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和木脂素

合集下载

香豆素和木脂素.

香豆素和木脂素.

HO
H3CO
O
O
二、理化性质
• 性状 • 溶解性 • 与碱液作用
理化性质:性状
• 1、态:游离香豆素大多具有完好结晶,有固 定熔点
• 2、香气、挥发性、升华性:
存在形式 游离香豆素 香气 有 无 挥发性 有 无 升华性 有 无
香豆素苷
理化性质:性状
• 3、应用: • 针对具有不同性质的香豆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提取 • 具有挥发性的香豆素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 具有升华性的香豆素 ——升华法提取
色谱鉴别:TLC
• (1)吸附剂:硅胶
• (2)展开剂:中等极性的混合溶剂或偏酸性 的混合溶剂 • 为什么? 香豆素及其苷类多呈中性或弱酸性 • (3)Rf值:与香豆素结构类型和取代基有关
规律:a 母核上羟基越多,Rf越小
b 羟基变为甲氧基,Rf变大
c 苷的Rf<苷元的Rf
色谱鉴别:PC
• (1)展开剂:水饱和的正丁醇 • (2)展开效果:酸性溶剂展开效果好
荧光反应
O
O
• 1、原理:α,β-不饱和双键形成较长的共轭 体系
• 2、现象:在紫外光下大多显蓝色或蓝绿色荧 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显著。
荧光反应
• 3、影响因素:取代基种类和结合位置 • (1)C7位引入羟基:强烈的蓝色荧光
• (2)C7位邻位(C6位或C8位)引入羟基:荧 光减弱或消失
• (3)羟基醚化:荧光减弱 • 4、应用:鉴别不同位置羟基取代的香豆素
简单香豆素类
• 1、结构特点:仅在苯环上有取代基 • 2、香豆素类母体: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 豆素
HO
CH3 H2C HO CH O C CH3 O
O
OCH3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堂PPT(1).ppt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堂PPT(1).ppt

例 护肝片
Ch.P.(2010)
【处方】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
【含量测定】HPLC法
固定相 流动相
C18 甲醇-水(63:37)
检测波长 250nm
对照品 五味子醇甲
供试液 乙酸乙酯加热回流,蒸干,甲醇
溶解残渣
第二节 香豆素
香豆素是邻羟桂皮酸内酯,具芳香甜味。其结构母核为:
O
65
含量测定
(一)变色酸比色法 总木脂素
测定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
O O
H 3C O H 3C O
H 3C O
CH3 OH CH3 OCO
OCH3
五味子酯甲
γ-五味子素
(二)色谱法 单木脂素
1. TLC法 吸附剂 硅胶G 展开剂 三氯甲烷,苯
2. HPLC法 填充剂 C18 流动相 乙腈-水,甲醇-水 检测器 UV
第一节 木脂素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 天然成分,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① 桂皮酸,偶有桂皮醛。②桂皮醇。③丙烯 苯。④烯丙苯。 分类依据:按木脂素的基本碳架和缩合情 况进行分类。
理化性质
❖1.物理性状 白色结晶、不挥发。 ❖2. 溶解性
游离木脂素------亲脂性 木脂素苷-----水溶性增大,并易被酶或酸水解 具酚羟基木脂素-------可溶于碱水中。
❖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 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 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 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 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 分光光度法
利用香豆素类成分的显色反应进行比色测定。 举例:补骨脂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可在样品中加入重氮化试 剂,生成紫色偶氮染料,于580nm处测定含量。

第六章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六章香豆素和木脂素
木脂素就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得 天然化合物。少数为三聚物(倍半木脂素)和四聚物。
大多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得 木部和树脂中,故称之木脂素。
目前已发现200多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其具多种生物活 性,如抗癌、抗病毒、抑制生物体内得酶活力、保肝、 降低应激反应和对中枢神经系统得作用等。
Fe3+/3
异羟肟酸 异羟肟酸铁(红色)
(二)酚羟基反应: 1 三氯化铁试剂反应
具酚羟基取代得香豆素类在水溶液中 可与三氯化铁试剂络合而产生不同得颜色。 2、重氮化试剂反应
酚羟基得邻位或者对位没有被取代能
与重氮化试剂反应生成红色或者紫红色得 偶氮化合物
3、Gibb’s reaction:判断-OH对位有无取代基。 Gibb’s 试剂就是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其在 弱得碱性条件下与酚对位活泼氢缩合成兰色 物。
四、物理性质
1、性状: 游离得香豆素多有完好得结晶形状,有一定 得熔点,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得有挥发性, 能随水蒸汽蒸出,具升华性。 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2、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 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 乙醚。
酸性氧化铝以及硅胶,碱性氧化铝慎用。 ❖ 展开剂可采用中等极性得混合溶剂或偏酸性得混合溶剂。 ❖ 显色方法:首选观察荧光,或用氨熏、喷10%氢氧化钠后再
观察。其次可选用三氯化铁、盐酸羟胺-三氯化铁、重氮 化试剂、Gibb,s试剂、Emerson试剂等化学显色剂显色。
第二节 木脂素 Lignan
一、 概述
以乙醇、乙醚或石油醚
重结晶
3、 色谱法
香豆素得混合物部分最后通过层析得方法才能得到 单体。 香豆素一般用硅胶吸附层析、氧化铝层析和聚酰胺 层析。 碱性氧化铝可能使香豆素发生降解,故很少使用。 对酚性香豆素强吸附,洗脱剂可用己烷—乙醚、己烷 -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酸乙酯得混合溶剂。

香豆素和木脂素

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六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第一节 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s) 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 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化合物。

因早期从植物Coumarouna odorata 的种子(香豆)中得到,具有新刈干草香气而得名。

COOH OHHH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O O苯骈a -吡喃酮图6-2目前,已经发现的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1200多个,是天然药物成分的一个重要类群。

香豆素类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中,极少数来自微生物(如黄曲霉素、假密环菌等)及动物。

富含香豆素的植物有伞形科、芸香科、菊科、木犀科等。

中药白芷、前胡、蛇床子、茵陈、补骨脂、秦皮等都含有香豆素类成分。

植物体内,香豆素类成分可分布于花、叶、茎、皮、果(种子)、根等各部位,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较高。

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活性成分。

如,秦皮中七叶内酯和七叶苷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成分;茵陈中滨蒿内酯、假密环菌中亮菌甲素具有解痉、利胆作用;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可用于杀虫止痒;补骨脂中呋喃香豆素类具有光敏活性,用于治疗白斑病;前胡中的香豆素具有血管扩张作用;某些双香豆素具有抗维生素K 样作用,可作为抗凝血药物; 胡桐(Calophyllum lanigerum )中香豆素(+)calanolide A 是强大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正作为抗艾滋病药物进行研制。

一、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的结构,大多香豆素类成分只在苯环一侧有取代,也有部分香豆素在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

常见的有-OH ,-OCH 3,异戊烯氧基及其衍生物等。

在α-吡喃酮环一侧,3,4位均可能有取代,常见的取代基是小分子烷基、苯基、羟基、甲氧基等。

香豆素类成分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在α-吡喃酮环上有无取代,7-位羟基是否和6,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吡喃环来进行,通常将香豆素类化合物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其他香豆素四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六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第一节 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s) 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 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化合物。

因早期从植物Coumarouna odorata 的种子(香豆)中得到,具有新刈干草香气而得名。

COOH OHHH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O O苯骈a -吡喃酮图6-2目前,已经发现的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1200多个,是天然药物成分的一个重要类群。

香豆素类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中,极少数来自微生物(如黄曲霉素、假密环菌等)及动物。

富含香豆素的植物有伞形科、芸香科、菊科、木犀科等。

中药白芷、前胡、蛇床子、茵陈、补骨脂、秦皮等都含有香豆素类成分。

植物体内,香豆素类成分可分布于花、叶、茎、皮、果(种子)、根等各部位,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较高。

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活性成分。

如,秦皮中七叶内酯和七叶苷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成分;茵陈中滨蒿内酯、假密环菌中亮菌甲素具有解痉、利胆作用;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可用于杀虫止痒;补骨脂中呋喃香豆素类具有光敏活性,用于治疗白斑病;前胡中的香豆素具有血管扩张作用;某些双香豆素具有抗维生素K 样作用,可作为抗凝血药物; 胡桐(Calophyllum lanigerum )中香豆素(+)calanolide A 是强大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正作为抗艾滋病药物进行研制。

一、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的结构,大多香豆素类成分只在苯环一侧有取代,也有部分香豆素在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

常见的有-OH ,-OCH 3,异戊烯氧基及其衍生物等。

在α-吡喃酮环一侧,3,4位均可能有取代,常见的取代基是小分子烷基、苯基、羟基、甲氧基等。

香豆素类成分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在α-吡喃酮环上有无取代,7-位羟基是否和6,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吡喃环来进行,通常将香豆素类化合物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其他香豆素四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件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件

研究香豆素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的 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
加强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香豆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为 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领域提供更科学 的依据。
木脂素的未来发展前景
深入挖掘木脂素的生物活性
继续研究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发现其在抗肿瘤、抗炎、 抗菌等方面的新用途。
提高木脂素的生物利用度
它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通常具有苯 环和环庚三烯结构,这些结构使得香 豆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反应活性 。
香豆素在植物中通常以游离态或与糖 苷结合的形式存在,具有多种生物活 性。
香豆素的来源
香豆素主要来源于植物,特别是 伞形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中
含量较为丰富。
例如,芫荽、葛缕子、白芷等植 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香豆素。
木脂素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脂溶 性,能够被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发
挥药效。
木脂素的来源
01
木脂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 果实、树皮、根和茎等部位,如 五味子、厚朴、甘草等中草药中 就含有丰富的木脂素成分。
02
木脂素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 方法人工合成,以满足不同领域 的需求。
木脂素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木脂素可以用于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的治疗,如紫杉 醇、喜树碱等抗癌药物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提取和制备方法的差异
香豆素的提取和制备
香豆素的提取和制备通常采用植物提 取法,通过溶剂萃取、沉淀等方法从 植物中分离和纯化香豆素。此外,还 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进行制备。
木脂素的提取和制备
木脂素的提取和制备通常采用溶剂萃 取、水蒸气蒸馏等方法从植物中分离 和纯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 或生物转化等方法进行制备。

[医学]天然药物化学 第四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医学]天然药物化学 第四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二)呋喃香豆素类
是香豆素核上的7位羟基与邻位异戊烯基环合
而成。根据环合的位置分为线型和角型。
4'
3' 5
4 3
2' 5' O
1' 6
O 2O 1
补骨脂内酯
5
4
6
3
1O'
2' 3'
O 2O 1
5 ' 4' 白 芷 内 酯 (异补骨酯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
是香豆素核上的7位羟基与邻位异戊烯基环合
定义: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内 酯类化合物,因最早从豆科植物香豆中提得并
且有香味而得名。
可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类 化合物。
O H C O O H -H 2O
8 7
6 5
1
OO
2
3 4
一、结构和分类
香豆素按结构分为五类 简单香豆素——只在苯环上有取代基 呋喃香豆素 —— 线型(6、7~); 角
天然药物化学 第四 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一节 香豆素
分布 •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芸香科和伞形科中分布最多。 • 在植物体内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生物活性
七叶内酯和苷能治疗痢疾;滨蒿内酯能解痉、利胆; 瑞香素、伞形花内酯可抗炎、止痛;蛇床子素可治脚 癣、湿疹、阴道滴虫等;白芷能扩冠;补骨脂素具吸 收紫外线,抗辐射作用。
三、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提取方法: 1、溶剂法 2、碱溶酸沉法
分离方法 主要采用柱色谱法
蒡子根中的拉帕酚。 由四分子苯丙素聚合而成的,如丹参酸乙,
存在于丹参中。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及溶解性: 木脂素多为无色结晶。多数不具有挥发性。游

第四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四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22
(4)荧光性
当归的薄层色谱鉴定图
补骨脂的薄层色谱鉴定图
23
(5)呈色反应 *
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
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酸羟胺
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
合成盐而显红色。
[OH]O O COONa OH HONH2. HCl O H
C
Fe H N H
+
3+
O H
31
水蒸气蒸馏法
例:橘子油橙皮油素的分离
橘子油
馏出物 加热溶于乙醇 乙醇液 放置 粗品 重结晶 残油
H3C O O O
O H3C CH3
结晶(橙皮油素)
32
色谱分离法
• 香豆素的混合物部分最后通过色谱分离法才能得 到单体。 • 香豆素一般用硅胶吸附层析、氧化铝层析和聚酰 胺层析。
• 碱性氧化铝可能使香豆素发生降解,故很少使用。
C
H N
O OH
O O Fe1/3
( 红色 )
24
酚羟基反应
① FeCl3反应:具有酚羟基,可与FeCl3试剂产生颜 色反应,污绿色至蓝绿色,酚羟基数目越多,颜
色越深。
② 重氮化试剂反应:若酚羟基的邻位或对位未被取
代,则能与重氮化试剂反应生成红色或紫红色的
偶氮化合物。
25
酚羟基反应
③ Emerson反应:
COOO
H
+
COOH OH 反式 邻 羟 基 桂皮 酸
提示:在用碱液提取香豆素类成分时,避免长时间加热, 并注意碱液的浓度,以免破坏内酯环。 21
(4)荧光性 *
可见光:无色或浅黄色结晶 UV光:显蓝色荧光
① C7-OH,荧光↑ 碱化后,荧光↑ ② C7-OH甲基化或为非羟基基团时,荧光减弱或消 失 ③ 多烷氧取代的呋喃香豆素类荧光颜色为黄绿色或 褐色

[医学]香豆素和木脂素

[医学]香豆素和木脂素

2001年七八月间,广州市场发现了大量含黄曲霉素的
劣质大米,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毒大米”事件;2004 年6月香港发生的从广州流入的毒花生事件,经检验为黄
曲霉素超标70倍,引得人心惶惶;2005年5月11日肯尼亚卫
生部官员证实,该国东部地区发生玉米被黄曲霉素污染事 件,有7人因食用有毒玉米死亡。
15:15 24
15:15
2
狭义而言,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简单苯丙素类、香豆 素类、木脂素类。 苯丙素类是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 基团的酚性物质。
苯丙素类的存在关系到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和抗御病 害的侵袭作用。其具有较广泛的生理活性,也是很受重视 的一类天然成分。
15:15
3
分类
苯丙烯 propenyl benzene
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严重 威胁人类健康。
15:15
23
黄曲霉素是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 种。目前已分离出的黄曲霉毒素有十多种,它们包括黄曲 霉毒素B1、B2、G1、G2等。其中以B1毒性最强,耐强 酸和抗紫外线照射,加热到268~269℃时才开始分解破 坏,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丁香酚
茴香醚
α-细辛醚
β-细辛醚
15:15
9
(二)苯丙醇类
松柏醇(coniferol)是常见的苯丙醇类化合物,在植 物体中缩合后形成木质素。紫丁香酚苷(syringinoside)
是从刺五加中得到的苯丙醇苷,均属苯丙醇类化合物。
H3CO HO CH2OH H3CO glc(1--6)glc-O OCH3 CH2OH CHO
第6章
生理活性。
香豆素和木脂素
1、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生源途径和 2、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和分类。

天然产物化学09__香豆素与木脂素

天然产物化学09__香豆素与木脂素
HO O O
含氧官能团存在,因此, 7- 羟香豆素 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7-羟基香豆素
如:属此类型的香豆素化合物
O OMe
MeO
O
O MeO
O
O
MeO
O
O
7-甲氧基香豆素 ( herniarin )
当归内酯 (angelicone)
欧芹酚7-甲醚 (osthole)
㈡呋喃香豆素类(线型和角型)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 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称为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乙醚萃取液
NaHCO3/H2O萃取
NaHCO3/H2O Et2O
酸性成分
Et2O
NaOH/H2O萃取
中性成分 NaOH/H2O 酚性成分
挥干Et2O 加NaOH/H2O水解 OH-/H2O 加Et2O提出不水解成分 OH-/H2O 加酸中和,加Et2O萃取 H2O Et2O
Et2O
香豆素类内酯成分
H3CO H3CO OCH3
3
联苯环 辛烯型
五味子甲素
8、新木脂素
OH OH O
CH2O
厚扑酚
HO
O
O OH
水飞蓟素 OH O
O HO O O OH OH OCH3 CH2OH
OCH
OH
O
二、理化性质
• 1.物理性状 白色结晶、不挥发。
• 2. 溶解性 游离木脂素------亲脂性 木脂素苷-----水溶性增大,并易被酶或酸水解 具酚羟基木脂素-------可溶于碱水中。
O
O CH3
7-7’
7-9’
9-9’
3、木脂内酯
木脂素分子中含有内酯结构,多在9-9’位形成内酯环。 它是单环氧木酯素的氧化状态。也是下面介绍的环木脂 内酯的前体,两者常共存于同一植物之中。

香豆素与木脂素—香豆素(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香豆素与木脂素—香豆素(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第四章 香豆素与木脂素
案例 秦皮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 提取分离技术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 树、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味苦,性寒。归肝、胆、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收 涩、明目之功效。
白蜡树
秦皮
秦皮的作用
现化药理研究表明:
➢ 秦皮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镇痛作用、抗 肿瘤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神经保护和血管保护作用
粗品 甲醇-水重结晶
七叶素
流程说明:
1.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将秦皮中的成分尽可能提取 出来。
2.浓缩液加热后用三氯甲烷洗涤,除去脂溶性杂质。 3.利用七叶苷和七叶素在醋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不同而 分离。
第四章 香豆素与木脂素
第一节 香豆素-定义及概述
王二丽 副教授
一、名称的来源 香豆素最早由豆科植物香豆中提取获得,并 且具有芳香气味,故而命名为香豆素。
三、内酯环的性质(碱开环,酸闭环)
Hale Waihona Puke 香豆素 (S水 小)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S水大)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加酸不可逆)
应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 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
不能与浓碱共沸(裂解—酚类或酚酸) 侧链有酯键的不宜用碱水提取、分离,以免降解。
四、荧光性
母核无荧光。 引入-OH,产生有蓝色荧光。 在碱溶液中荧光更显著。 C7-OH香豆素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在碱溶液中绿 色荧光。 C7-OH再引入C8-OH荧光减弱甚至消失。 呋喃香豆素蓝色荧光。
1、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法 2、碱溶酸沉法
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法
秦皮粗粉
95%乙醇回流提取
药渣
提取液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液 加水温热溶解,用氯仿洗涤

第四章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四章香豆素和木脂素

2011-4-9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15
一、结构与分类
2 3 4 5 6 1 6
7 8
9
' 7
' '
1
'
' 8
2 3
6
9
'
7
'
' '
5
4
'
环木脂素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简单木脂素
2011-4-9
联苯型木脂素
16
主要代表化合物: 主要代表化合物:
O MeO O RO
OH O O O O
OMe OMe
H3CO OCH3
2011-4-9
石油醚-甲酸乙酯 甲酸等 石油醚 甲酸乙酯-甲酸等 甲酸乙酯
• ④或直接用硅胶GF254板色谱。 板色谱。 或直接用硅胶 板色谱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24
• 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五味子 五味子
• 【来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zandra 来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chinennsis Bail.或华中五味子 或华中五味子Schizandra 或华中五味子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的干燥成熟果实。 的干燥成熟果实 • 【化学成分】五味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木脂素类、有 化学成分】五味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木脂素类、 机酸类、挥发油和鞣质等。 机酸类、挥发油和鞣质等。其中木脂素类成分多为联苯环 辛烯型,主要有: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 辛烯型,主要有: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 五味子酚,五味子酯甲、 五味子酚 五味子酯甲、乙、丙、丁等。 五味子酯甲 丁等。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内容提要: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2.香豆素的理化性质;3.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4.香豆素的结构鉴定;5.木脂素的理化性质;6.含香豆素、木脂素的常用中药。

第一节香豆素素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

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此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

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常见的简单香豆素的苷,如茵芋苷。

(二)呋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常常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

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

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C-6或C-8位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按吡喃环骈合的位置也可分为线型和角型。

此外还发现5,6-吡喃骈和双吡喃骈香豆素的存在。

(1)6,7-吡喃骈香豆素(线型)此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如美花椒内酯。

(2)7,8-吡喃骈香豆素(角型)此型以邪蒿内酯为代表,如沙米丁和维斯纳丁。

(3)其他吡喃香豆素5,6-吡喃骈香豆素如别美花椒内酯;双吡喃香豆素如狄佩它妥内酯。

(四)异香豆素类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中存在的多数为二氢异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代表化合物如茵陈炔内酯、仙鹤草内酯等。

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名词解释

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名词解释

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香豆素和木脂素这两个名词。

它们是一类常见的化学物质,拥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含义和特点吧!香豆素(Coumarin)是一种含有苯环和呋喃环的有机化合物,在天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是一种具有香气的化合物,常常被用作香料和香精的成分。

香豆素的化学结构相对较简单,它由一个苯环和一个呋喃环组成,并且在苯环上还连接着一个甲基基团。

由于香豆素具有独特的气味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等行业。

香豆素的香气主要来自于它所具有的天然香料味道,通常被形容为一种甜美而芬芳的味道。

它可以用来增强食品的香气,例如,在香草味食品中添加香豆素,可以使食物的香气更加浓郁。

此外,香豆素还常用于制作香水、香皂和香烛等,以赋予产品独特的香气和吸引力。

然而,香豆素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

大量摄入香豆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肝脏损伤和光敏性反应。

因此,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限制香豆素的使用量或禁止使用香豆素作为食品添加剂。

在购买食品或化妆品时,我们应该注意检查成分表,以了解其中是否含有香豆素。

木脂素(Resin)是一种由植物分泌的胶状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植物分泌木脂素的目的是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的损害,如昆虫侵袭、病毒感染等。

由于木脂素具有坚韧和粘性的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树脂、封胶剂和胶水等。

木脂素的主要成分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酸类、醇类和酯类等。

树脂是一种由多种木脂素混合而成的胶状物质,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

树脂可以用来修复和加固一些物体,如家具和艺术品。

此外,封胶剂和胶水是由木脂素和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它们可以被用于粘合不同的材料,如金属、木材和塑料等。

尽管木脂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些木脂素可能具有过敏反应,会导致皮肤红肿和瘙痒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使用木脂素制品时,我们应该遵循使用说明,尽量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件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件

3. 生产和提取
1
生产方法
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产方法包括发酵和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方法效率高但环境污 染大。
2
提取方法
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蒸馏法、萃取法、浸提法等。蒸馏法 分单馏和分馏两种类型,单馏法提取效果优,成本取出香豆素和木脂素,使用蒸馏法提取肉桂皮油可以获得较高 的回收率和纯度。
《香豆素和木脂素》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定义,化学结构与特点,包括其在生活和医学 领域的应用,生产和提取方法,安全性和毒性评价,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 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介绍
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定义
香豆素和木脂素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 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和药理活性。
化学结构和特点
最新进展
近年来,香豆素和木脂素在抗肿瘤、抗糖尿病、 抑制疟原虫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新进展,成为 热点领域。
6. 结论
重要性和价值
香豆素和木脂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是天然药物和生物材料的良好来源,有利于人类健 康和环境保护。
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这两种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方式、分子机制、药理作用途径和副作用等 方面,为更好地应用其生物学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4. 安全性和毒性
1 安全性评价
2 毒性评价
香豆素和木脂素在适当剂量下基本无毒, 但存在过敏反应,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量。
高剂量和长期接触香豆素和木脂素可能会 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和毒性反应, 建议控制剂量,避免长期过量使用。
5. 研究进展
研究历史
从19世纪末起,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物学效应 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至今已有数百项研究发表。
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但存在不同的生物合 成途径和氧化程度。它们的药理作用主要表 现为抗炎、抗氧化、杀菌等。

香豆素和木脂素

香豆素和木脂素
色谱法
木脂素是一类由2-4个苯丙素单元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通常指其二聚物,少数为三聚物和四聚物。
01
由桂皮酸或桂皮醇氧化聚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木脂素,存在:双子叶植物中。
02
第二节 木脂素
木脂素在动植物中多呈游离状态,少量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结构中多具羟基、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羧基、内酯等取代基,多数还具有旋光性。
茴香醛浓硫酸试剂,110℃加热5分钟。
5%磷钼酸乙醇溶液,120℃加热至斑点明显出现。
10%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5分钟。
三氯化锑试剂,100℃加热10分钟,在紫外光下观察斑点。
01
水蒸气蒸馏法
某些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具挥发性可用蒸馏法与不挥发性成分分离,常用于纯化过程。
02
香豆素的混合物部分最后通过层析的方法才能得到单体。香豆素一般用硅胶吸附层析、氧化铝层析和聚酰胺层析。碱性氧化铝可能使香豆素发生降解,故很少用。
洗脱剂可用己烷-乙醚、己烷-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
角型: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而成(7、8呋喃骈香豆素型)
(二)呋喃香豆素类
03
02
01
香豆素的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
直线型:C6-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而成(6、7吡喃骈香豆素)
角型: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而成(7、8吡喃骈香豆素)或 C5-异戊烯基与C6-羟基环合而成,双呋喃
(五)显色反应
香豆素类分子中均具有内酯结构,通常还具有酚羟基或内酯水解后产生的酚羟基,通过这些基团的显色反应,能为检识与鉴别香豆素成分提供参考。
1、异羟肟酸铁试验(识别内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Gibbs反应 若C6位无取代基(酚羟基的对位无取代 基),可与Gibbs试剂(2、6-二氯苯醌氯亚 胺)缩合显蓝色。
3)C6位无取代基,可与Emerson试剂缩合显 红色。Emerson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 氰化钾
五、提取与分离
1、由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可知游离香豆素大多 是低极性和亲脂性的,与糖结合的香豆素苷 则极性较高,故我们常采用系统溶剂法将其 分为几个部分。 2、香豆素内酯遇碱皂化、加酸还原的性质及 其小分子香豆素 的挥发性和升华性的性质 也常用于其分离纯化中。只是由于其性质的 不稳定性,在酸、碱、热的作用中要注意 条件的控制,以免引起结构的破坏,得到次 生产物。
1.系统溶剂法: 用石油醚、苯、乙醚、乙酸乙 酯、丙酮和甲醇依次提取样品。
药材粗粉
石油醚回流提取 回收至小体积
石油醚液 浓缩液
放置、析晶
残渣
乙醚回流提取
乙醚液
残渣
乙醇醚洗 单体(亲脂性较弱香豆素) 进一步分离
乙醇液
回收分离
结晶(可能时混和物)
香豆素苷类
单体(亲脂性香豆素)
2、酸碱分离法
1、异羟肟酸铁试验(内酯的颜色反 应)
具有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内酯开环, 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在酸性条件 下再与Fe3+络合生成异羟肟酸铁显红色。
2、酚羟基反应
(1)与三氯化铁的乙醇液反应,产生绿色现 象,取代基越多,颜色越深。 (2)若酚羟基邻、对位无取代基,或水解后 产生的酚羟基对位无取代基,可与一些试 剂缩合显色。 1)重氮化反应 酚羟基邻、对位无取代基,可与重氮化 试剂(如重氮化对硝基苯胺)缩合显红至 紫红色。
4、色谱法 层析法 香豆素的混合物部分最后通过层析的 方法才能得到单体。 香豆素一般用硅胶吸 附层析、氧化铝层析和聚酰胺层析。 碱性 氧化铝可能使香豆素发生降解,故很少用。 对酚性香豆素强吸附。 洗脱剂可用己烷-乙醚、己烷-乙酸乙 酯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
第七章 香豆素和木脂 素
一、定义
苯丙素类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 -C3单位的天然成分。这类成分包括 其多个单位聚合的化合物,有苯丙烯、 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酯、香豆素、 木脂素、黄酮和木质素等。 其中最广泛分布的羟基桂皮酸类是 组成木质素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香豆素(Coumarins)
一、定义 香豆素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 酯,具有芳香气味,广泛分布于高等 植物中,在生物体内以邻羟基桂皮酸 苷的形式存在,酶解后苷元邻羟基桂 皮酸内酯化成香豆素,具有荧光性及 多种生物活性。
(二)溶解性 游离苷元:溶于沸水,但不溶于冷水。溶 于氯仿、乙醚、醋酸乙酯、丙酮、甲/乙醇 等有机溶剂。 苷:易溶于甲/乙醇,可溶于水,难溶于乙 醚、氯仿、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三)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一、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α,β-不饱 和内酯性质,在稀碱液中会逐渐水解生成 顺邻羟桂皮酸的盐,而顺邻羟桂皮酸不易 游离存在,其盐的水溶液经酸化即闭环恢 复成内酯。这个闭合过程极易发生,即使 在很弱的酸溶液中,如通入CO2也能促使其 内酯化而闭环。
此系经典方法。 1.具酚羟基的香豆素类溶于碱液加酸后可析出。 2.香豆素的内酯环性质,于碱液中皂化成盐 而加酸后恢复成内酯析出。 碱液加热开环时,要注意碱液的浓度 和加热时间,否则将引起降解反应而使香 豆素破坏,或者使香豆素开环而不能合环。 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用此法可能得到次生产 物。
3、水蒸气蒸馏法 某些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具挥发性可用 蒸馏法与不挥发性成分分离,常用于纯化 过程。
(三)吡喃香豆素类
香豆素的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 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 构; 直线型: C6-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 而成(6、7吡喃骈香豆素) 角型: 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而 成(7、8吡喃骈香豆素)或 C5-异戊烯 基与C6-羟基环合而成,双呋喃
(四)异香豆素类 异香豆素可认为是邻羧基苯乙烯醇 的内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体 内 (五)其它香豆素类 α-吡喃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C3、C4上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 等取代。C3苯代香豆素生源同黄酮。
5.光敏作用: 补骨脂内酯治疗白癜风。
呋喃香豆素多有该作用。很多香豆 素可以吸收紫外光,放出在可见区 (近470nm)的荧光,故可用做增白 剂,如7-OH香豆素。由于吸光性,七 叶内酯和七叶苷可用于保护皮肤防止 辐射的药物。
四、化学性质
(一)性状 游离苷元:无色至淡黄色结晶,具有芳 香性和挥发性; 苷类:粉末状,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
(四)荧光性
香豆素母体本身即无取代的香豆素 并无荧光。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 外光下大多显蓝色或蓝绿色荧光,在 碱液中更加显著,尤其是C7羟基香豆 素,甚至在日光下也可辨认。若在C8 或C6再引入羟基,则荧光减弱。引入 甲氧基后荧光也将减弱,颜色转变为 紫色。
(五)显色反应
香豆素类分子中均具有内酯结 构,通常还具有酚羟基或内酯水解 后产生的酚羟基,通过这些基团的 显色反应,能为检识与鉴别香豆素 成分提供参考。
基本母核:苯骈α -吡喃酮(色原酮的异构体) (邻羟桂皮酸内酯)
香豆素类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均有 分布,如致癌成分黄曲霉素类及发光 真菌中的亮菌素类均属于香豆素类。 这类成分分布得最广的还是高等植物 中,其中芸香科和伞形科中分布最多。 它们在植物体内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 合成苷的形式存在,苷酶解可环合成 游离的内酯状态。
三、生理活性
1.毒性:肝毒性 。必要结构:呋喃环上的双 键和不饱和内酯环。 2. 抗菌作用:秦皮中的七叶内酯和七叶内酯 苷具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补骨脂内酯具 抗真菌及抗结核活性。
3.平滑肌松弛作用:血管扩张作用。 伞形科凯刺-----------冠状动脉扩张 茵陈蒿滨蒿内酯-----解痉利胆 4.抗凝血作用和止血作用: 双香豆素----防血栓及消血块 泽兰内酯----止血
二、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香豆素母核的苯环或α-吡喃酮环上 常有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 等取代,其中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又 可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 结构,根据其取代基及连接方式不同, 把香豆素分成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指只有在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如
(二)呋喃香豆素类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 基环合成呋喃环,成环后常伴随着降 解失去三个碳原子。 直线型:C6-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 而成(6、7呋喃骈香豆素型) 角型: 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环合 而成(7、8呋喃骈香豆素型)
二、香豆素如果和碱液长时间加热,水解产
物顺邻羟桂皮酸衍生物则发生异构化,转 变成反邻羟桂皮酸的盐,再经酸化也不再 发生内酯化闭环反应。 (1)香豆素内酯环发生碱水解的速度主要与 C7位取代基的性质有关。其水解难易为: 7-OH香豆素﹤7-OCH3香豆素﹤香豆素
(2)C8的适当位置有羰基、双键或环氧结构 时,其水解可获得顺邻羟桂皮酸的衍生物, 而不再闭环成内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