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四章 中国诗歌发展的衰变期—元明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戊戌维新”
1、黄遵宪



“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 《人境庐诗草》 黄遵宪的诗作思想内容新颖深刻,反对列强侵略,关心国家命 运,描写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在甲午战争中,写有 《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马关 纪事》、《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篇;中法战争期间,写下了 《冯将军歌》 作为维新派的重要人物,黄遵宪还有许多诗篇批判封建守旧势 力,要求变法图强。如其诗集《感怀》;《杂感》;组诗《感 事》。 黄遵宪数度出任外交官,有许多诗篇,描述了异国风情与西方 的科学文明。如《日本杂事诗》;《今别离》组诗。



王士祯的诗歌创作历程,几经变化,其始宗唐音, 后来又尚宋调,晚年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再次推尊 “唐贤三昧”。他的诗作风格清远萧淡,别有韵致, 尤以七言绝句为擅场,体现其“神韵”主张。成为 “神韵派”的代表作家。 《秦淮杂诗》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 代夸。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真州绝句》:‚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 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在情与格这两方面,徐氏主张以情为本,因情立格, 情居其首,格居其次。 徐氏也重调,调即声韵,所谓“因情以发气,因气 而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

4、王廷相
明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上反对程、朱的“理 在气先”之说,而主张“理根于气”,有鲜明的唯 物主义倾向。 王廷相又是一个深知诗文三昧的文学批评家。 在诗学范畴中,他重视诗的意象,对意象理论有自 己的贡献。 “夫诗贵意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

胡应麟论诗确乎对严羽的诗学颇有阐扬,对于严氏的 “以禅喻诗”、“妙悟”,他都是加以认同并加以发 挥的。
‚严氏以禅喻诗,旨哉!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 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 然禅必深造而后能悟,诗虽悟后,仍须深造。‛
(2)王世懋 《艺圃撷余》 对于诗史的发展,世懋强调“变”与“逗”。“变”指诗史上 较为明显转折变化,“逗”则指渐变。他认为诗歌由简人繁, 由古变今乃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今人作诗,必人故事。有持清虚之说者,谓盛唐诗即景造意, 何尝有此。” 两汉以来古诗三变:曹植为一变,谢灵运为二变,杜子美为三 变。 诗歌的发展与戏剧的服饰动作一样,日趋华美繁复,因而要求 后世之人一味模拟汉魏高格是不现实的。 “逗”即“渐变”在诗史中的作用:“唐律由初而盛,由盛而 中,由中而晚,时代声调故自必不可同。然亦有初唐而逗盛, 盛而逗中,中而晚者,何者?逗者变之渐也,非逗故无以变。” 王世懋的诗学思想中还有着“性灵”说的萌芽,对后来的性灵 派文学思想是一种先声。

难以实求是也。‛‚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 故示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 之大致也。‛(《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

不仅把意象作为诗歌最为重要的元素,而且提出了 意象的审美特征,一在其空灵性,二在其含蓄性。
二、后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与实践
“后七子”即: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 宗臣、徐中行、吴国伦七人。 “后七子”是一个较为严密、自觉的文学流派,其 首领是李攀龙、王世贞。 李、王重新激扬前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主张,认为 “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明 史· 李攀龙传》),继前七子而倡言复古,一时又掀 起文坛上的轩然大波。 但“后七子”的诗论与创作更为复杂丰富,决非 “复古”二字所可道尽的。


严羽的“以禅论诗”,为王渔洋所大力发挥,他在 其诗论中多次提出诗之神韵境界可以悟禅。 他高度评价严羽:‚沧浪诗话借禅喻诗,归于妙悟。 如谓盛唐诸家诗,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镜中之 象,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乃不易之论。‛ 具体的诗歌批评实践中,王渔洋也时以禅悟论之: ‚唐人五言绝句往往人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 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 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 悟。‛(《香祖笔记》)

《诗薮》
共有二十卷,分内编、外编、杂编、续编四大部分。内编六卷, 系分体总论,重在阐述各诗歌各体的起源与变迁;外编六卷, 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各代诗歌;杂编六卷,主要 论及亡佚篇章、载籍,以及三国、五代、南宋和金代诗;续 编两卷,系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的作品。作者以经纬交错的 方法,构建了自己的诗歌本体论与诗歌批评论。
上编: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第四章 中国诗歌发展的衰变期 ——元明清
内容提要:
一、从宗宋到学唐——金元诗人 1、元好问及金代诗人 2、刘因等元代诗人 二、复古主义与明代诗歌 1、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2、后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与实践 3、明代复古主义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清诗的复兴和诗界革命 1、王士祯与盛唐之音 2、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3、谢榛
在诗学理论和创作上有独特成就,七子诗社之首,在七子中 年齿最长。 论诗专著《四溟诗话》四卷(《诗家直说》) 谢榛诗论,交叉于当时的复古派与浪漫派思潮之间,与李攀 龙等人的诗学观念互有异同。 在学古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格调。 “文随世变”,“有意于 古,而终非古也”。 发挥了严羽的“妙悟”说,并且有所补正与完善。 ‚诗有造物,一句不工,则一篇不纯,是造物不完也。造物之 妙,悟者得之,譬诸产一婴儿。形体虽具,不可无啼声也。 在诗歌的艺术构思上,强调没有预先立意下的感兴。 “天机”:“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思苦索, 不易得也,如戴石屏‘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属对精 确,工非一朝,所谓‘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1、李攀龙

后七子中的领袖,其文学创作与批评都有严重的拟古倾向。 编纂《古今诗删》、《唐诗选》、《古今诗删》 《沧溟集》中收各体诗歌一千三百八十余首。其中有拟古诗 两百余首。 《岁杪放歌》:‚终岁著书无一字,中岁学道仍狂夫。劝君 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 复不恶。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恶。纵然疏拙非时 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诗歌中艺术性较高,向为人们所称誉的,是他的近体诗。 《于郡城楼送明卿之江西》:‚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 人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2、王士祯(号渔洋) 诗论著作《渔洋诗话》,散见于《池北偶谈》、 《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居易录》、 《分甘余话》、《花草蒙拾》、《唐贤三昧集》 等。 《带经堂诗话》三十卷。

“神韵”是王士祯所提出的最为核心的诗歌美学 范畴,是其诗论的核心思想。 神韵,指的是一种诗歌理想境界,其基本审美特征 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而又没有人工造作的痕 迹。


对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关系有重要阐析。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凡登高致思,则神交 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 响于无声也。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 于斯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 一,出入此心而夫间也,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 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淋漓,其浩无涯矣。‛
第三节
清诗的复兴和诗界革命
一、王士祯与盛唐之音
1、朱彝尊(号竹坨) 清代词坛为大家巨擘,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 诗论专著《静志居诗话》 竹坨的诗,以学问为功底,以典籍为源。 ‚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必也万卷储,始足供驱使。‛ 《女耕田行》、《马草行》、 《度大庾岭》:‚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丞相 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采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 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何景明的诗歌创作风格,更多地趋向于俊逸秀雅一 wenku.baidu.com,且更具神韵。
3、徐祯卿
论诗专著《谈艺录》 徐氏论诗,推尊汉魏:“魏诗,门户也;汉诗,堂 奥也。入户升堂,固其机也。”(《谈艺录》) 也主张情为之本,十分重视情感的本原作用。

《谈艺录》:‚情者,心之情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 于中,必形于声。……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 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

“神韵”说的内涵,首在于充分发挥诗歌意境创造 中“虚”的作用,也即是所谓“境生象外”、“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虚实结合,是构成诗境的关 键所在。 “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一爪一鳞而已, 安得全体重‛

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是诗人“兴会神到”时 创造出来的,而非苦吟力索的结果。 ‚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 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大抵古人诗画只 取兴会神到,若缘刻木舟求之,失其指 矣。‛(《池北偶谈》)
一、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前七子”有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
边贡、王廷相、徐祯卿,而以李梦阳、何景 明为代表。 他们倡言诗文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 盛唐”,是为了改变台阁体、茶陵派以及性 气派诗人所形成的明初种种风气。
1、李梦阳


“诗必盛唐” “夫诗发之情乎”(《空同集》) 对于诗歌创作,倡导比兴手法,反对理语诗及性气诗,由此 进而否定宋诗。 肯定民歌的文学价值,主张真诗在于民间,并且明确提出 “真诗乃在民间”的诗学命题。 在创作实践方面,李梦阳的诗勇于抨击时政,表达自己爱憎 分明的感情,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玄明宫行》 《士兵行》、《石将军战场歌》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 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对于李梦阳诗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
2、何景明
与李梦阳并称“李何”,有《大复集》(景明号大 复) 提倡诗文复古的基本立场上,他与梦阳并无歧异。 《杂言十首》谓:“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 无诗。” 在学习古人的具体方法、态度上,则又与李梦阳颇 有分歧。

“李、何之争”
焦点在于对古法应该如何理解、学习 何景明作《与李空同论诗书》 VS.李梦阳又作《驳何氏论诗 书》、《再与何氏书》

第一节 从宗宋到学唐——金元诗人
一、元好问及金代诗人
二、刘因等元代诗人
第二节

复古主义与明代诗歌
约从弘治至隆庆的近百年时间,大致可以说是明代 诗学(其实也是明代文学整体)的中期,重大影响的 文学流派,彼此之间有冲突碰撞,更有融合汇流。 明代中期最突出的文学家是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思 潮。 实质上前后七子的诗论、文论都有意摆脱理学对文 学的束缚,而从文学本体论出发的,中期作家在反 对宋代理学的同时,也对宋代文学提出强烈的否定。


胡应麟论诗的理论基点在于“体格声调”与“兴象风 神”并举。
‚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 ‚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二者的关系:‚体格声调,有则 可寻;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畅, 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 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花与月也,必水 澄镜明,然后花月宛然,讵容 昏鉴浊流,求睹二者。故法所 当先,而悟不容强。‛


2、王世贞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李攀龙共主诗坛,在诗歌理论 与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高于李攀龙。 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弁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诗稿 二百七十卷。 《艺苑卮言》 世贞论诗,一方面主张格调法度,另一方面,也相当重视诗的 自然神韵。 推崇唐诗,但却反对剽窃模拟,而认为真正具有艺术个性的诗 作,应是“神与境触,师心独造”。 认为学诗应该博采众长,不宜偏废。 ‚世人选体,往往谈西京、建安,便薄陶、谢;此似晓不晓者。 毋论彼时诸公,即齐、梁纤调、李杜变风亦自可采。‛(《艺 苑卮言》卷一)


诗歌创作也自成一家,在后七子中颇见特色。
沈德潜《明诗别裁》:‚四溟五言近体,句烹字炼,气逸调 高,七子中故推独步。‛ 《榆河晓发》:‚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 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缮者,空惭 旅鬓斑。‛
4、与后七子同时的胡应麟、王世懋
(1)胡应麟

著名诗论家,《诗薮》一书,这是一部在中国诗学史上有深 远影响的论诗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