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设计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施工设计说明

1.概述

1.1如无特别说明,本工程标高均采用绝对标高。本工程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1.2本工程试桩设计依据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3月27日提供的《西亚宾馆改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1302-GK-06)进行。

1.3本工程承压桩采用∅800端承摩擦桩,桩端持力层为7-2层灰色粉砂层,桩端采用后注浆。

1.4本工程抗拔桩采用∅800摩擦桩,桩端持力层为7-1层灰色砂质粉土层。

2.成孔及清孔

2.1成孔工艺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试成孔情况合理选择。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承压桩及抗拔桩每种桩型试成孔数量各不少于二个;试桩均应进行试成孔质量检测。如测得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和沉淤等监测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拟定补救措施或重新考虑施工工艺。

2.2钻头直径应合理选择,且不应小于桩径;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3xD,成桩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及设计桩长双向控制。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到地下水、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2.3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口应予以保护,按有关规定验收,并做好记录。

2.4在施工过程中,应均匀随机抽查桩的孔径,抗拔桩抽查数量应大于抗拔桩总桩数的10%,承压桩应大于承压桩总桩数的20%。

2.5本工程应采用反循环清孔,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符合规定后半小时内立即浇灌混凝土。否则应按重新清孔至符合要求。

3.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3.1钻孔灌注桩的主筋,螺旋箍筋和加劲箍筋等焊接成钢筋笼,若分段制作,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焊条采用E43及E50型。

3.2主筋和箍筋均不做弯钩,最低一道箍筋应对准主筋底端焊牢。主筋在同一截面焊接根数不得大于50%。

3.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其他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

3.4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笼搬运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扭转,弯曲,然后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下放到设计位置后应固定。

4.水下混凝土的浇灌

4.1本工程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用料及配合比按现行规范和规程控制。

4.2本工程采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的构造和使用要求以及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要领应符合现行规范和规程要求。

4.3为确保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向导管灌注混凝土时建议采用混凝土泵输送;单桩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

4.4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高出的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3%,且不小于1.0m,桩顶标高达到或接近地面时,桩顶混凝土泛浆应充分,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4.5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为1.05~1.3。

5.施工允许偏差

5.1桩径D容许偏差为+50(不允许负偏差)。

5.2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100。

5.3桩中心位置容许偏差:

(1)单排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边桩的偏差为D/6且不大于100,但相邻两桩不能偏往同一方向。

(2)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的偏差为D/4且不大于150,但相邻两桩不能偏往同一方向。

(3)柱下单桩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为D/6且不大于100(D为桩径)。

5.4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1)主筋间距:±10

(2)箍筋间距:±20

(3)钢筋笼直径:±10

(4)钢筋笼长度:±100

6.质量检查

6.1施工单位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取混凝土试件,做出试验报告,将上列资料整理成册,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和验收。

6.2桩的质量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对施工完毕的桩如认为实际地质资料与设计资料不符或对某些桩的质量和承载力有疑问时,可由设计单位会同甲方、监理及质检部门任意指定若干根桩采用钻孔取芯,荷载试验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检测。

6.3灌注桩全部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将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施工记录、桩位竣工平面图、低应变动测报告、静荷载试验报告提交设计及有关单位,复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6.4在施工过程中,除满足本图要求外,应严格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的相关规定。

7.桩基测试

7.1钻孔灌注试试桩及锚桩施工要求同工程桩。

7.2本工程要求先施工前试桩,并做静载试验,试桩不做破坏试验,钻孔灌注桩试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试桩法,慢速维持荷载试桩法参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进行。

7.3本工程各有一组承压桩和抗拔桩试桩,试桩位置见试桩桩位平面图,最大加载值见本图《钻孔灌注桩表》。

7.4沉桩完成到可以进行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需满足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值,且不少于28天。

7.5试桩结果经设计院认可后方可进行工程桩施工。

7.6低应变试验检测数量随机抽取,抽取数量为总桩数的30%,每柱下至少一根,(试桩、锚桩必须做低应变动测),如动测中发现沉桩质量问题,需增加检测数量,直至全部桩基。

7.7本工程桩基施工完成后应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进行验收检测,检测数量及位置见桩位平面图。

∅800承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设计说明

1.本工程采用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桩侧不另行注浆。

2.后注浆装置:

2.1)注浆管采用外径35mm,壁厚

3.5mm无缝钢管,连接接头应采用螺纹连接,接头处应缠绕止水胶带。每根桩注浆管数量为2根,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注浆管下放之前应作注水试验,注浆管应随钢筋笼同时下放,注浆管与钢筋笼的固定采用铁丝绑扎,绑扎间距为2m。安装压浆管时,每下完一节钢筋笼后,必须在压浆管内注入清水检查管路的密封性,当压浆管路内注满清水后,以保证水面稳定不下降为准,如发现漏水,必须提起钢筋笼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下笼。

2.2)注浆器下端宜呈锐角状,其环向面呈梅花状均匀分布出浆孔,孔径≤8mm,下孔时出浆孔应采用胶布或橡胶包裹。注浆器下端应伸出桩端以下500mm,上端宜高出地面200mm,上口须用堵头封闭。注浆管如露出地面太长,在桩架移动过程中不要破坏注浆管。注浆器应具有后注浆必备的密封性及单向阀特点,应将下口封死,确保不发生砂土上涌而封死的现象。注浆器下端开口总面积应符合流速有关要求。

2.3)注浆阀应采用具有逆止功能的单向阀,应能承受大于1MPa以上的静水压力。注浆筏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质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注浆筏受损。

3.注浆液:

3.1)注浆液采用42.5级水泥配制的泥浆,水灰比为0.55~0.6,配制好的浆液应过滤,滤网网眼<40μm;水泥浆搅拌时间不得低于2min,

3.2)桩端注浆量为每根桩用干水泥约3T。

4.注浆作业:

4.1)后注浆作业开始前,应进行试注浆,优化并最终确定注浆参数。

4.2)灌注桩成桩后的7~8小时内,采用清水进行开塞,开塞压力0.8~1.2MPa,水速不宜过大,开塞后立即停止注水。开塞作用是:一是压通注浆管路;二是检查注浆管路状况。压水时若0.8~1.2MPa的水压出现并于瞬间迅速归零,可视为注浆器开塞成功。

4.3)注浆作业在成桩2天后开始。注浆作业离邻桩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群桩注浆先周边,后中间。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4.4)控制注浆速度为35~50L/min,最高不得超过75L/min。压力偏高时,速度取低值,压力偏低时,速度取高值。

4.5)每根桩分二次注浆,第一次注入70%注浆量,间隔1~2小时(间隔时间长短,可根据注浆压力确定),将剩余30%浆液注入;第一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8~1.2Mpa(注浆流量不应超过50L/min);后期注浆压力可适当提高,宜控制在2.5~3Mpa之间;第二次注浆压力可适当提高,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或终止注浆压力达到5MPa以上..并持续3分钟,可停止注浆。(上述注浆压力值可根据当地实践经验作调整)

4.7)后注浆过程中如出现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为30~60min,或调低浆液水灰比。如发现压力骤变、注浆量很大但注浆压力变小等异常情况,须根据现场情况如实记录并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4.8)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承载力检验应在注浆完成20天后进行。

4.9)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提供下列资料: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