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方程口诀-推荐

小学数学解方程口诀-推荐
小学数学解方程口诀-推荐

解方程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类型多且容易混淆,如何快速有效的让学生掌解方程,通过总结分析,我汇总了各类方程的解决的技巧,编纂了一首口诀帮助记忆:

一般方程很简单,

具体数字帮你办,

加减乘除要相反。

特殊方程别犯难,

减去除以未知数,

加上乘上变一般。

若遇稍微复杂点,

舍远取近便了然。

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稍复杂的方程。

形如:x+a=b , x-a=b , ax=b , x÷a=b 这几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一般方程。形如:a- x =b,a÷x =b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特殊方程。

形如:ax+b=c , a(x-b)=c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

我们知道,对于一般方程,如果方程是加上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减去a,同样,如果方程是减去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加上a,乘和除以也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加减乘除是相反的,并且加减乘除的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总结一句话就是:一般方程很简单,具体数字帮你办,加减乘除要相反。

对于特殊方程,减去和除以的都是未知数x,求解时,减去未知数那就加上未知数,除以未知数那就乘未知数,符号也是相反的,这样方程也就变换成了一般方程,总结为:特殊方程别犯难,减去除以未知数,加上乘上变一般。

对于稍复杂的方程,我教给孩子们的方法是,“舍远取近”的方法,意思是,离未知数x远的就先去掉,离未知数x进的先看成整体保留,通过变换,方程就变得简单,一目了然。总结为:若遇稍微复杂点,舍远取近便了然。

当然后面还有形如ax+bx=c等形式,能够学会上面这几种,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方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方程训练200题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训练200题 X-2.8=9 6x=8.4 x-1.8=4 x÷6=3.6 X÷2.5=0.8 4x+18=30 1.8×3+5x=15.4 16+8x=40 x-2.72=3.8 3.4x-6×8=26.8 2x-5.2=2.8 2x+2.8×2=10.4 5x+5.5=7 3x+44=65 6x-2.7=1.5 2x+x=3.3 (x-3)×9=63 13(x+5)=169 (x-3)÷2=7.5 15×(x+0.6)=18 (2.81+x)÷2=5.62 7(x-1.2)=2.1 4x+6=36 7(x-1.2)=2.1 (x-3)÷4=7.2 5.9x-2.4x=7 5(x-2.4)=15 1.2-0.9+5X=0.8

10x-2x=24 x+1.8x=22.4 5.4x+x=12.8 x+2.4x=5.1 5x-1.4x=7.2 3.8x-2.45x=13.5 12x-9x=8.7 6x+2.1=8.28 4x-0.4=9.4 0.6x+0.4×3=4.2 2x+1.9=2.5 4x+1.5x=4.4 3.6x-1.2x=24 2x÷4=1.5 6x+0.2×5=5.2 4x+36=96 2(x-9.7)=34.2 6(x+1.5)=13.2 X-0.68x=16 8x÷4=16 9x-34=11 3x-1.2=2.4 12x-9x=8.7 6x+18=48 3(x+2.1)=10.5 x+4.8=7.2 2x-0.3×8=1.2 5x+15=20 5(x+2.3)=25.5 3(x-1.7)=3.6 2(x+2×3)=50 (x-7)÷3=12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解方程 48-3x =16 5x ×(5+1)=60 99x =100- x 36÷ x=18 x÷6=12 56-2x =20 4y+2=6 x+32=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54-X=24 7X=49 126÷X=42 8x-3x=105 2(x+3)=10 12x-9x=9

56x-50x=30 5x=15(x-5) 78-5x=28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53x-90=16 2x+9x=11 12(y-1)=24 80÷ 5x=100 7x÷ 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2x 90y-90=90-90y

80y-90=70÷ 30 78y+2y=160 88-4x=80-2x 9÷(4x)=1 20x=40 – 10x 65y-30=100 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汽车每小时a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6千米。 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6人,男生56人,女生x人。 3.苹果树和梨树共38棵,苹果树x棵,梨树15课。 4、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 5、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 6、X的3.3倍减去1.2与4的积,差是11.4, 三、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或“=”。 1、当X=2.5时,4X()10 10X()10 2、当X=4时,6.2+X( )11 54( )200÷X 四、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条路,已经修了600米,还剩下100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小学解方程方法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a + b = 和则 a = 和-b b = 和-a 例:4+5=9 则有:4=9-5 5=9-4 (2) 减法:被减数a –减数b = 差则: 被减数a = 差+减数b 被减数a-差= 减数b 例:12-4=8则有:12=8+4 12-8=4 (3) 乘法:乘数a ×乘数b = 积则: 乘数a = 积÷乘数b 乘数b= 积÷乘数a 例:3×7=21则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a ÷除数b = 商则: 被除数a= 商×除数b 除数b=被除数a ÷商例:63÷7=9 则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配律;(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总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6、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1)做题开始要写“解:”(2)上下“=”要始终对齐 【例1】 x-5=13 x-5=13

解方程方法和易错点总结

课题:解方程方法和易错点总结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方程思维解决问题,如何确定方程中的等量关系 【课前开心一刻】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 “不” “你认识程祖吗?” “不” “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 “不” “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______?” “……” 【知识点回顾】 复习: x ÷ 356=4526×25 13 4x -3 ×9 = 29 21x + 61x = 4 103 x -21×32=4 204 1=+x x 8)6.2(2=-x 6 x +5 =13.4 25 x — 13 x =310 4 x -6=38 【授课内容】 1.去括号 注意:括号前面是加的,去括号不变号,原来是加就是加,原来是减就是减。 括号前面是减的,去括号要变号,原来是加变成减,原来是减变成加。 去括号是不要漏掉其中的某些项。 例1:1)1(2.0=+-x x 例2:15.1]5.2)3(5.0[2=-+-x 解 112.02.0=+?-x x 解 15.1]5.235.05.0[2=-+?-x 12.02.1=-x 15.1)5.25.15.0(2=-+-x 2.012.1+=x 15.1)15.0(2=-+x 1=x 15.12=-+x 15.0=+x 5.0=x

例3:1)7.02(7.3=+-x 例4:6)6.0(33.6=-+x 解 17.027.3=--x 解 6)8.13(3.6=-+x 123=-x 68.133.6=-+x x 213=- 65.43=+x 1=x 5.0=x 2.保留括号 技巧:有时候会遇到括号前面是一个数字的情况,一般的方法是去掉括号来算,不过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更简单一些,就是把整个括号看成一个整体,先对前面的因数和等号后面的数进行计算。 例1:15)3.1(5.7=-x 例2:5.44.2)7.12(1.2=+-x 解 5.7153.1÷=-x 解 4.25.4)7.12(1.2-=-x 23.1=-x 1.2)7.12(1.2=-x 3.3=x 17.12=-x 35.1=x 例3:5.313)3.31.2(=+÷+x 例4:1.55)6.23.6(1.7=÷--x 解 5.23)3.31.2(=÷+x 解 5)6.23.6(1.51.7÷-=-x 5.73.31.2=+x 10 6.23.6=-x 2.41.2=x 6.12 3.6=x 2=x 2=x 3.三项移项 技巧:合理应用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例1:2.223.4=-x 例2:2)5.1(8.9=+÷x 解 2.23.42-=x 解 28.95.1÷=+x 1=x 9.45.1=+x 4.3=x 例3:9.03.45.2-=x x 例4:)6.42(4.146.3-÷=x 解 9.05.23.4=-x x 解 6.34.146.42÷=-x 9.08.1=x 46.42=-x 5.0=x 6.82=x 3.4=x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求加数或求因数的方程 加数=和-加数 7+x=19 x+120=176 58+x=90 x+150=290 79.4+x=95.5 x+55=129 x+3=18 x+32=76 100+x=310 因数=积÷因数 7 x=63 9 x =4.5 4.4x=444 4.5 x =90 5 x =100 6.2x=124 1.8x=0.972 7 x =49 20x=40 8x=8 1.2x=81.6 二、求被减数或求被除数的方程 被减数=差 + 减数 x-6=19 x-3.3=8.9 x- 25.8=95.4 x-54.3=100 x-77=275 x-58=144 x-6=12 x-7.6=8 x-5.3=3.49 被除数=商×除数x÷1.25=8x÷4.4=10 x÷78=10.5 x÷2.5=100 x÷3=33.3 x÷2.2=8 x÷6=12 三、求减数或除数的方程 减数=被减数-减数9-x=4.5 73.2-x=52.5 87-x=22

66-x=32.3 77-x=21.9 99-x=61.9 88-x=80 43-x=38 54-x=24 除数=被除数÷商3.3÷x=0.3 8.8÷x=4.4 9÷x=0.03 7÷x=0.001 56÷x=5 39÷x=3 91÷x =1.3 0.245÷x=0.35 10÷x=8 四、带括号的方程(先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计算,然后再来求方程的解) 3×(x-4)=46 (8+x) ÷5=15先把(x-4)当作因数算。先把(8+x)当作被除数算。 解:x-4= 46 ÷ 3 x-4= x= x= (x+5) ÷3=16 15÷(x+0.5)=1.5 先把(x+5)当作算。先把(x+0.5)当作算。 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我们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求出方程的解。 12x+8x=40 12x-8x=40 12x+x=26 解:(12+8)x=40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pdf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工具: 1、依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A+B=C 加数+加数=和 A=C—B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X-Y=Z 被减数-减数=差 X=Y+Z 被减数=减数+差 Y=X-Z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A×B=C 因数×因数=积 A= C÷B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X÷Y=Z 被除数÷除数=商 X=Y×Z 被除数=除数×商

Y=X÷Z 除数=被除数÷商 2、依据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X÷2=5÷2也成立。 如:如果X=5成立,那么X+2=5+2,X-3=5-3,X×2=5×2 3、移项的方法。 观察下面的等式: X+5=8X- 4=5 X+5-5=8-5X-4 +4 =5+4 X=8-5X=5+4 X×5=10X÷4= 2 X×5÷5=10÷5 X÷4×4 = 2×4 X=10÷5X = 2×4把等式中某一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时运算符号要改变,即加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减一个数,减一个数 移到另一边变为加一个数,乘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 移到另一边变为乘一个数。技巧:整体思想,移项合并思想。 –B=XX= A– 基本类型:X+A=BX-A=BA-X=BX=B-AX=B+AA 如:20x+20=80 BX×A=BX÷A=BA÷X=BX=B÷AX=B×AA÷B=XX=A÷B 把20x看作一个整体,把+20移到右边变为- 20(移项)20x=80- 20(合并)20x=60 X= 60÷20X = 3 如:30- 2X=10

【小学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口诀附练习题集

解方程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类型多且容易混淆;如何快速有效的让学生掌解方程;通过总结分析;我汇总了各类方程的解决的技巧;编纂了一首口诀帮助记忆: 一般方程很简单; 具体数字帮你办; 加减乘除要相反。 特殊方程别犯难; 减去除以未知数; 加上乘上变一般。 若遇稍微复杂点; 舍远取近便了然。 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稍复杂的方程。 形如:x+a=b ;x-a=b ;ax=b ;x÷a=b 这几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一般方程。 形如:a- x =b;a÷x =b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特殊方程。 形如:ax+b=c ;a(x-b)=c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 我们知道;对于一般方程;如果方程是加上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减去a;同样;如果方程是减去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加上a;乘和除以也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加减乘除是相反的;并且加减乘除的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总结一句话就是:一般方程很简单;具体数字帮你办;加减乘除要相反。 对于特殊方程;减去和除以的都是未知数x;求解时;减去未知数那就加上未知数;除以未知数那就乘未知数;符号也是相反的;这样方程也就变换成了一般方程;总结为:特殊方程别犯难;减去除以未知数;加上乘上变一般。 对于稍复杂的方程;我教给孩子们的方法是;“舍远取近”的方法;意思是;离未知数x远的就先去掉;离未知数x进的先看成整体保留;通过变换;方程就变得简单;一目了然。总结为:若遇稍微复杂点;舍远取近便了然。 当然后面还有形如ax+bx=c等形式;能够学会上面这几种;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方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练习题集 X+3.2=6.4 X-7.9=2.6 1.5X=4.56 X÷0.92=1.5 6X-3.9=8.4 6X+4.2=16.8 3X×4=26.52 3X÷9=8.1 0.4X+2×8=80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解方程练习2013-11-18 一、基本。易错练习: -x+4=10 -x-12=34 - 8x=96 -4x-30=08.-3x-2x=63 -x÷10 = . -3x+ 7x +10 = 90 -3(x - 12)+ 23 = 35 -7x-8=2x+27 -5x -18 = 3–2x (7x - 4)+3(x - 2)=-2x +6 80-x=20 2、 12x+8x-12=28 -3(2x-1)+10=37 4、 1.6x+3.4x-x-5=27 5、- 2(3x-4)+(4-x)=4x 6、 3(x+2)÷5=-(x+2) 7、 -(3x+5)÷2=(5x-9)÷3 1、 -7(4-x)=9(x-4) 2、 128-5(2x+3)=73 3、 -1.7x+4.8+0.3x=7.8 4、-x÷0.24=100 5、 3(x +1 )-(2x – 4)= 6 1.方程4(2-x)-4(x+1)=60的解是

A.7 B。6/7 C。-6/7 D。-7 2.解方程4(x-1)-x=2(x+0.5)步骤如下○1去括号,得4x-4-x=2x+1 ○2移 项得4x+x-2x=1+4 ○3合并同类项得3x=5 ○4系数化为1得x=5/3其中错误的是 A ○1 B. ○2 C. ○3 D.○4 3.某中学进行义务劳动,去甲处劳动的有30人,去乙处得有24人,从乙处调 一部分人到甲处,使甲处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若设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 则所列方程为 A.2(30+X)=24-X B.30+X=2(24-X) C.30-X=2(24+X) D.2(30-X)=24+X 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a2-(2a-b+c)=a2-2a-b+c B。(a+1)-(-b+c)=a+1+b+c C.3a-【5b-(2c-1)】=3a-5b+2c-1 D.a-b+c-d=a-(b+c-d) 5.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则他们的积为------ 6.当x=3时,代数式x(3-m)+4的值为16,求当x=-5时,此代数式的值为 ------ 7.一元一次方程(2+5x)-(x-1)=7的解是 -------- 8.若5a+0.25与5(x-0.25)的值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9,。解下列方程 (1)-2(x-1)+4=0 (2)4-(3-x)=-2 (3)(x+1)-2(x-1)=1-3x (4)2(x-2)-6(x-1)=3(1-x)

小学数学巧学巧记顺口溜

小学数学巧学巧记(一)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从高级到低级, 具体读法同个级, 万级末尾要读万, 亿级末尾要读亿, 中间有0读一个, 末尾有0不用提。 写法同读一个样, 也是从高写到低, 哪一位上没单位, 注意写0别忘记。 名数的改写 名数改写须注意, 计量单位要牢记: 高级单位变低级, 相乘进率就可以; 如果遇到复名数, 改写相加别大意。低级单位变高级,除以进率就可以;如果相除有余数,余数仍然是低级。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保留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前进1, 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莫忘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开始加,个位满10莫着急,要向十位去进1。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 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不够要退1, 退1顶10加个位, 继续再减就可以。 整数乘法 整数乘法要记住: 用乘数去乘被乘数,低到高位依次来, 用哪位去乘别马虎,乘得的数的末位数,和那位对齐别疏忽,再把几次得数加起来,计算结果就得出。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若有0在乘数间, 计算过程可简便, 隔过0去不用乘,数位对齐是关键。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不用管, 只把其它数位算, 算出结果要记住: 末尾把0总数添。 整数除法 先看除数有几位, 试除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试除再多看一位, 除到被除的哪一位, 商就写在那一位; 每次除后要记牢: 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先消除数0个数, 被除数0同消除, 消除0后再计算, 计算法则还不变,

结果若要有余数,消除的0还要补。 四则运算法则 四则运算并不难,先算乘除后加减;如果题中有括号,括号里面先计算,小中括号依次做,保证运算不会乱;小数分数也同理,运算法则都不变。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很简单,定要对齐小数点,计算法则同整数,算出得数别出偏:小数点对齐点下边。 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很好算,不用对齐小数点,小数部分共几位,结果从后往前看,数够几位点上点。 小数乘法不算难,关键点好小数点;因数小数位数和,等同积中小数位;积中位数如不够,用0补足再点点。因数如果不为0,还有奥秘在其中;一个因数小于1,另一因数大于积;一个因数大于1,另一因数小于积。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别马虎,算前先要看除数,

小学数学解方程汇总(强烈推荐

解方程 0.6×(x-0.6)=0.6 8x ÷(1.8+3)=1.5 12 x+ 13 x=75 13 x+ 50%x=35 4x+7.1=12.5-2x 13 x+59 x=1.4 x+0.8=1.7 34 x -1.4=1.6 4x-6.2=3.8 x+50% x=60 2 x ÷14 =40 75%x -28% x =16.92 70% x +25.8=39.8 x +20% x =120 16 x -14.8=71.6 60% x -15% x =10.8 10% x +x =2.2 x ÷(1-24%)=4 x +4x =9.2 62% x =5.89 45 x +25% x =2150 x -70% x =180 x -75% x =180 x ÷60%=50 (1+20%)x =7.2 91÷x =1.34 2x+1.4×2=3.7 0.16×3-7x=0.13 5x+3x=12.8 10x=45 (x+5)×4÷2=50 (2x+3)÷0.5=15 8.4-7.9+x=9.2

7.9+x=9 4.5x+0.5x=2.6×4 (0.4x+3)×6=25.2 8=2x+1.2 4x=2x+6 3(x+2)=4(x+1) 8(x -1.5)=x+0.6 2.5x+x=10.5 4.8+5x =13.8 52-x =15 x+1.2×5=24.4 2x +0.4x=48 35x+13x=9.6 x+20% x =16 1.2x=158 0.5+4x=0.6 0.7(x +0.9)=4 2 x + 25 = 35 70% x + 20% x = 3.6 25% x + 10 = 1 x -15% x = 68 x + 10 x =121 4x -3 ×9 =29 x -21% x =4 6 x +5=13.4 25 x -13 x =310 x÷15%=23 4 x +6 x =33 36× 5 -34 x =35 4+70%x=102 0.125x=8 x - 75% x =12 5 x -2.4×5=10 20% x=4 (1-50%)x=16

[精]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附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附专项练习) 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和稍复杂的方程。形如:x+a=b , x-a=b , ax=b , x÷a=b 这几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一般方程;形如:a-x =b,a÷x =b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特殊方程; 形如:ax+b=c , a(x-b)=c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 对于一般方程,如果方程是加上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a;同样地,如果方程是减去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可以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a。乘和除也是一样,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一般方程很简单,具体数字帮你办,加减乘除要相反。 对于特殊方程,减去和除以的都是未知数x。求解时,减去未知数那就加上未知数,除以未知数那就乘未知数,这样方程就变换成了一般方程,总结起来就是特殊方程别犯难,减去除以未知数,加上乘上变一般。 对于稍复杂的方程,可以采用“舍远取近”的方法,意思是离未知数x远的先去掉,离未知数x近的先看成整体保留,通过变换,方程就变得简单,一目了然。总结起来就是若遇稍微复杂点,舍远取近便了然。 当然,还有形如ax+bx=c等形式,能够学会上面这几种,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方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第一种

x+a=b x-a=b ax=b x÷a=b 此类题型可以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应的数。示例: x+3=5 解:x+3-3=5-3 x=2 x-3=2 解:x-3+3=2+3 x=5 3x=6 解:3x÷3=6÷3 x=2 x÷3=3

解:x÷3×3=3×3 x=9 第二种 ax+b=c ax-b=c 关键是先把ax看成一个整体,明白先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减b,然后按第一种方法解方程。 示例: 3x+4=40 解:3x+4-4=40 3x=36 3x÷3=36÷3 x=12 3x-6=9 解:3x-6+6=9+6 3x=15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解方程练习2013-11-18 一、基本。易错练习: -x+4=10 -x-12=34 - 8x=96 -4x-30=08.-3x-2x=63 -x÷10 = . -3x+ 7x +10 = 90 -3(x - 12)+ 23 = 35 -7x-8=2x+27 -5x -18 = 3–2x (7x - 4)+3(x - 2)=-2x +6 80-x=20 2、 12x+8x-12=28 -3(2x-1)+10=37 4、+-x-5=27 5、- 2(3x-4)+(4-x)=4x 6、 3(x+2)÷5=-(x+2) 7、 -(3x+5)÷2=(5x-9)÷3 1、 -7(4-x)=9(x-4) 2、 128-5(2x+3)=73 3、++= 4、-x÷=100 5、 3(x +1 )-(2x – 4)= 6 1.方程4(2-x)-4(x+1)=60的解是 A.7 B。6/7 C。-6/7 D。-7 2.解方程4(x-1)-x=2(x+)步骤如下○1去括号,得4x-4-x=2x+1 ○2移项得4x+x-2x=1+4○3合并同类项得3x=5 ○4系数化为1得x=5/3其中错误的是 A ○1 B. ○2 C. ○3 D.○4 3.某中学进行义务劳动,去甲处劳动的有30人,去乙处得有24人,从乙处调一部分人到甲处,使甲处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若设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则所列方程为 (30+X)=24-X +X=2(24-X) =2(24+X) (30-X)=24+X 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我在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第九册教材中有关解方程方法的问题。同样,此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该抛弃原来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的方法,改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那么,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与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那种方法学生更易掌握?我做了如下实验:在起初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在后来讲授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的方法。之后出示相同的习题请学生练习。 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以上2题的整体正确率为96%,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通分或者计算过程马虎。 通过上面的试验完全可以说明两种解题方法中,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不存在解方程部分题型不能解或不会解的情况。 既然如此,课标中为何要把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方法改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在新课程改革时,一些专家认为小学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到了中学却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用意在于与初中的教学接轨。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除了上述试验中反映的计算技能的降低外,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矛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教学建议”第二学段中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体会到: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现,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而解方程正是向学生介绍算数思路与代数思路良好机会,如果为了给学生建立代数思想和解决中小学衔接等问题,而要求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 2、影响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 新教材认为,因为学生尚未学习正负数和分式方程的有关知识,因此a-x=b 和a÷x=b类的方程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故而教材将它们回避掉了。然而,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对于a-x=b和a÷x=b,低年级学生就已经会解决,如一年级学生就会做7-()=4。可学到了五年级,我们却认为学生是不会做的,因而不出现这类方程,这是说不过去的。学习了解方程,却不会解答a-x=b和a÷x=b,这至少是影响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 3、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后续学习以及对方程优越性的认识 在列方程解决现实问题时,x当作减数或者当作除数,应当是非常常见也很必要的现象。因为学生如果都能列出后两个方程,那就说明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其中的数量关系了,此时,用算术方法即可,哪还有列方程来解的必要呢?那又怎谈让学生感受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呢?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开展解方程的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以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为主,等式性质解方程为辅向学生介绍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既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解方程专题姓名: 一、求加数或求因数的方程 7+x=19 x+120=176 58+x=90 x+150=290 79.4+x=95.5 x+55=129 x+3=18 x+32=76 100+x=310 7 x=63 9 x =4.5 4.4x=444 4.5 x =90 5 x =100 6.2x=124 1.8x=0.972 7 x =49 20x=40 8x=8 1.2x=81.6 二、求被减数或求被除数的方程 x-6=19 x-3.3=8.9 x-25.8=95.4 x-54.3=100 x-77=275 x-58=144

x-6=12 x-7.6=8 x-5.3=3.49 1.25=8 x÷4.4=10 x÷78=10.5 x÷ 2.5=100 x÷3=3 3.3 x÷2.2=8 x÷6=12 三、求减数或除数的方程 -x=4.5 73.2-x=52.5 87-x=22 66-x=32.3 77-x=21.9 99-x=61.9 88-x=80 43-x=38 54-x=24 x=0.3 8.8÷x=4.4 9÷x=0.03 7÷x=0.001 56÷x=5 39÷x=3 91÷x =1.3 0.245÷x=0.35 10÷x=8

四、带括号的方程(先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计算, 然后再来求方程的解) 3×(x-4)=46 (8+x) ÷5=15 先把(x-4)当作因数算。先把(8+x)当作被除数算。解:x-4= 46 ÷3 x-4= x= x= (x+5) ÷3=16 15÷(x+0.5)=1.5 先把(x+5)当作算。先把(x+0.5)当作算。 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我们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求出方程的解。 12x+8x=40 12x-8x=40 12x+x=26 解:(12+8)x=40 20x=40 x=40÷20 x=2 x+ 0.5x=6 x-0.2x=32 1.3x+x=26 3x+5x=48 14x-8x=12 24-3x=3 (0.5+x)+x=9.8÷2 7(x-2)=2x+3 (x-140)÷70=4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口诀附练习题集

解方程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类型多且容易混淆,如何快速有效的让学生掌解方程,通过总结分析,我汇总了各类方程的解决的技巧,编纂了一首口诀帮助记忆: 一般方程很简单, 具体数字帮你办, 加减乘除要相反。 特殊方程别犯难, 减去除以未知数, 加上乘上变一般。 若遇稍微复杂点, 舍远取近便了然。 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稍复杂的方程。 形如:x+a=b , x-a=b , ax=b , x÷a=b 这几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一般方程。 形如:a- x =b,a÷x =b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特殊方程。 形如:ax+b=c , a(x-b)=c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 我们知道,对于一般方程,如果方程是加上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减去a,同样,如果方程是减去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加上a,乘和除以也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加减乘除是相反的,并且加减乘除的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总结一句话就是:一般方程很简单,具体数字帮你办,加减乘除要相反。 对于特殊方程,减去和除以的都是未知数x,求解时,减去未知数那就加上未知数,除以未知数那就乘未知数,符号也是相反的,这样方程也就变换成了一般方程,总结为:特殊方程别犯难,减去除以未知数,加上乘上变一般。 对于稍复杂的方程,我教给孩子们的方法是,“舍远取近”的方法,意思是,离未知数x远的就先去掉,离未知数x进的先看成整体保留,通过变换,方程就变得简单,一目了然。总结为:若遇稍微复杂点,舍远取近便了然。 当然后面还有形如ax+bx=c等形式,能够学会上面这几种,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方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练习题集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解方程 解方程的步骤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 2、移项变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 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同。 模块一: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 【例1】(1) 38x +=; (2) 83x -=; (3) 39x ÷=; (4)39x =. (5)5210x ÷÷= (6)5330x ??= 【巩固】(1) (2) 38x +=96x -=

(3) (4) (5)952x ÷÷= (6)3742x ??= 【例2】(1)3110x += (2)253 x += (3)203=2x - (4)10=1424 x +- (5)214143x += (6)15 0.2536 x += 【巩固】(1)7.6210.6x += (2)42418x -= 39x =42x ÷=

(3)7.523=21x +? (4)17528 x += (5)244377x -= (6)361 1x=872 - 【例3】(1) (2) (3)41563x x +=+ (4)123718x x -=- 【巩固】(1) (2) (3)204322x x +=- (4)153194x x -=-. 4338x x +=+12432x x -=-138142x x +=+12432x x -=-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三套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三套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一 7+x=19x+120=17658+x=90x+150=290 79.4+x=95.52x+55=1297x=63x×9=4.5 4.4x=444x×4.5=90x×5=1006.2x=124 x-6=19x-3.3=8.9x-25.8=95.4x-54.3=100 x-77=275x-77=144x÷7=9x÷4.4=10 x÷78=10.5x÷2.5=100x÷3=33.3x÷2.2=8 9-x=4.573.2-x=52.587-x=2266-x=32.3 77-x=21.999-x=61.93.3÷x=0.38.8÷x=4.4 9÷x=0.037÷x=0.00156÷x=539÷x=3 3×(x-4)=46(8+x)÷5=15(x+5)÷3=1615÷(x+0.5)=1.5 12x+8x=4012x-8x=4012x+x=26x+0.5x=6 x-0.2x=321.3x+x=263X+5X=4814X-8X=12 6×5+2X=4420X-50=5028+6X=8832-22X=10 24-3X=310X×(5+1)=6099X=100-XX+3=18 X-6=1256-2X=204y+2=6x+32=76 3x+6=1816+8x=402x-8=84x-3×9=29 8x-3x=105x-6×5=42x+5=72x+3=10、 X-0.8X=612x+8x=4.87(x-2)=494×8+2x=36 (x-2)÷3=7x÷5+9=21(200-x)÷5=3048-27+5x=31 3x-8=163x+9=275.3+7x=7.43x÷5=4.8

五年级数学上册要求背熟的公式和口诀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要求背熟的公式和口诀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如: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6.公式: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a×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工具: 1、依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 A + B = C 加数+ 加数= 和 A = C — B 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减法:X - Y = Z 被减数- 减数= 差 X = Y + Z 被减数= 减数+ 差 Y = X - Z 减数= 被减数- 差 乘法: A × B = C 因数×因数= 积 A = C ÷ B 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X ÷Y = Z 被除数÷除数= 商 X = Y ×Z 被除数= 除数×商

Y = X ÷Z 除数= 被除数÷商 2、依据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 成立。 如:如果X=5成立,那么X+2=5+2,X-3=5-3,X×2=5×2,X÷2=5÷2也成立。 3、移项的方法。 观察下面的等式: X +5= 8 X - 4= 5 X+5-5 = 8-5 X-4 +4 = 5+4 X = 8-5X = 5+4 X×5=10 X ÷4 = 2 X×5÷5 =10÷5 X÷4×4 = 2×4 X=10÷5 X = 2×4 把等式中某一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时运算符号要改变,即加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减一个数,减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加一个数,乘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乘一个数。

技巧:整体思想,移项合并思想。 基本类型:X+A=B X-A=B A -X =B X=B-A X=B+A A –B= X X = A –B X×A=B X÷A=B A÷X=B X=B÷A X=B×A A÷B=X X=A÷B 如:20x+ 20= 80 把20x看作一个整体,把+ 20移到右边变为- 20(移项)20x =80 - 20 (合并)20x =60 X = 60÷20 X = 3 如: 30 - 2X = 10 30 - 10 = 20X 20X= 30-10 20X=20 X=20÷20 X=10

最新数学口诀大全

初中的数学口诀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加一倍。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相似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弦高公式是关键。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切圆,内角平分线梦园。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 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 小。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小学数学式与方程

第1章用字母表示数 一、字母可以表示数。 例1、看下面一个游戏,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 练习: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那么: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 条腿。 用字母表示数的“四注意” 1、书写格式.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并且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之前。1和字母相乘,1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字母与数字相加、相减、相除时,加号、减号、除号不能省略。 如:a×5可以写作“5· a”或者“5a” 1×a可以写作“a” 2、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一个字母又可以表示很多数字。 如:长方形的面积求解过程中,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以免发生混淆。可是a又可以表示很多数字,可以是1、可以是2、可是3……。 3、在特定的环境下,有些字母表示特定的数量. 如:在图形计算中,习惯上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h表示高;在行程问题中,习惯上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4、字母只表示数,所以在式子中每一个字母都不注明单位名称,计算结果也不注明单位名称,只在

二、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例2: “妈妈的年龄比小明大26岁”那么根据这句话我们怎么来表示出妈妈和小明的年龄间的数量关系呢? 练习: “小明和小丽两人一共有15元”那么我们怎么表示小明和小丽两人钱数的数量关系呢? 三、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解决图形问题。 如图:摆1个正方形需要火柴4根,摆2个正方形需要火柴7根,摆3个正方形需要火柴10根那么摆10个呢?摆a个呢? 四、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长×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