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库 变态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库 变态心理学

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2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因为在上述四个指标里,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应该综合使用。

3心理异常的轻重怎样辨别?反映机能、社会功能、自知力等等方面的区别。

4西方变心发展简史:①希波克拉底:早已把心理异常现象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

②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

③格伦则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

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1生物医学观点: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治疗,称为变心的生物医学观点。

该观点认为社会因素只有在具有敏感或衰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精神疾患,这里素质因素属生物学范畴,主要贡献:化学药物治疗2司培林创立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的主要内容:所谓右半球对心理机能不起主要作用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因为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如形象的感知和记忆等均由右半球来完成,大脑两半球既有分工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代偿,所谓“优势”也只是相对的,只有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才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可靠保证。

3睡眠时相:是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状态或从睡眠到觉醒的一种过渡的机能状态。

包括: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醉相和抑制相这些机能。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①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②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③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④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三、心理健康七标准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二人与环境协调原则(三身心统一原则(四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一生理方面的途径(二心理方面的途径(三社会方面的途径第二节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第一单元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①统计学角度②人类学角度③社会学角度④精神医学角度⑤认知心理学角度第二单元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①医学标准②统计学标准③内省经验标准④社会适应标准第三单元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四单元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

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变态心理学复习整理

变态心理学复习整理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阳性症状(The Positive Symptoms):阳性症状是指出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的反应,其表现包括幻觉、妄想、奇怪或混乱的行为和思维障碍,如不连贯。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理障碍。

强迫行为(compulsion):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过分的仪式动作,通常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或僵化的行为方式反复出现。

心身障碍(Ps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 ):是指由心理因素所引起或所恶化的真实的身体症状,例如虚弱、高血压、头痛以及胃炎等。

这种障碍的基本特征是精神或心理因素对躯体产生不适当的影响。

“多轴系统”(multiaxial system):就是包含着多个与个体有关的信息轴(区域)分类体系,这一体系有助于治疗师针对某一障碍制订治疗方案。

信息轴通过组织和沟通临床信息、捕捉临床情境中的复杂性和描述同一诊断下的个体差异性,为个体特殊情况的描述增添了更多的前后关联和细节。

妄想(delusion):是一种错误、歪曲的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

用事实、说理都无法纠正。

特殊恐惧症(Special Phobia)是对某种特定物体或情境有不合理的害怕。

当患者暴露在这些物体和情境中时,他们会立即感到特有的恐惧。

DSM-Ⅳ-TR根据患者所害怕物体的来源将特殊恐惧症分成如下类:血、伤害和注射、情境(如飞机、电梯、闭密的空间)的恐惧症、动物和自然环境(如高处、水)的恐惧症。

分离性遗忘症(psychogenic amnesia):是指无法回忆起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是在某种应激性突发事件之后出现。

这些信息并未永久性丧失,只是在遗忘症发作期间不能回忆而己。

由于记忆中的这种空白过于广泛,因而不能用普通的健忘加以解释。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catatonic schizophrenia):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运动性不动、运动性活动过多、极端违拗、缄默、各种怪异的随意运动、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等。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心理学知识习题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答案:A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答案:B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异常情绪过程为对象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错误认知结构为对象答案:C8.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答案:B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答案:A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答案:B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B.潜意识层占据的心理空间大于意识层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答案:D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答案:D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变态心理学一、简答与简述1、变态心理学含义:又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异常行为的特点、原因,并形成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p72、精神症状的主要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4、妄想的分类: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1)按内容分类:①关系妄想:把现实中无关的事情认为俞他本人有关。

②被害妄想:坚信周围人某人或某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③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④物理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

⑤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⑥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应受惩罚。

⑦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经过检查也不相信自己没有病。

⑧嫉妒妄想:坚信对象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跟踪配偶的日常活动。

⑨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坚信某个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即使对方拒绝也不改变自己。

⑩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

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与家人的隐私,别人就知道了。

还有其他不常见的类型,比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2)按起病根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①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有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精神异常、人格畸变和心理障碍的科学。

2.变态行为的特征:不正常、违背社会规范、病态。

二、变态心理学的类别1.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3.性别身份障碍:如性别认同障碍。

4.恋物癖和恋物狂:指向不寻常的物体或情境发展出迷恋、依赖或性快感。

5.性行为障碍:如性偏执、性虐待等。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行为来探究变态心理现象。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测量和观察变态行为。

3.统计学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现象。

四、变态心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症状1.强迫症:表现为频繁的、不自主的、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和思维。

2.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过分担忧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和不安。

3.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的、严重的低落情绪,伴随着失去兴趣、自卑、睡眠障碍等症状。

4.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现实感受和幻觉的分裂,意识混乱、人格解体等。

5.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为无视他人权益、缺乏内疚感和同情心等。

6.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自我认同困扰、情绪不稳定等。

五、变态心理学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于精神障碍,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心理分析等,通过改变病人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症状。

3.环境疗法: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应性训练和支持,促进康复。

4.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资源,帮助病人重建社交网络和自我认同。

六、变态心理学与社会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维稳具有重要意义。

2.对变态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变态行为的警惕性。

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提高变态心理疾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要点,旨在帮助你回顾和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心理学知识习题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答案:A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答案:B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异常情绪过程为对象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错误认知结构为对象答案:C8.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答案:B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答案:A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答案:B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B.潜意识层占据的心理空间大于意识层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答案:D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答案:D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一、概念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束都突然。

二、辨析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定或证实潜在疾病的性质。 ⑥ 躯体化障碍患者往往滥用药物,长期存在不遵医嘱的现象,而疑病症患者害怕
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3、转换性障碍的特点:
拒绝作弊— 2 —诚信考试
变 态心理学
期 末复习重点
① 无生理或器质性改变。 ② 很多患者表现出对症状的漠不关心。 ③ 一般发生在大的应激事件之后,发作比较快,比较突然。 ④ 症状具有选择性,如“失明”的病人,但他们通常不会撞到其他人或物体。 ⑤ 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机能障碍能够消除、变化,在治疗师的暗示下也能再现。 ⑥ 转换障碍的病人是能够正常行使功能的 ,但其自身意识不到,且并非有意装病。 4、神经性厌食症的分类及其特点 DSM-IV 根据使用的限制热量摄入的方法,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 ① 限制型,即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的方法,严格限制吃入事物的数量,并且 控制摄入的热量。 ② 暴食-泻出型,即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该类病人吃相对较少的东西就会 泻出,通常利用的泻出方法包括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且这种行为发生 得十分频繁。 5、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 ① 控制能力减弱 ② 实际饮用量比预想的更大或时间更长 ③ 生理抗药性 ④ 生理戒断性 ⑤ 对其他活动的忽视 ⑥ 长期以来有控制或戒除的欲望,或有失败经验 ⑦ 尽管知道对身心有伤害,但仍继续使用 6、A 型行为的特点及其易患疾病 行为特征: ① 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工作速度快;脾气急躁,缺乏耐心。 ② 争强好胜、脾气暴躁,常雄心勃勃,目标远大;有时甚至一意孤行,独断专横。 ③ 敌意:总是把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把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比重看得
句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句子的简单堆积 ,甚至出现词语杂拌。(随境转移) 例:病人说“我在里头和稀泥,我认识你,你叫巴甫洛夫,加拿大人,白求恩叫你 老爷。哎,八里洼卖肥皂呗!织女星比太阳大 8 倍,所以出来。个星期,一星期等 于 8 天,你就是 1979 年,一言。为定。”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 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 例:时值夏天,某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暖气片不放手,甚至在一日三餐时 也不松手。医护人员询问其原因何在,患者说:“因为暖气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 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 词语新作:是指病人将概念融台、浓缩或将无关概念加以拼凑,自创一些文字、词 语、概念、图形、符号或语言来代替一些特殊的概念。其意义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 而别人看来则荒诞离奇。 例:如将兰和男(兰男)写在一起表示气质高雅、心性淡然的美男子。 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 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患者自觉脑 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 抑郁症。 思维贫乏:指思维联想数量的减少,概念贫乏,内容空洞,病人平时无主动言语, 对询问往往能答,大致切题,但内容单调空洞,呈病理性简述,仅回答:“没有什么,… “不知道”。病人的体验是“脑子空空的,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病人对此泰然处之。 诡辩性思维:它的特点是议论内容空洞,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依据,所议论的课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1.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主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其中,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等都会对其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同时,犯罪心理学还包括犯罪心理评估、刑事司法心理学等内容。

2.性变态心理学性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变态行为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关注变态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性变态行为包括性侵犯、恋童癖、虐待狂等,其发生一般与个体的性特征、性经历和人格发展等密切相关。

研究性变态心理学可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性变态行为。

3.精神病理学精神病理学研究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学特征和疾病机制。

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异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其症状与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环境因素有关。

精神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4.自残行为自残行为是指个体故意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如切割、烧伤、撞击等。

自残行为一般与个体的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残可能是个体借此释放内心痛苦或试图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研究自残行为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

5.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障碍可以分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两大类。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而心理障碍则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等。

精神障碍的发生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6.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外界压力和威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应激反应可分为正常应激反应和病理应激反应两种。

正常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病理应激反应则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研究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

7.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个体对药物的过度和不适当的使用,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

药物滥用可能会导致成瘾和依赖,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

药物滥用的形式包括吸食毒品、滥用处方药等。

研究药物滥用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康复计划。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正常心理活动B. 异常心理活动C. 心理治疗方法D. 心理测量技术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A. 幻觉B. 妄想C. 情绪低落D. 思维紊乱答案:C3. 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 恐慌障碍B. 广泛性焦虑障碍C. 社交焦虑障碍D. 特定恐惧症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系统脱敏疗法答案:C5. 根据DSM-5,以下哪项不是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之一?A. 症状的持续时间B. 症状的严重程度C. 症状的频率D. 个人的文化背景答案:D二、填空题6. 变态心理学中的“变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异常心理活动7.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强迫思维;强迫行为8. 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常发生在经历了________之后。

答案:创伤性事件10. 人格障碍是一种________的异常心理特征。

答案:持久性三、简答题11. 描述焦虑症的三个主要特征。

答案:焦虑症的三个主要特征包括:持续的担忧和紧张,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度焦虑;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以及避免引起焦虑的情境。

12. 什么是心理创伤?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何关联?答案: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了极端压力性事件后,心理上受到的深刻影响。

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联在于,PTSD是一种可能在经历心理创伤后发展的心理疾病,其特征包括持续的再体验创伤事件、避免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绪麻木以及增加的警觉性和反应性。

四、论述题13. 论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侧重于改变个体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1.单项选择题(15个×1分=15分)2.多项选择题(5个×2分=10分)3.名词解释(5个×3分=15分)4.简答题(4个×5分=20分)5.案例选择题(2个×10分=20分)6.案例分析题(1个×20分=20分)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2、预后:指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

它既包括判断疾病的特定后果,如康复,某种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出现或消失及死亡;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结局的可能性。

3、转归:疾病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转归。

发展的结局包括痊愈、死亡或后遗症等各种情况。

4、谵妄: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语言杂乱。

5、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广义的概念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所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

6、心境障碍: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7、学习障碍(LD):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

8、内源性精神障碍:主要起源于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因素或体质因素的精神障碍。

/外源性精神障碍:主要由来源于外部而能对本体发生作用的因素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9、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或持久的应激性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而导致精神活动功能性障碍的一组心理疾病。

/功能性精神障碍:是目前所具有的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致病的客观依据的精神疾病。

(病因未明)/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内有明确的病理变化的一组精神障碍。

其精神紊乱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

1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后而引起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一、变态心理学:①定义: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科学。

②做什么:为临床实践服务。

不同于直接服务于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精神病学,主要向精神病学提供有关的理论、假说和研究资料;是许多带有临床应用性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孵化器”。

③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区别:精神障碍:属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用医学的治疗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属心理学范畴,变态心理学主要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用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实行干预。

二、变态行为1、变态行为的划分标准:社会标准、统计标准、个体不舒适感、行为适应不良、综合标准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DSM: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2、变态行为的四种基本分类:对自己无益,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现实适应不良;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3、与群体相关的变态行为:A. 不同群体对具体病种的发病率不同;B. 不同群体因不同经历,对心理异常的表达不同;C. 不同群体因自己不同的规范,对同一行为有时会出现相反的认定;目前的群体研究关注:不同文化与种族之间的差异;性别的差异4、变态行为的解释:医学模式变态行为是一种生物原因,即由于身体上的功能损害而造成的;心理学行为归因于人5、变态行为的治疗:医学治疗、心理治疗、综合治疗6、变态行为的预防:一级预防预防疾病为主;二级预防预防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三、变态行为概念简史:(一)、超自然论:①魔鬼和巫术②星月运动③自然与超自然并存(14、15世)(二)、生物学论:异常行为:疾病或体内化学成分失衡;治疗: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的(1)希波克拉底和盖伦:①希:心里障碍由脑部疾病、头部创伤造成,并可能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②希盖:体液说: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障碍是体内化学物质失衡;治疗:休息、营养、锻炼、放血、引吐(2)19世纪:梅毒①疾病细菌说;19世纪,生物学论在西方蓬勃发展起来;美精神科医生格雷认为:精神病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治疗应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3)20世纪30年代:电休克及脑外科手术广泛使用:胰岛素休克疗法、电抽搐疗法(4)20世纪50年代,研制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安定类(三)心理学论—现变心基础:起因: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治疗通过心理疗法,从成因入手化解异常行为(1)生物起源理论:克雷培林(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心理疾病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根据病变区不同来分类,每一种精神疾病都有一个不同的器质性原因,并能通过一组明显的症状识别出来。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Abnormal)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大纲内容1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2 焦虑障碍2.1 恐怖症2.2 强迫症2.3 惊恐障碍2.4 广泛性焦虑障碍2.5 创伤后应激障碍3 心境障碍3.1 单相情感障碍3.2 双相情感障碍4 进食障碍5 人格障碍6 物质障碍7 儿童心理障碍7.1 孤独症7.2 多动症二、知识框架1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1.1 变态的定义及含义给一个人是否有“心理变态”下一个精确的界定,至少需要他(她)有一个突出的成分只在变态的人里有,而在“正常的”人里是没有的。

有专家罗列出七个因素,来判别一种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必要条件。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变态。

适应不良,一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是决定此行为是否变态的基本元素。

强烈干扰个人幸福感的行为是非适应性的。

不合理性,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适当的理由时,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变态行为,一种用于揭示变态的不合理因素就是思维紊乱。

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基础,想法明显是荒谬的。

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个体应该在不同时间里有一致性,可以从一个情境预测下一个情境,并且很好的控制自己。

但是如果失去这些就是不可预测和失控的。

少见的和非传统性,既少见又不受社会欢迎的行为。

观察者不适,依赖性过强、过分的讨好或者过分敌视的人都会使别人感到不舒服。

违背标准,一个人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行动,没有很好地照着标准去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变态(过分害羞或者过分前卫、过分好斗或者过分压抑)。

1.2 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文化心理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1.3 心理学区分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专升本---变态心理学 期末考试

专升本---变态心理学   期末考试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一、单选题1.以下哪种疾病属于神经症?(2.00分)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焦虑症D.躁狂症答案:C2.应对压力的主要策略不包括?(2.00分)A.逃避策略B.应对策略C.忽视策略D.积极策略答案:C3.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是?(2.00分)A.幻觉和妄想B.记忆力下降C.注意力不集中D.情绪波动大答案:A4.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2.00分)A.正常心理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C.人类行为学D.心理治疗方法答案:B5.下列哪项不属于常见的心理障碍?(2.00分)A.抑郁症B.焦虑症C.精神分裂症D.感冒答案:D6.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2.00分)A.持续的恐惧感B.短暂的高兴感C.长期的悲伤感D.突发的暴怒答案:A7.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2.00分)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D.心情的好坏答案:D8.抑郁症患者的典型表现不包括?(2.00分)A.情绪低落B.兴趣丧失C.精力充沛D.睡眠障碍答案:C9.强迫症患者常常出现的症状是?(2.00分)A.反复洗手B.强迫性思维C.强迫性购物D.强迫性进食答案:B10.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2.00分)A.情绪不稳定B.智力低下C.行为冲动D.社交障碍答案:A二、多选题1.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有哪些?(2.00分)A.积极策略B.寻求支持C.时间管理D.放松技巧答案:ABCD2.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2.00分)A.精神分析疗法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D.人际关系疗法答案:ABCD3.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2.00分)A.焦虑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强迫症答案:ABCD4.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2.00分)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生物化学因素D.心理社会因素答案:ABCD5.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有哪些?(2.00分)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D.社会适应标准答案:ABCD三、判断题1.所有的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完全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承诺
18.简述人格障碍的成因。
生物学因素因素,病理生理中大脑边缘系统有情绪和行为有极其密切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存在某种障碍。早年的精神创伤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冷漠和疏远,正常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得不到发展,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通常母亲过分溺爱,父亲过分苛求
9.试述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其对心理异常)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
10.简述强迫症的特点。
症状反复出现,患者完全能觉察;症状是非外力所致,但又不是患者愿意的;症状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明知无意义、不合理,但又难以摆脱;患者采取相对应的对抗行动。
11.性偏好障碍的原因。
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正常性心理发育受阻,加上条件性学习而形成,使成年人采用幼儿的方式来获得性满足;可能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和自卑,没有勇气接触异性而一其他的方式代替性满足;可能与性能力低下有关,性行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兴奋和满足。
3.简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3)对不能与人维持长久的关系(4)对挫折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性行为(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6)与社会或他人相 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20.简述心身疾病与疑病症的区别
心身疾病与应极障碍有关,有时是有由于组织损伤造成的,常包含受自主神经系统激奋的器官系统躯体疗法有效,暗示对某些人有效;疑病无理由的或神经恐怖促成的躯体障碍,没有一定系统,可在各系统发生,躯体疗法无效,暗示效果有效。
21.简述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患儿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社会关系;言语发育有一种全面的本质的损害;对生活环境要求固定不变,生活模式单调刻板,智能偏低,具有广泛的认知缺陷。
急性应激反应发病急剧,一般在遭受应激后几分钟即可出现症状,具有如下:
? 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
? 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
? 表现为混合性且常常有变化的临床相
2、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类型?
答: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包括:
? 单纯型
10.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11.疑病症:一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分关注,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经常述说躯体不适,反复就医,经各种医疗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障碍。
12.性取向障碍;
6.自知力障碍:
7.心理危机: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的应激,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8.恐惧症:一类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以致和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
9.强迫症:又称强迫—冲动性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的,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
6.简述学习学派对反社会人格的解释.
(1)艾森克假设反社会人格者在素质上缺乏对恐惧和焦虑的感受,因此他们不必学着克制自己不受欢迎的行为,同时,他们以父母为榜样,习得反社会行为;(2)班杜拉认为儿童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习得各种行为,一个在富于进攻、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形成反社会人格。
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一系列特征性症状,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 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
? 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
? 警觉性增高
2、 恐怖症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
答: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4.简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情绪爆发性,行为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无情、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羞愧和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汲取教训,缺乏焦虑和罪恶感。
5.简述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己过分克制,过程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处事过于谨慎,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作决定。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多,轻松愉快满意的少。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不能平易近人,难以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19.抑郁与焦虑情绪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抑郁主要表现四情绪低落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对什么也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表现迟钝、呆板严重者出现自我惩罚行为。焦虑主要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在缺乏任何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状况和客观情况作出过分严重的估计。由于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出现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乱
13.妄想;是在病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14.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的决定因素或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
15.PTSD:指经历应激事件后,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
16.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在感知器官上而出现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
3.应付模式:在应付生活压力时,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现在普遍认为,个体的应付模式是应激与疾病的中介物,直接影响到应激的后果,甚至影响到疾病的类别。
4.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物体的部分属性产生了歪曲的感知和综合障碍。
5.强迫性思维:一些字句、话语、观念和信念反复进入意识领域,干扰了正常的思维过程,但又无法摆脱。
14.自杀的原因
浅层分析-生活事件引起的感情危机和情感障碍;
深层原因-心理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背景
(2)人生目标的丧失
(3)安全感社会归属感的缺乏
(4)环境参照
(5)特定的人格
(6)特定动机
(7)精神疾病
15.影响自杀可能性的因素。
情绪低落抑郁;过去曾有过自杀企图行为;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的方法;性格不开朗而较内向;亲友中曾有人自杀;有明显精神因素;慢性酒精中毒和吸毒。
16.简述自杀的干预策略。
尽快将引发自杀行为的导火线去除;医生要同自杀者本人交谈,使其对内心积郁的情绪、自杀的思想和冲动等自我表达不受阻,以便尽快度过危机;如果有外界因素作用,还要进行必要的社会协调。心理治疗,自杀者常有抑郁情绪,应给予对症治疗,如果同时又有焦虑或激动情绪,还哟考虑使用具有缓和激动或抗焦虑作用的药物治疗,对于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则要继续服药较长时间。
*危机贫古与危机干预是紧密相关的
*危机评估要求尽快完成
*评估的关键是明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是作人格分析
*强调“此时此地”
*建立在双方良好关系基础上,双方相互尊重和理解
*考虑到有关的生活方式、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7. 简述心境障碍的影响因素。
8.多动症儿童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选择性注意和保持注意有困难,易被无关刺激吸引,使注意分散和转移,活动过多,情绪不稳,行为不良,学习困难
9.简述危机干预中的评估。
(1)临床表现的评估
*情绪方面:如紧张、焦虑、恐惧、悲伤等
*认知方面:过度注意悲伤,记忆力、识别能力下降等
三、论述:
1.论述变态心理学的判别标准。
2.论述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价。
3.论述对行为主义心理的评价。
4.论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缺点。
5.试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三大理论模型的优势和不足。
6.论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7.论述自杀的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8.试述恐怖症的理论解释,并加以举例说明。
二、简答:
1.简述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的缺陷。
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视了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有机整合体,忽视了人的复杂的主观内心世界受社会生活环境影响。它只看到疾病没有看到病人,妨碍了其对健康的和疾病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认知。
2.简述妄想的特征。
因思想方法,文化水平和个人情感因素与文化无关患者对某种不真实的思想坚信不移,判断和推理有明显的错误,内容与现实相违,与个人利害有密切关系,经验与教育均无法纠正。
2006级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应激: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压力的反应状态,如过这个刺激或情景需要人做出较大的努力去私营适应,甚至超过一个人所能负担的适应奶奶公里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状态。
2.应激源:引起机体应急反应的各种刺激物。根据其来源的性质可分为躯体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和文化性的。
12.儿童孤独症的特点。
又称早期婴儿孤独症,是起病于幼儿时期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发病率很低,男多于女,可能因知识普及、经济收入和医疗条件,患儿逐年增多。临床表现为社交障碍,言语障碍,刻板的仪式化行为方式,智能偏低。
13.注意障碍多动的特点。
选择性注意和保持注意困难,易被无赶刺激吸引,使注意力分散和转移,对周围的事都能引起兴趣,活动过多,情绪不稳,行为不良,学习困难。
*行为方面:社会功能下降,退缩、悲观失望等
*躯体方面:食欲不振、心悸、头痛、失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