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新课标新教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新课标与新教材解析》
作者:杭四中戴…:教研网点击数:0更新时间:2006-9-13
《高中音乐新课标与新教材解析》
第四中学
戴树林
【专题简介】:
1、容提要
随着距离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脚步的日渐临近,高中课程将面临重大改革,从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目标,到课程结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体系都将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讲座通过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分析与讲解、对新教材与新理念下教学实例的分析,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顺利进入新课改和运用新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专题,使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容有比较清晰的一个认识,为下半年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获得理论依据和实例素材。
3、知识框架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
§1.1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1.2构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
§2.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
§2.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
§2.2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
§3.高中音乐课程的理念
§3.1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依据
§3.2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3.3“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
§3.4对普及与提高的理解
§3.5“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涵义
§3.6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4.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模块说明
§4.1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4.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3“过程与方法”
§4.4“知识与技能”
§5.高中音乐课程设计(模块、学分、必修与选修)
§5.1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5.2模块
§5.3六个模块的功能
§5.4学分
§5.5学分的获得
§6.高中音乐新教材介绍(音乐鉴赏模块)
§6.1几个版本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分析
§6.2几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个案介绍
§6.3教学建议采纳尺度的把握
§7.容标准之一:“音乐鉴赏”模块教案选编与分析
§7.1音乐鉴赏中研究性学习的进行
§7.2鼓励高中学生以撰写诗歌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7.3一堂好课给我们的提示。
§7.4以音乐文化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
§7.5在多元文化思想引导下进行的音乐体验
4、学习建议
1)学习本专题前应先通读《高中音乐新课标》。
2)每个章节后的思考与探索应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
5、考核要求
1)、从思考与探索1-8题中选择一题。
(1000以上)
2)、运用《高中音乐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计一课时的教案。
(1000以上)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音乐标准(实验)解读》教育主编:王安国、吴斌2004.3
2、《普通高中音乐标准》人民教育2003.4
3、《普通高中新课程解读》人民教育主编:国栋200
4、6
4、《音乐鉴赏》全一册人民音乐
5、《音乐鉴赏》全一册花城
6、《音乐鉴赏》上下册文艺
7、《艺术》全一册人民
正文:
《高中音乐新课标与新教材解析》
戴树林
06、3
随着距离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脚步的日渐临近,高中课程将面临重大改革,从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目标,到课程结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体系都将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显得尤
为重要。
本讲座通过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分析与讲解、对新教材与新理念下教学实例的分析,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顺利进入新课改和运用新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第一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
一、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其广泛而深刻的外部影响和制约因素。
就外部而言,新的时代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我国加入WTO等。
这些外在的社会发展因素对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有着强大的冲击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也处于这种影响之中。
例如,加入WTO对普通高中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为:1、使普通高中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教育竞争能力得以加强,积极应对开放市场的挑战。
2、对普通高中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影响。
3、促使普通高中办学目标重心的转移。
在教育系统部,教育和课程自身的发展状态影响着普通高中课程的理念、结构、容等。
例如终身教育的发展问题、教育向生活回归、主体性教学的倡导、校本课程的实施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普通高中课程做出响应的调整与改革。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小学、初中阶段音乐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反观高中音乐课程,从1996年开始,国家统一在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结束了高中没有音乐课的局面。
稍后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
中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对音乐教学器材设备、音乐教育科研等进行了一定投入,这些变化使整个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十几年来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呈薄弱环节的状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课程定位不够完整。
目前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音乐》,实质上是音乐欣赏部分,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
与已经实施课程改革的义务制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容相差较大,出现了与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衔接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开课率不足。
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由于高考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
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为以各种理由可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3、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
同样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课的另一种现象就是音乐专业化、应试化倾向十分明显。
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率,随意改变欣赏课的容,变成了高考预备班,进行各种音乐高考容的训练,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4、教材容学科体系强。
在目前采用的教材中,大多是以音乐学科体系来编排教材容和划分章节单元的,这种强调学科知识、学科逻辑的编排体系与目前课程改革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是不相适宜的,也是不符合音乐学科特有的审美性特点的。
5、学方法单一、落后。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和落后,经常运用讲解、分析音乐进行教学,有的甚至在解释音乐。
这种方法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教学抹杀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
二、构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总体思路是从普通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出发,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
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赋予新的课程观,认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1、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当今教育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需要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
这种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需要教育转变已有观念,为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服务,其重要途径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但是,在现实中,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强劲势头席卷全球,人们被越来越向高智能性培养着,人的情感却被排挤和冷落。
长此以往,人缺乏活力,缺乏感情,缺乏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整体认识。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掌握着现代文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良莠并存的各种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
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的肩上。
2、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美育?诸多思想家有着众多的解释。
“美育”一词,始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习勒。
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梁启超认为:“古来大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冶,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
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情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些观点和概念都说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
因此,音乐教育就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和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径。
3、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我国的音乐教育一般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音乐教育。
它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不论学生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观。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有着明显的基础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为爱好音乐的学生通过选修的途径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为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续,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艺术课程的重要衔接。
两者课程性质都是属于基础音乐教育,但两者有层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容的程度、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
从容上比较,普通高中有着更高程度与水平的音乐学习,课程目标相对提高;从学习方式来看上,普通高中更体现自主性、灵活性,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第三节高中音乐课程的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
一、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依据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贯彻和推进关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极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
第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
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原则,是把音乐作品永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
2、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音乐教学的主要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对音乐应该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
思考与探索:1、交响类作品的课堂设计如何体现整体性?
2、如何扣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人审美?
三、“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一方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使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再到为音乐文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根本改变。
思考与探索:3、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4、怎样看待和引导高中生中的“超女”热现象?
四、对普及与提高的理解
高中音乐课程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进行音乐普及教育,这是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以及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所决定的。
首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属于普通音乐教育的畴,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其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许多地区高中教育也已从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
以省为例,1998年省在校高一学生约10万人左右,占同龄人的38%左右,到了2005年,省在校高一学生约30万人左右,占同龄人的90%左右。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终生喜爱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音乐教师应立足于全体教育对象的素质培养,而不是面向少数音乐特长生。
音乐教育承认“差异”,但拒
绝“选择”与“淘汰”。
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个性发展,既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音乐的这种体验性学科是施展学生个性的良好途径。
同时高中音乐课程也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
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要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走上不同层次的成才之路,乃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五、“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涵义
首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过程重视认识活动,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仅仅是一种认识过程,这样的教育思想显然不够全面。
学习是一种以认知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是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音乐教学过程就是艺术实践过程,艺术实践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都离不开实践与操作。
即使在“音乐鉴赏”模块,同样也应注意结合音乐作品实际来设计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与反映。
例如:学生对音乐进行描述;运用动作表现音乐;心的音乐体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配节奏等等。
教育创新,是针对我国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
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
思考与探索:5、如何设计出在有限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欣赏实践活动?
六、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
“加强对话,增进了解,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鲜明主题。
人们对各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基础。
音乐是一种文化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各个不同民族特点并且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即能反映各个民族的特点,又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
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任
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弘扬民族音乐”与“理解多元文化”是辨证的统一关
系。
思考与探索:6、在通俗音乐充斥媒体的今天,怎样进行“戏曲音乐”单元的教学?
7、在“亚非拉民间音乐”单元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理解?
第四节高中音乐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
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
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
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
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
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既智商(IQ),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EQ),情绪智力因素也称情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等方面。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
1、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心世界的丰富;2、态度,在表现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3、价值观,既反映了个人价值方向,同时更反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
每门学科都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涵是不同的,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鲜明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
三、“过程与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体现的就是其教育价值。
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