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问题的求解策略与教学特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问题的求解策略与教学特征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立意深刻,背景新颖的开放性问题,即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依据和方法往往不惟一,需要解题者积极探索方可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开放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是很有益的.

1 开放性问题的特点

1.1 问题内容的新颖性:这类问题背景新颖、解法灵活、综合性强,无现成模式可套用.

1.2 问题形式的生动性:这类问题有的追溯多种条件,有的探求多种结论,有的找寻多种解法,有的由变求不变或由变求变,有的以动求静或以动带动,很能体现现代数学气息.

1.3 问题解决的发散性:这类问题往往需要运用观察、类比、猜测、归纳、推断等多种探索活动寻求解题策略,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1.4 问题功能的创造性:这类问题有时只给出一种情境,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要求解题者在情境中自行寻找和设定,解题的模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给解题者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开放性问题的分类及求解策略

解答开放性问题,要能正确辨别题型,分析命题的结构特征,遵循解题的层次要求.开放性问题从知识面看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从思维方法看,具有灵活性和多向性.

2.1 条件开放型问题

对于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解题者完备条件或探求出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的一类问题,称之为条件开放型问题,这是一类变换思维方向,开拓逆向思维能力的题型.此类题的解题策略有两种:第一,模仿分析法,将题设和结论视为已知条件,分别进行演绎,再有机地结合起来,导出所需寻求条件;第二,

设出题目中指定的探索条件,将此假设作为已知,结合题设条件列出满足结论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求出所需寻找的条件.

例ABC中,B(0, 6), C(0, -6).当直线AB AC的斜率之积满足什么条件时,A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部分?分析如果我们想方设法探求两斜率之积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或者探求使A点轨迹为双曲线的一部分的充要条件,则由于目标太泛,难以得答案.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假设斜率已知,则问题就等价于已知斜率之积,求点A的轨迹方程”的问题了.

2.2 结论开放型问题

对于只给出条件,没有指出明确的结论或结论不确定,需要解题者探索出结论的一类问题,称之为结论开放型问题.它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进行大胆猜想透彻分析,从而发现规律,获取结论.此类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推理等诸多能力.

解此类题的策略是:有时可以根据定义和定理,由条件直接进行演绎推理得到结论;有时可以通过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得到结论,再加以证明;有时结论需在两种可能中选取,可采取反证法的思想来确定;有时还可用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对于没有确定的结论,应由浅入深,多角度进行探讨,力求得到比较有意义的结论.

2.4 信息迁移型问题

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定义新的情景,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要求依据新信息进行解题的开放题.

解此类问题的策略是:只需在理解新信息本质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的翻译,新旧知识的转化,便可使问题顺利地解决.常用方法有:直接推导、以旧带新、特例和一般、类比和转化等方法.

2.6 存在开放型问题

此类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判断某种数学对象是否存在,或证明一定存在,或一定不存在.它是一类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已知条件更加隐蔽的题型,要求学生充分根据题设条件,把握特征,对是否存在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断.

解此类题的策略是:对于是否存在这类问题,一般先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成立,进行演译推理,若推出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结果,验证后,即可肯定假设正确.

(1)直接探求法将存在性问题当作普通的求解题型来处理,充分利用题设条件,运用有关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和运算,将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解出来,整个推导过程就是验证过程.3 开放式问题教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即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应有其一定的自主性,或者说,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路径差”.

第二,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的表达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显然,相对于上述的“路径差”而言,我们在此也应当明确地提出这样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

较为一般地说,上述两点也可以被看成通常所说的“对学生的头脑开放”这一提法的主要内涵,应当指明的是,后者并不能被理解为教师在此处于了完全被动的地位,只能消极地去等待各种不同意见的出现,恰恰相反,教师在此应当积极地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三,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就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表述而言,我们都应十分注意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

第四,在学生已经做出多种不同解答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比较和评价,包括通过比较去发现各种不同解答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联系,对于各种解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并给出必要的论证,以及给出必要的修正和推广;另外,我们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在数学上的收获做出自觉的总结.显然,教师在上述的过程中也应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