日常应用。

幼儿活动1.聆听教师介绍并发表自己对于空气的认知。

2.听教师与同伴的分享,加深对“空气”这个概念的理解。

2. 气球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拿出一只气球,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说说气球是用来做什么的。

2.引导幼儿挑战难度,教师要求孩子们吹气球。

幼儿活动1.孩子观察气球的外形及其特点。

2.按照教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尝试使用吹气的方法使气球变大。

3. 电风扇实验(3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电风扇,让孩子们用手感受到风的存在。

2.向幼儿讲解气体的特征,以及通过挥动手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幼儿活动1.孩子们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通过挥动手,能够体验空气的流动。

2.孩子们从实物中感知气体的特征,了解了空气的柔软和可压缩性。

4. 破纸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一张纸片,对幼儿讲解纸片在平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将其用于写字、画图等。

2.引导幼儿伸手轻轻将纸片放起来,观察纸片在空中的表现。

幼儿活动1.无论怎样把手动物纸片都不落地,孩子们逐渐明白在空气的作用下,纸片得以漂浮。

2.孩子们通过实验明确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总结(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问及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让孩子们自己z把握所学的知识点。

2.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学习让我了解了什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学习等等,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幼儿活动1.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对于空气的认识。

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认识空气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空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认识空气教案1 活动目标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活动准备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活动过程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认识空气教案2 活动目的: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活动过程: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实验:验操作,探索活动。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2、土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四)幼儿集体讨论。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五)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认识空气教案3 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幼儿去探索发现。活动准备: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活动过程: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幼儿讨论: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认识空气教案4 活动目标: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材料准备: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活动过程: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四、联系生活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认识空气教案5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空气的属性、作用。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3、丰富词汇:空气、气体、燃烧。]活动准备:气球、蜡烛、瓶子、玻璃槽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儿歌好不好?儿歌的名字叫《空气的话》”教师朗诵儿歌:“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抓不住,你需要,我需要,大家谁也离不了。”“小朋友,你们听完了儿歌,你们认为空气的对话不对呀?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空气的话为什么是对的?”“噢,看来小朋友都知道空气的话是对的,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空气,一起来解答你们心中的“为什么”好不好?”“好!”二、基本部分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会流动的气体。1、儿与教师一起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空气)小朋友闻到什么味道了吗?这说明空气有没有味道呢?2、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观察,问:“小朋友,气球现在是什么样?(扁扁的)”老师吹气球问:“现在是什么样的?”“圆的。”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鼓鼓的)教师将气球的空气放出,在放气的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放完后问幼儿:“你们刚才看到空气没有?”“没有”“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小朋友,现在请把你们的手放在嘴边,往外呼吸一口气,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因为空气可以流动)噢,空气还是可以流动的,所以说它是一种会流动的气体。三、小实验前面我们知道了空气的特性,下面我们来看看空气还有什么作用呢?1、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把两只蜡烛点燃,让一位小朋友拿玻璃杯盖住其中一只蜡烛,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被盖住的蜡烛为什么熄灭了?这说明了什么?这就是空气的另一个作用:空气具有支持燃烧的作用。用玻璃杯盖住蜡烛,外面的空气就进不去杯中,所以没有了空气,蜡烛就灭了。2、将两只小昆虫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瓶内,其中一个用盖子盖住,几分钟后观察,两个瓶内的小昆虫有什么变化?摘要:教师朗诵儿歌: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抓不住,你需要,我需要,大家谁也离不了。小朋友,你们听完了儿歌,你们认为空气的对话不对呀?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空气的话为什么是对的?噢,看来小朋友都知道...认识空气教案6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活动准备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与幼儿人数相等。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个活动过程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1、玻璃杯子里面放如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被子垂直拿出来,杯子中的纸没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也会被浸湿了。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找答案。三、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 为什么空气是宝贵的。帮助幼儿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四、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1、让幼儿用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2、请幼儿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的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3、请幼儿为气球充气,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吹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皮球、游泳圈、轮胎、我们的身体了等等)。活动延伸: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思考:水里有空气吗?高空有空气吗?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一页,继续进行空气的游戏。认识空气教案7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准备: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活动过程:一、塑料袋里有什么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二、抓空气1、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四、空气的重要性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五、探索活动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2、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3、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4、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六、结束活动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活动反思:一、充分突出科学本质,体现浓浓的科学味我们经常说科学课要有科学味,科学课要突出科学本质。那科学本质是什么?首要是实证意识了。在这节课中我有意在认识空气、魔术揭秘等活动中渗透这方面内容的教育。这节课,学生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气”是怎样的,学生对空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甚至从错误到正确。另外,从学生一开始对魔术产生迷惑到后来利用实验揭开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已以懂得了用证据说话的道理。实证的科学意识从此在他们身上扎根。。

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学科:自然科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以及对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空气的组成。

教学难点: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讲解材料。

2. 实验材料:气球、带吸管的杯子、蜡烛、玻璃瓶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首先,老师可以用幻灯片播放一些图片,如人们在户外运动、风吹树叶等,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并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什么?”2. 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讲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学生要注意听并做好笔记。

2. 讲解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组成的知识。

步骤三:实验观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带吸管的杯子和一个蜡烛。

2. 学生可以先将蜡烛点燃,然后用吸管轻轻吹在蜡烛上方的火焰上,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蜡烛会熄灭。

步骤四:实验记录1. 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2.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实验结果汇报。

步骤五:知识总结1. 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空气存在和重要性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巩固对空气组分的记忆。

步骤六:课堂练习1. 发放习题,让学生完成。

2. 讲解习题答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步骤七:课堂总结1.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节课,你们对空气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1. 带学生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的实验观察。

2. 带学生进行树木和植物的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大班科学课——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理解空气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空气瓶、塑料袋、纸条、蜡烛、打火机等实验材料。

2. 教学PPT或者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者谜语的方式引入空气的主题。

例如:“我看不到它,摸不到它,但我却不能没有它,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幼儿猜测是“空气”。

2. 讲解新知:(1)教师用PPT或图片展示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等,并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

(2)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如呼吸需要空气,燃烧也需要空气等。

3. 实验探索:(1)空气有重量吗?将一个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天平上,让幼儿观察哪一个重。

(2)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吗?在塑料袋中吹气,然后封口,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3)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吗?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玻璃杯罩住,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变化。

4. 总结反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

5. 拓展活动: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第二天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大班科学课——认识空气”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3.认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空气模型:装满汽水瓶、盖子和吸管。

2.空气压缩模型:一个玻璃茶杯和一张纸。

3.用毛巾盖住嘴巴,从嘴里吹气,此时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气流的温度变化。

4.通过水蒸气实验模拟云的形成。

5.通过绘制人体模型,展示空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1.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空气有什么作用?1.2.通过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谈谈有哪些物体是需要空气的?2.认识空气2.1.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气体组成的。

2.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2.3.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命的重要作用。

3.实验操作3.1.利用空气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3.2.利用空气压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随压缩而变形和回弹。

3.3.利用吹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散发热量的特点。

3.4.利用水蒸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水蒸气是如何形成云的。

4.总结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放练习,统计成绩,以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实验为主体,通过操作和体验,展示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让学生加深了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

实验操作的方式可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解要点,清晰表达,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2课《认识空气》|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2课《认识空气》|冀教版

《12 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你知道那里有空气吗?新课讲解:找空气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空气?’’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采用的找空气的方法有:用塑料袋装空气、直接觉察空气、将粉笔或土块放进水中观察粉笔或土块中冒出的空气。

除此之外,还应导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

比较空气和水1、空气与水具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物理性质,在水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感官认识水,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观察、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

教师为各组准备一杯清洁的水、每人一根吸管。

活动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水的方法,从颜色、气味、味道等几个方面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和水比较,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

空气的流动是看不见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找空气的实验,或依据到处都有空气的事实推理,认识空气的流动。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它和水都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注意:空气(气体)与水(液体)的不同,只要求学生凭生活经验能从感官上区分即可。

教学时不要在“气体”、“液体”的定义上纠缠不放。

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运用等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

二、教学步骤
1.导入:以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空气现象,如呼吸、气温等,说说自己对空气的感受和认识。

2.新课讲解:先带领学生了解空气的产生、组成和性质,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

然后再讲解一些空气的作用,如风、氧气等。

最后,带领学生探究空气
的重要性,畅谈关于空气的一些环保知识。

3.展示实验: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和现象,可以准备一些实验。

例如放气球实验、吸空气实验、点燃蜡烛实验等。

4.小组探究:分小组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如采取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PM2.5等等。

5.文化课融合:借用语文、音乐、美术等文化课加强空气常识的印象和记忆。

6.总结:撰写学习笔记、回答指定问题等进行评价和总结。

7.巩固训练:适当的巩固训练是必须的。

可以安排一些相应的测试和作业。

三、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中,采用了导入法、讲解法、展示实验法、小组探究法、文化课融合法、总结法、巩固训练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
本次教学中,采用了课件、实物展示、视频、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
在评价上,采用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重评价方式,体现教学的活跃性、实效性和个性化特征。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二、探究学习1、活动一:找空气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K12学习】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K12学习】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认识空气二、教学目标: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随意缩小、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的重量的气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四、探究过程和方法: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的气体。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火箭”的制作。

五、知识与技能: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有一定的重量。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六、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自行车胎、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七、教学过程、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2、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板书课题从身边入手,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实验一: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手掌向上,“看看”你们手心上有什么?空气是①、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一种气体。

(1)、实验二: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2)、实验三: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3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认识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你知道那里有空气吗?
新课讲解:
找空气
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空气?''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采用的找空气的方法有:
用塑料袋装空气、直接觉察空气、将粉笔或土块放进水中观察粉笔或土块中冒出的空气。

除此之外,还应导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

比较空气和水
1、空气与水具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物理性质,在水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感官认识水,
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观察、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

教师为各组准备一杯清洁的水、每人一根吸管。

活动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水的方法,从颜色、气味、味道等几个方面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和水比较,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

空气的流动是看不见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找空气的实验,或依据到处都有空气的事实推理,认识空气的流动。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它和水都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注意:空气(气体)与水(液体)的不同,只要求学生凭生活经验能从感官上区分即可。


学时不要在“气体”、“液体”的定义上纠缠不放。

空气占据空间吗?
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

这一研究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

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经独立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假设。

2、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学应从水占据空间的实验开始,实验中应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水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钩码进入烧杯以后,水让出了一部分空间,让出空间的水流出了烧杯。

3、组织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对假设正确与否进行预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两种不同的预测,并讨论。

讨论过程还可以为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教材中实验设计提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从水的实验类推。

4、学生提出假设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

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可提示学生首先考虑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用什么方法验证空气占据了容器的空间?
5、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

6、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

7、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

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

8、实验报告书写之前,不妨先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口头修改了表述句子的基础上,
再动笔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