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十七讲:记叙文词句的理解与品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专用
第十七讲词句的理解与品析
四川中考考情追踪及趋势分析:
近几年中考对词语的品析趋向于:①感受、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②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③判断词语能否去掉、调换。

对语句的品析更侧重于:①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②识别常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③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结合具体语境和写作手法,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④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语言风格。

(2017·绵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

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

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

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

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

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

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

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

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

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

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

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

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

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

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

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

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

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

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

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

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

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

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

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

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

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

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

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其实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时要尤其注意词语的深层意义。

第2题其实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对艺术手法的把握的能力。

解题时要多角度考虑,这句话紧扣文章的标题,既要考虑这句话的表层含义,又要考虑它的象征及比喻意义。

【答案】1.(1)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

(2)轻: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去。

(表意正确即可。

如果将“解脱操劳”用原文“放下一切”来表达,也给满分。

) 2.①手法上:比喻或者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母亲的浓厚情感寄托在这一抹云上。

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呼应。

③在内容上:借对“一抹云”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宽慰的过程。

2020年,对理解词句的考查,四川各地中考预计重点考查“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品析句子的妙处”“感受、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词语的品析主要考查:①把握词语的语境义;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③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④判断词语能否去掉、调换;⑤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

句子的品析主要考查:①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②分析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③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④句子的句式特点;⑤环境描写句的作用;⑥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含义的品析:
1.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2.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1)指代类题:
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代词的再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的内容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从上文由近及远地去找。

(2)理解类题:
对词语的理解主要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

(3)判断类题:
①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回答“能”或是“不能”(一般情况下答“不能”,特别是原文时)。

②结合句子分析词语的作用或比较两个词的差别。

3.最后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词语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1.“××”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在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动(静)为静(动),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不可以(一般都是不可以)。

加点词语是……的意思,用在文中表现出……特点/表达了……情感,“××”是……意思,用“××”表现不出……特点/表达不出……情感。

二、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品析:
1.分析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包括: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及位置特殊的句子。

总体思路:可按“结构+内容+效果”的思路考虑分析,效果较好。

第一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

A.开头的句子: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

B.中间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C.结尾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内容方面的作用。

要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第三步,要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及表达效果。

“句子的作用”答题模板:
1.这句话(段文字)起到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呼应前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的作用。

2.不能。

×段与×段前后照应,若删去(调换)就破坏了这种照应关系。

/本文是按逻辑顺序(递进、转折、因果、由现象到本质)来写的,若删去(调换),就不符合逻辑顺序了。

2.赏析优美句子:
应从形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哲理等)、效果等三个方面赏析。

(1)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
答题三步:A.判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B.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C.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①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比作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

②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

③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与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了________。

④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________。

⑤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发________强烈的感情(或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观点更鲜明)。

⑥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音乐美,写出了________。

⑦引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写出了________,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和感染力,突出人物________的形象,使之更有说服力。

⑧反复: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________,突出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

⑨反问: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________的语气,意思是说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

(2)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________。

(3)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韵律美,写出了________。

(4)环境描写句子的赏析
①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________(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写出了景物________的特点,渲染________气氛,烘托人物的________情感(预示人物的________命运,表现人物__________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________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________环境气氛,衬托人物________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三、文章语言的品味:
品味文章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3.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上述三个角度在切入具体题目时,一般先从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考虑,其次是表达方式等。

实战演练,请在4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30分)
一、(2016·南充)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5分)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

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

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

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

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

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

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

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

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

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

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

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

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

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

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

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

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

(2分)
被放逐的皇后指步入晚年的母亲在遭到老伴去世的巨大打击后,变得不乐观、不振作,内心充满挣扎与无奈,仿佛一位被放逐的皇后。

2.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3分)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霉味”本指东西在潮湿环境放久了而产生的霉菌的味道,这里指母亲因父亲去世情绪低落,内心孤独而眼神茫然,毫无生机。

3.选文第⑨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3分)
插叙。

回忆了父亲在世时与母亲相处的温馨场面,与母亲的现状形成对比,为下文“我”理解母亲的孤寂,母女和谐相处作铺垫。

4.揣摩选文第⑮段画线句子的意蕴。

(3分)
“我”放弃了对母亲所有的要求,考虑了她的处境和感受,理解就产生了。

作者希望自己的理解能让衰老的母亲找到幸福的感觉,从此不再孤独。

5.读了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4分)
二、(2016·宜宾)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又见南山
李汉荣我是山里人。

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

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

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

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

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

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

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

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

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

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

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本文有删改)
1.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让“我”痴迷和崇敬。

(1)小时候:
(2)后来:
觉得南山闭塞、贫穷、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

(3)辗转城市多年后:
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地返回南山。

2.作者在第六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的原因。

(2分)
(1)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

(2)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宿感。

(3)遗忘了南山。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4分)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南山喻为祖先、哲人、先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南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拟人赋予南山人的情感,使南山人格化,更形象生动地写出南山的深沉与睿智。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

内容上:(1)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认识。

(2)让“我”找到归宿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