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径的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路径的理论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市务工、经商的人员,包括成长于农村、中学毕业后直接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就业者,以及成长于城市的传统农民工子女。学术界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特征总结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着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但由于其成长于改革开放背景下,又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因而对土地没有很深的依赖,也难以适应传统的农村生活,更渴望城市生活方式并希望在城市立足。由于制度性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社会。面对身份不被城市接纳以及对乡村的不认同感,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以创业替代就业成为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但是,创业是一项风险活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偏小,创业知识匮乏,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明显不足,所以,在创业活动中往往比其他创业主体遇到更多的问题和障碍。本文在梳理农民创业研究成果和创业过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5 位实现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探索性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创业?创业过程的主要环节和

构成要素是什么?以其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具体行动,减少创业障

碍,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文献回顾

1.农民创业相关研究成果

相对于创业研究的丰富成果,国外针对农民群体的创业研究较少。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的经营方式是农场,农场实行集约式生产,农民已成为一种职业,农民创业者与其他创业者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政府利用高度发达的经济优势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存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加之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传统的农业活动,因此,国外学者主要关注农民创业的环境因素,把创业分为城市创业和农村创业,并使用“农村创业”来研究农民创业问题。Stathopoulou 等[1] 认为,农村创业与城市创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农村创业反映了不同的创业机会并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而不同的创业机会与限制条件最终会影响农村创业的过程及结果。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往往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过程而获得的,因为农民创业者更多的是从当地环境中获取专业或特殊的知识技能,从中学习识别机会进而创造和开发新业务。农民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或促进农民从事创业活动,当农民从农业生产活动获得的利润下降时,他们更倾向于创业活动。农村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消费者、供应商和信息资源的可获取程度,影响创业的投入和产出成本,从而影响农民创业以及农村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希腊学者

Petridou 和Glaveli[2] 提出,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转型会出现很多商业

机会,这些机会促进了农民对娱乐产品和高品质自然产品的需要,进而激发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可见,国外学者对以农村和农民为主体的创业研究成果较少,因而对我国农民创业研究的借鉴意义有限。

国内对农民创业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大批涌现以及数千万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引起学术界对农民创业研究的极大兴趣。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我国农民创业现象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透视,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观点和见解。宏观层面的农民创业研究包括农民创业的经济社会影响、农民创业的属性和农民创业的地区差异等;微观层面的农民创业研究集中在农民创业动机、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创业类型和创业模式等。此外,针对不同农民群体的创业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务农农民、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能力,拥有不同的创业资源,因而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等也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职业发展、角色转换和就业观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少数学者开始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展开研究。邓婉婷等[3] 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但由于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自我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创业采取实际行动的比率并不高,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创业意向,赚钱以及改善现有工作环境是最强的创业动机。李丽群等[4] 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优势和机会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程度、较好的社会文化成长环境和当前国家良好的制度及政策等,同时也存在创业竞争力薄弱、两重身份边缘化和创业融资困难等劣势和

威胁。刘美玉[5] 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行为进行质性分析,探索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机理。

以上农民创业研究聚焦于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特征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鉴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和驾驭环境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创业主体,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路径,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与深入分析,以便为本文提供解决思路和理论基础。

2. 创业过程的相关理论自坎蒂隆创造性地提出“创

业”一词以来,创业研究先后经历了从关注谁是创业者、创业者做什么,逐渐发展到研究创业活动的一般过程和行为规律;从关注个体创业,到关注公司创业和社会创业;从关注创业活动本身,到关注影响创业活动的内外部环境要素,形成了创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学者们普遍认为谁在创业并不重要,关键是揭示创业行为或创业活动的本质,并通过各种途径试图揭示创业的复杂过程。Low 和Macmillan[6] 认为,创业过程研究不能只关注组织是否得以创建,更应关注组织创建的过程,重点是揭示与创业有关的各种情境因素,并找出这些因素同整个创业过程的关系。创业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非线性的、不断修正的实际过程,包括识别机

会、建设产品生产线、创建组织、交易和顾客反馈等内容。Holt[7]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将创业过程划分为前创业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和晚期成长阶段,Bygrave 和Hofer[8] 从机会观出发,认为创业过程是与机会识别和组织创建相关的一系列职能、活动和行为,

Aldrich 和Martinez[9] 从资源观出发,指出创业过程是创业者利用知识和资源来创建新组织的过程。进入21 世纪以来,创业研究将创业视为一个系统过程,更多地关注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为此,张玉利等[10] 指出创业研究正朝着以下两个方面不断深化:一方面,立足于探索创业过程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解释逻辑与作用方式;另一方面,致力于挖掘创业情境和行为的独特性,试图在总结创业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并加以验证,再把它们拓展应用于创业和企业管理实践。

随着创业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相继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和深远影响的创业过程模型,这些模型丰富了创业的理论研究并指导着创业的实践活动。Garner 模型创造性地提出创业过程的多维概念,指出创业是合理地整合相互独立的行为要素的过程,并从创业者、组织、环境和过程的框架系统出发阐释创业过程的复杂性[11] ,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创业过程的构成要素,为后续创业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Timm ons模型把机会、资源和创业团队看做是创业过程的重要驱动因素,认为创业过程由机会启动,创业团队建立后应设法获得所需资源,创业者及创

业团队既要善于学习更要适应环境的变化[12]。Timmons模型揭

示了创业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成功的创业活动必须对机会、资源和创业团队做出最适当的匹配,并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动态平衡。Sahlman[13] 认为创业过程是人、机会、环境和创业者的交易行为相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