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3等高线地形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 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 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 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 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 山的特征。
知识梳理: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 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 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 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 米)200<A<300、100<B<200。
知识梳理: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 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 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 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 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密集。 (3)图示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4)A点海拔H是900<H<1 000米,A、B的相对高度Δh为500<Δh<700米。 (5)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为500≤H<6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Δh为 200≤Δh<400米。
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庞 大的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和地下水,最终注 入海洋、湖泊或消失于荒原。水系的名称通常以它的干流或以注入的湖 泊、海洋命名,如长江水系、太湖水系、太平洋水系等。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 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 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落差大,则水能 丰富,不利于航运。
知识梳理:坡度大小的判断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为:B>D>A>C。
知识梳理:坡度大小的判断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 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水文特征: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 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知识梳理: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再根 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 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 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某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 可判断。
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梳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ຫໍສະໝຸດ Baidu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 的相对高度是1 000米。
知识梳理:读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 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周高中低。
知识梳理:地貌类型的判读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 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 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4)高原:海拔高(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 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 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海岸线海拔为0米。
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 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 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 =(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知识梳理:坡度大小的判断
(3)坡的类型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等高距相等。等高线
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 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 乙;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如下图中的丙、丁。
知识梳理:等高线与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
知识梳理: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 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