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本土概念建筑的产生 评王欣《如画观法》
建筑需要如画的观法
城 府 拒 人
《 史记 . 始 皇 本纪 》上说 :“ 卢生 说始 皇 日 :‘ 臣等 求芝 奇药 仙者 ,常 弗遇 ,类物 有害 之者 。方 中人 主时 为微行 ,以辟恶 鬼 。恶鬼 辟 ,真 人至 。 人主 所居 ,而 人 臣知 之 ,则害 于神 。真 人者 ,入水 不濡 ,入 火不燕 ,陵 云气 ,与天 地久 长 。今上治 天下 ,未 能恬淡 。愿 上所居 宫 ,毋令 人知 ,然后 不死 之药 殆可得 也 。 ’于是始 皇 日 :‘ 吾慕 真 人 ’ 。自谓真 人不称 朕 。乃令成 阳之 旁 ,二百 里内 ,宫观二 百七 十 ,复 道 、甬道相 连 ,帷 、帐 、钟 、鼓 、
所有礼仪化 的小艺动作 , 拈 花 ,茶事 ,点香 … . 都 具备了这种填罩 的潜 质
乌有园社创始人, 造园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从事传统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研究与教
学 致 力于 当代 中 国 本土建 筑 设 计的 探索
遴 远
与创 新 。代 表设 计作 品 有 : 《 介 词园之 卷 :
画观 法 》
,
本 文 原 出版 信息 : 《 乌有园》 同济 大 学出 版社 同济 大学 出 版社 ,31 — 5 7 ,2 0 1 5
。
.
1 2 . 3 2,2 01 4 : 《 女 …
一
、
遮 罩 、诗 眼
育烟 , 袅 袅遮罩
从 口袋里掏 出一包烟 ,取 出~根 ,寻着打火机
西江二号固》 《 苏州补丁七记 》《 五十匹 垸》 《 破境 - 密林雅集 》 《 泉卅 I 海上丝缩
之路 国际 艺术 公 园主 题建 筑 “ 红房 子 ” 栏
荫茶会》 等;著怍 《 如画观法 》 , 编著 《 乌 有园 第一辐: 绘画与园林》《 乌有园 ・ 第
从客观测绘到主观再呈现——关于乡土建筑的认知方法与当代性思考
从客观测绘到主观再呈现——关于乡土建筑的认知方法与当代性思考1.溧阳市自然资源勘测中心2.常州市测绘院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从客观测绘到主观再呈现——关于乡土建筑的认知方法与当代性思考展开研究,先提出乡土建筑的概念与材料的演绎,然后对乡土建筑符号的现代性设计应用进行阐述,最后详细总结乡土建筑营造模式与启示,以此来充分彰显出乡土建筑的应用价值,并将其发展空间拓展开来,从而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客观测绘;主观再呈现;乡土建筑;认知方法;当代性思考对于乡土建筑来说,主要是指乡土环境中的所有建筑,其中,“乡”即为乡村、乡里,是人类生活聚居原始形态的重要象征;“土”主要是指土生土长。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可知,对在乡村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予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切实的保护,同时在乡村建设和维护方面,紧密融合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等。
因此,应给予乡土建筑切实的保护,其中,既要注重其价值评价,将乡土建筑的价值高度掌握,也要注重当代性思考,形成全新的认知,为后续的实施保护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乡土建筑的概念与材料的演绎首先,乡土建筑的概念。
对于乡土建筑,作为自然且传统的建造方式之一,主要是指各地区人民群众应对其所处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来建造房屋,其共有性特点显著。
众所周知,乡土建筑的特色性突出,紧密融合了当代世界文化与本土文化,属于不可或缺的一大地标性建筑。
对于竹、木、瓦等历史悠久的乡土材料来说,凭借其自身较高的物理性【1】,非常适用于当今的建筑,通过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的创新性得到不断提升,将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属于单一建筑再创造的成果。
其次,乡土建筑材料的演绎。
在乡土建筑符号的构成中,乡土建筑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优势,其本土性的存在,使得建筑文化内涵更具现实性意义。
其中,在传统建筑中,竹、木、砖等建筑符号比较常见。
具体来说:1)竹材。
我国的竹类资源比较丰富,以竹为材建造的房屋,具有悠久且浓厚的历史。
折屏开:王欣造园中的物象、视觉与互文
折屏开:王欣造园中的物象、视觉与互文肖靖【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导报》【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3页(P26-28)【作者】肖靖【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无疑,王欣是喜欢“折叠”这一母题的。
无论是在折合山水的“自然图解”中,还是在“器房录”的微观世界里,王欣试图在自身实践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日常教学中,构建一整套基于传统文人情怀的建筑学思考方式,将山水、营造与常物联系起来;至于一切是否真为“乌有”,或许只是视角的变换和尺度差异的结果而已。
在2013年举办的《如画观法——传统中国山水画视野构造之于建筑设计》研讨会上,南京大学赵辰教授便总结道,这是“中国人(文化性)的视知觉问题”。
[1] 不管“如画观法”(Ways of Seeing as Painting)是否注重物象的类型化的基础(同篇,赵辰语),或者以弱形式来表现空间,山水庭园的建筑学体系应该秉承一种“文化性的价值预判”(童明语),从而空间的营造应具有相应的特定结构意识和观看模式,[2] 这种标准也会深刻影响到当代园林设计的诸多手段。
物象“如画”这种提法不应与西方17至18世纪的风景园林理论做简单类比,因为作为中国传统文人文化载体的明代绘画类别很难直接套用图像学的“再现”标准理论来分析。
这里的“如”并未指涉某种相对固定的图绘母题,我们无法通过推导其应用与历史沿革来得到一套相对明晰的形式语境;体裁所展现的并不意味着一种具有严整架构的程式,而是一类“先例”,以及随其即时性应用而产生的反馈。
[3] 这种过程是一种再创新,正因如此,中国历史图绘的视觉样本才会如此丰富,以至于让罗兰·巴特意欲梳理一部“关于看的历史(history of looking)”的企图都显得略微天方夜谭。
“如画”需要面对一个关于用物象“临摹”意境的基本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营造物是否仍旧可作为三维世界的载体和形式意义而出现?其一,当造园师与使用者试图通过绘画的方式来理解庭院时,他们所关注的空间景象转化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图景,这种再现超越了一草一木的物象本身;此时,实物的物理属性是否一定会对应其固有形式?[4] 正如《芥子园画谱》所列举的植物类型经过精心筛选和简化,造园需要为观者提供一套识别简易的图标,而进一步的加工和变化则有待于造园师个人经验的凝练。
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
2023-11-07contents •本土观概述•建筑本土观•城市规划本土观•本土观与可持续发展•本土观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案例分析目录01本土观概述定义本土观是指对于特定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的独特理解和认知,它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建造以及使用的方式。
内涵本土观融合了地域特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它强调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尊重、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关注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和创新。
定义与内涵本土观的演变历程古代本土观01在古代,本土观主要基于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人们根据当地的材料、气候和地形特点进行建筑和城市规划,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和城市风貌。
近代本土观02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西方建筑和城市规划理念逐渐传入中国,本土观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一些地区仍保持着传统特色。
现代本土观03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自信的增强,本土观得到了新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和城市风貌。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和城市风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本土观的意义与价值传承文化本土观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通过传承和发扬本土观,可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创新本土观强调对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注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和创新,它可以为建筑和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增强社会认同感本土观可以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02建筑本土观在建筑设计中,优先选择本土材料和技术,体现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材料与技术的选择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历史文化的传承建筑的形式和功能紧密结合,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注重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将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现代的建筑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
03建筑本土化的表现0201借鉴和运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坡屋顶、斗拱、彩绘等,赋予现代建筑以历史文化的底蕴。
智慧树答案建筑学概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营造法式》中规定木结构用材共分()等。
答案:82.文化的核心是()答案:传统3.中国古代,礼乐是一对互补的哲学范畴,其中乐代表()答案:内;情;阳4.在建筑艺术中,不同风格的建筑()。
答案:可以有相似的形式组织5.西方建筑艺术中最能体现科学认知的建筑艺术观主要来自()。
答案:现代建筑6.建筑师按特定意向设计的建筑艺术形象不一定能得到一致的理解。
答案:对7.维特科尔沿用了沃尔夫林的(),在其著作中不仅有建筑的平立剖面,还有为了表达构建交接关系,比例关系和几何问题绘制的抽象图解。
答案:图片比较法8.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哪几个层次()答案:图像学解释;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9.传统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征,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
答案:对10.由林徽因与梁思成合写的《天宁寺塔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在更大的框架下进行比较,思考,驳斥了依据清代碑刻断代的结论。
答案:对第三章1.利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适宜建在哪种场地答案:有水面的场地2.建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答案:抵御气候变化;防御功能3.高侧窗最适合于高层建筑的采光答案:错4.下列属于风环境仿真模拟软件的是()。
答案:Phoenics5.Pareto前沿解只有一个。
答案:错6.下列不属于数据收集平台的是()。
答案:建筑信息平台7.空调系统的背景噪声在()中进行测量。
答案:消声室8.绿色建筑东西朝向适宜采用的遮阳方式是:()答案:综合遮阳;垂直遮阳9.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答案:对10.绿色建筑设计优化中的模拟不包括答案:色彩模拟第四章1.德国工业设计之父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 于1980s年提出著名的设计十诫/好设计的10个标准,其首要标准是:()答案:好的设计是创新的2.卒姆托在其《思考建筑》一书中谈到其设计创作过程时提到:“……产生内心影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每个人都能做到。
如画模式名词解释美学原理(一)
如画模式名词解释美学原理(一)如画模式如画模式是指在绘画或摄影中,创造出具有高度艺术美感的作品,使得观者产生美感享受和反思的一种美学原则。
如画模式的特点•大量采用对称、平衡和比例等艺术手法•强调色彩的饱和度和颜色的组合关系•将自然的景象和人造物品创造出艺术美感的形象•运用光影和透视手法创造立体感和虚实的构成如画模式的历史渊源如画模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似画似诗”美学理念。
此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对如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画模式的应用领域如画模式广泛应用于绘画、摄影、建筑、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等领域。
在商业广告和品牌推广中,也被广泛运用。
如画模式与当代艺术如画模式虽然强调艺术美感和技巧,但不应被简单地视为技术性的艺术表达。
如画模式同样需要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从根本上来说,如画模式的艺术追求是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目标相同的。
如画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是需要时刻关注时代的,注重人文、科技和艺术的融合。
正如当代艺术一样,如画模式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何应用如画模式?如画模式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以下是如何应用如画模式的一些技巧:•基于构图创造平衡感:系统地将元素组合在一起,以创造视觉上的平衡感。
这涉及到对元素组件的方向、对称性和颜色的权衡。
•创造景致的真实感:利用构图和明暗的变化来制造出真实的场景。
要创造有深度的栩栩如生的景致,需要将透视、光影、颜色和细节等元素固化到地图中。
•必要的色彩调配:色彩的使用是如画模式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色彩需要适合构图元素,要用色调变化来提高画面的深度和维度。
在如画模式中,常用的Palettes (调色板)有:亚麻色、土色、米色、木色、石色等等。
这些调色板给予人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
•熏染效果:如画模式中的熏染效果是指将柔和的光线或气氛运用到图像上来创造出有深度和维度的效果,从而营造出理想的场景或情感。
•设计细节:如画模式尤其注重设计中的每个细节。
从“如画”到“复兴如画”:自然“看”法中的现代设计反思
从“如画”到“复兴如画”:自然“看”法中的现代设计反思①朱金华(盐城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 要 ]如何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设计发展进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如画”这一概念的演变由“观看自然”向“自然呈现”的视角转换和观念变化,但始终无法掩盖人类征服与掌控自然的野心。
那么,“复兴如画”运动则强调了主客体交互关系中的整体价值和统一结构,这无疑具有积极深刻的意义。
[ 关键词 ]复兴如画; 现代设计; 主体性; 视觉性[ 中图分类号 ] 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8)02-0121-05收稿日期:2018-02-01作者简介:朱金华(1978—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设计史、环境艺术设计。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生态理念下微建筑设计产业化路径研究”(16BG114)。
[主持人语]在当下“科技导向”的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各种合成材料,以及新兴的信息交互技术和文化传播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和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也不断推动着设计形态的变化。
设计学所具有的技术与审美这双重特征决定了其跨界、跨学科甚至跨文化的广度。
从居住环境、服装、动画、工业产品以及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领域,到计算机成像、虚拟空间以及各种非物质化的载体,再到新的生产制造、分工协作、运营推广和体验评价的过程,设计既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造物活动,又在不断变化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对外界做出新的回应。
现代设计借助科技的力量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语言,呈现出更加多样的面孔;同时,高技术主义或技术至上主义时常引发人们对设计道德伦理问题的担忧。
作为人文学科的设计学也因此要面对许多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各种技术依赖症、文化失语症,以及因一味的追赶科技发展的步伐而导致的茫然无措,甚至是人文精神的丧失。
建筑时空 画境再现--王欣对中国传统园林的解读--折屏开:王欣造园中的物象、视觉与互文
ReappearanCe of Picturesque Scene
一 一 W ang Xin’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画境再现 一 王欣对中国传统园林的解读
责任 编辑 :江 美莹
。
编者按 :
近年 来 ,王欣一直从事 中国园林艺术的研究与教学 , 致力 于对 中国传统文人 画境 的解析与当代本土 设 计理 念的探索与创新。无论是 日常教学还是 自身 的实 践 ,王欣 都非常关注 自然 与人 工造型之间的关系 、传 统 空间视 觉的构造方法等 I ' ̄-Jl ,试图重新构建一 整套 基于 传统 人文情怀的建筑 学思 考方式 ,将 山水 ”、
物象 “如画”
类似阅读手卷—般 的主客 联系。后者并不要求调用过 多的身体运动 ,但持有与展开的 方式给予观者在浸入 图绘 再现空间时极大的 自主性 .而绘 画作为媒介的物性被观看与 操作 的仪式感极度 地放大 ,艺术化 的观看从而 不再仅与 游赏的生理 活动有 关。【8 在 《折子戏台 》等艺术 装置 中被王欣多次提及或 引用 的南唐 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 》 ,正 是一幅手卷 ,也同样属于被包括唐 寅在 内的画 师不 断替 换空间物象后的新 摹本。 如 此 ,我们便很难界 定究竟是属于原作者顾闳 中的那部 分图像 ,还是陆续添加的题跋与 篡改 更为重要 ,因 为图像和 文本共 同构成一 个卷轴 ,题跋与 画面互 为图解关系 。这 种复杂关系难 以直接 用 空间“观念加以剖析 ,以致于喜龙 仁 (Osvald Siren)会认 为无法 为此画进行严格 的空间布局分 析。【1 但 当文 人庭园的尺度不 断向微观世界靠 拢 ,并重新 以装置 艺术的形式出现时 ,其建筑 学意 义上的 观法”就展现 出应有 的潜 力。并且就这 一点来说 ,王欣的营造方式也巧 妙地 印证了美术史家巫鸿先生对于 《韩 熙载夜宴图 》构 图所作的重 要结论— — 用屏。
“如画”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发现.doc
”如画”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发现如画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发现在18世纪英国园林化的过程中,如画(Picturesque)是经常被提及的词汇。
如画最直白的解释是指,如果某地风景乍看好似一幅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或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的作品,我们便说它如画。
这个原本意义简洁明了的词汇在18、19世纪的英国却被赋予了复杂的含义,并被作为美学范畴的一种重新推出,力图在优美和崇高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它不仅仅是指个别的园林化个案,深入影响了地景画类型,同时也是一个在18、19世纪英国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概念。
如画被定义为一种新的美学发现,这种美学发现在文化生活中将各门艺术熔为一炉,使诗歌、绘画、园林、建筑彼此密切相关。
艺术史家华特金(David Watkin)这样评论道:在1730年至1830年之间,英国诗人、画家、旅行者、园丁、建筑师、艺术鉴赏家一致推崇绘画价值,如画’成了视觉领域的通用方式。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如画被各个艺术门类共同推崇的事实,并非只是发生在英国18世纪。
如画是一个思想渊源甚早的词汇,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只是局限在风景画领域的词汇,开始同文学,后来同园林艺术都发生了极大的关联。
英国如画的早期倡导者也将其思想渊源上溯至古典时代的诗如画传统①,这就从古典渊源上为其找到了理论传统。
到了18世纪,在文学上田园诗的推动下,在拥有土地的上流人士对园林运动热衷的前提下,如画成了他们赖以依存的理论基础。
在18世纪的英国美学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是优美(Beautiful)、崇高(Sublime)和如画(Pictur-esque)。
他们为18世纪的风景画家们提供了参悟自然的诸种方式。
野性的自然可以被条理化,也可以被归结为一定的概念。
因此,对于英国艺术家来说,这种条理化的概念使他们在感官上更接近克劳德·洛兰、尼古拉斯·普桑或者萨尔瓦多·罗萨(Salvator Rosa)的绘画,而不是英国本土的自然景观。
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
美术时空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袁心平叶武军摘要:受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人文环境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具有鲜明的特点,传递出富有情趣的审美理想。
该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和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为研究对象,使用“观法”的概念方法,探索传统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空间营造的内在联系,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空间的结构创造意识和视觉化方法,并从这种视角出发,将当代建筑设计的绘画语言转化为一种“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探析现代建筑空间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空间营造现代建筑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断的交叉融合使艺术的唯一性开始消失,这让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设计理念。
古代中国讲究“以画入园,文人写意”,文人写意在中国传统绘画、古典园林、建筑等艺术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现代,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关于建筑设计、空间处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和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方法仍有许多方面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艺术的空间表达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画家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表达写意观念,而古典园林设计师则是强调园林设计的空间与艺术概念。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和空间营造方式与园林空间设计有许多相同之处。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现代建筑空间营造之间具有共通性原则。
文章分析和总结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营造的技巧和概念,以指导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探索“如画”的理想空间的现代建筑设计。
—'问题的提出绘画的本质和要素需要意境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反映了中国当代东方哲学背景下美学精神的深刻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一个系统,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山水画建筑空间的构建传递给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至今仍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从传统的山水画空间结构设计语言的表现和当代建筑设计的角度看,重新学习传统文化是推动传统文化向本土设计语言现代转型的新方向。
如画和入画——中西方传统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比较研究
西方的如画(picturesque )是18世纪源于英国的一种审美观念,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绘画的美学观念,并演化为为一种造园的方法。
英国诗人蒲柏曾对此有所论述:“所有园林就是风景画,正如挂起来的风景”[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较西方更早,如画更是中国造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不管是理论上的推演还是文献所展现的事实,成功的如画造园都会对于具体视觉形式加以充分关注,无论中国还是英国,都是如此”[2]。
可见,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存在对如画的追求。
如此,仅仅根据“如画”观法难以对中西方园林来进行区分或者比较,故此引入“入画”观法的观念。
如果说,“如画”观法是指人站在建筑外面,将建筑及其周围的景物视作画面,这就要求建筑与景物和谐经营成为具有风景画品质的构图。
那么“入画”的观法,是指人在建筑内部,将建筑作为取景器,将的门、窗作为画框,观赏眼前的景物,这就要求建筑的布局、位置、朝向、开窗、开门方向的经营必须与眼前的景物相互对应。
根据中西方园林中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的不同,产生人(视点)——景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即入画与如画的不同观法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如画”和“入画”所追求的都不是随意的景物,而是按照画意和构图刻意经营的景物——具有画面品质的景物。
1 如画与入画概念辨析根据视点(人)、景物、建筑位置的关系,可将观看模式分为如画模式、入画模式和既如画又入画模式三种。
图1“如画”模式中,视点(人)在户外,裸眼观看景物,建筑属于景物的一部分,起点景和构图的作用。
图2“入画”模式中,视点(人)在建筑内部,通过门窗等观赏景物,建筑具有取景器的作用。
图3“如画和入画”模式中,建筑既有点景和构图的作用,也有取景器的作用。
2 西方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如画2.1 “如画”风景——“如画”绘画18世纪初,英国造园师们开始向自然式园林靠拢,此时“觉醒了英国人自然美感意识”的风景画以及“发展出了人们欣赏自然风景新意识”的田园诗,经过画家和诗人的概念转译后,成为了造园最直接的指导[1]。
如画美学观对建筑的影响和启示
如画美学观对建筑的影响和启示Influences and Inspirations from the Picturesque to Architecture张贤波,倪阳/ZHANG Xianbo , NI Yang摘处:.审美产生影_域探讨如画篇为思考当今边筑带来 的启示如画芜垦一伸新前奠学趨I I ,—种主耍适源子: 视觉感受和感忾沐验的审美品味.如画羌学观改变了以 往趨筑主耍以思想和观念决定的凜学标准.您强调视觉 和感fV 体验的塑踅性分析如画美对趨筑的膨响,_ 爾嗎如画袠学观的美7:价値,并从如画翁的愈识形态中探索多的启示A 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spirations from the picturesque for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analysed how several viewpoints and opinions of the picturesque affected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Picturesque beauty is a kind of new aesthetical category, an aesthetical taste derived from visual feeling and sensual experiences. The picturesque changed the aesthetical criteria which were determinded by thought and idea, and it focused on vision and experience. Analysing the influences from the picturesque to architecture can help to clarify the aesthetical value and explore inspirations from picturesque ideology.关键M :,. in翻:卿域蜂Kcvavords: the picturesqu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image and idea作斤穴位:华南邢丁.大,•迖筑KHi*研究院打P U 公d 收船U 朋:2019-03-201引言如画是18世纪后期在英国本土伴随着浪漫主 义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美学观。
“如画”
“如画”作者:颜成丽,陈琳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4期文/ 颜成丽陈琳【摘要】我们常说“风景如画”“美如画”。
那么“如画”一词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它运用于哪些方面?它与风景画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来论述“如画”一词的发展演变,其中“如画”和风景画的关系为本文论述重点。
“如画”一词对应的是“picturesque”,它直接触及到西方美术史,具体说是西方风景画史。
【关键词】如画;风景画;文学涵义;美学涵义;趣味标准一、“如画”一词的来源从词源学上翻译过来的荷兰语的意思是“适合于画”的,在《艺术风格学》里说到“涂绘的”“入画的”这一风格,也就是说那些题材是适合绘画内容的题材。
“如画”一词是在17 世纪的最后10 年被纳入到英语中,用以表达绘画中生动大胆的制作方法。
“如画”的释义像图画一样,在英文字典中首次出现。
其“picturesque”一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被解释为悦目的、奇特的,用画的力量来激发想象,同时用画来表现情感,在不断地应用中为风景画提供了一种可塑造的题材,同时本身又成为一种风景画。
它在《英文词典》中是与其他短语相结合而出现的,并未作为单独的词条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由约翰逊博士最先提出的理论。
而正式纳入词条当中是在乔治·梅森对约翰逊的《英文词典》的增补本中。
“如画”一词都没有统一的译文,范景中先生在《艺术的故事》的笺注中使用了两种译文,一种是“如画”取自洪迈的《容斋随笔》:“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
”以及清代画家王鉴的“人见佳山水,輒曰‘如画’”。
另一种是“如画的”《牛津艺术指南》的现今用法是指用非戏剧性的方式表现生动、迷人、静谧等情境,可它没有十分清楚的描述内容,不能唤起确切的形象。
随着“如画”一词的产生,它也开始运用于多方面。
二、“如画”一词的运用(一)文学方面,“如画”用于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具有“栩栩如生”“生动的”等比喻意义,这是由蒲柏所赋予它的新含义,其理论主要注重描述人的行为而不是针对风景来展现,他通过自己对于艺术的学习和理解,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使大部分的景色、背景以及自然环境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和渲染我们的人物画面,使我们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活起来,而不是死的。
几凡批评学补充
几凡批评学补充1、什么是建筑批评学?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也就是元批评。
由理论批评、历史批评、应用批评和实践批评组成的建筑批评以理论研究作为基础。
2、任何建筑都拥有自身的批判性内核。
——曼弗雷多。
塔夫里3、建筑批评学的组成:建筑批评的主体论、价值论、符号论、方法论。
4、建筑的基本属性:时空性、技术性、民族性和地方性、历史和时代性。
5、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共同基础。
6、上海银行是外滩唯一一个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
公和洋行的陆谦受。
7、《银翼杀手》的反摩天楼:库哈斯的cctv大楼。
8、实验性和先锋性要与本土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9、文化趋同:converge。
10、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领域:1)符号学和结构主义2)建筑类型学(阿尔多罗西)3)建筑的建构表现(弗兰姆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建构文化的研究4)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坚固、适用、美观5)克洛德佩罗《按照古典方法的五种柱式的法则》6)佩罗断言:建筑的美以习惯为基础,而不是以理性为基础。
7)布隆戴尔:《建筑学教程》18世纪最综合最广博的一部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潜心研究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
主张“真实的建筑”成为新古典主义的信条。
8)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副标题就是如何品评建筑,提出运用建筑空间概念去观察全部建筑历史,建筑历史最主要的是空间概念的历史。
他提出现代建筑语言的七个原则,这些原则都是针对古典主义设计原则的。
9)《领域与迷津》曼弗雷多。
塔夫里10)黑格尔:艺术的类型分为:象征艺术(建筑)、古典艺术、浪漫艺术11)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希腊绘画雕塑沉思录》12)皮亚杰:一个结构包括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11、建筑批评的类型:1)理论批评:a)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布鲁诺赛维)b)建筑的历史批评(弗莱彻)2)应用批评:a)建筑的艺术批评(黑格尔、温克尔曼)b)建筑的操作性批评(皮亚杰、凡艾克)12、主体论:1)批评的主体:专家、艺术家、公众、业主2)冯继忠方塔园、何陋轩整旧如故,以存其真3)建筑批评的媒介:建筑历史、作为批评的建筑、建筑奖与建筑批评4)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蜕变13、艺术与建筑1)《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中,表现非人间的理性建筑。
现代建筑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现代建筑理论名词解释总结1.克劳德·佩罗Perrault Claude●17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建筑师、理论家。
●佩罗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典型代表,将《建筑十书》译为现代法文本,标志着现代建筑理论开始;向维特鲁威的比例关系学的普遍可行性提出挑战。
区分了两种美学价的基本原则——客观性与主观性●主要作品为卢浮宫东立面。
著有《建筑五柱式》2.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18世纪启蒙时期意大利画家、建筑师,理论家,雕刻家,历史主义者的一位伟大先驱。
●以罗马的版画和“监狱”系列而闻名,皮拉内西的建筑画不以真实性为标准,富于幻想。
强烈的光影和空间对比以及对细节的准确描绘是他作品的特点。
他的理论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有深远的影响;●著作有《关于宏伟壮丽与罗马建筑》、《观察建筑》、《壁炉的各种装饰方法》、《卡西里?德?英芬辛内》。
3.布雷(Etienne—Louis Boullee)●18世紀启蒙时期法国新古典主义最伟大的建築師之一,教育者和理论家。
绘画及理论广泛流传。
●他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对实体的绘画效果的研究。
他认为一座建筑的意图越少,几何性就越纯粹。
强调建筑对于情感的冲击,呼吁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应该有“诗意的”个性。
●主要著作《论艺术》,圆形剧院方案,牛顿纪念碑。
4.列杜●18世纪启蒙时期法国建筑师,类型学先驱。
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倡导者之一。
●设计中舞台意识的表达和纯粹形体的运用开始了类型学的讨论。
独到之处是他从社会秩序的角度重新揭示了建筑规则,并在晚年提出了建筑学中“均等”的概念,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理想城市规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著作有《作为艺术、习惯与成规的建筑》,代表作品有军人咖啡馆、铁环制造者之家、麦田守望者住宅。
维莱特城关(巴黎周边的45个税卡)王室盐场理想规划(肖镇盐业城规划)5.让·尼古拉·路易·迪朗 Durand●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理论家、教育家之一,现代建筑先驱者。
何谓本土
直 以 不 同 的 形 式 被 重 复 着 .甚 至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它 就 是 当 下 中 国 建 筑
的核心问题。
度的实践 如果不是牵强附会 的话 .对于古 典范例的回归或者对于地 方特
征 的 求 索都 可 以被 归纳 到 本 土 概 念 这 一 命 题 之 中 。 因 此 本 土 问题 可 以被 视 为 建 筑 学 的 一 个 大 问 题 ,它 涉 及 到 建 筑 在一 个 现 实 环 境 中 的 基 本 使 命 。建 筑 不 仅 是 城 市 的 可 见 图 景 ,而 且 也 是 凝 结 了
城 市建筑 2 01 4 . 1 0 I U R B AN l S M A N D AR CH l T E C T uR E Oc t 2 0 1 4
何 谓 本 土
W HAT l S RE G l ONA L l TY?
从方法追寻到形式探索_乌有园_与_如画观法_书评2022
《乌有园》的方法追寻抛开出版定义不谈,我们很难界定金秋野与王欣所编这部《乌有园》的体裁。
此书显非专著,是一本论文集,以“园”为题,所选的都是与中国园林有关的文章;但这又不仅是一本园文集萃,目前出版的是“第一辑·绘画与园林”,意味着之后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以及关乎园林的各类话题;但这又不是一系杂志,它绝不杂,尽管文章出自众人之手,却不仅仅是同领域文章的简单集成,这些文章有着非常鲜明的意图指向—设计。
这一意图也一定会贯彻于后续的辑册。
《乌有园》的体与裁,让人想到80余年前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部《营造法式》的发现以及对中国本土建筑传统研究的空白,令朱启钤先生领衔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汇聚贤才,并将成果持续辑成汇刊,这不仅奠基了中国古建筑学科,更呈现了学界。
然而,尽管三卷《园冶》与《营造法式》近乎同时被发现,但对造园学的研究却未曾受此眷顾。
今天的中国园学研究当然不算空白,但总以史论居多,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后,针对造园设计的理论研究后继者不多,对于今天的中国造园实践,仍缺少可达成广泛共识的认识和方法。
对于追寻操作法一事,这种借成众手的汇刊形式能更有效地汇聚高质量的研究片段,并能令不同视角下的讨论相映成趣、相因成势,单篇文章对作者而言或许仅成小筑,却令整辑《乌有园》足征大观。
如果《乌有园》系列能如此在造园设计的话题下不断展开,当学者个体的研究呈现脉络,当不同学者的脉络间呈现顾盼勾带,那么在学界同道间的雅集之余,或许能成就某些非凡之事。
文章之外,对作者的选择也意味深长。
多数作者并不属于今天被称为“风景园林”的学科领域,那之前被称为“景观建筑学”,有趣的是,童寯先生在1978年的《苏州园林》一文中曾指出:“不可忘记,除了暴力侵扰外,也有微妙的和平力量,促使人们忽视已处于危险状态中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机。
这也就是正在迅速成为当代中国时尚的西方风景建筑学。
”至今,风景园林学科仍纠结于本土传统与西方景观构架的魔咒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迅速 嫁接 到 了一个 貌似 成熟 、多元 、有序 的西方 否也可 以成 为一种 源爆 点 ,从 而绽发 出一种 中国的当
当代 建筑 学语境 中去 ,而本 土 的先锋 意识 ,那种面 代 建筑学? 如画 的 “ 观法 ” ,是否 能成 为如海杜克 在 的相遇或对视瞬 间 , 像 艾森曼的关键 “ 一帧”一样获 对传 统的 困惑 、超越现 状 的雄心 、提 出根本 问题 的
R o we)等这 样立足 于历史根源 的现代形 式探索者 的
机会 。
至笔 筒和十 面灵 璧 山子的无 穷面相 、苏 州老 街市 喧 嚣的 无尽铺 陈 ……王 欣似乎 有一 种能 力,能够带 领
的解读 ,人的观望和行动的身体被安置在它特定的建 筑躯壳中并使之变形 。建筑成 为这个 身体 的延伸和外 扩 ,一种 “ 第二身体 ” ,从而带上了种种观 看的面向、
处理图像 中时间维度 时所说 的,成 为一种连接 意识、
得了超越的意义 , 从而暂时地将游戏的过 程急冻下来。
一
勇气似乎也随之被搁置 了。张永 和、王澍 、董豫赣等 记忆 与设计 的 “ 脐 带”?
先行者开启的许多议题 如 “ 第三条道路 ” 、“ 根本上
个 “ 观 法”的类型就 诞生了 。而这 一帧 中的观 者 ,
A R e v i e w o f Wa n g x i n ’ S AnAr c h i t e c t u r e t owa r d sS h a n s h u i
书籍信息 书名 :如画观法
作者 :王欣
出版杜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光明城”
I S BN : 9 7 8 ・ 7 ・ 5 6 0 8 - 5 6 31 5
回这个起 点和发问的时刻 : 中国传统 的环境 意识、尤 其是 园林 与山水 画为代 表的认 知结构 和世界 观念 ,是 反将其变为 自己的内在部分 。两个世界维持 着一种 无
止境 的拓扑 变形 和内外翻转 , 因而 呈现 出无穷的面相 。 在这种 “ 控制一 反制”的视线游 戏中 ,总有一些强 烈
假山潜在的无穷面相只有通过 建筑身体 的; 中 入、 挤压 、 裁剪之后才能被甄选出来 ,物化成为实在的景致 。假 山的大成并不是仅仅由物体本身 ,而是由假 山和建筑
读版画、浮雕 、器物等同样重要的媒介 ,王欣 以当代 的交互关系即观法的规定而来。画中山水亦 然 。它遮 的空 间和叙事对其进 行 了改造 。“ 三远 ”的内涵被进 蔽着 、引导着观者的视线和身体 ,时而抛出 、时而坠
在表面 的文 艺腔 调和语 言快 感背 后 ,王 欣发 起 或为建筑 、或为山水、或 为船舶 ,依 然携带 着那种 观
不同于西方的建筑学 ” 、“ 中国 园林的设计研究 ”似乎 了向平 行世 界交 汇处和 时间 零点 的冲锋 。阅读本 书 法的内在张力 。相对于张 力而言 , 观者成为什么实体 ,
已经 “ 被 失效 ” 。这 意味着我们 事实上放 弃了对于 一 种中国概念建筑的关切 ,也缺失 了在本 土文化 中产 生 的体验 就像 进入 了多个 世界 同时相 遇 的路 口 :山水 画与 明代笔记 中变幻生 灭的 园林世 界 、先锋 派 的平
虽然总能借助一些经典 叙事主题来赋与形质 ,但或许
这种退缩或许也意味 着哲学 上的缄默 : 中国传统 读 者剥开图纸和模型 ,在记忆 迷宫的多个世界 中来回 文化是否还能成为 当代建筑的源爆点之一 、是 否还能
穿越 ,去搜 寻那些令人 惊心动 魄或心 醉神迷的相遇 瞬 姿态和身段 。环秀山庄 “ 七间房 ”是 另一个例 子 ,大 间 。而这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的偶然机遇 ” , 就是一次次新的转换 、
并不是最重要的 。
如约翰 ・ 海杜克 ( J o h n H e j d u k ) 、里 伯斯金 ( D a n i e l 行透视 的 网格 世界 、叙事 文学 和版画 中 变形 了的观
观法 ,因而涉及一种带有明确特征 的 “ 观 者”文
L i b e s k i n d) 、 艾森曼 ( P e t e r E i s e n m a n) 、 柯林 . 罗( C o l i n 看世 界、 昆曲的身段 和程 式 中 自设 的周遭 世界 ,乃 化身体的建构 。正如书中对五彩 瓷盘 《 三国志 》 场 景
如 “ 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毫秒到第一秒 的变化 : 一 个蓬 勃的新 宇宙 伴随 着视界 的开 启而极 速扩 张 。我
频 繁地变形 自身 ,或藏或露 ,既维 持一段叙 事本 末,
王欣 《 如画观 法 》 一 书的出版 ,仿佛又将我们带 又试图将外在的观者 引诱 、 裹挟进 自己的变形记 之中 ,
中图分类号 :T U 。 8 5 1 G 2 5 6 . 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 0 0 5 — 6 8 4 X ( 2 0 1 6 ) 0 6 — 0 1 6 6 — 0 0 2
出版 时问:2 0 1 5 1 2
在 中 国 当代 建筑 研 究的语 境 中,“ 实验 建筑 师 ” 锋派们的工作 中获得各 自的启示 。 或是 先锋派 的远去 已经成 为事实 。1 5年 中的发展正
变形或创生的机 会 。 观法之旅 的起点是 画论 中的 “ 三远 ” 。但通过 解
为建筑 学贡献独 特的大 问题 和想象 力?缄 默让 “ 奇” 点还没 开始大爆炸 就在现代 的 门槛前 无声地熄 灭了 , 因 为从 第一毫秒 倒逼进第 一微秒 ,乃 至时间的零 点 ,
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它是理论 、设计 和实践联手进
6 6 时代建筑 T i me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2 0 1 6 1 6
吴 洪 德 WU H o n g d e
—
: 立
挚
一
种本 土概 念建筑 的产生
评王欣 《 如 画观法 》
T h e E me r g e n c e o f a L o c a l C on c e p t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