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写中路军再写西、东路军,是按时间顺
分析主体部分三
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如何衔接在
一起的呢?
•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与第一层开头时间相并列,用时间衔 接两层。 •第三层开头的议论,第一句说道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第二句说其督战的原因,第三句接着以嘲笑的口 吻说出战况,嘲讽敌人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的情 况。“不料”句在二、三层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时间衔接
东路军
承上启下句衔接
议论句(分析原因)
品析本则新闻的语言特点
是否在遣词造句方面做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
精炼,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找 出这样的词句,简要分析。
语言用词准确体现在——
1、注意了词语含义的差异,表意准确。
如,越过——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标题示例:8月11日《今晚报》
孩子气的奥运冠军 笑着夺金的 90 后
-----记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龙清泉
标题示例:8月13日《今晚报》
奥运赛场中国军团再斩四金
五破世界纪录 春红举重台扬威 首登团体巅峰 小花体操场怒放
标题示例:8月11日《今晚报》
中国军团昨日赛场表现抢眼
四金两银 收我囊中
女子10米气手枪 郭文珺 女子双人三米板 郭晶晶 吴敏霞
何人?(Who?)
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阅读新闻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 难解决了。
六、新闻的结构(参见书P8)
通常包括: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必须有的三要素
六、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渡江战役背景资料:
4、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 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 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 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 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 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 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 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 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不能虚构或夸张。(真实性)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3.语言简明扼要。(简明性)
三、新闻的特征之二:
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具体,
反应迅速,
语言简明准确。
注意:
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 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 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 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 穿插议论。
分析主体部分二
探究主体部分的布局谋篇:
1、主体内容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2、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
果。 3、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探究结果

序。中路军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2、新闻中的议论句评论了中、西路军渡江 情况,指出了敌人抵抗微弱、毫无斗志的原 因。 3、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是因为西路军 与中路军所遇之敌情况相同,这两路合在一 起说,便于作者发表评论,指出中、西路军 所遇之敌毫无斗志的原因。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扼要地 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结语——新闻结尾,带有总结性质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七、对新闻标题这一要素的介绍
1. 2. 3.
4.பைடு நூலகம்



4、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 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标题包括主题、引题(肩题)、副题。 标题主要有四种形式: 主题式 主题加肩题式 主题加副题式 完全式 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式虚实相济、相得益彰
标题示例:8月9日
惊艳 千年文化贯穿盛事诗篇 精彩 熊燃圣火辉映礼花绚烂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写
首 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壮阔的场面 颔 联: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伟大意义
颈联: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发出号召 ,牢记教训 尾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深刻的哲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和平协定草案
和平谈判
人民支援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四、新闻的写法 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 插议论。
五、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即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起因 事件发生的经过 事件发生的结果
——人物 何时?(When?) ——时间 何地?(Where?) ——地点 何因?(Why?) ——起因 何事?(What?) ——经过 如何?(How?) ——结果
你关注新闻吗?
你了解什么是新闻吗?

这种文体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 习 目 标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一、新闻的分类:
文 体 知 识 : •从广义来讲包括了 消息、通讯、特写、 速写、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 消息。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冼东妹 男子举重56公斤级 龙清泉
伤了 拼了 摔了
—— 史东鹏未进入110米栏决赛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 家,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 的核心。
芜湖—江 阴段
35万
35万
2/3
大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正向 南扩展中。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封 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冲破——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突破——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分析,越过——一般性的经过,表现不出我军经过战斗。
冲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敌军的防守,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突破——表明我军是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歼灭或击溃守敌,奋力 在某一区域冲破敌阵。
又如,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再如,说“渡至”繁昌等地区,而不说“到
文?(课后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导语从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兵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战线——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战役背景资料:
1、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就歼灭国民党军112 万人,1947年6月开始,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 略进攻。 2、1948年秋,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3、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 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想凭借 长江天险,划江而制,以南京为都,卷土重来。

中原解放军解放南阳
朗读课文,并划分本部分则消
息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二、分析导语部分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 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主要内容:概述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 家,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 体的核心。
毛 泽 东
七 律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原解放军解放南阳
一、课文背景介绍 1、这则新闻发表于1948年11月5日,发电 之日正是淮海战役(1948、11月6日)前夜。 2、此时,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中说“陆聿 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葫芦 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 3、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标志着蒋军开始节节败 退,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
二、“消 息” 定义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
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导国内 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的一种新闻文体。
二、“消 息” 定义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
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导国内 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的一种新闻文体。
三、新闻的特征之一(新闻三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 考 题 一
请划分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部分。
再读导语,分析导语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
分析导语部分
思考: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
分析主体部分一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是按什么顺序报道的?
三个层次、时间顺序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三路大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部队
中路军
作战区域
安庆—芜 湖段
时间
20日夜—21 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兵力
30万
渡江兵力
30万
西路军
东路军
九江—安 庆段
达”。
语言用词准确体现在——
2、说明事物的程度准确。
如,“较为”、“很”等限定词的使用。
语言用词准确体现在——
3、说明时间、地点、范围准确。
如,时间:至发电时止。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语言用词精炼体现在——
适当使用单音节词替代双音节词——余部;
适当采用文言词——至发电时止。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1949年4月)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 考 题 二
请你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 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本则新闻的用语还体现了什么特点?
许多语句富有文采,又铿锵有力,或雅或俗,
各得其妙。P8
作业布置
熟读第二则新闻,解决生字词, 分析你所搜集的新闻资料的要素和 结构,在资料上勾画出来,下节课 将检查和交流。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 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