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讲义PPT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D 压力的作用点在支持面上
4、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哪种情形下要发生改变
A 把它从赤道拿到北极 B 把它送到月球
C 把它放在保险柜中
D 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5、在半球形光滑的容器中,放
置一个细杆,如图,细杆与容器 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 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方 向分别为
向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轻杆既可产生弹力,又可产生拉力。 ㈢大小:1 由物体的平衡可求出;2 由胡克定律F=kx求出。
弹力方向的三种类型
一 两物体的接触为面与面,弹力方向重直 于面。 二 两物体的接触为点与面,弹力方向重直于面。 三 两物体的接触为点与点,弹力方向重直于过接触
点的切面。
练习题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力学讲义PPT课件演 示文稿
(优质)高中物理力学讲义 PPT课件
第一节 力 重力和弹力
一力
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㈡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㈢力是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为三要素。 ㈣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来自百度文库
练习题
练习1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 量为M,用水平力F压在竖 直墙上处于静止状态,则 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为多 少?
练习2 如图所示A、B、C 三物体重叠放在水平面上, 其中A、B受到水平方向的 力F 的作用,三个物体都 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三 个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
第三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 一 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 •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 • 二 原则:等效 • 三 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 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F1-F2|≤F合≤F1+F2 • 五 目的:力合成的目的是为了求出合力之后利用牛顿第
例题1 三个共点力分别为F1=14N,F2=10N,F3=5N,求它们 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 根据两个力合力的范围|F1-F2|≤F≤F1+F2,其中任一个力 都在另外两个力合成的范围内,故总的合力最小值为0,最大值 为F1+F2+F3=29N。
例题2 如图,水的阻力f不变,求船在靠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哪些是正确的?
[分析]
由物体做匀速运动知F合=0 物体受的力为:G、F1(支持力)、F(静摩擦力)三个力
分解重力为G1= GSinα 、G2=Gcosα,应有F1=G2,F=G1 得F=GSinα
方向:物体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故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三 动摩擦力
1、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
2、大小:F=μFN
A 均竖直向上 B 均指向球心
C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 直向上。
D A点处指向球心O, B点处垂 直细杆向上。
6、如图,一个人重600N,用
200N的力通过绳子和定滑轮拉
一个静止在地面上重600N的物
体,则人受到
力、
力和 大小分别为
力的作用,其 N, N和
N。
第二节 摩擦力
一 摩擦力的种类
1、静摩擦力 2、动摩擦力
二 静摩擦力
1、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由物体平衡确定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例1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F=5N的作用力而处于 静止状态,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分析] 由物体静止知F合=0,有F1-G=0,且物体受静摩擦力必等于F, 即 F=5N。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F的方向向左。 例2 放在传送带让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物体重力为G,传 送带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求物体所受静摩擦力。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1 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做用,向左做加速运动,已知 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分析] 如图,F1=FN(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F1=Mg(平衡力),得FN=Mg 则F= μMg 例2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沿斜面滑下,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斜面倾斜
G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
H 力对物体的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2、对于被运动员踢出去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足球受到踢力
B 足球受到冲力 C 足球受地面对它的阻力
D 足球不受任何作用力
3、关于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 压力是物体重力的平衡力
角为α,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分析] 由公式F=μFN,要求出F得确定确 FN。
因此得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 擦力,而支持力F1与正压力FN是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
将重力分解为F2与F3,F2=Mgcosα, F3=Mgsinα, 支持力F1与F2相等。 得FN=Mgcosα, 最终得F=μ Mgcosα。
A 绳子拉力T增大 B 绳子拉力T不变
C 船的浮力F1减小 D 船的浮力F1增大
分析:由船做匀速运动可知F合=0,既Fx合=0,Fy合 =0,采用正交分解法,将拉力T分解为Tx和Ty, Tx =Tcosα , Ty =Tsin α。这样将所有的力都分解到X和Y两 个方向上就有
A 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 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对手作用
D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相互作用
E 运动员将铅球抛出后,铅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铅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
物体不是运动员。
F 悬挂 在空中的物体受重力作用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按效果分为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二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三 弹力
㈠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㈡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具体有三种况。绳子上只产生拉力,方
二定律确定物体的加速度,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力 分解是为了求某个分力,确定物体的受力状况,它们都是 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 六 正交分解法:把力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利 用解直角三角形之便进行计算,也就是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的平行四边形法。它的使用原则为:尽量分解已知力,分 解力不产生更多的未知数。