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_硝酸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周教学内容:
1、认识氨气和铵盐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认识浓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浓硫酸的脱水性。

学习方法提示:
氨和硫酸、硝酸都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它们可以生产出种类繁多的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例如:硫酸号称“化学工业之母”,它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非常多的联系,所以学习好它的性质是我们更好的利用它的前提!
例如硫酸的主要用途有:
⒈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可制出相应的弱酸。

⒉利用浓硫酸的酸性可以在电池、医药、农药等方面使用它。

⒊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干燥气体。

⒋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在有机反应中被广泛使用。

所以我们在学习本节时要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争取更系统和条理的掌握物质的性质。

对于氨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合成对于人类社会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这是我们“向空气要氮肥”的伟大举动的成功。

怪不得20世纪上半页有两次诺贝尔奖都跟它密切相关呢!
对于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可以和很多有趣的实验联系起来,形成图像和文字的综合编码,即便于记忆,又加深了大家对于化学的亲近感!例如: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和碱性就可以和喷泉实验联系起来。

而对于氨和酸的反应可以和空中生烟的实验现象联系起来。

在学习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时,要注意比较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初中化学中制备氢气不可以用硝酸和浓硫酸?其实,正式因为它们中的高价态的氮元素和硫元素氧化性已经超过了氢元素,所以就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而两者的差异是:硫酸需要合适的浓度而硝酸无论浓稀,都将表现强氧化性!
重点难点解析: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
氨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的熔、沸点相对较高(易液化)。

2.氨的化学性质
⑴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3·H2O是弱碱)
⑵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⑶还原性
氨分子中的氮元素呈-3价,因此氨气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某些氧化剂氧化。

例:4NH3+5O24NO+6H2O(制备硝酸的重要反应)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这个反应的装置非常重要,要明白发生和收集的装置所选择的原则,要会画出简单的装置图。

⑴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⑵装置:固-固加热反应装置(同氯酸钾制O2)
⑶干燥:碱石灰(或固体NaOH、固体CaO)(不能用浓H2SO4干燥)
⑷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⑸验满: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
⑹收集时棉花的作用:减缓速率,防止气体产生对流而造成收集不满
二、硫酸
1.稀硫酸
在水溶液中硫酸完全电离H2SO4=2H++SO42—。

所以在稀溶液中硫酸以离子形式存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硫酸
(注意与硝酸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相同与不同)
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有许多不同。

⑴吸水性——可做气体干燥剂
⑵脱水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生成水。

——对皮肤有强腐蚀性
⑶强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
2H2SO4(浓)+C CO2↑+2H2O+2SO2↑
②与金属反应
Ⅰ、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2H2SO4(浓)+Cu CuSO4+2H2O+SO2↑
Ⅱ、与Fe、Al作用:
常温下,金属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钝化
三、硝酸
1.化学性质
⑴酸的通性
⑵强氧化性:硝酸的氧化性源于其的性质,由于硝酸的结构不是很稳定,所以易表现出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浓、稀硝酸几乎可以与所有的金属发生反应(除Au、Pt外)。

硝酸遇Cu、Ag等不活泼金属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浓硝酸随反应的进行,浓度越来越稀,产物可能二者都有。

但还原产物取决于硝酸的浓度、金属的活泼性和反应的温度。

一般不为氢气。

例: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与浓硫酸相似的是:Fe、Al遇冷、浓硝酸也会产生“钝化”现象。

实质是由于金属与硝酸发生迅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阻碍了进一步的反应。

②: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可以将S、C、P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最高价态,自身被还原成NO2。

例:C+4HNO3(浓)CO2↑+4NO2↑+2H2O
2.需要注意的问题:
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
酸的氧化性实质是指H+的氧化性。

酸与金属反应置换氢气的反应既是酸的通性,也是酸的氧化性的体现。

H+的氧化性较弱,例如不能与Cu(即使在加热时)反应,只能将Fe氧化成Fe2+等。

氧化性酸特指含氧酸中非氢元素体现氧化性。

如浓硫酸中S(+6)元素和硝酸中N(+5)元素等。

氧化性酸氧化性较强,不仅能氧化更多的金属,而且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如S、P、C等)和某些还原性微粒(如I-、S2-、SO32-等)。

[小专题整理]实验中棉花的作用
(1)减缓气体流速防止对流 ---实验室制氨气
(2)防止固体堵塞导管 ---实验室制氧气
(3)尾气处理 ---铜和浓硫酸作用
[小专题整理]漂白性整理
例题解析:
1.用下图中的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仪器可选择使用,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

②气体液化温度:NO2为21℃,NO为-152℃。

试回答:
(1)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填各接口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先通人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解析:讲解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Cu和浓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中的NO,即产物中一定有NO,而不是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有NO。

而反应产物中NO2是一定存在的,所以要将NO2和NO分离后进行验证,如何分离?题目给出了两种气体相差甚远的液化温度,联系装置F,便知其意了 NO2和 NO分离(NO2被液化)后的气
体与O2作用,又出现红棕色,这个特征现象便确认了NO的存在.另外,制气前须将各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否则NO会被氧化),气体中混有的水气的吸收以及最后尾气的吸收,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而盛酚酞的装置E便成了命题者用来干扰思维的多余装置.
框图分析如下:
答案为:
(1)①⑤④⑩11(或11⑩)⑥⑦②
(2)驱赶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生的NO被氧化
(3)通人O2后装置D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使NO2液化(分离NO2和NO)
(5)
2.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瓶中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
解析:对于“喷泉”问题,首先应明确形成喷泉的原理,即在烧瓶中能够形成“负压”,利用内外所形成的压力差,在打开弹簧夹f时,烧杯中的水才能被大气压压入到烧瓶中,形成“喷泉”。

如何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按照上图装置,烧瓶中的气体应被滴管中的液体吸收,或发生反应,或采用其它的方法手段。

上题除了要求烧瓶中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而且要求液体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所以A中NO2与水反应有NO产生,不符合题意;B中CO2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C中Cl2在饱和NaCl水溶液中溶解度非常小,不能形成“喷泉”;D中NH3极易溶于水,全部被吸收。

答案: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